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堪称“武力值MAX”
秦始皇的“首席保安队长”
30万大军北方草原“遛匈奴”
史上最早的“工程总监”
传说他居然还是毛笔的发明者!
······

姓名: 蒙恬
字号: 姬姓,蒙氏,名恬
性别: 男
朝代: 秦
生卒年: ?—前210年
职务: 将军、内史
籍贯: 齐国蒙山(今山东省蒙阴县)
成就: 收复河套地区,开发宁夏;修筑长城,防御匈奴;改良毛笔、改良古筝
蒙恬作为古代中国的军事家与政治家,其生平和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父亲: 蒙武,秦国著名将领,曾先后与王翦两次率军攻打楚国,皆击败楚军,斩杀楚军将领项燕 ,俘虏楚国国君楚王负刍,灭亡楚国。
弟弟: 蒙毅,早年官居上卿,外出时陪秦始皇乘一辆车,侍奉秦始皇不离左右,在朝内出谋献策,被称为“忠信大臣”。

在公元前221年,秦国已经征服了五个国家,唯独齐国仍然独立。秦始皇为了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派遣了蒙恬率领二十万大军从河北出发,向齐国进攻。这场战争一开始就处于秦军的掌控之中。蒙恬率领着一支有序、纪律严明的军队,一路攻克了齐国的多个城池。最后,在林疆(今山东省枣庄市),蒙恬与齐王田儋决战。蒙恬指挥有方,善于利用秦军的强大装备和严格的纪律,最终大败齐军,俘虏了田儋和他的大臣们。
蒙恬的胜利使得秦军进入了齐国的都城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结束了齐国的统治,完成了统一天下的伟业。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决定对匈奴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打击,以确保边疆的安全。蒙恬被任命为大将军,负责指挥这场战争。
在战争中,蒙恬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他采用灵活多变的战术,充分利用地形优势,成功地击败了匈奴的多次进攻。他的部队在长城沿线展开了有效的防御和进攻,取得了一系列胜利。这些胜利不仅削弱了匈奴的力量,也为秦国的北方防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领三十万人北逐匈奴,占据河套,并修筑长城。西起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今辽宁境内)的万里长城,把原燕、赵、秦长城连为一体。长城利用地形,藉着天险,设置要塞,有力的遏制了匈奴的南进。后受遣为秦始皇巡游天下开直道,从九原郡(今内蒙包头市西南)直达甘泉宫,截断山脉,填塞深谷,全长一千八百里,可惜没有修竣完工。

赵高与李斯篡改遗诏,逼死公子扶苏。作为扶苏旧部,蒙恬被诬陷谋反,遭秦二世下诏赐死。
蒙恬悲愤道:“我统三十万大军时若想造反,何须等到今日?”但为表忠心,他最终吞药自尽,临死前叹息:“我筑长城、逐匈奴,如今却因谗言而死,必是开凿山脉时断了地脉,此乃天意啊!” 蒙恬,坚守忠诚,选择了义死,其忠诚与冤屈令人扼腕叹息。
他的事迹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后人通过各种方式纪念这位伟大的将领,表达对他的敬仰与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