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大脑九宫”修炼,揭示灵性之谜(附:太一功基础功法)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道家“大脑九宫”修炼,揭示灵性之谜(附:太一功基础功法)
《黄庭经》有云:“至道不烦诀存真,泥丸百节皆有神。”
所谓上丹田,方圆一寸二分,中央虚开一穴,名曰 “泥丸宫” ,此乃藏神之所,其位置大致在两眉心 中间的印堂 穴入内三寸正中之地。
其中,入内一寸为 “明堂宫” ,
入内二寸为 “洞房宫 ”,
泥丸宫再入内一寸则为 “琉珠宫” ,
入内二寸 为 “玉帝宫” 。
而玉帝宫上一寸与琉珠宫之上顶点构成等腰三角形,其顶点为 “太皇宫” ;
琉珠宫与泥丸宫所构三角之顶点为 “玄丹宫” ;
泥丸宫与洞房宫所构三角之顶点为 “ 极真宫” ;
洞房宫与明堂宫所构三 角之顶点则为 “天庭宫” 。
每宫皆方圆一寸二分, 故每两宫间有二寸重叠,恰似太极图之阴阳鱼眼。

 

道家“大脑九宫”修炼,揭示灵性之谜(附:太一功基础功法)
此道家所言之大脑九宫,非肉体概念所能理解,实为修炼场能所化之九天宫阙,乃场态之显现。若无修炼之实基,仅凭意念妄图开启此九宫,犹如痴人说梦,缘木求鱼,易致精神错乱、经脉紊乱。
关于大脑九宫之修真功用,有学者述之如下:
“明堂宫” 可开天眼,观常人所不见;
“洞房宫” 能和合阴阳,契悟真机;
“泥丸宫” ,亦称丹田宫,为上丹田之核心,主耳目思维,启心智;
“琉珠宫” 为图像思维之宫,可成超级记忆;
“玉帝宫” 司运动之能,助轻功修炼;
“太皇宫” 可开魔镜,预知过去未来;
“玄丹宫” 为灵性慧觉之宫,炼就此宫可得千里眼之异能;
“极真宫” 主遥感思维、隔空搬运;
“天庭宫” 能通晓他心,开悟证道。

科学家发现:冥想时大脑会发生神奇的变化,从而改变大脑结构

道家“大脑九宫”修炼,揭示灵性之谜(附:太一功基础功法)
欲修大脑九宫,须具特异内视之能,否则仅凭臆想,徒劳无功。特异功能之生,实乃人体场能场态之变所致,无论修炼所生之灵力场,还是外灵入侵之灵力场,亦或是因缘际会、外在事故所致之灵力场,皆然。
太一功入灵性修炼之阶,即行“太一游宫”,归真九宫修炼,以证仙佛本为人做之理。然修炼非空中楼阁,须有底功,初学者当遵师传诀法修炼,方能合道体真。虔诚修炼有素者,肉眼可观人体生物信息场,察人体辉光之强弱变化,清晰感知人体空间场态之微妙变化。

宗教修炼,从生命科学角度言之,皆由人体场能效应逐步升级,以接通灵性世界,超凡入圣。吾辈不言盲目迷信,然众人多喜幻想,爱听玄学故事,少有人探究宗教修炼之科学机理,更少有人愿行修证。于修炼之灵性归因,有佛油子、道油子神化其科学内涵。修道练功,实为少数人之事,首在明理,明悟修道练功之生命科学本质。此乃宗教之无上之密,为宗教所借用,然不隶属于任何宗教。

深度揭秘人体认知机制: 大脑为何对宗教信仰成瘾

丹道亦然,乃古人体道合真之法门,度人之筏,得诀者皆可修。然人人可修,非人人能修,关键在于有无明师指点,及有无修道之客观条件,如“法财侣地”。故即便人人有道根,人人是菩提种,亦非人人能行。修道还需因缘具足,如充电、引流、磁化,需寻得插座,打开灵性机关之密码。

修炼如他事,越年轻越易成,修道修精气神,以之为用。虽中老年亦能修有所成,然需付出更多。大脑九宫修炼非基础功法,需建于一定修炼基础之上,无底功之普通人修习,多徒劳无功。

那么,如何练好底功呢?

