书名:《邵子观物篇渔樵问对》
刻印方式:手抄本
格式:PDF电子书
册数:一卷
大小:22MB
页数:197页
年代:北宋
作者:邵雍
简介:
中国古代,有一篇可以揭开祸福利害神秘面纱的千古奇文——《渔樵问对》,它的作者是北宋理学大师绍雍。绍雍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他对周易有很深的研究,并因此“学易悟道”,从中领悟了天道运行、世道变迁的规律,而他所著的《渔樵问对》,虽然只有寥寥千字,却揭示了人生祸福、利害消长的底层逻辑。
《渔樵问对》通过渔樵对话来消解古今兴亡等厚重话题,作者是邵雍,北宋儒家五子之一。邵雍 学贯易理,儒道兼通,他毕生致力于将天与人统 一 于一心,从而试图把儒家的人本与道家的天道贯通起来
《渔樵问对》,并没有讲太多高深玄妙晦涩难懂的道理,而是通过一个钓鱼的人和一个砍柴的人之间的对话,将作者想要表达的人生至理,非常轻松有趣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所以叫《渔樵问对》。
《渔樵问对》着力论述天地万物,阴阳化育和生命道德的奥妙和哲理。这本书通过樵子问、渔父答的方式,将天地、万物、人事、社会归之于易理,并加以诠释。目的是让樵者明白“天地之道备于人,万物之道备于身,众妙之道备于神,天下之能事毕矣”的道理。
概率论福祸,看似科学,实则逻辑不通。好人不长命的概率大,不符合概率分布。还有句话: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可以理解为积分制,祖上荫德多,现世后代作恶消耗,直至功过相抵,灭亡。善报不得,荫福后代。历史的长河漂流至今,轮回法自然。
《渔樵问对》中的主角是渔父,所有的玄理都出自渔父之口。在书中,渔父已经成了“道”的化身。
《渔樵问对》,历来被誉为千古奇文。作者绍雍,将其“学易悟道”的毕生精华,融入渔夫与樵人的一段对话。
一个砍柴的樵夫,在路过伊水河畔的时候,遇到了一个正在钓鱼的人,他停下来休息,闲来无事,便问钓鱼的人:你能钓到鱼吗?渔人说,当然可以。樵夫又问,那要是没有鱼饵,能钓得到吗?渔人笑了:那自然不行。
这段对话,看似漫不经心,就像是两个无聊的人在说一些很平常的话语。但是,接下来,樵夫却问了一个极富哲理的问题,他向渔夫问道:鱼是因为鱼饵才上钩,可怜的鱼饵因为一口吃食,而成为了受害者,人却因此而获利,同样的鱼饵,却给鱼和钓鱼者带来了不同的结果,这是为什么呢?
樵夫的问题,很有水平,而渔人的回答,更了不起。渔人说:鱼和我,同样都有利益,也同样都有所害,鱼饿肚子,所以要吃鱼饵,这是它的受利;我饿肚子,用鱼饵就能钓到鱼,这是我的受利,鱼吃了鱼饵有可能会被人钓,这是它所受的害,而我呢,因为钓鱼有可能掉进河里被淹死,这是我所受的害,有利就有害,利与害总是这样纠缠变化,鱼为了鱼饵,人为了生存,世界上所有利与害的本质,都是一样,但你只看到了事情的一面,却没看到其中的变化。
看到樵夫似懂非懂的样子,渔人又接着说道:利与害,永远是共生于事物的两面,人贪吃的时候恨自己不能多吃一点,肚子撑到难受的时候,又后悔吃太多,得利的时候有多过瘾,受害的时候就有多痛苦,如果能够明白利与害的关系,人就不会因利受害;天地间万事万物,都不是一个利字或者一个害字就可以解释,变化,才是事物的本质和真相。樵夫听完以后点头称是。随后,他们一边生火烤鱼,一边转入了另一个话题,樵夫问:要如何才能看清事物的真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