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卷名。共两卷。明刊本已佚,现存1875年光绪年间的刊行本。取材于大藏经中西天第三十二祖下凡托生的故事,以“传佛心印”。叙一“贪恋风流、不思善事”的财主张员外,见众人打斋听经,萌生了弃家修行、求出火坑之念,遂托生取宝,往黄梅寺听四祖说法,后成正果。
《金瓶梅词话》第三十九回有“吴月娘听尼僧说经”的描写。小说虽未标出宝卷名,但从结尾“五祖投胎在母腹中”,“久后度母到天宫”的白文来看,显然即是此宝卷。这是小说创作受到宝卷等说唱文学影响的例证之一。有研究者认为: “北宋流行的‘说经’及南宋发轫的宝卷至今很少见,明代传留下来的宝卷又残缺不全,寥寥无几,故《金瓶梅词话》里保存的这些宝卷也就弥足珍贵了。它们是研究宝卷的第一手资料,是了解明代的社会生活、人情风俗乃至宗教思想的重要依据。”
内容方面
- 核心故事 :以五祖弘忍大师的生平事迹及禅宗传承为主要内容,讲述了五祖前世为栽松道人,向四祖道信求法,因年老被四祖劝说来世再续佛缘,后转世为周氏女之子,被四祖收为弟子,最终在黄梅东山弘法等一系列传奇经历 。
- 思想内涵 :体现了禅宗的思想理念和修行方法,强调佛性人人本具,如五祖前世与四祖对话中体现出对佛性的深刻理解,以及通过修行达到觉悟解脱的重要性 。
形式方面
- 文体特征 :采用了宝卷常见的说唱结合形式,以七言和十言韵文为主,间以散文 1 。韵文部分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和韵律美,便于说唱和记忆,例如在描述五祖生平事迹时,会有类似 “昔日栽松名尚振,千灵报母愿何增” 这样的韵文表述 。
- 语言风格 :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明快,既使用了一些佛教术语来阐述教义,又结合了民间通俗的表达方式,使普通民众易于理解和接受,如用 “无姓儿” 称呼五祖童年时期,通俗易懂又带有一定的传奇色彩 。
历史文化价值
- 宗教价值 :对于佛教禅宗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它将五祖弘忍的事迹和禅宗思想以一种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给普通民众,扩大了禅宗在民间的影响力,促进了禅宗信仰的普及 。
- 文学价值 :作为一种民间说唱文学作品,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宝库,其生动的故事、多样的表现手法和独特的语言风格,为研究中国古代民间文学、说唱艺术的发展演变提供了珍贵资料 。
- 社会文化价值 :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风貌和民众的宗教信仰、审美趣味等,通过宝卷中描绘的场景、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可以了解到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思想观念以及对佛教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