万丈高楼平地起,当遵师父指点,一步一个脚印,先完成精气神之锻炼。大脑九宫修炼属性功范畴,需性光圆满。性光非臆想、意念之光,亦非太阳、月光等虚幻之境,乃由真材实料之物质基础“元炁”变化而成,为炁化之神光。故有人心急火燎问吾如何快速出功时,吾置之不理,此非吾道中人也。

附:太一功基础功法

(一)基础功法

基础功法主要包括归正含一、调息、调神的练习,还有掌指行气通经法和收功的方法。元代有个叫陈冲素的人在《规中指南》这本书里说过:“静是根本,定是基础。稍微调整一下,身体的机能就会自动运转。即使没有明确的规定,它也会自然地遵循规律,即使没有刻意的呼吸调整,它也会自然地进入深度呼吸状态。不需要刻意追求,生命力和能量就会自然产生,火力也会自然涌现。” 静和定是练气功的基本原则。为了达到静而定的状态,我们需要采取一个良好的基本练功姿势。这就是练习《太一神功》所需要的练功态度,这种练功态是通过练习者的归正含一、调息调神和掌指行气通经功法来实现的。 练完气功后,要注意收功,让气息回到原点,所以练功后要做好收功。上述的各种操作方法是练习《太一神功》任何一种功法时都应遵循的,所以被称为基础功法。

道家“大脑九宫”修炼,揭示灵性之谜(附:太一功基础功法)

1.归正含一

这是开始练功时正确的身体站立姿势的要求,是从自然状态进入到气功状态的基本身体姿势。这个姿势除了一般气功功法的常规姿势外,还有一些特殊的要求。这就是“开关展窍”,这是《太一神功》功法的优点之一,也是基础功法的精妙之处。在基础功法的“归正含一”中,要求掌握道家四大秘窍的开启和运转方法。具体要领如下:

(1)采取一般气功的常规松静站立姿势:两脚平行,与肩同宽,膝盖微微弯曲,胯部放松,身体保持正直,头部端正,颈部放松但保持竖直,腋窝放松,肩膀下沉,手肘放松,手腕自然。牙齿轻轻咬合,舌头抵住上颚。(见图1所示)

道家“大脑九宫”修炼,揭示灵性之谜(附:太一功基础功法)

(2)“开关展窍”,开启道家行功的四个秘窍:①阴跻库:这个穴位在会阴部上面三根手指的位置,与前阴和后阴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的顶点。在“归正含一”时,膝盖向外转一点,骨盆向后倾一点。这样可以充分打开胯部(开阳关),展现出阴跻库。②开命门展下丹田窍:动作是腰部向后凸起,命门打开,下丹田由于骨盆的转动而在腹腔内展开;开玄膺窍时,舌头抵住上颚,自然就打开了玄膺窍。然而在正常情况下,这个穴位与十二重楼的边缘并没有对齐,所以需要将下巴收进去一点,使两个穴位对准;展慧中凝祖窍时,要展开眉心,然后两眼集中看向祖窍,目光焦距要定住穴位。这四个秘窍见图2所示。

道家“大脑九宫”修炼,揭示灵性之谜(附:太一功基础功法)

(3)通过这些精细的操作,已经将四个秘窍都打开了。接着开始用神光从下到上逐一体验穴位的感觉,并调整好全身的姿势,达到放松、安静、自然且活动自如的状态。

2.调息调神功夫

《太一神功》的调息方法和其他功法有所不同。它要求我们首先调整精神状态,然后再调整呼吸,按照这样的顺序操作,才能让精神和呼吸相互配合,精神抱着呼吸,呼吸依赖精神。具体的方法如下:

(1)收听返视:我们要用耳朵内部去听,用神光去注视祖窍(即眉心)。排除心中的杂念,持续一段时间后,就会进入“神入窍”的境界。

(2)调息:我们要默默地注视自己的呼吸,把呼吸从鼻翼提升到鼻根(在吸气的时候,用意念把呼吸提上去),然后用鼻根进行呼吸。刚开始的时候,我们需要稍微用意去体会鼻根呼吸的感觉,然后逐渐地放任自然。这样,呼吸就会变得自然、悠长、深沉、细密、绵长。完成这些步骤后,我们就完成了调神调息功夫,形成了祖窍的神息相依。

