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可以通过多边形无限增边而渐近其似,极限和微积分观念当中的“无限”就是突破临界的关键概念。“无限”是一个不可随意因语言学而疏忽的精微概念!连续和可导也有这样的精微意蕴。
但视频是外行做的!他说圆根本就不存在,他这样说只是因为他发现人们在用(或只能用)无限多边化多边形的知识去替代对圆的定量把握。
其实(即使现在没有)人们或许可以从对圆的测算(如果先发现的方法来自这里)再回到多边形,那时的数学体系都会发生某种巨大震荡。
孔子也用了类似方法,但他没有说圆不存在,他只强调了通过多边形理解圆是一种路径。孔子是这样说的:“知耻近乎勇”。知耻,也有渐近,也有由浅入深,由内而外,由显入微。你知道《心经》所说的“无恐惧”出现在观自在菩萨行深波罗蜜多时,知耻之细、之周全无遗、之无蔽,就是这种无惧。此等奋勇发自中和,勇于中庸,其所异乎“衽金革,死而不厌”者,是“三达德”之勇!
孔子的中庸之勇,可以路径无限知耻而得。
孔子所谓“好学近乎智”也是同样道理!三达德无论哪一项,在未即就是无法想象!在即心既得就是了然。那如何启示未即呢?孔子不是喊口号打鸡血的老师!你看看现在的讲心法的人不都是空喊:“只要快乐就好,不必纠结其他”。他们哪里知道“快乐”乃是纠结的彼岸,此岸纠结的人根本做不到快乐!快乐怎么廉价地成了前提!
当人们问到谁是好学的人,孔子对好学有极严格的说法!孔子的“好学”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不贰过”、“克色难”,这等好学与智就是弥勒道与佛果的关系!孔子看来,圆当然存在,圆与无限多边形的关系是“不一不异”,但圆的存在不在既有,当下之人到这个肯定存在的“圆”却有其路径。从路径说前途目标,格位在当前境界仰望前途,并非否定佛果!相反更是信仰。
我所用语法就是易经!各个名词所指,因凭说话人的格位受限,于是“近乎”是法!如今没有功夫的修炼者们,信口说法,把主体个人当成固定,否认流变,是大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