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来到龙美术馆(西岸馆),参加“天地大观:跨越时光的文明印记”展览公益讲座。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刘益谦先生,同时也是“天地大观”展览总策划。今天下午,他将着重介绍展览的策划思路,分享五件展品,接下来有请刘先生。
刘益谦:大家下午好,龙美术馆开馆13年,我也是第一次一个人做讲座分享,因为美术馆归我夫人王薇管理,我只是她的助理。我们从事收藏30多年,开办美术馆十几年,这么多年我内心一直感觉有愧,收藏的200多件器物是历史长河中保留下来的文物也好,珍品也好,十几年没有为它们办过一场系统的展览。这也是我这么多年一直纠结的事情,为什么办这个展览,用“天地大观”这样的名称?可能很多人会说用这么大的名称压得住吗。策划展览时,龙美术馆小伙伴拟了十个名称让我选,我最终还是选择了“天地大观”。在30多年收藏艺术品的过程当中,我感觉自己还是严格地按照需要收藏的艺术才去收藏的,而不是说为了凑多少作品才收藏,作品的年代跨度也很大。
我第一次收藏是1994年,到现在31年了。人生没有几个30年,我现在已经60出头了。想想其实也很欣慰,今天能在这里跟大家一起分享“天地大观”,也是一种快乐。其实我们人生一辈子,做错的事情多一点,做对的事情可能没几件。龙美术馆开馆十几年,我内心也是很辛苦的,想把它关了,但更多时候还是想开着吧。“天地大观”展览快一个月,除周一闭馆、一个星期出差没有来,我是签书也好、导览也好,来美术馆几乎变成了每天的主要任务。每天早晨去自己办公室坐坐,上午把事情梳理一下,下午就是跑美术馆。今天我9点半就来了,有一个朋友从深圳来,你也拒绝不了。明天还有,昨天也没有停过。


有个朋友说过一句话,我认为这句话激发了我用不一样的方式去展示作品,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创新,是通过不专业的人去创新发展的。龙美术馆展览以往是专业团队在做,这次我就要求他们全部重新弄,他们也很委屈。现场整个的布展时间就9天。工程队跟我说要三周,我说三周就不用干了,最后6天多搭建出来了。设计师也找了一个不是搞展览设计,而是室内装修设计的。我就跟他说了一句话,我说你想不想换个赛道,有一点成就感?说了以后他很亢奋,几天睡不着觉。确实是这样的,他查了很多资料,最终我跟他说需要暗,需要聚焦。龙美术馆开馆十几年,举办过很多重要展览,也请过很多人,最大的感觉就是大家先打招呼而不是先看作品。“天地大观”采用暗的环境,几乎看不到人,能比较好的聚焦到作品上。




兮甲也就是尹吉甫,周宣王重要的辅臣,《诗经》的编撰人之一,被尊称为“诗祖”。当年周宣王亲自率兵讨伐北方少数民族猃狁,兮甲随王出征,成功了。周宣王又派兮甲到南方搞市场经济,管理赋税。所以为纪念打了胜仗、职场上升职,兮甲就做了这么一个盘子,希望子子孙孙永远保用。兮甲盘是中国现存最早、文字最丰富的青铜器铭文档案之一,是宋代宫廷收藏唯一可见的实物,研究文献非常多,王国维说过一句话:“此种重器,其足羽翼经史,更在毛公诸鼎之上。”


我收藏也没有关注到哪个门类,我感觉就要收藏好的艺术品。这次展览一共展出了六件青铜器,兮甲盘是南宋绍兴内府珍藏,最早著录在《绍兴内府古器评》,西周早期“作宝彝”柱足青铜簋和春秋早期青铜芮公鼎是乾隆皇帝旧藏,著录在《西清古鉴》,还有一件东周青铜蟠虺纹陈侯壶是卢芹斋收藏的。 收藏有一个传承,我经常会碰到两三个人,特别是这一个月,说把他的好东西给我看,我是看也不敢看的,拍照都不敢,因为我没有办法看,怕被发到网上说不清楚,这种情况天天有。



除了这半边玉玺,为什么没有其它明朝的玉玺留下来?乾隆皇帝特别好奇,曾作过专门的考释,他认为明代帝后玉玺或被改做它用,或毁于战乱之中了。后人手上如果有前朝的玉玺,是要杀头的。


