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爱——古籍修复日常使用工具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近日收到读者留言:

无事亦在家修书,每修缮一册,很有成就感,只是手艺不行,耐心不够。缘起数十年前一老者,每周末赶公交车来我家,手把手传艺,其在49以前就在做旧书,后入成都古籍书店,平生经眼旧籍无数,善修补,皆古法,全手工,工具简单。

我的目光落在了“工具简单”四个字上。想起之前问师友想看到什么内容的文章时,也曾提过修复工具。可是关于修复工具,已经有无数老师,在书中以各种方式提到过了,我不太想再重复啰嗦。也有人说,虽然看起来大致相似,但人与人的使用习惯肯定是有区别的,想看看实际使用中有什么区别。有什么区别呢?我想“简单”二字倒是符合我这边的特点。相对于修画裱画的操作,只修书确实不需要太多工具,常用的就那么几种。换一种说法,相对于实力雄厚的工作室的一墙工具来说,我这里大多数都是上学时一直用到现在,还有一些是老师同学们送的,有的同学不打算从事此行后,就把工具送给了我,有点吃百家饭的感觉,看起来似乎有些寒酸。也有师友看不下去向我推荐一些高级新品,但我觉得手里的工具除了有师友情在里面,用得都还挺趁手的,没理由换掉。除了父母,工具比身边人陪伴我的时间都长,不忍辜负。

从哪样工具说起呢?韦力先生曾经拍过一张南京古籍书店保存的传统修书工具。那么就从这张照片说起吧。

简单爱——古籍修复日常使用工具

图:南京古籍书店保存的传统修书工具

我也曾模仿图中摆设回应了一张。

简单爱——古籍修复日常使用工具

图:我回应的现在使用的工具

图中的四样工具,还都是我上学时候添置的。从右往左:

1、敲锤

古籍装订时下锥眼用的工具。材质为枣木、榆木等硬杂木,我这个也不知道是什么木,上学时订购的,仔细看现在锤头已经坑坑洼洼的了,当是战果,不影响使用。

长约34.5厘米,锤头部分约为7X3.5厘米。

2 、平底铁锤

将书叶捶平的重要工具。有铁锤头和木柄两个组成部分。锤头为长方平底。捶平这一工序,主要是将书叶上补过的地方捶薄。因为补过的地方多了一层纸,书叶装订成册叠在一起,补纸的地方即显得过高,故须将过高的地方捶平,使其和原来厚度一样。捶平时仅借锤子落下的力量,手腕只有抬的动作,没有捶下去的动作,用了力容易把书叶捶变形。捶一遍是不太可能平的,压上隔天再捶,不平就再压再捶,千锤成炼,直到平整。上课时我们半开玩笑地说,外国人来学习时,这个锤子得赶紧藏起来,核心技术,不可轻易示人。

木柄长约25厘米,锤头高8厘米,顶部及底部面积为3.5X3.5厘米。

3 、锥子

古籍打书眼、钉纸捻时使用的工具。材质为硬钢。规格要求:尖头、平顶。这枚是上学时添置的,钝了就自己磨磨。

长度约为14.5厘米。

4 、刀具

裁、割纸张,裁齐补、托书叶废边的工具。刀的种类有很多,南京古籍书店那种马蹄刀,我没有用过。上学时遵照老师推荐添置的这把裁纸刀,就一直用下来了。表面已经包浆,背面的商标已经磨没了。刀片换了无数盒,多留一个盒子专门放刀片掰下来的那部分,集满了一起处置,凡得零散丢弃在垃圾袋中,误伤捡拾的人。

另外还有一个小竖刀,小时候削铅笔用的那种。以前裁溜口纸条时爱用,后来溜口纸改手撕了,只在做函套会拿出来打孔用,没有还真不行。也是钝了就磨磨,看起又很新了。

简单爱——古籍修复日常使用工具

图:小竖刀

然后继续介绍其它常用工具:

5 、锥板

我做回应的那张图,其实是有五样工具,下面那块千疮百孔的垫板就是锥板,配合锥子使用。打眼时,锥尖会一次次扎入到锥板中再拔出来,千疮百孔是战绩,但是已经造成表面不平整时,最好还是换一块新的平整的。锥板材质柳木砧板最佳,越厚越好。大小没有具体规定,操作时要比书页大。

