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的本质
宗教起源于两个因素,一是 社会生活 ,二是 人的本质 。只有人才有宗教,动物没有,因为人具有意识,意识是人的本质。马克思说:“ 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因此人的本质不是什么,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最初从动物中分离出来,开始群居时,他们所拥有的意识只是纯粹畜群的意识、部落的意识,后来这种意识经过劳动实践的改造,才逐渐发展成社会意识。从这时候起,意识才能摆脱世界而去构造“纯粹的”理论、神学、哲学、道德等等。
在人的意识中,有三部分对宗教的起源息息相关,一是理性、二是意志、三是心。理性给予人思维能力,意志让人具有欲望,心使人拥有爱,这乃是人意识中的三个重要因素。人活着,无时不渴望着思考、探索、求知,无刻不想要随心所欲,渴望爱与被爱。但现实的社会生活窒息了这三种意识。无休止的肉体劳作剥夺了人们理性思考的时间,物质的困乏令人感到四处受阻,仇恨和嫉妒阻断人们之间的爱与被爱。
在现实生活的苦难面前,人无法从自身中去实现三种意识,于是他们把这些意识对象化为某种精神,并使之具象化。这种具象化的精神就是上帝、神,我渴望知道一切,因此上帝必然是无所不知的;我渴望意志自由,所以上帝就是无所不能的;我渴望爱他人又被他人所爱,故而上帝博爱众生——只憎恨异教徒。
所以,费尔巴哈说:“宗教——至少基督教——就是人对自身的关系,或者,说得更确切一些,就是人对自己的本质的关系,不过他是把自己的本质当作一个另外的本质对待的。”宗教不是什么东西,它只是我们意识的一面镜子,所谓的神学不过是歪曲的心理学而已。
信仰是一种高尚吗?
受宗教愚昧的影响,人们把信仰当成一种高尚行为,好像内心中有信仰的人必然是拥有美德的人,他们会遵守清规戒律,宣扬真善美。其实这乃是一种愚蠢,试问把异教徒烧死在烤架上的神父们具有美德吗?他们难道不是最虔诚的信仰者吗?十字军东征,进行惨烈杀戮的难道不是那些最狂热的基督徒吗?杀人如麻的洪秀全难道不信仰上帝吗?信仰绝不是一种高尚,而是一种愚蠢!
信仰要跟无条件确信、顶礼膜拜、盲目、狂热这些词联系起来才能说明它的真正含义,一个虔诚的信仰者要么是毫无主见的墙头草,要么是顽固的唯我主义者。但丁在《神曲》高调宣扬上帝的无所不能和伟大,然而我们看到却是一个取名为“上帝”的暴君而已,这个暴君为信徒创造了天堂,而把不信教者投入地狱,在暴君看来,不信仰他、不对他顶礼膜拜的人都是该下地狱的异教徒。在《神曲》里,那些出生在耶稣之前的伟大人物——荷马、维吉尔、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仅仅因为年代稍早,尚不知道上帝为何物,就被贬入地狱的第一环;主张唯物主义的伊壁鸠鲁遭受恶鬼的责罚,凡是跟但丁有私怨的人同时都是上帝的敌人,受到严酷的报复——原来上帝不是谁,它正是但丁自己——是但丁的内心、但丁的精神——是信徒的病态心理。
人的意识本身就是要追求思维、追求欲望、追求爱与被爱的,可是为什么上帝要把偷吃智慧之果的亚当与夏娃逐出伊甸园呢?为什么神父们要守清规戒律,克制欲望呢?为什么我们只能把爱给予上帝而不是其他人呢?——因为信仰乃是一种病态的心理,他不是直接从人自身中去寻求这种自我意识,而是把它给对象化,带人之外去寻找他。费尔巴哈说:“僧侣向上帝发誓要修身,他们克制自己内心的性爱,但是,代替这个,在天国中,在上帝那里,他们就由童贞女玛利亚身上获得女性之影像,获得爱之影像。并且,他们越是把理想的、被表像的女性当作现实的爱之对象,他们就越是能够不要现实的女性了。”
宗教思想乃是一种抛弃感性的思想,但它并不高尚。神父不近女色,绝不是因为他高尚,而是他那种病态的心理让他无法接受感性的、现实的女性,但在宗教幻想中,他仍然爱慕着一个精神女郎——而且必须是童贞的!信徒真的会博爱众生吗?那他为什么那么厌恶不敬上帝的人呢?一当有人揭露上帝的虚幻,他就辱骂他人是魔鬼,仿佛否定上帝就是否定他自己——上帝确实就是他自己。所以费尔巴哈说:”上帝正是人自己的、嫉妒其他一切的那种自私心理之自我满足,是利己主义之自我享乐。”
乌合之众是宗教信仰的温床
我们说过,宗教思想乃是一种病态的心理思想。人把自己的思维、欲望和爱对象化为某种精神存在,他躲避现实生活,龟缩在这种精神存在中卖弄自夸,信仰上帝就是信仰自己,鼓吹上帝就是鼓吹自己。这种是最初宗教起源,在这种宗教思想成型后,它就依靠灌输向人群中传播和蔓延,因为人们一但集结成群,就会降低智商,失去推理能力,变成乌合之众中的一员。
最初信教者教导人们的是信仰,后来就变成了崇拜。他们通过灌输,让人们崇拜上帝、畏惧他的力量,听从他的指令,不准质疑,不准任何人去分析他们的信条,只要传播就好。当信教还是个人的事时,虔诚意味着对自己信念的坚定;可是当信教变成教会、团体的事情后,虔诚就变成了需要付出自己所有的精神资源,需要服从偶像的意志,需要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去美化偶像——需要自我牺牲!于是对上帝、偶像的爱可以变成仇恨,变成付出,变成毁灭,宗教从心灵藉慰变成他人的灾难。
不信教的人更高尚
信徒欺骗人们,说如果人们没有信仰,不守清规戒律,就会到处作恶,道德沦丧。可是清规戒律却要由他们来制定,道德标准要由他们来评判,这真是太荒唐了。既然上帝只是我自己的心理,只是我的意识的对象化,那么我为什么不深入到自己的内心中,利用理性、领悟道德,实现自律呢?
如果我渴望知识,为什么不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格物致知、穷理尽性,而却要去拜服于上帝的指示呢?如果我热爱意志自由,为什么不修持自我,认识必然性,从心所欲不逾矩,而却要去崇拜上帝的万能呢?如果我想要爱人又被人所爱,为什么我不能先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却要学上帝博爱众生(唯独恨异教徒)呢?如果我厌恶现实世界的苦难,为什么我不去改造它、改善它,而却要去幻想上帝的天国呢?
如果我学会了独立思考,那还需要信仰做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