上面详细讲述了正身、调神调息的功夫。如果我们能够熟练地操作,并且做得很好,那么就能进入一个良好的气功状态。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功夫中,“神”是主宰。神和神的作用在这里非常关键。虽然“归正含一”没有像“调息”那样严格要求神和息的配合,但在“归正含一”的时候,身体和神是相互依存的。在调息的时候,我们要默默地运用神,在展窍的时候要专心存神。在初级功夫中,这种神和用神只能是“识神”在起作用。但是,随着我们的功夫越来越熟练、高深,这层功夫就会逐渐被“元神”所控制。关于这个变化,初学者可能无法体验,所以不必刻意追求,“功到自然成”,以后就会慢慢明白。

进入气功状态是气功修持前必须要做到的,所以我们必须非常重视这段功夫。因此,道书中反复强调:气功修持,“并非只是面子工程。”如果我们在开始练功的时候就创造了神柔相依的良好条件,那么练功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功效也会非常明显。相反,如果我们忽视了这段功夫,甚至在开始练功的时候,身体还没有进入气功状态,或者完全是在常态下练习,那么效果就会差很多,甚至可能只有一般体操的效果。从某种角度来看,气功和一般体育活动的区别主要在于神息的应用。对于这一点,学习者必须清楚辨别。

3.掌指行气通经法

在开始掌指行气通经法之前,我们需要先调整好神和息,做大约一千次气沉手指的动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默默地吸气,把气存到鼻根,然后运神缓慢呼气,存神行气,让气从两肩经过手臂沉入手掌和指尖。

(1)十指蠕动:手指向下,放松肘部和手腕,让手掌和手指都放松。用指根带动整个手指,像蛇一样缓缓蠕动,把神存在十指尖,按照2、4、1、5、3的顺序活动手指。从经络学的角度来看,十指和指尖是手三阳经和手三阴经的起止点,所以十指蠕动可以疏通这些经脉。通过之前的气沉手指和手指的蛇形蠕动,可以让整个手臂的气脉通畅,活动手三阳、三阴的经络,让气息从表及里,从而引发内脏的活动。同时,蠕动手指也能开启劳宫穴。

(2)运使阴阳掌:以掌根为轴心,翻转手掌,让掌心向上形成阳掌,然后用大拇指发力,内转手掌,翻掌使掌心向下形成阴掌。这个动作可以开启阴脉和阳脉的窍口,让两臂的气脉更加畅通。

(3)提沉肩臂:用肩膀推动手臂,用肘部推动手腕,提起肩膀和手臂,沉下肘部和手腕,做上下微动的提沉动作。提肘时稍微动一下肩部,沉下时动作要缓慢,向下放松,同时配合呼吸,吸气时提,呼气时沉。全部动作都不能用力,完全按照气息的作用来行功。这个动作可以加强气息的运通。

(4)气沉手指:行功最后,按照行功开始时的要求,让气沉到手指直达指尖的末端。

完成这四个行功动作后,整个上肢的经脉都会通畅,气感会非常强烈,这样就更便于进行下面的行功,使功效更加明显。

4.收功法

练完功后要注重收功。收功的目的是让气息归元,这是气功行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只有收好功,才能达到和巩固功效。如果忽视收功,甚至不收功,气就会散在身体里,可能会让气息滞留在身体的其他部位,或者阻塞气脉导致出现偏差,所以必须做好收功。收功的动作虽然简单,但重要的是心意要集中,默默地运气息,让气息汇聚在下丹田。很好地运用神息是收功的关键。

具体方法是:在呼气的时候,把气息从上往下运,沉到丹田,同时把两掌叠在一起。男性左手在内,女性右手在内,用劳宫穴对着下丹田的位置。外面的手掌心内的劳宫穴对准里面的手掌外的劳宫穴,让三个窍口合为一体。然后收腹吸气呼气,按照“进二退一”的法则行功,就是吸气收腹进二分,呼气鼓腹退一分。这样三五次之后凝神守窍,用两眼内视下丹田让神息默默地存在丹田里。三到五分钟后轻轻地吸气在呼气的同时,两掌自然松开放下放在大腿两侧,大拇指先贴大腿,然后其他四指跟上。收腿(男性收左腿女性收右腿)擦手洗脸。这样就完成了收功动作。(见图3所示)

道家“大脑九宫”修炼,揭示灵性之谜(附:太一功基础功法)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国学百科

道家丹道修炼中意识的三层次:凝炼常意识,净化潜意识,开发元意识

2025-7-2 7:21:20

国学百科

《道德经》:修行,或许就始于那个不一样的逆向思路!

2025-7-2 8:20:0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