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禅宗東傳墨跡和千利休的茶掛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宋元禅宗東傳墨跡和千利休的茶掛 南宋 无准师范(1177-1249) 归云 MOA美术馆
在平安时代末期以及镰仓时代初期,禅宗正式从宋地传入日本。宋土禅林大德遗墨也伴随着禅文化的东渐被归国入宋僧携去日本。

禅宗的传入进一步促成了当时日本的统治阶层镰仓幕府武士的武家文化的自立和完成。禅宗也因此得到了广泛地尊奉和皈依,更加上后来安土桃山时代茶人禅茶的推波助澜,使得这些来自中土的高僧遗墨被赋予了至高无上的地位,甚而成为日本茶道史上竞相迭传的圣物。如南宋禅林耆宿圜悟克勤的《印可状》,密庵咸杰的《与璋禅人法语》都是日本中世茶人奉若神明的巨迹,以至于后来定为日本国宝级的文物。而在日本的文化语境里,“墨迹”一词也成为非常特殊的概念,在一开始它几乎是大陆传来的宋元时代禅僧遗墨的专有名词(后来墨迹概念的外延略有扩大)。

由于墨迹的强势输入,作为中国两宋尚意书风在禅林的投影和余绪,汇流到日本自平安以来以典雅流丽的贵族书风为主导的书道史中去,从而改变了日本书道单一纯粹的道统结构。那么在此之前,日本书法大抵是受唐风笼罩下的书风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和样书风。也就是说,中国宋代如火如荼的尚意书风对日本的影响是通过禅宗墨迹(东传墨迹更兼东渡僧的墨迹)所波及的,而并非是代表两宋最高水准的文人士夫书法的直接影响。枝蔓一下,这也就意味着被东渡的宋代书风无力重现奈良、平安时代唐风书法在日本所造就的高度,而禅的思想对艺术的过度介入,往往是对艺术本体的消解和侵蚀。仅管禅宗墨迹和禅宗画一样在中土往往是难登大雅的,如元人《画继补遗·卷上》论牧溪画说:“诚非雅玩,仅可僧房道舍,以助清幽耳”,禅林墨迹却对日本中世的书道史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镰仓、室町、战国时代辈出的禅门书家如宗峰妙超、寂室元光、梦窗踈石、一休宗纯、泽庵宗彭无不受其沾溉!

宋元禅宗東傳墨跡和千利休的茶掛

南宋 大慧宗杲(1089-1163) 与无相居士尺牍
东京国立博物馆 国宝
宋元禅宗東傳墨跡和千利休的茶掛
与无相居士尺牍 局部
宋元禅宗東傳墨跡和千利休的茶掛
与无相居士尺牍 局部
宋元禅宗東傳墨跡和千利休的茶掛
北宋 圜悟克勤(1063-1135) 印可状
东京国立博物馆 国宝
宋元禅宗東傳墨跡和千利休的茶掛
印可状 局部
宋元禅宗東傳墨跡和千利休的茶掛
南宋 无准师范 山门疏 局部
五岛美术馆
宋元禅宗東傳墨跡和千利休的茶掛
南宋 无准师范 山门疏 局部
五岛美术馆
宋元禅宗東傳墨跡和千利休的茶掛
南宋 无准师范(1177-1249) 潮音堂
致道博物馆
宋元禅宗東傳墨跡和千利休的茶掛
南宋 无准师范(1177-1249)
东京国立博物馆 板渡墨迹
宋元禅宗東傳墨跡和千利休的茶掛
板渡墨迹 局部
宋元禅宗東傳墨跡和千利休的茶掛
南宋虚堂智愚(1185-1269)法语
东京国立博物馆 国宝
宋元禅宗東傳墨跡和千利休的茶掛
法语 局部
宋元禅宗東傳墨跡和千利休的茶掛
元代冯子振(1257-1327左右) 与无隐元晦法语
东京国立博物馆 国宝
宋元禅宗東傳墨跡和千利休的茶掛
与无隐元晦法语 局部
宋元禅宗東傳墨跡和千利休的茶掛
元 古林清茂(1262-1329) 日本京都大德寺真珠庵旧藏
宋元禅宗東傳墨跡和千利休的茶掛
局部
宋元禅宗東傳墨跡和千利休的茶掛
元 竺原妙道(1257-1345) 现菩萨帖 传为鸿池男爵家旧藏
宋元禅宗東傳墨跡和千利休的茶掛
现菩萨帖 局部
宋元禅宗東傳墨跡和千利休的茶掛
现菩萨帖 局部
宋元禅宗東傳墨跡和千利休的茶掛
元 楚石梵琦(1296-1370)
宋元禅宗東傳墨跡和千利休的茶掛

