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性”?”
“能在各种境遇输出正确的情绪,就是心性美好。
受到批评、指责的时候,首先是愧疚,接着是思考改进的机会。”
“这好难呐!”
“辩解、回怼只能让你陷入更深的困境。不仅错失了进步突破的机会,而且人际关系会变得更难。你想谁会跟一个心眼儿小的人交朋友呢?”
“这是来自心性的智慧。”
“当遇到夸赞的时候,你首先要想到的是感激!没有大家的支持、配合,或许你就一事无成!真诚的感谢,全面的归因,会让你福气越来越好。”
“成功了,我会在第一时刻感觉非常得意!”
“我在跟你说心性。为大家,为集体付出了很多并不觉得累,相反感觉心里踏实。这都是缘于发心!”
“您说的好的心性会表现在名利观的不同。”
“我跟你们不止一次提到“正确的情绪”,记得吗?好的心性会在各种际遇发生正确的情绪,正确的情绪带给你好运。”
“先生怎么看马斯洛动机理论呢?”
“马斯洛的人格理论,提出动机与需求的学说,讲的是精神匮乏所引起的问题。但这种匮乏并非主要来自客观的生活状态,如果你指望用丰富的外在资源去填补匮乏而进入自我实现的状态,这是无底洞。”
“那怎么办?”
“动机需求理论帮你认清你所匮乏的,但填补匮乏所需要的不是来自满足这种匮乏的资源!而是心性的提升!”
“我看到的名人、企业家很多都很辛苦,完全没有达到自我实现!他们似乎挣扎在前几个门槛。”
“你去看看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跟央视记者的对话,你也可以去查阅一下来自南斯拉夫的国足教练米卢是怎么归因成败的。”
“好!我记住了,先生。我会从情绪内观自己的心性。”
“心性,除了影响运气,心性也对应着你的智慧。这一点也需要仔细参悟。”
(这不仅不是答非所问,而且是直中机锋。没有谁会感兴趣那个概念,提问者感兴趣的是如何觉察自己的心性,如何理解心性的形成和变化,如何与不同心性的人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