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或曰:“子绝存问,不见客,亦不答也,何故?”
曰:“古者,进退趋业,无私游之交,相见以公朝,享会以礼纪,否则朋徒受习而已。”
曰:“人将疾子,如何?”
曰:“宁受疾。”
曰:“受疾可乎?”
曰:“世之务交游也久矣,敦千乘不忌于君 (一说【不敦于业,不忌于君】) , 犯礼以追之,背公以从之。其愈者,则孺子之爱也;其甚者,则求蔽过窃誉,以赡其私。事替义退 (一说【利进义退】), 公轻私重,居劳于听也。或于道而求其私,赡矣。是故遂往不反,而莫敢止焉。是川渎并决,而莫之敢塞;游豮蹂稼,而莫之禁也。”
♥《诗》云:‘威仪棣棣,不可筭也。’后生将复何述?而吾不才,焉能规此?实悼无行,子道多阙,臣事多尤,思复白圭,重考古言,以补往过。时无孔堂,思兼则滞,匪有也,则亦焉兴?是以敢受疾也,不亦可乎? ( 一说无“《诗》云”段 )。
有人问:“你断绝一切人际交往,不见客人,也不搭理别人,是什么原因?”
回答:“古人认为,无论是官场的进退,还是商场的逐利,都没有私下交往的必要,相互见面都在公开的场合,即使宴会也要有礼仪纲纪的约束,一切都是光明磊落的。”
问:“人家要是厌恶你怎么办?”
回答:“宁可被厌恶。”
问:“被人家厌恶,这样做好吗?”
回答:“世俗热衷于私下交往由来已久,门口宾客的车辆就是停了千辆也不忌讳国君知道,冒犯法律都要追求,背弃公义也要盲从。最常见的是,是为了溺爱自己的孩子;更有甚者,就是求得掩饰过错,或沽名钓誉,以谋取私利。能得到的好处少了,交情也就淡了,对公事淡漠了,就对私事上心,奔走忙碌受命于人。或者是假公济私,要去填满欲壑。所以做上了就不能收手,也不敢停下来。”
这段文字反映了古代对于人际关系的看法,即在公开和公正的原则下进行交往,避免私下的、基于个人利益的交往,以此来维护个人的尊严和道德底线。
北山有鸱,不洁其翼。
北山有只鹞鹰,污垢两翼泥满身。
飞不正向,寝不定息。
飞不准确方向,栖息的地方也不安定。
饥则木揽,饱则泥伏。
饿了就登树捉食幼鸟,饱了就伏于泥上休息。
饕餮贪污,臭腐是食。
贪食得像饕餮,吃的食物是腐臭的肉。
填肠满嗉,嗜欲无极。
填满肠胃,特殊的爱好就像无底坑深。
长鸣呼凤,谓凤无德。
它长声嘶叫呼唤凤凰,说凤凰没有德行。
凤之所趋,与子异域。
凤凰的旨趣行为,和你完全泾渭分明。
永从此诀,各自努力。
从此永别吧,各自努力,好自为之。


在三百余年之后,南朝文学家刘峻创作了一篇《 广绝交论 》,顾名思义,这是对朱穆《绝交论》的申广。蔡邕针对《绝交论》创作《 正交论 》。宋代欧阳修作《 朋党论 》。 (这几天将连续分享)
♥ 详细介绍请见第二篇文章《 历史上的监察官|(汉)朱穆:“专愚”少年,“绝交”文豪》

言虽甘若醴,心定险于山。
覆辙何能救,颓波遂不还。
居然孝标论,抵几若为删。
莫倚甘如醴,真防笑有刀。
宁为绝交论,不著送穷文。
白发长千丈,黄金尽百斤。
故山春事动,深恐废耕耘。
晴日园花细,春风榭柳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