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妙法门》出自《童蒙止观》,六妙法门 , 系佛家静功功法。《童蒙止观》是天台宗止观代表作,又名《修习止观坐禅法要》或《小止观》。它是隋朝佛教坐禅智慧的集大成之作,由智顗大师所著,是全世界第一部系统介绍静坐方法和止观智慧的典籍。
《六妙法门》主要在阐示天台三种止观中的不定止观法门。为智顗应尚书令毛喜之请,于金陵瓦官寺所说。自光大元年至太建七年,历经八年而讲说完成。一卷。隋 ·智顗述。又称《修禅六妙门》、《六妙门禅法》,略称《六妙门》。收在《大正藏》第四十六册。
六妙门,指一数 二随 三止 四观 五还 六净次四空定而辨六妙门者。
本文为 AI 翻译 , 仅供参考 。
《六妙法门》
智顗大师
数息门
【 原文 】
摄心在息。从一至十。名之为数。行者为修无漏真法。先须调心入定。欲界粗散难摄。非数不治。故须善调身息。从一至十。则粗乱静息。心神停住。是为入定之要。故以数息。为妙门也 。
【 译文 】
将心念收摄于呼吸。从一数到十,这称为 “ 数息 ” 。修行者为了修持无漏真法,首先必须调和心性以进入定境。欲界之心粗浮散乱难以收摄,不通过数息无法对治。因此需善调身体与呼吸,从一数到十,使粗乱的心境得以平静,心神安住。这是进入禅定的关键,所以将数息作为妙门。
随息门
【 原文 】
细心依息。知入知出。故曰为随。行者虽因数息心住而禅定未发。若犹存数则心有起念之失。故须放数修随。心依于息。入时知入。出时知出。长短冷暖。皆悉知之。若心安明净。因是则诸禅自发。故以随为门也 。
【 译文 】
细心依随呼吸,了知呼吸的出入,这称为 “ 随息 ” 。修行者虽因数息而心念安住,但禅定尚未生起。若仍执着于计数,就会有起心动念的过失,因此需舍弃数息而修随息。心依于呼吸,入息时知入息,出息时知出息,对呼吸的长短、冷暖皆能清楚觉知。若心得安住明净,各种禅定自然会生起,所以将随息作为门径。
止门
【 原文 】
息心静虑。名之为止。行者虽因随息心安明净。而定犹未发。若心依随。则微有起想之乱。澄渟安隐。莫若于止。故舍随修止。是中多用凝心止也。凝心寂虑。心无波动。则诸禅定自然开发。故以止为门 。
【 译文 】
平息心念、静虑澄心,这称为 “ 止 ” 。修行者虽因随息而心得安住明净,但正定尚未生起。若心依随呼吸,仍有细微的起想扰动。要达到澄静安稳的状态,莫过于 “ 止 ” 。因此舍弃随息而修止,这里多用 “ 凝心止 ” 的方法。凝心寂虑,心无波动,各种禅定自然开发,所以将止作为门径。
观门
【 原文 】
分别推析之心名为观。行者虽因止证诸禅定。而解慧未发。若住定心。则有无明味著之乖。故须推寻检析所证禅定。是中多用实观四念处也。若观心分明。则知五众虚诳。破四颠倒及我等十六知见。颠倒既无。无漏方便因此开发。故以观为门 。
【 译文 】
分别推究分析的心智作用称为 “ 观 ” 。修行者虽因修止而证得诸禅定,但智慧尚未开发。若执着于定心,就会陷入无明愚痴的执着。因此需推寻检析所证的禅定,这里多用 “ 实观四念处 ” (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的方法。若观心分明,就能了知 “ 五蕴 ” (色、受、想、行、识)虚幻不实,破除 “ 常、乐、我、净 ” 四种颠倒及 “ 我见 ” 等十六种知见。颠倒既除,无漏智慧的方便法门由此开发,所以将观作为门径。
还门
【 原文 】
转心反照。名之为还。行者虽修观照。而真明未发。若计有我能观析破于颠倒。则计我之惑。还附观而生。同于外道。故云是诸外道计著。观空智慧。不得解脱。若觉此患。即当转心反照能观之心。若知能观之心虚诳无实。即附观执我之倒自亡。因是无漏方便自然而朗。故以还为门 。
【 译文 】
转心反观内照,这称为 “ 还 ” 。修行者虽修观照,但真正的智慧光明尚未生起。若执着于 “ 我能观析破除颠倒 ” ,这种 “ 执我 ” 的迷惑就会依附于观照而生,与外道无异。因此需觉知此患,转而反观能观之心。若了知能观之心虚幻不实,依附于观照的 “ 执我 ” 之颠倒自然消亡,无漏智慧的方便法门自然显发,所以将还作为门径。
净门
【 原文 】
心无所依。妄波不起。名之为净。行者修还之时。虽能破观之倒。若真明未发。而住无能所。即是受念。故令心智秽浊觉知。此已不住不著。泯然清净。因此真明开发。即断三界结使。证三乘道。故云。其清净得一心者。则万邪灭矣。以净为门。意在此也 。
【 译文 】
心无所依傍,虚妄之波不起,这称为 “ 净 ” 。修行者修 “ 还门 ” 时,虽能破除观照中的颠倒,但真正的光明尚未生起。若住于 “ 无能观、无所观 ” 的状态,仍是 “ 受念 ” (对感受的执着),会使心智流于秽浊。若觉知此点,不执着于任何境界,泯然清净,真正的智慧光明便会开发,断除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的烦恼结使,证得声闻、缘觉、菩萨三乘之道。所以说 “ 心得清净而得一心者,万邪灭矣 ” ,以净为门,其意即在此。
免责 声明: 以上图文来自网络,贵在分享,不做商用,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