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乐,未尝不荒也。
故曰,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 缮性 》
他们尽管在快乐的时候,未尝不担心丧失利益而心存恐慌啊!
所以说,在物欲中丢掉自己本性的人,在世俗中丧失自己德性的人,叫做不知本末轻重的人。
《庄子 外篇 缮性 》-3 原文如下
乐全之谓得志。古之所谓得志者,非轩冕之谓也,谓其无以益其乐而已矣。
【译】无忧无虑,无所不适,可谓获得全乐了,乐全就可以说到自己的志性了。古人所说的得志,并非指高官厚禄,他们认为高官厚禄对自己的快乐并没有什么补益。
今之所谓得志者,轩冕之谓也。轩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傥来,寄者也。寄之,其来不可圈,其去不可止。
【译】现在世俗之人所说的得志,是专指高官厚禄而言。高官厚禄在身,并非是性命所固有的东西,它是偶然而来的外物,不过寄存在人身而已。像高官厚禄这类寄托之物,它来时不能阻挡,它去时不能挽留。
故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其乐彼与此同,故无忧而已矣!今寄去则不乐。
【译】所以修道之人不能因为高官厚禄的到来而放纵志性,也不能因为自己穷困潦倒就趋炎附势,在他们看来,处于高官厚禄与处于穷困潦倒都是一样的快乐,所以总是无忧无虑罢了!现在的世俗之人,他们一旦失去了寄存于身的利益就不快乐
由是观之,虽乐,未尝不荒也。故曰,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
【译】 由此看来,他们尽管在快乐的时候,未尝不担心丧失利益而心存恐慌啊!所以说,在物欲中丢掉自己本性的人,在世俗中丧失自己德性的人,叫做不知本末轻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