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唯识二十论》主要阐述“唯识无境”的理论,即世间一切现象都是心识所变现,心外无独立的客观存在。 该论书通过解答外人的疑问,以释难以成立唯识的观点 。 论中详细论述了心识的本质与重要性,以及心识如何变现外在世界的过程。
《唯识二十论》作为唯识宗的重要经典之一,对于唯识宗乃至整个佛教思想体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不仅揭示了心识在认识过程中的核心地位,还通过破斥外道和小乘的偏执观点,进一步巩固了唯识宗的理论基础。
一、思想体系
- 八识说 : 世亲认为以阿赖耶识为根本识的八识,既是主观认识,又是认识的客观对象(境)。
- 三能变 : 虽然《唯识二十论》本身未直接提出三能变的观点,但世亲在另一部著作《唯识三十论》中提出了三能变的理论,即从第八识(阿赖耶识)到第七识(末那识)再到前六识(眼、耳、鼻、舌、身、意识)的能变过程,这在唯识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 唯识无境 : 通过论证心识的变易性和能动性,强调一切现象都是心识的变现,从而否定了心外有独立客观存在的观点。
二、译本情况
北魏菩提流支:《唯识论》或《楞伽经唯识论》)
陈真谛的译本:《大乘唯识论》。
以下经典重新优化排版,方便阅读、读诵学习! 

《唯识二十论》




1 /16

2 /16

3 /16

4 /16

5 /16

6 /16

7 /16

8 /16

9 /16

10 /16

11 /16

12 /16

13 /16

14 /16

15 /16


16/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