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景芳(1902.6.3~2001.5.1)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文献学家,也是著名的易学家。他在学术上的成名之作就是易学方面的著作——《易通》。此书是1939年金先生流亡关内、任教于东北中学时撰成,1941年获当时国民政府教育部著作奖, 1945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金先生也因此书被聘为东北大学中文系教授,从此步入主流学术界。在撰成《易通》的次年,即1940年金先生考入乐山复性书院,师从马一浮、谢无量等著名学者、思想家从事儒学研究。复性书院的这一段经历,是金先生学术道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金先生在易学方面的研究独树一帜,出版了《学易四种》《周易讲座》《周易全解》《〈周易·系辞传〉新编详解》等四种易学专著。早年出版的《易通》收在《学易四种》里面。
《周易讲座》一书是金先生于1985年秋至1986年夏一学年中在吉林大学的一个课堂讲录,由吕绍纲根据录音整理而成,初版于1987年10月吉林大学出版社。金先生为此书撰写了一个长序,从总体上评论了过去解说《周易》的观点,并提出他对《周易》经传的性质及其关系的看法。我们在这里介绍一下金先生对过去解说《周易》的观点的看法。
金先生认为,古往今来说《周易》之书,“总有二蔽”。“一蔽于单纯地视《周易》为卜筮之书,而不承认《周易》里边有深邃的哲学思想。二蔽于只斤斤于一词一句的诠释,而无视《周易》六十四卦的结构中存在着完整的思想体系。”(金景芳《周易讲座·序》,吕绍纲整理,广西师大出版社2005年。下引金先生语均出自此书,不另注。)这就是金先生对二千年解易之蔽端的总看法。
关于第一蔽,金先生亦承认“易为卜筮之书”乃是“铁一般的事实,不能否认”,但《易传》又讲《易》能“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能“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顺性命之理”,是以《易》为哲学著作。两者是存在明显矛盾的,那么两者是一是一非,还是两者皆是呢?
金先生认为两者皆是。《周易》最初是卜筮之书,地地道道的卜筮,但是经过发展,发生了质变,于是有了哲学的内容。这就是“卜筮产生哲学”。金先生认为,卜筮源于无知,“同时又是对无知的反抗,而渴求有知”,因此“卜筮从产生的第一天起,就具有两重性”。无知与有知,卜筮的这两重性,正是卜筮能够走出卜筮而走向哲学的内在要素和原动力,而这个过程的展开与目标的实现,需要借助于人的解释,最初作出解释的人就是“巫”。卜筮的结果需要借助于巫的解释,解释要能取信于人,很自然地就要不断地向无知的“卜筮中输入有知因素,减少无知因素”,这个发展过程达到一定阶段,积累了一定的量变,就会发生质变,而走向哲学意义上的诠释,于是哲学就从卜筮之中产生了。对于易学而言,使《周易》的性质全面发生质变的,就是《易传》的形成。而《易传》之所以能够把《周易》发展为哲学,乃是因为《周易》本身在卜筮里就有此因素。
所以,不能够把《周易》仅仅视为卜筮之书。关于《周易》本身所包含的有知的哲学因素,金先生举了一个例子,就是如何看待《归藏》和《周易》中所蕴藏的不同的哲学思想。他认为仅从卦序上《归藏》首坤次乾,《周易》首乾次坤,就可以看出,《归藏》是“殷道亲亲”重母统的系统,《周易》是“周道尊尊”重父统的系统,而这“无异是我们了解殷周两代历史的一把钥匙,何等重要,学《易》者断不可等闲视之”。
关于第二蔽,金先生要论证的是《周易》六十四卦的结构中存在着完整的思想体系,而不能斤斤于一词一句的诠释。《周易》的文本形式确实很特别,与其他的先秦经典都不一样,六十四卦大多数的卦与卦,爻与爻之间有相对独立性,不太看得出其间的系统性何在。这也就导致了易学诠释史上往往割裂地解释卦爻辞,象数与义理分开发展。
如何从这个角度看待《周易》存在着完整的思想体系,金先生未著笔墨。对易辞作一词一句的诠释,毫无疑问是必要的,关键是不能只停留于此,还要进一步揭示易辞内在的思想体系。不过金先生主要不是通过对《周易》卦爻辞的诠释,而是从《易传》对易的通论来理解《周易》思想体系的完整性的。这种完整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易传》指出了《周易》的哲学性质,这是一个贯通《周易》的线索,这一点在金先生谈说易第一蔽时已经涉及到;二是从《周易》构成的要素上看,它由蓍、卦、爻、辞四个要素构成,同样也是根据《易传》来对这四个要素作系统的理解,以表示《周易》有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易传·系辞传上》说:“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智,六爻之义易以贡。”这表明蓍、卦、爻三者有性质之别,蓍是无定,卦有定,爻示变。《易传·说卦传》说:“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这个话说明了蓍卦爻三者的产生有先后次序。
总的来说,“蓍与卦是形与影的关系。没有蓍,不会有卦。卦与爻是全体与部分的关系,爻是对卦的进一步发挥”。从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周易》思想体系的一种完整性。“辞”分卦辞与爻辞,因而“辞”这个构成要素可以跟着卦爻而来。卦辞与爻辞之间的关系就如同卦与爻之间的关系,一定一变。 而卦爻辞与卦爻之间又有一个关系,卦爻辞是为了把卦爻里面的思想揭示出来。 言辞虽然可以表达思想,但不能穷尽思想,所以需要以卦爻符号系统来穷尽这个思想。 卦爻辞与一般的言辞还不一样,它可以尽言辞之用,以尽可能地揭示出卦爻里面的思想。 于是,金先生就通过构成《周易》的四要素之间的体系性论证了《周易》“存在着完整的思想体系”。
总而言之,金先生揭示古来解易有二蔽,是为了强调要把《周易》视为一部讲思想和哲学的书,而且是一部有完整的思想体系的思想和哲学的书。这一点很重要。金先生对由卜筮产生哲学的论证,颇有启示意义。
但是对《周易》之为一套哲学的论证,仅仅从构成《周易》的要素及要素之间的关系来谈,似乎是不够的,还应该论证易辞所含之思想的体系性,这就不可避免地要对易辞作一词一句的诠释了,不可避免地要考证文字了,而金先生明确反对“用文字考证的办法讲《易经》”则不免有失偏颇
免责 声明: 以上图文来自网络,贵在分享,不做商用,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