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普雷洛格市立图书馆
在数字化技术重塑知识传播形态、公民参与意识日益觉醒的今天,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记忆的守护者与知识共享的枢纽,理应突破传统服务边界,架设起历史记忆与公民参与的桥梁。那么,如何将馆藏资源与公众智慧结合,让沉睡的历史碎片在技术赋能下焕发新生呢?克罗地亚普雷洛格市立图书馆(Prelog Municipal Library, PML)给出了创新答案。该馆以“公民科学”(Citizen Science)模式搭建“普雷洛格记忆库”(Topotheque Prelog)数字档案平台,将市民私人收藏的珍贵历史资料转化为开放共享的数字资源,让沉睡在居民家中的老物件重获新生,为城市留下鲜活的文化记忆。
PML坐落于克罗地亚梅吉姆列(Međimurje)地区,馆藏图书3.5万册,是该地区重要的文化地标。尽管规模不大,但PML凭借专业高效的服务,为当地8000名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该馆以创新见长,尤其在媒体与信息素养(media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MIL)项目、战略性项目的开发以及社区赋能服务方面广受好评。2017年,该馆被克罗地亚图书馆协会(Croatian Library Association)评为“年度图书馆”(Library of the year);2020年和2023年,因其出色的数字服务和创新项目两度荣获图书馆电子信息联盟(Electronic Information for Libraries, EIFL)创新奖。如今,PML已成为服务全年龄段用户的文化中心,通过高质量的服务和教育项目,持续推动着当地社区的发展。
普雷洛格生活图景的数字呈现

“普雷洛格记忆库”是一个数字化平台,致力于展现克罗地亚普雷洛格普通居民的生活图景,重点关注当地的文化、艺术和建筑风貌。平台内容主要源自民间私人收藏的老照片、文件、明信片、书信等历史文献,面向所有人群开放,无论是本地居民、学生、教师、教授、研究人员,还是对普雷洛格历史感兴趣的访客,都可查看和使用。
区别于与以往对普雷洛格历史的描绘,该项目不过多关注经济发展,而是聚焦于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这些看似平凡的片段构成了社区丰富的社会结构,也为后世保存了鲜活的历史记忆。
该项目采用多元化的呈现形式,除了线上数字档案,还定期组织主题展览、学术讲座等线下活动,并开发了适合不同年龄层的互动教育资源,如虚拟寻宝游戏、谜题、绘画、涂色书等。PML作为该项目的实施主体,始终以专业且充满热忱的态度,担当着这座城市历史叙事者的重要角色。
项目背景

“记忆库”(Topotheque)是一个由欧洲co:p项目(co:p project)设计、克罗地亚国际档案研究中心
[1]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Archival Research, ICARUS)管理的数字化平台,旨在通过提供档案资料的数字化、编目和共享工具,帮助公众更好地参与地方历史的保护工作。凭借成功促进专业档案机构与社区合作的创新模式,该平台获得了欧洲广泛的认可,目前已在全欧范围内创建了350多个“记忆库”在线馆藏。PML在参与ICARUS会议时了解到该平台后,遂决定加入这一平台,建立自己的地方馆藏——“普雷洛格记忆库”。
“普雷洛格记忆库”项目于2020年启动,旨在通过市民参与的众包模式,记录城市的日常生活、文化、艺术与建筑,展现公民科学在传承地方遗产中的作用。PML馆长玛雅·莱辛格(Maja Lesinger)担任项目负责人,负责资料的技术处理,图书馆员多米尼卡·卢卡契奇-穆尔科维奇(Dominika Lukačić-Murković)则承担资料的收集、整理、背景研究及元数据标注等工作。PML通过与ICARUS合作获得了平台的使用权,接入费用为360欧元。
项目受众广泛,既有老年群体,也有当下的年轻人。图书馆通过宣传向老年群体征集老照片、历史文献及口述历史;与当地博物馆、高中及非政府组织合作,开展联合征集、展览等活动;创建Facebook群组(成员规模达1700余人,核心人群为30至50岁及50岁以上群体)作为线上互动与远程参与平台。为保证内容质量,征集和群组互动的内容不会直接导入“记忆库”平台,资料的上传需遵循严格的流程:图书馆需先获取实体照片进行专业扫描,然后将照片归还给所有者,还需核实信息的准确性(如年代、地点、人物等)。这种严谨的做法得到了社区的广泛支持。
目前,所有个人捐赠者均表示愿意捐赠资料,并且不保留任何版权限制。数字资源提供300 dpi分辨率的下载服务,但使用者需遵守署名规范。每张照片的描述中均标注了所有者姓名及数字化处理执行者信息。
[1] ICARUS 成立于2016年,是克罗地亚的一家非营利性协会,专注于历史资料研究工作,其成员(专业人士与机构)逾135位。该协会积极运用新兴的IT技术,推动档案的开放获取。
协同模式