这件是明永乐年间的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红阎摩敌是藏传佛教的名字,中原叫文殊菩萨,文殊菩萨的三种降阎摩尊变化身之一。他头上戴五骷髅冠,象征将贪、嗔、痴、慢、疑五毒转化成五智,三个圆眼睛代表过去、现在、未来。中间是明妃,下面的卧牛是他的坐骑,脚下踩着的是死神。中间是几个骷髅头,让人不要干坏事,要与人为善。


再讲讲这件明永乐年间的铜鎏金地藏王菩萨,你们看这个莲花座顶部,有“大明永乐年施”六字款。我们今天到安徽九华山,还会看到一米多高的地藏洞,九华山供奉的为什么是地藏王菩萨?因为他本身就在九华山。这件铜鎏金地藏王菩萨,也是我们今天能看到的所有永乐款的佛像里面,唯一一件地藏王菩萨的造像,所以它也是一件很重要的文物。





另外我讲讲,大家对我这些年花了多少钱在收藏上比较感兴趣。展览开幕的那天馆长召开新闻发布会,我先把媒体圆过去,我说咱们能不能有点品味,能不能讲讲文化,别老是问我这件艺术品多少钱收藏,那件艺术品多少钱收藏。这句话一说,大家马上就有品位、有文化了。对收藏来说,如果我们过多的说钱,我认为是对文物的不尊重,也是对我们历史文化的不尊重。
但从收藏逻辑来说,我自己无非就是两条:一条帝王路线,或者说宫廷路线,到今天也是一样,全世界博物馆只要讲到中国古代好的器物,基本都有帝王身影在,要么帝王敕造,要么帝王珍藏,这个是主线。另外一条是文人路线,这条线更多体现在书画收藏上,这是另外一条脉络我就不展开了。 如果大家对收藏感兴趣,我感觉还是要收藏主线艺术品,这个是基础,当然办美术馆不一样。
我自己也比较叛逆,站在我个人角度,几十年来我一直在学习,我认为人生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我的人生参与过很多跨界的事情,收藏只是我跨界的一个门类。其实不管收藏什么艺术,你要收藏艺术精品,很多时候艺术品是艺术商品,不是艺术精品,更不是艺术文物。我希望大家如果热衷于收藏,不在于数量,而在于质量。
我今天就乱说这些,谢谢。


观众:想问一下30年的收藏经历当中,您有没有什么意难平?就是很喜欢但是没有收藏到的艺术品,能不能分享一下?
刘益谦:这个太多了,我用一个平常心来面对,没有收藏到,钱在我口袋里,收藏到了,作品在我手里,所以没有什么意难平的。
观众:当年您用鸡缸杯喝茶是什么感觉呢?
刘益谦:这个问题对我来说变成一个理论性的问题了,我如果知道当时喝口茶会被人拍照,我肯定不喝,因为我完全可以回家喝。就是在一个错误的地点喝了口茶,茶的味道还是一样。

观众:刘先生您好,我已经来过两三次了,特别喜欢“天地大观”的布展,用“不专业”的感觉做出了非常专业的效果,您说过很多展品这次是没有展出的,那有没有想法策划“天地大观”的续集?
刘益谦:有天一个自媒体问我,说刘先生你最喜欢哪一件?我感觉这个问题没意义,因为每一件艺术品都是我从拍卖行花钱收藏的。 就像有人问我,刘先生你跟王馆长生的孩子,你最喜欢哪一个?我回答不出来。我自己的孩子我能说最不喜欢哪一个吗?都是亲生的,所以我很难讲自己最喜欢哪一件艺术品。
同样,今天“天地大观”展出了200多件从商周到明清的器物,还有十几件没有展出,未来会不会展我说不准。你们有没有看这次展览的画册? 里面有很好的黄花梨家具没有展,因为这些家具入境不仅需要文旅局的批文,还需要林业局的濒危物种进出口许可证,申请这个许可证可能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我们来不及。另外有的文物可能在藏家家里一两百年了,但因为没有1949年前的著录,也不能临时入境展出。讲到“天地大观”以后还会不会做展览,我压力挺大的,办这个展我对得起自己收藏的器物,我也想好好系统性地展出我收藏的书画作品,至于未来怎么样,我也不知道,大家宽容一下。
主持人:好的,由于时间原因,今天讲座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观众朋友,再次感谢大家的到来。
来源:龙美术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