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路上遇一对大雁殉情而忙,16岁少年写下千古名篇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赶考路上遇一对大雁殉情而忙,16岁少年写下千古名篇

金章宗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

年仅十六岁的青年诗人元好问

在赴并州应试途中,路上碰到个捕雁的猎人说:

“今早上抓了个大雁杀了,另外一只虽然挣脱了网,却只是悲鸣盘旋,不肯离开,最后竞然撞地自杀了”。

作者深为感动,买下了这两只殉情的大雁,合葬于汾水之上垒石头做标记,并称之为“雁丘”。一起去赶考的人都被这两只大雁生死相依不独活的情义给感动了,纷纷写诗赞扬,其中最为最为杰出代表即是元和问的《摸鱼儿 .雁丘词》 堪称咏叹爱情的千古佳作。 。


赶考路上遇一对大雁殉情而忙,16岁少年写下千古名篇

《摸鱼儿·雁丘词》

【金】元好问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

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

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解析:

上阕开篇即发问: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16岁的元好问,风华正茂,意气奋发,对爱情充满了美好的希冀。看到大雁殉情,不由为之心感神伤,积郁在胸,不得不发,因此, 如电闪雷鸣,如山崩地裂,破空而来,呼啸而至,问天问地问自己,不知道世界上,爱情究竟是什么,竟然能让双方生死相依、至死不渝?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想那双雁,天南地北,比翼双飞,寒来暑往,一生能有几回?如此感慨,如此惆怅,似在沉思,又在感叹,世界美好时光总是那么短暂,稍瞬即逝,转眼已老。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其中的欢乐情趣,离别愁苦,自然难舍难离,因此就有了这对痴情儿女,用拟人化的手法赞美大雁,哀婉欲绝。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用“君子”来尊称殉情大雁, 看到伴侣已死,寻思着,那万里层云,千山暮雪,虽然有美好景物,秀丽风光,可是,日日夜夜,朝朝暮暮,独自个儿孤零零的,没有伴侣,那又有什么意思? 殉情伴侣,不能同生,只求同死,生死相依,永不分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下阕抒发诗人掩埋大雁后的情感。感叹世事变幻,事物变迁,唯有爱情感天动地,地久天长。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招魂”指的是战国时期宋玉作的《楚辞·招魂》,大意是:宋玉的招魂写的感人肺腑,凄婉哀怨,被誉为千古哀怨绝唱,可是和大雁的生死殉情相比,却只能嗟叹不及。大雁的至情至真,令山神鬼怪都为之哭啼,阴风冷雨就是他们感动的行迹。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大雁的殉情之举,就连老天也会感动嫉妒,我从未相信,殉情大雁会和黄莺飞扬一样,化为黄土,他们死后,绝对会成为神灵,永被铭记。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大雁的殉情故事,一定会流芳千古,我把他们掩埋在此,命名雁丘,留待文人骚客,来此凭吊,吟诗作赋,寄托哀思。

诗人描绘细腻,感情真挚,名为咏雁,实为抒情,从大雁这样的性灵都有生死相依、忠贞不二的感情引申开来,那么,作为世人,更是要对爱忠诚,对情专一,忠贞不渝,生死相依。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国学百科

古诗词中的爱情

2025-7-2 12:20:23

国学百科

《庄子 外篇 秋水二 》不与众小争胜,才能成就大胜

2025-7-2 13:21:13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