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维摩诘经》20句精华!对中国佛教影响最大的一部佛典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精选《维摩诘经》20句精华!对中国佛教影响最大的一部佛典

 
【引言】
《维摩诘经》,全称《 维摩诘所说经 》,又名《不可思议解脱经》。可以说是对中国佛教影响最大的一部佛经,大乘佛教的权威性经典,被誉为“大乘佛教文献宝冠之珠”,在 印度佛教 和中国佛教中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不论是禅宗,还是成为现、当代佛教主流的人间佛教,《维摩诘经》中的 “心净则佛土净”、“亦入世亦出世” 及 “在入世中出世” 的思想 ,都是其最为重要的思想源泉和经典依据。自问世以来,倾倒了无数高僧大德、名士清流,对中国的佛教、哲学、文学、艺术等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诗佛王维,名维,字摩诘,就依这部经典取名。 贯穿于整部《维摩诘经》的一根主线—— “不二法门” ,更是整个中国佛教的方法论依据。
爨乡书院精选了《维摩诘经》中的20句经典,并进行了相应的解读:
1、你的心怎样,看到的世界就怎样?
“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
解读: 菩萨追求净土的真正途径在于净化内心。当内心清净时,所见的佛土也会变得清净。
这句话强调了主观认知对个体感知世界的重要性。每个人的心境不同,因此他们看到的世界也会有所不同。

2、所谓干净,不在污泥,而在不染!

“虽处居家, 不著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心有眷属,常乐远离。”

解读:维摩诘虽在世俗生活中,却能够超越三界,保持清净的修行。他虽然有妻子和眷属,但内心却始终保持远离世俗烦恼的状态。

“出淤泥而不染”在混浊的世俗社会中不受沾染,永葆高尚的品质不沾染坏习气。

3、 读书的最高心法就是:不要执著于文字。
“文字性离,无有文字,是则解脱,解脱相者,则诸法也。”
解读: 文字本身没有自性,没有文字这种实在的东西,不执著于文字就是解脱。解脱的境界,才是一切法的本来面目。
读书,不在掌握知识,而在增加智慧。只以博闻强记为荣, 舍本逐末, 徒增负担和虚妄,最是悲哀。
4、烦恼是通往觉悟的路。
“诸烦恼是道场,知如实故;众生是道场,知无我故。 ”
解读: 一切烦恼就是道场,因为烦恼也是实相本质的展现;众生就是道场,因为藉由众生,便能了解无我的道理。
维摩诘认为,烦恼是修行者通往觉悟的必经之路。通过面对和克服烦恼,修行者能够获得更高的智慧和境界。所谓“借假修真”,借假才能修真。
5、攀比是一种病。
“何谓病本?谓有攀缘;从有攀缘,则为病本。 ”
解读: 什么是得病的根本原因?执着、逐求外物的心,有了攀比心,便是得病的根本原因。
维摩诘指出,攀比之心是得病的根本原因。过度的攀比会导致内心的失衡和烦恼。 攀缘是受欲望驱使,向外逐求,多少追逐,皆起于攀比之心。
6、真诚才是必杀技

“ 直心是道场,无虚假故。 ”

解读:直来直去的 真诚就是道场,因为不虚假,不用假借他法。
直来直去,不绕山绕水,这让我想到《菜根谭》的一句: “ 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 ” 自以为聪明的 高 情商,其实愈加悖道,世人醉心处世之法,往往失了本而不自知,只能越陷越深。 这也是老子: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的“抱朴”之道。
7、人生的莲,只开在烦恼的泥中。
“烦恼泥中,乃有众生起佛法耳!是故当知,一切烦恼,为如来种。 ”
解读:只有在烦恼的泥淖中,众生才能生起佛法的觉悟。因此要知道,一切烦恼,就是成佛的种子。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 八万四千法门 ,哪门才是真正的“不二法门”
“生灭为二。法本不生,今则无灭,得此无生法忍,是为入不二法门。 ”
解读:生与灭是二。但法本就不生,更没有灭,能在不生不灭里悟得“法”,就是入不二法门的真正法门。
白居易作诗问鸟窠禅师:“特入空门问苦空,敢将禅事问禅翁;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禅师回诗曰:“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缘起性空 ,生灭只是无常,人生如梦似幻,世间几人能醒?
9、活在当下
“我观如来前际不来,后际不去,今则不住。”
解读: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金刚经》)。 我观察如来,过去没有来,未来没有去,现在也不在。 没有一点是你能把握。世人的痛苦就是放不下过去,执着于未来,迷乱于现在。
10、佛法 求真、求实、求证的根本精神
“依于义,不依语;依于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于法,不依人。”
解读: 维摩诘强调在修行和学习佛法时,应该依据佛法的真实意义,而不是表面的文字; 应该依靠智慧而非知识; 应该依据了义的经典,而非不了义的经典; 应该依据佛法本身,而非依赖于某个特定的人。这让我想到了《 卡拉玛经 》十项准则。
11、贪婪障眼。
“虽示有资生,而恒观无常,实无所贪。”
解读:维摩诘虽身处富贵之中,但始终能够观察到世间万物的无常,因此内心并不贪婪。
12、 “示有妻妾采女,而常远离五欲污泥。”
解读:维摩诘虽有妻子和妾室,但他能够保持内心的清净,远离五欲的污染。
13、“一切烦恼,为如来种。”
解读:维摩诘认为,一切烦恼都是成佛的种子,只有通过面对和克服烦恼,才能成就佛道。
14、“不在三界,三垢已离。”
解读:维摩诘已经超越了欲界、色界和无色界这三界,摆脱了贪、嗔、痴这三垢的污染。
15、“不一相、不异相,不自相、不他相。”
解读:这句话表达了对事物相对性的理解,认为事物既非完全相同也非完全不同,既非只属于自己也非只属于他人。
16、“非无相、非取相,不此岸、不彼岸、不中流。”
解读:真正的佛性既非无相也非有相,既不在此岸也不在彼岸,更不在中间。
17、“无晦、无明,无名、无相,无强、无弱。”
解读:这句话表达了维摩诘对佛性无有差别的理解,认为佛性既非晦暗也非明亮,既无名也无相,既不强也不弱。
18、“不在方、不离方,非有为、非无为。”
解读:维摩诘认为佛性既不在某个特定的方位上也不离开任何方位,既非有为也非无为。
19、“无示、无说,不施、不悭,不戒、不犯。”
解读:真正的佛法无需示现和言说,无需施舍和吝啬,无需戒律和触犯。
20、“菩萨行于非道,是为通达佛道。”
解读:菩萨即使行走在看似非法的道路上,也能够通达真正的佛道。

免责 声明: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国学百科

胡须的秘密:古代相书中的独特解读

2025-7-5 15:15:27

国学百科

精通“媚术”的道士色诱敛财,最终逃不过法律制裁

2025-7-5 15:16:04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