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堪称南朝第一“愤青”诗人
他,官场失意?
不存在的!
人生苦短,必须性感
写诗、喝酒、怼权贵,样样不耽误!
······


姓名: 鲍照
字号: 字明远
别称: 鲍参军
性别: 男
朝代: 南朝宋
生卒年: ?-466年
职务: 中书舍人、秣陵令、刑狱参军
籍贯: 东海(今山东苍山南)
成就: 开创了七言体用韵的自然方式,奠定了五七言和七言长篇歌行的基础
评价影响:
鲍照的诗体裁多样,其七言和杂言乐府在七言诗史上影响深远。


鲍照出身寒门,少时务农。435年,他创作《拟行路难》组诗,西游荆州投奔临川王刘义庆。途中写家书《登大雷岸与妹书》给妹妹鲍令晖。谒见刘义庆时,他因地位卑微未被重视,怒言:“大丈夫岂能埋没才华?”遂献诗自荐,终获赏识,被擢为王国侍郎,并作《解褐谢侍郎表》。在荆州期间,他与僧人惠休交往,留下《秋日示休上人》等诗作,展现了其豪迈诗才与不甘平凡的斗志。


鲍照一生随诸王辗转仕途,留下大量诗文。439年随临川王刘义庆赴江州,创作《登庐山》等山水名篇;444年刘义庆卒后解职还乡。445年投徐州刺史刘义季幕,作《河清颂》等。447年转入始兴王刘濬幕,随驻京口时写下《蒜山被始兴王命作》等诗。451年辞官滞留江北期间,成就其代表作《芜城赋》,以”直视千里外,唯见起黄埃”的苍凉笔触,书写广陵盛衰。这位寒门诗人以雄浑诗风记录宦游足迹,在依附诸王的生涯中始终保持着”丈夫生世会几时”的慷慨意气。



461年起,鲍照任临海王刘子顼参军,随其辗转吴兴、荆州。期间创作《登黄鹤矶》等羁旅诗作,流露“行子心断肠”的飘零之感。464年孝武帝驾崩后,他身陷皇权更迭漩涡,在荆州写下《伤逝赋》悼亡妻,《拟古》诗自伤身世。465年刘子顼参与反叛时,这位“才秀人微”的诗人最终卷入政治风暴。其生命最后五年在战乱与思乡中度过,诗风愈显沉郁,终成南朝寒士悲剧的典型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