简单爱——古籍修复日常使用工具

图:使用中的锥板

6 、石板

配合上面书锤使用,是古籍修复中捶书环节专用工具。以汉白玉石材为最佳,大理石次之。要求表面光滑平整。我只有大理石材质的,同学赠送了四块,搬家时弄丢了两块。捶书用时是捶书板,压书用时就是压书石板。石板的规格并不固定,只要比修补的书大些就行了。

简单爱——古籍修复日常使用工具

图:石板

7 、裁板

用于裁切的辅助工具。裁板的规格颜色有很多选择,根据自己实际使用习惯添置即可。我在桌子上铺了一个最大号的,不仅方便用,还能起到保护桌面的作用。

简单爱——古籍修复日常使用工具

图:裁板

8 、镊子

揭启、拼对书叶、夹挑纸片的工具。要求:头部勿要太尖利,以平头最佳,闭合紧密。平时拍修复照片时,入镜最多的恐怕就是镊子了。用哪种镊子随个人习惯,只要能修好书就行。我一开始用顺手了这款弯嘴的,就一直用下来。镊子用时间久了会变形,也换了不知道多少把同款了。

简单爱——古籍修复日常使用工具

图:镊子

9 、尺子

裁切书叶、丈量书叶尺寸的工具。

各材质各规格的在不同场合都用得到。传统的尺板用楠木板制作,两边镶粘竹条。长木尺是上学时添置的,已经用坏一把了。短木尺是师友送的,日常里经常喊作压尺板。钢尺没有买到老师说的不带刻度的那种,辅助裁切纸张的时候把有刻度的一面朝下,可以适当避免刻度槽影响刀锋经过。有机玻璃尺和T形尺,从美术用品店购置的。

简单爱——古籍修复日常使用工具

图:尺子

10、 配重块

压镇书页用,经常跟压尺板一起配合使用,给书打眼时,左手捏锥,手腕靠在配重块上面,右手发力时可以减少身体晃动,避免钉眼歪斜。也可单独使用压镇书页。有些书里没有单独展示配重块,可能不算在工具范围里吧。日常使用率很高,我离开学校时还多定多了几块。后来发现太多了也用不上,就匀了几块给师友。

尺寸17X8X4.5厘米,重2.2公斤。

简单爱——古籍修复日常使用工具

图:配重块

11 、启子

用来揭书叶的,竹质。要求竹节处设计在启子顶端以增强牢度,避免使用过程中劈裂。启子顶端呈半圆形,前半部分薄而光滑,后半部分遂渐粗厚。

长约23厘米,宽0.8厘米。

简单爱——古籍修复日常使用工具

图:竹启子

12 、喷壶

用以喷水润湿纸张。我这个喷壶看起来很丑,但是喷出的水雾很均匀,上学时买的,用到现在还很好用。

简单爱——古籍修复日常使用工具

图:喷壶

13 、水槽

清洗书叶、染纸的设备。材质可用不锈钢、搪瓷、塑料。我后来淘到了一个大漆的,也好用。缺点是尺寸比其它材质的小了一些,优点是好清洗。

简单爱——古籍修复日常使用工具

图:水槽

14 、剪子

剪齐书叶所用的工具。要求开合顺畅、刃口锋利。剪子用着趁手就好,我现在用的是这两把。

简单爱——古籍修复日常使用工具

图:剪子

15、 糨糊杯

制作糨糊、盛装糨糊的器皿。要求具有一定重量、不易滑动,高度适中,材质以不锈钢、陶瓷盆为佳。这个也看个人喜好吧,不锈钢和陶瓷的都用过,现在用的是两个玻璃量杯。一个用来冲制糨糊,一个用来稀释糨糊。优点是这个杯子的流和提上都有凹槽,刚好用来搁笔,另外因为透明,从外部也能观察糨糊状况。缺点是刷洗的时候易脱手摔碎,不过胜在便宜。

简单爱——古籍修复日常使用工具

图:糨糊杯

16 、板刷

即油漆刷,刷稠糨时使用。柄为木质材料,刷头多为猪鬃。木柄下方以金属材料连接和固定鬃毛。图中的两把刷子很典型,但日常我只修书,不太用到这么宽的,5—10厘米宽的足够用了。