“普雷洛格记忆库”项目的成功实施离不开其合作伙伴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普雷洛格市的克罗地亚因苏拉努斯博物馆(Croatia Insulanus Museum of the City of Prelog)、当地中小学校,以及非政府组织ICARUS都是项目的积极合作伙伴。他们各司其职,共同构建起连接普雷洛格历史与当下的重要桥梁。
克罗地亚因苏拉努斯博物馆: 历史诠释与视觉传达
众创共建

“普雷洛格记忆库”平台支持用户与管理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并根据社区反馈持续更新和补充内容。开放的Facebook群组为市民提供了分享照片、参与讨论,以及共同挖掘普雷洛格历史的虚拟空间。群组成员积极贡献新资料,使这个集体记忆库始终保持动态更新。管理团队会定期针对描述不充分的档案公开征集补充信息,也会筛选社群中具有史料价值的分享内容,主动联系发布者获取原始纸质材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将其纳入“普雷洛格记忆库”。
项目还推出了“普雷洛格的故事”(Stories from Prelog)专题计划,采集市民的个体记忆和故事。这些采集到的内容经过专业分类整理,已形成了“被遗忘的城镇面孔”(forgotten faces of the town)、“传说与神话”(legends and myths)、“市民回忆录”(citizens’ memoirs)等主题单元,构建了独特的个体记忆与地方记忆图谱。
有限资源最大化
营销推广
项目被作为范例在欧洲遗产日的展示会上进行介绍
项目始终坚持开放原则,所有资料均可自由下载并二次创作,例如制作小册子、旅游指南或学校作业素材,进一步推动知识的开放共享。
焕新社区

普雷洛格镇历史遗存相对匮乏,没有太多老建筑、档案或文物,该项目通过征集老照片以及口述历史故事,不仅促进了社区参与,保护了地方历史,同时加强了当地居民与全球侨民之间的联系,为地方历史传承开辟了新路径。
联结全球社区
破局之法

针对这些挑战,项目团队采取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在资金问题上,将项目成本(含许可费)纳入图书馆年度预算。为缓解人员压力和工作负担,项目团队秉持“慢慢来,确保正确,避免操之过急犯错”的质量优先原则,适当减少工作内容,专注质量和准确性。此外,项目团队还将展览“借出”给其他合作伙伴和机构,同时也积极与其他“记忆库”项目团队分享经验和最佳实践,以推动项目发展。
未来蓝图
另一方面,PML计划出版关于当地传说和神话的图画书,确保社区的文化叙事能够得以传承,并且为子孙后代提供了解家乡文化的素材。
这些举措的最终目标是深化社区参与,建立起社区成员与当地历史更紧密的联系,同时鼓励社区成员继续为平台贡献力量,保障平台的可持续发展。
从平台搭建的技术细节到多方合作的模式创新,从社区居民的深度参与到资源整合的可持续策略,该案例既展现了图书馆在文化传承中的使命担当,也为全球同行提供了可借鉴的“普雷洛格模式”。当图书馆与公民科学相遇,每一份私人收藏都能成为推动公共知识共建的力量。
编译自https://zenodo.org/records/15125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