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经典——修身篇《静坐说》:原文+译文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刘宗周,字起东,别号念台,浙江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世称蕺山先生。明末理学家、 儒学大师、抗清名臣。著有《周易古文钞》二卷、《读易图记》一卷、《易衍》等,今皆见存。其他著作甚富,有《圣学宗要》《学言》《人谱》《人谱类记》《论语学案》《道统录》《阳明传信录》《人社约言》及《刘子全书》《遗编》等。

《 静坐说 

明朝 ·刘宗周

【 原文 

人生终日扰扰也,一著归根复命处,乃在向晦时,

即天地万物不外此理,于此可悟学问宗旨只是主静也。

【 译文 

人在一生中整天都忙忙碌碌、纷扰不断,而一旦到了回归根本、复归天命的时刻,往往是在傍晚昏暗之时。

天地万物的变化也无外乎这个道理,从这里可以领悟到做学问的宗旨其实就是要保持内心的宁静。

【 原文 

此处工夫最难下手,姑为学者设方便法,且教之静坐。

【 译文 

在这方面下功夫是最难着手的,姑且为求学的人设置一个简便的方法,暂且教他们静坐。

【 原文 

日用之间,除应事接物外,苟有余刻,且静坐。

【 译文 

在日常生活当中,除了处理事务、与人交往之外,如果还有多余的时间,就去静坐。

【 原文 

坐间本无一切事,即以无事付之。既无一切事,亦无一切心。无心之心,正是本心。瞥起则放下,沾滞则扫除,只与之常惺惺可也。

【 译文 

静坐的时候本来就没有一切事务,那就把没有事务这件事当作当下的状态。既然没有一切事务,也就没有一切杂念。没有杂念的心境,正是人的本心。如果突然产生了杂念,就把它放下;如果杂念有所滞留,就把它扫除,只要让自己的心始终保持清醒警觉就可以了。

【 原文 

此时伎俩,不合眼,不掩耳,不跏趺,不数息,不参话头。只在寻常日用中,有时倦则起,有时感则应,行住坐卧,都作坐观,食息起居,都作静会。

【 译文 

在这个时候的方法是,不闭上眼睛,不堵住耳朵,不盘起双腿(跏趺坐),不数呼吸的次数,也不参究话头。只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有时候疲倦了就起身,有时候有所感触了就去回应,行走、站立、坐下、躺卧,都当作是在进行静坐的观察,吃饭、呼吸、起床、休息,都当作是在进行宁静的体悟。

【 原文 

昔人所谓 “勿忘勿助间,未尝致纤毫之力”,此其真消息也。

【 译文 

从前的人所说的 “既不忘记内心的专注,也不刻意去助长它,从来没有施加一丝一毫勉强的力量”,这就是其中真正的奥秘所在。

【 原文 

故程子每见人静坐,便叹其善学。善学云者,只此是求放心亲切工夫。

【 译文 

所以程子每次看到有人静坐,就会感叹他善于学习。所谓善于学习,说的就是这正是找回放纵之心的切实功夫。

【 原文 

从此入门,即从此究竟,非徒小小方便而已。会得时,立地圣域;不会得时,终身只是狂驰子,更无别法可入。

【 译文 

从这里入门,也就从这里达到最终的境界,这不仅仅是一个小小的简便方法。领悟了的人,能够立刻进入圣人的境界;没有领悟的人,一辈子都只能是四处盲目奔走、内心浮躁的人,再也没有别的方法可以进入(求道的境界)。

【 原文 

不会静坐,且学坐而已;学坐不成,更论甚学?坐如尸,坐时习。学者且从整齐严肃入,渐进于自然。

【 译文 

如果不会静坐,那就先学习如何坐着好了;如果连学习坐着都做不到,又还能谈论什么学习呢?坐着的时候要像祭祀时的尸一样端庄,要时常练习静坐。求学的人可以先从行为整齐、态度严肃开始做起,逐渐达到自然而然的境界。

【 原文 

《诗》云: “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

又曰: “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 译文 

《诗经》中说: “你独自在房间里,也要无愧于暗中监督着你的神灵。”

又说: “神灵的降临,不可揣测,怎么可以轻慢不敬呢?”

本文为 AI 翻译 , 仅供参考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国学百科

古代名人大全【沧海壮士——田横】

2025-6-28 7:47:03

国学百科

悦读经典——修身箴言60句:原文+译文

2025-6-28 8:47:04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