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眼中的“大知”与“小知”-《齐物论》二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庄子眼中的“大知”与“小知”-《齐物论》二

《齐物论》的第二段开始写道 :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从人的认识层次的区分出发,进而对人的认识能力进行区分,把人的认识能力分为”大知与小知”。
这里的 “ 知 ” 即智,指作为认识能力的智慧,
“小知”与”大知”就是小智慧与大智慧 
所谓小智: 就是以万物为认识对象的主体认识能力,即他们通常的感觉经验和思维活动,因而又被直接称为”知” 
所谓大知: 是以道为认识,对象的主体认识能力,因而又被称为无知 
 
庄子认为”小知”的认识能力不能超越现实的经验世界的范围,只能认识现实经验世界的具体事物。
 
就人的感觉经验来说,”小知”所能认识的只是事物的貌/声/色/即所谓”可以主论者,”物之粗”。
至于道,则是”小知”所不能把握到的,要把握”道”只有依靠”道” 
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庄子认为: “小知”对象世界的认识有着局限性,总是局限于现实的经验世界的”万物”中的个别限象,而不能获得”道”的大全.要获得道的大全,必须是”大知”不可。
 
我们活在自己的”小知”中,都是自己看得到的感知和经验世界里,而自己看不到的道则是整个无边无际的宇宙星空 。
 
其次庄子也认为:人的身体和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发挥人的感官的作用去认识世界,而这个世界是无边无际的,因而不可能真正认识和把握这个世界的 。
 
庄子感慨地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了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穷的,用有限生命去追求无穷知识,会搞得精疲力竭。

《齐物论》二   全文如下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
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大智慧的人广博雅致,小智慧的人固执偏狭;
高谈阔论的人盛气凌人,具体而论的人争辩不休。
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
与接为拘,日以心斗。

他们睡觉时魂魄也不安宁,等睡醒后身疲气散。他们整天与外界交涉纠缠,日复一日勾心斗角。
漫者,窖者,密者。
小恐惴惴,大恐鳗鳗。

有的散漫不经,有的藏奸不露,
有的谨慎精细。
小惧怕时惴惴不安,大恐惧时惊魂失魄。

其发若机括,其司是非之谓也;

其留如诅盟,其守胜之谓也;


他们有时发言就像放出的利箭,窥伺到别人的是非来进行攻击;他们有时片语不吐就像发过誓约一样,不过是等待致胜的机会;

其杀若秋冬,以言其日消也;

其溺之所为之,不可使复之也 


他们正在衰竭着,犹如秋冬的萧条,这是说他们一天天地走向消亡;他们沉溺于辩论的作为中,不可能使他们再恢复本然之性;

其厌也如缄,以言其老也;

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


他们心灵闭塞,如同被绳索束缚,这说明他们已如废旧的沟油,源头之水已经枯竭了;走向死亡的心灵,再也没有办法使他们恢复生机了。

喜怒哀乐,虑叹变熱,姚佚启态,
乐出虚,蒸成菌。

他们时而欣喜,时而愤怒,时而悲哀,时而快乐;有时多虑,有时感叹,有时后悔,有时恐惧;有的轻浮,有的放纵,有的张狂,有的作态;就像音乐从虚空的东西里发出来的一样,又像菌类被地气蒸发出来的一样。
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

这种种情绪和心态日夜变化着,时不时更替出现,但却不知是从哪里萌生的。
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

算了吧,算了吧!一旦得知这些情态从哪里产生,也就明白这些情态之所以产生的根由了!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国学百科

墓地风水和丧葬禁忌 !

2025-7-17 21:30:17

国学百科

一生一代一双人 -纳兰性德

2025-7-17 21:32:0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