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经典——《维摩诘经·天女散花》:原文+译文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佛教经典——《维摩诘经·天女散花》:原文+译文

天女散花 : 出自 《维摩诘经 之 观众生品》 。 《维摩诘所说经》是大乘佛教的一部重要经典,亦名《维摩诘经》《维摩诘说不思议法门经》《不可思议解脱经》《佛说维摩诘经》《说无垢称经》等。

中国现存最早的“观众生品”图像见于北魏永熙二年 (533) 四月赵见禧造像碑,刻一天女与舍利弗相对而立,像前天花纷飞,云:“此是天女以花散菩萨、大弟子时”,“此是舍利弗请天女□花去时”。

莫高窟壁画中的“观众生品”,维摩室前,天女神态潇洒,手挥麈尾,似乎在向对面的舍利弗致意;文殊座前画舍利弗,神态拘泥。有的窟内还画天女散花于舍利弗身上,舍利弗用力抖花而花不落。

莫高窟现存四十二幅,始见于隋,终于宋。以第203、 332 、 9 窟“观众生品”较好。而天女则以第 334 窟西壁龛内者最美。

天女散花,缀山林之草树。 —— 唐·宋之问《为太平公主五郎病愈设斋叹佛文》

天女散花

摘自 《维摩诘经之观众生品》

【 原文 

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着不堕。一切弟子神力去华,不能令去。

【 译文 】

当 时,维摩诘室 里的 一位天女, 见到 法会中,诸天、人、大弟子等所说的佛法, 满心欢愉 , 便 出现在 大家 面前,更以天界之花如雨般下在诸菩萨及大弟子身上。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天 花落到大菩萨身上纷纷落地,而落在大弟子们身上的竟然粘在身上不落下来,用神力 仍然不能让 这些花朵落下。

【 原文 

尔时天女问舍利弗:「何故去华?」

答曰:「此华不如法,是以去之。」

【 译文 】

天女问舍立弗长老:「为什么要抖落这些花?」

舍立弗回答:「著花即是不守戒不符合佛法规范,所以我们想要把它们抖落。」

【 原文 

天曰:

勿谓此华为不如法。所以者何?是华无所分别,仁者自生分别想耳!若于佛法出家,有所分别,为不如法;若无所分别,是则如法。

【 译文 】

天女说:

不要认为花是不符合佛法规范的。为什么?原因在于花本身并没有主观的分别心,它只是自然存在的事物,而 是 人们自己产生了分别 心 。 对于 出家修行佛法之人来说,如果内心存在各种分别的念头,那就是不符合佛法要求的(不如法);相反,要是能够做到没有这些分别心,对万事万物平等看待、不起主观的好坏、对错等分别之念,那就是符合佛法的(如法)状态。

【 原文 

观诸菩萨华不着者,已断一切分别想故。

譬如人畏时,非人得其便;如是弟子畏生死故,色、声、香、味、触得其便也。已离畏者,一切五欲无能为也;结习未尽,华着身耳!结习尽者,华不着也。

【 译文 】

看看这些花朵 怎么不黏在 各位菩萨身上 , 这是因为菩萨们已经彻底断除了所有的分别念想,他们对事物没有了主观的区分对待。

就像人处于恐惧的状态时,那些鬼怪(非人)就容易趁机侵扰一样,对于佛弟子而言,如果内心畏惧生死,那么外在的色(形象)、声(声音)、香(气味)、味(味道)、触(触觉感受)等五欲就容易趁虚而入。

那些已经摆脱了对生死等畏惧的人,所有的五欲都无法对其产生作用了,他们能够不为外界的诱惑所动;而如果还有烦恼的习气没有完全消除,就像花朵还会附着在身上一样,会被一些表象所牵绊;只有当烦恼的习气全部消除干净,才能达到像菩萨那样花不附着身 , 自在 无束 。

免责 声明: 以上图文来自网络,贵在分享,不做商用,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国学百科

命理学——八字案例:食伤皆透的人

2025-7-21 19:47:18

国学百科

传统易学的内部突破与近代转轨 ——杭辛斋易学思想研究

2025-7-21 19:47:28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