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神灵崇拜,古人就不能慰藉心灵,而没有人类的崇拜,神灵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此人和神还是要通过某种方式来进行沟通。“绝地天通”虽然隔离了凡人同天神的直接沟通,但巫觋还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与上天联系。在中国的神话中,神树就是联系天地的“天梯”之一。
《山海经•海外东经》说:“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大荒东经》记有:“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芥,有谷曰温源谷。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古人以树作为天地通道除了可以从文献材料中看出,在考古文物中也多有发现。在以四川为主体的西南地区,曾出现过三千年前以三星堆文化铜树群为代表和一千七八百年前以摇钱树为代表的两次树崇拜习俗。这两个不同时期但具有文化传统上的渊源关系的树崇拜都反映了古人眼中树的天地通道作用。后来的道教吸收并继承了这种树崇拜思想,将其作为宗教神学的一个重要部分。
道教吸收了树作为天地通道的作用,将它想象成道士成仙的一条通道。《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记载有侯道华由松树飞升的传说,其飞升时“松上有云鹤盘旋,箫笙响亮,道华突飞在松顶坐……俄顷,云中音乐声幢幡隐隐,凌空而去”。后人郑云叟以此题诗云:“松顶留衣上玉霄,永传圣迹化中条。不知揖遍诸仙否?岂累如今隔两宵。”由此可见道教中以树作为升仙的途径,可以说树的天地通道作用在道教中得到了继承和保留。
树之所以能带给世人长生是因其自身有着灵魂和生命,如同人类一样,而且树自身有着很长的生命,所以成为了长生的代表。《三国志•魏武本纪》注引《世语》曰:“太祖自汉中至洛阳,起建始殿,伐濯龙祠而树血出。”《曹瞒传》曰:“王使工苏越徙美梨,掘之,根伤尽出血。越白状,王躬自视而恶之,以为不祥,还遂寝疾。”曹操伐树能令树出血,这表明树是有生命物体,伐树后不久曹操即亡故,说明树有灵性,会报复人类。再加上一棵树的年龄可以上达几千年,因此树在古人心目中就成了离人们生活最近的神灵。受到人们的崇拜。树在道教中不仅象征着生命,而且有些自身中就有神灵,《抱朴子内篇•登涉》说:“山中有大树,有能语者,非树能语也,其精名曰云阳,呼之则吉”。人在山中遇到这种树精只要能正确叫出它的名字就无事了。
有道之人居树上得长生,凡人则可以祭拜树而得长生。《真诰》记有:“昔有一人好道。而不知求道之方。唯朝夕拜跪。向一枯树辄云。乞长生。如此二十八年不倦。枯木一旦忽然生华。华又有汁。甜如蜜。有人教令食之。遂取此华及汁并食之。食讫即仙矣。”正因为树的长生象征以及其自身的神灵性,所以道教将其作为一种信仰继承保留,并且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崇拜。
(编辑整理甘棠,本文作者曾维加,选自中国民族宗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