局部

一如上述,战国时代茶人对墨迹的珍视程度几乎是无以复加的。而茶圣千利休对墨迹的态度,是尤见代表性的。

他说:“诸般茶道具中,当以挂物为首要,是主客同修以穷诸茶道究竟、通达要妙的指归。而挂物之中又以墨迹为第一,无关乎笔迹之工拙,却是古德先哲手泽遗范,其文辞既好,义理闳深,正可悉心体悟,至若名挂物尤应考虑壁龛的造作”。(《南方录》)

以下所列的几件挂物基本上可以确定是经利休所持或使用过的茶挂,而有些则是利休亲自参与了表具(装裱)的设计。

宋元禅宗東傳墨跡和千利休的茶掛

密庵咸杰 与璋禅人法语 国宝 大德寺龙光院藏
宋元禅宗東傳墨跡和千利休的茶掛

与璋禅人法语 局部

密庵(1118—1187)是中国南宋禅僧,为圜悟克勤的再传弟子,福建福清人,此幅是密庵传世仅存的书迹,是垂示给叫做璋的禅人的法语。款署淳熙己亥(1179)纪年,是其暮年所书,矮纸细字,笔迹安隐,形骸脱略。千利休十分珍视这件作品,曾致函弟子瓢庵山上宗二(如下图),吩咐他应如何如何装裱,裱好后,又复信致谢。我们现今看到的这件密庵墨迹即是秉持利休的意图设计的。并且,由于该作尺幅巨阔,大茶人小堀远洲又不得不重新整改了龙光院的书院茶室壁龛,以期实现更为妥帖的空间来供奉。

宋元禅宗東傳墨跡和千利休的茶掛

千利休致弟子瓢庵山上宗二的书状
宋元禅宗東傳墨跡和千利休的茶掛
千利休 山上宗二宛 局部
宋元禅宗東傳墨跡和千利休的茶掛
石溪心月《跋语》 重要文化财
石溪心月《跋语》,利休所持。其表具据推测也是出自利休的喜好。石溪心月是南宋径山僧。

宋元禅宗東傳墨跡和千利休的茶掛

中峰明本 尺牍 重要文化财
宋元禅宗東傳墨跡和千利休的茶掛

中峰明本 尺牍 局部

中峰是元代禅门宗匠,当时誉为“江南古佛”,众所周知,有元一代的书画冠冕赵孟頫与师交谊甚深,并执弟子之礼。而中峰也是与日本禅林有着深切渊源的人物。日本众多的入元僧都曾参学于明本。明本的书法则是一派方外气象,明人陈继儒在《书画史》中称明本“书类柳叶,虽未入格,亦自是一家”。从存世的利休书状可知《多新佐宛》(如下图)可知,此非利休所持,但利休参与了表具的设计。

宋元禅宗東傳墨跡和千利休的茶掛

利休书状 多新佐宛
宋元禅宗東傳墨跡和千利休的茶掛
利休书状 多新佐宛 局部
宋元禅宗東傳墨跡和千利休的茶掛
利休书状 多新佐宛 局部
宋元禅宗東傳墨跡和千利休的茶掛
利休书状 多新佐宛 局部
宋元禅宗東傳墨跡和千利休的茶掛

冯子振 墨迹 常盘山文库 国宝

海粟道人冯子振是元时著名的散曲家,与中峰明本、子昂均有交谊。此公虽非禅僧,但日本历来将之列为墨迹,表具为利休所定。

宋元禅宗東傳墨跡和千利休的茶掛

冯子振 墨迹 局部
宋元禅宗東傳墨跡和千利休的茶掛

了庵清欲 法语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国宝

了庵清欲《法语》,利休所持。从《今井宗久茶汤日记拔书》和《利休百会记》的记载来看此轴是千利休暮年频繁使用的茶挂。了庵清欲(1288-1363),元代僧人。台州(浙江)临海人,俗姓朱。字了庵,号南堂,以墨迹扬名海外。禅学为古林清茂嗣法。

宋元禅宗東傳墨跡和千利休的茶掛

了庵清欲 法语 局部
宋元禅宗東傳墨跡和千利休的茶掛
了庵清欲 法语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国学百科

千年文脈 寰宇盡藏 龍美術館【天地大觀】重磅開展

2025-7-17 8:25:54

国学百科

17世纪关帝图像东传日本研究

2025-7-17 8:25:56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