简单爱——古籍修复日常使用工具

图:板刷

17、 棕刷

也叫排刷,用棕树皮加工的棕丝编制而成。用来将托裱后书叶、书衣进一步排实。棕刷应选用细、匀的棕丝编制,整体扎结紧密而不松散,软硬适中,富有弹性。

上学时添置了一把棕刷,使用率很高,用得有些发硬了。十年后又添置了一把新的,替换着用。

简单爱——古籍修复日常使用工具

图:棕刷

18、 排笔

托裱书叶的主要工具。由若干支竹管毫笔并接而成。常见有6管、8管、18管等规格。要求笔管大小一致,连接紧密,色白质净,柔软且弹性佳,不掉毛。一般用不到图中这么长的,日常修复中6管的足矣。

简单爱——古籍修复日常使用工具

图:课堂上用的排笔

19 、毛笔

古籍补破的主要工具,一般选传统中、大白云笔,即羊毫毛笔。个人喜欢用那支长锋的羊毫线条笔,往书页上涂糨糊的时候笔尖不易散开。

简单爱——古籍修复日常使用工具

图:毛笔

20、 针线

大号缝衣针和丝线,也有用棉线的,订书必备。白色线可以先染色再用,染料与染纸原料相同。粗细都有,大本厚书用粗一些的,小本薄书用细一些的。

简单爱——古籍修复日常使用工具

图:针线

21 、补书板

补书时垫在书叶下面的重要工具,是直接接触藏品的操作台,起隔潮、吸水作用。传统补书板以数层草纸板合成,四周用布包边,上下糊白纸。上课时老师教的是在中密度板外面裱几层宣纸,纸脏了就揭掉再裱,可继续使用。 课堂上没那么多补书板提供时,干净桌面上隔张宣纸也修得。现在增加了有光源的拷贝板,但是我眼睛不太受得了,除非需要透光操作时才会使用,远不如红色大漆板使用频率高。

简单爱——古籍修复日常使用工具

图:补书板之拷贝板

简单爱——古籍修复日常使用工具

图:红色大漆补书板

22 、小针锥

扎眼裁方、揭裱书叶等辅助工具。巧手的修复师们一般都用大号缝衣针自己制。手柄会使用到木、藤、布、树脂等各种材质。也有用纸条将缝衣针后半段层层卷紧,为防潮,外裹锦、绢或绫条的。也经常被当作伴手礼互赠,不失为一种圈内独有的小趣味。

简单爱——古籍修复日常使用工具

图:刘建明老师的针锥

23 、托盘

用来盛装转移待操作的书叶, 免得被桌上的水渍浸湿、纸渣掉落。木质漆质均可。我几乎每天都用到,就加了进来。

简单爱——古籍修复日常使用工具

图:托盘

24、 折刀

折刀一般是在西文书修书中使用,也叫轧子。形状多为刀形或圭形,有竹、木、树脂多种材质,用来轧平纸张折缝。古籍修复做函套的时候,我习惯用折刀整理函套边缘,让布与纸板充分贴合粘牢,减少日后鼓包的可能性。

简单爱——古籍修复日常使用工具

图:折刀

其它还有一些压书机、测量仪器、色卡、隔板、磨刀石、补光灯之类的,就不再赘述了。展示一套自己收集的迷你修复工具,博君一乐。

简单爱——古籍修复日常使用工具

图:迷你修复工具

入行以来,一直惦记着会有人出一套迷你修复工具,做成扭蛋最好,我定是端盒那个。将迷你修复工具挂在书包上,便可以在人群中快速认出同类。没等来成品,于是我开始自己寻找。棕刷和迷你毛笔是从网上淘到的,排笔是将大尺寸的排刷锯短并剪毛而成。小尺是看正仓院展时买的展品周边,小剪子是从Dasio偶然发现的,镊子记不起从哪里得来的了……几年来攒了这些,都是实用工具,配合小型大漆补书板,可以在迷你环境中真实使用。最近又淘到一把迷你刀, 牌子的,亦有人惊呼:“这怕不是缩小了的马蹄刀吧!”

同行评论:“太好了,万一被缩小灯照了,也能继续从事本职工作”。她可真是爱岗敬业,心好大,无论外部条件如何幻化就只想着能继续修书。无惧变改,简单爱,心所爱,修书的小世界也变得无穷大了起来。

简单爱——古籍修复日常使用工具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国学百科

古墓里的喜感怪兽

2025-6-27 22:04:09

国学百科

家谱中的“假谱”与辨伪

2025-6-27 22:15:28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