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有无大智慧只需看四点就行了!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冯梦龙(1574-1646),明代著名的小说家、戏曲家、文学理论家,其代表作有《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等,被称为“三言”之作者。其中,《智囊》是他的一部汇集了从先秦到明代的各种智慧故事的总集,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等诸多领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精华。

智慧与人的智商并无必然的关系,它是经验积累与运用的成果。最高等的智慧讲究“无心而合”,在面对难题时,不需要经过苦思深虑,而是凭借丰富的经验,立马就找出解决的方法来,这是只有智商而缺乏经验之人所没法办得到的。所以,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史书与小说所描绘的智者往往是经验丰富的老者,而非天赋极高的少年。
《智囊》列举了四种“上智”,它们分别是:
“见大”,即能够分别轻重缓急,不因小失大;
“远犹”,即能够做到深谋远虑,目光长远;
“通简”,即能够变大为小,化繁为简,不折腾;
“迎刃”,即能够把握时机,游刃有余地解决棘手问题; 懂得捉大放小,心中有大局
“见大”是最高等的智慧之一,拥有这种智慧的人能够权衡利弊、区别大小, 能够看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被表象和细节所迷惑,能够抓住关键和重点,做到宏观和全局的思考。例如,孙武《兵法》中说: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说明了战争的重要性和影响,要求将帅们要有大局观和战略眼光。
据说范仲淹当官时,他采用曹操和李世民的“用人唯才”原则,“多取气节而略细故”,不因个人的历史问题而有所偏废,因为他知道“天下无废人,所以朝廷无废事”的道理。相比于个人的道德问题,其才干对于国家来说才是最关键的。即使是鸡鸣狗盗之辈,只要用得恰当,也会于国家有所助益,问题只在于如何任用而已。
历史上,那些满嘴爱国、忠诚的蠢驴、清流,往往庸庸碌碌,没有一技之长,并且巧言令色,动辄以道德责人;例如明朝末年,有才干的熊廷弼负责经略辽东、收拾残局,清流们却弹劾他不积极收复失地,令其罢官而还。等到后金攻陷辽阳,熊廷弼再次被启用时,清流们又推出王化贞来制衡他。王化贞素不习兵,却满嘴收复失地、洗刷耻辱等大话,他占据道德制高点来用兵,结果冒然出击,导致广宁惨败,误国不浅。
要做到深谋远虑,见微知著
义利之辨是古往今来恒久的话题,其实争辩的焦点只在于重视长远利益还是短期利益而已,所谓的“义”就是长远之利益。春秋之时,尊礼重信,诸侯会盟皆讲究信义,故而小国即使不竞,却还能够得到生存的机会;到了战国之时,纵横家崛起,诸侯都朝秦暮楚,一切着眼于短期利益,故而小国挟诈于大国,则大国灭之;大国挟诈于百姓,则天下诛之。陆贾说汉高祖“逆取而以顺守之”,虽以诈力取天下,但与诸侯剖符定封、与百姓约法三章,信义守之,此所以能长葆天下也。
所谓的“远犹”就在于 能够预见事物的发展和变化,不被眼前的利益和困难所束缚,能够制定长远和周密的计划,做到先知先觉和未雨绸缪。例如,诸葛亮《出师表》中说: “夫吴人之不难,乃疲于奔命,缘涂而战,是以伐之而不服也。”, 分析了吴国的弱点和危机,提出了北伐的战略和方略。
要坚持以“义”为代表的长远利益,不要目光短浅,因欺诈而失民心。执政者缺乏远见,实乃国之大弊。晋武帝建国后,鉴于亡魏之失而大肆分封藩王;又不听郭钦的建议,任由羌胡杂居内地、扰乱塞内州郡。武帝明明知道太子庸愚,卫瓘等人也屡次暗示,然而却始终不肯更换人选。何曾说晋武帝每次与群臣宴见,未尝说及经国远图,“惟说平生常事”,正因其目光短浅,不为子孙谋,故而才为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埋下了祸根。
“通简”即能够掌握事物的内在和外在的联系,不被复杂和繁琐所困扰,能够运用简单和有效的方法,做到一以贯之和事半功倍。例如,张良《三略》中说: “夫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阐述了兵法的奥妙和技巧,指导了用兵的原则和策略。
化繁为简乃是解决问题之道。中国人的思维讲究化繁为简,《周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庄子》说其总不出“阴阳”二字;《诗经》三百篇,孔子概况道:“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四书五经,千言万语,陆九渊却说它们只是“发明本心”而已。《老子》则云:“少则多,多则惑。”所谓“世本无事,庸人自扰”,许多杂事其实都是庸人不懂得办事的方法而造成化简为繁而已。
“迎刃”即能够适应事物的变化和需求,不被固定和僵化所限制,能够灵活和创新的应对,做到因势利导和随机应变。例如,韩信《兵法》中说: “兵法无常,水法无常,用兵之法,变化无穷。” ,强调了战争的变幻和不确定,要求将领们要有变通和创造的能力。
《老子》曰: “将欲取天下也,恒无事。及其有事也,又不足以取天下矣。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天下无事就是最好的状态,但总是有许多自作聪明的庸君去扰民滋事,他们本想理清线头,却反而搞成了乱麻。
历史的规律就是这样,一个朝代的前期往往是太平无事,百姓皆安居乐业;而到了后期,就滋生各种事端来,如明末的矿税、党争、宦官、三饷、流寇等,天下多事起来之后,越强行加解决问题,事情反而变得越多,不到人亡政息的时候,这些事是无法彻底解决的。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国学百科

符咒的起源与请符步骤!

2025-7-6 16:57:51

国学百科

非常完整的面相十二宫吉凶大全【收藏版】

2025-7-6 16:58:5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