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王信仰的背景调查:东方农业文明的水神崇拜与文化融合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龙王信仰的背景调查:东方农业文明的水神崇拜与文化融合
传说中的龙
中国的神话与传说中,“龙”是一种神异的动物。其形象有多种,在阴阳宇宙观中代表“阳”,是中华民族的象徵和古代王室的标志。华夏民族的祖先炎帝、黄帝,传说和龙皆有密切的关系。《黄帝龙轩辕氏龙图出河》(《竹书记年》)中记载:“炎帝为其母感应“神龙首”而生,死后化为赤龙。”因而中国人皆自称为“龙的传人”。佛教传入中国后,佛经中的“龙”与中国人本身崇拜的“龙”很快在形象和信仰上融合统一。
龙的形象
相传龙的形象“九像九不像”。《尔雅翼》云:“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其声如戛铜盘。口旁有须髯,颌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头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呵气成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另一说是:“嘴像马、眼像蟹、须像羊、角像鹿、耳像牛、鬃像狮、鳞像鲤、身像蛇、爪像鹰。”还有一说为:“头似驼、眼似鬼、耳似牛、角似鹿、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
因此,龙的大体形象是不变的,都是呈蛇身、猪头、鹿角、牛耳、羊须、鹰爪、鱼鳞。
但是关于龙是由什么动物化形而来,民间也流传着许多种说法。
龙王信仰的背景调查:东方农业文明的水神崇拜与文化融合
龙的形象
在《杨太真外传》中,记载着这样一句话:“尝与夜燕,禄山醉卧,化为一猪而龙首。左右遽告帝。帝曰:‘此猪龙,无能为。’终不杀,卒乱中国。”

这就是“猪化龙”的记载,是说有一次唐玄宗和安禄山一起喝酒,安禄山喝多睡着了,然后就变成一头长着龙脑袋的猪(换个角度就是长着猪身的龙),身边的侍卫将这件事告诉了唐玄宗。唐玄宗一点也没放在心上,说这是猪龙,没什么用。于是就没有除掉他,后来安禄山可能化为一条真龙,祸乱中国。

在民间谚语中,流传着“五马渡江去,一马化成龙”。在《西游记》中有龙宫三太子化为“白龙马”的案例,虽然不是直接的“马化龙”,但是还能从中看出,两者也是存在着某种关系的。“马化龙”的这种转化方式,不为人们所熟知。

同样是民间谚语“乌龟化龙,不得脱壳”。按照这种说法,乌龟即使化形为龙,还要背着它那厚重的龟壳,保留乌龟的特征。龟在传说中本来就是吉祥、长寿的象征,龙子之一赑屃也保留着龟的特征。因此“龟化龙”也存在一定的合理性。

龙王信仰的背景调查:东方农业文明的水神崇拜与文化融合
赑屃
再然后就是“鲤鱼跃龙门”了,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鲤鱼化龙在民间有着深厚的基础,“鱼化龙”也是人们所熟知的一种转化方式。

最后就是蛇,在民间传说中,“蛇化龙”需要漫长的过程,传闻蛇经过500年的修炼,会化成虺,虺再修炼500年化为蛟,蛟经1000年化为虬,虬再修炼500年进化成角龙,角龙再经过1000年变成应龙。

应龙是龙类的终极形态,早在黄帝时期,应龙就作为黄帝的大将协助黄帝战胜蚩尤、刑天,威力非凡。

“蛇化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一次质的转变都需要经历相应的“天劫”,若是渡劫失败,就会身陨道消,万劫不复,和鲤鱼跃龙门的一蹴而就形成鲜明对比。

龙王信仰的背景调查:东方农业文明的水神崇拜与文化融合
应龙形象
龙王为什么与降雨联系在一起?
在《华严经》中,对与十大龙王的描述就是能够“兴云布雨”,能够消除众生的“热恼”。

而在中国的《山海经》中,应龙和烛龙都具备呼风唤雨的功能,所以在古人的思维中,“龙”和“雨”就能够自然而然地联系起来,当佛籍中的龙王形象传入中国以后,人们也够坦然接受,让龙王的形象在中国本土生根发芽,并进行适当的本土化改造。

中国的道教将佛教的龙王之说吸收以后,再结合中国关于龙的传说、民间信仰等,揉碎整合之后,便形成了诸天龙王、四海龙王、五方龙王之说。

龙王信仰的背景调查:东方农业文明的水神崇拜与文化融合
影视作品中龙王布雨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早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中国占据着几千年的统治地位,所以一旦出现气候上的灾害,对于农民来说将是沉重的打击。

因此,祈求风调雨顺,便是农民最普遍的诉求。

在中国古代,各个地方都有修建的龙王庙,每逢气候干旱的年份,龙王庙的香火就异常旺盛,农民们通过给龙王庙上香,向龙王祈雨,保佑庄稼有一个好的收成。

随着龙王信仰的飞速传播,龙王渐渐成为“水神”的代名词,凡是有水的地方,人们都会不自觉地与“龙”联系在一起,就连寻常的一口井,里面都有可能存在着一位“井龙王”。

龙王信仰的背景调查:东方农业文明的水神崇拜与文化融合
龙王庙
龙的来源分析
古往今来,对龙的分析一直是一个历久弥新话题,我们自称“龙的传人”。

龙在我们的历史和生活中留下许多影子,我们的十二生肖中有龙的存在,古代的皇帝自称“真龙天子”,各种铜鼎、瓷器、壁画、诗文等艺术作品都出现过关于龙的记载,许多地方还留有古时修建的“锁龙井”。

龙王信仰的背景调查:东方农业文明的水神崇拜与文化融合
锁龙井
可以说,“龙”这一神秘的生物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有着深厚的影响,也留下了“营口坠龙事件”还有一些模糊不清的视频,为人类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小时候,也会有许多老人讲述他们看到过龙的亲身经历,故事真伪我们也不得考究,也许是科技进步破除迷信,反正近些年少了许多怪力乱神之事。

龙王信仰的背景调查:东方农业文明的水神崇拜与文化融合
关于“龙”的这一形象,我看到过的比较有说服力的是黄帝时期部落争霸,每征服一个部落,就会吸收该部落的图腾,后来黄帝一统天下之后,他部落的图腾也就变成了这种具有诸多动物特征的“龙”的形象。
龙王信仰的背景调查:东方农业文明的水神崇拜与文化融合
龙主水,水是古代农业的根本,水多则涝,水寡则旱。历史以来,无论在宗教还是民间,对于“龙”的崇拜都体现东方农业社会对于大自然的尊重和珍惜,并寄希望于将自己与自然合一。古老的东方文明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其实人类文明越进步,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越紧密,只有对大自然足够的尊重才可能获得相应的回馈。莫以为“人定胜天”,因为“人”“天”本来无别。
龙王信仰的背景调查:东方农业文明的水神崇拜与文化融合

免责 声明: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国学百科

五行、十二地支与十二长生的关系探究

2025-7-7 18:39:51

国学百科

风水学——驿马催财法

2025-7-7 18:39:53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