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从建国前到文革末有关中国的红色藏品都被广大藏家收藏整理研究。与毛主席的相关藏品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如像章、邮票、年画、书刊等等,都有大批的个人和机构或收藏或辟馆,视若珍宝。




10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了几张有毛主席头像的证书。从此开始关注有肖像的各类证书,多年下来,发现这类藏品涵盖了毕业、结婚、奖状等几十大类,规模、数量之多,激发了我的兴趣,便开始持之以恒,刻意寻觅,目前从解放区到文革后期已搜集了1500多种。没见过的品种还在陆续出现,真有集无止境的感觉。目前以此为专题的收藏者不多,很难找到群体,为交流与研究带来了不便,一切全凭自己的经验。经过自己对藏品的研究整理,有以下零星心得,浅析误差之处,还望藏家前辈指导。


毛主席肖像的各时期的使用,目前已经搜集到的,建国前出现的以延安时期照片为多,着八路军帽子,比着红军八角帽少,正常使用的多是解放区政府颁布的标准像。淳朴、简单,给人以一种亲切感。
50年代初期,在各种证书上倒是不少展现主席各种各时期不同版本的肖像,值得研究。60年代基本都是当时政府颁布的标准像,用于装饰证书,花边等配饰颇具大建设、大农业、大工业、国防的象征元素,显得朴实大方漂亮。文革中,红色为主,以主席军装照片较多,比比皆是,大同小异,能体现那个年代的时代特点。



2、毛主席肖像的印刷工艺。建国前的多以绘画头像居多,由于信息,工艺条件等因素的制约,今天看来都很粗糙,纸的质量很差,手工棉纸的居多,有些甚至只是个抽象的图片,和毛主席的实际相貌差之千里。只有东北地区由于具备缴获伪满日军设备的条件,照相制版普及。该解放区率先土改,故土地证书存世很多。此外,在绘画技法上,版画、素描等各类技法都有,多姿多彩,后来用纸工艺得到改善提高,这些证书是收藏的重点部分,有些还延续到上世纪50年代中期。大约1955年后,随着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功,照相制版等印刷工艺开始大量推广,这时便很少出现绘画制版。到了文革时期胶印更是十分普及,铜版纸开始广泛使用。



3、毛主席肖像证书的时代特征。解放战争前后多以镰刀斧头红旗等图案装饰,主席头像向左向右和正面都有出现,建国后使用红旗最为广泛,从一面到十多面都有,由于政治口号的原因,三面红旗和六面红旗最为常见,大跃进中还有刘少奇砍红旗的政治事件。在证书上面也能看到时代变化的痕迹。头像方向向左的便渐渐多于向右的,一直到文革中,向右的几乎绝迹,一律向左或者正面。那个特殊的年代,设计者因为这个问题弄错可以扣上反革命的罪名。现在感觉不可思议。经过仔细对照研究,头像露出左耳的居多,并且从早期到晚期都有这个现象,请教专业摄影人士后,才恍然大悟,在政治倾向不严重的时代,这个现象完全是习俗,和照相美学效果的原因。




一张证书,一段历史,一门学问,里面还有无尽的信息,期待大家去发现探索,例如,小学的多,大学的少,政府的多,军队的少,标准像的多,其它的少等等让人值得思考和玩味……我想,收藏就是秉承拾遗补缺的精神,人弃我取。保存被忽视淡漠的历史环节,是收藏者的一种精神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