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木怪石图》(又称《枯木竹石图》《古木怪石图》《木石图》),作者为北宋四川眉山人苏轼((苏轼生平事迹参见《四川美术史》中册五代两宋卷之“苏轼”条))。水墨纸本 手卷,画纵26.3 厘米、横50厘米,画连题跋纵26.3厘米、横185.5厘米,全卷连裱共纵27.2 厘米、横543厘米,阿部房次郎爽籁馆旧藏。2018年,此图以4.636亿港币(约4.1亿人民币,加佣金价)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专场成交售出,成为历年来仅次于北宋诗人黄庭坚《砥柱铭》的中国古代书画拍卖第二高价,后者在2010年北京保利春拍以4.368亿人民币总成交价成交。
《枯木怪石图》除卷本幅之外,卷中还有刘良佐、米芾、俞希鲁、郭淐等4个题跋,另有钤有印章共41枚。此卷在民国时期曾经方雨楼、白坚两人收藏,后流入日本,为日本阿部房次郎收藏(张珩:《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绘画一》②)。
笔者在撰写《从题跋印章考察<枯木竹石图>的庋藏历史》一文过程中,发现在各类书籍、论文中,对卷中的部分题跋者、收藏者的介绍或论述中有一些错误,其中,谬误最多的集中于宋代题跋者刘良佐,以及民国收藏者方雨楼、白坚等三人身上,如:说刘良佐“此人无考”,方雨楼误成了风雨楼古玩店的店名,白坚是北洋军阀吴佩孚的秘书长,甚至将白坚的姓名改成了“白坚夫”,等等,引起了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和疑窦。
本文就《枯木怪石图》题跋者刘良佐、收藏者方雨楼与白坚身份进行讨论,以期抛砖引玉,进一步弄清真相。
一、刘良佐
刘良佐就是在《枯木怪石图》本幅之后,第一个接纸上写题跋的宋代人。
刘良佐题跋如下:润州棲云冯尊师弃官入道三十年矣,年七十余,须发漆黑,且语貌雅适,使人意消见,示东坡《木石图》,因题一诗赠之,仍约海岳翁同赋,上饶刘良佐。旧梦云生石,浮荣木脱衣。支离天寿永,磊落世缘微。展卷似人喜,闭门知己稀。家林有此景,愧我独忘归。
刘良佐,几乎所有书籍均只说到刘良佐在此图后题跋,但均述及他是什么人。张琦先生在《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中没有谈到刘良佐是谁,徐邦达先生更说此人无考。百度相关网页直接称“刘良佐其人无可考”。
经笔者考证如下:刘良佐,其姓名刘应时,字良佐,号颐庵居士,慈溪(今浙江宁波市辖慈溪)人,也有称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其意相同,1162年前后在世,南宋诗人。
刘良佐(注:为习惯仍称刘良佐,而非刘应时)生平事迹不详,文献多谓其隐居不仕。不过,通过他写的诗歌,可知其轮廓。他曾在《山居三首》(其一)中写道:“行年当耳顺,涉世尚心劳。倦矣归三径,皤然愧二毛。”(《颐庵居士集》卷一)知他约六十岁时方才归隐。又有《县庠直舍》诗(同上卷二),则至少做过县学教官,只是“品位无丞职”(《耳聋》,同上卷一),③盖沉迹下僚,仕不得意。④
刘氏之名不在于官,而在于诗。他著有《颐庵居士集》二卷,共收102首诗歌。该宋本久已失传,今以明嘉靖四年(1525)刻本为古,今唯国家图书馆藏一部,几成孤帙。刘氏之诗,陆游(1125—1210)、杨万里(号诚斋,1127—1206)等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深赏之。如:庆元六年(1200)四月,陆游作《颐庵居士集序》曰:“文章之妙在有自得处,而诗其尤者也。舍此一法,虽穷工极思,直可欺不知者,有识者一观,百败并出矣。四明刘良佐先生尽力于诗,惟石湖范至能独深赏之,每为客言,客未必领也。予曩时数游四明独不识良佐近乃见其诗百篇,卓然自得者何其多也……”。又如,嘉泰元年(1201),杨万里作《颐庵诗集序》,亦曰:“今四明刘叔向寄其父颐庵居土之诗稿,命予为之叙。放翁陆务观既摘其佳句序之矣,予尚何言哉……”。从中知道,刘良佐应该是陆游、杨万里的前辈,或者说年龄大于陆、杨两人。《宋诗纪事 3》收录有其诗歌《旅舍》《早行》《曹直夫水石短轴》《雪夜》四首。⑤
刘良佐家族在宋代是有名的文人,其父刘继宽学本乎周敦颐、张载,其崇正儒学之功可比唐代韩愈;刘良佐(应时)工于诗、精《选》体、品性超然;其子刘叔向则精大、小二戴《礼》,遂开刘氏家学。父祖三人,一脉相延,其家学渊源与生长环境于此概见。⑥
刘良佐在历史上一起迷雾缭绕,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与姓名有关,刘良佐的”良佐“是他的字,刘应时的”应时“才是他的名。由于图中落款为“上饶刘良佐”,因此查询刘良佐,几乎是查不到什么资料的,而必须查刘应时这个姓名,相关史料就较多了。二是与他的号“颐庵居士”有关,因为从宋代起它就有“顺”乃“颐”之误。⑦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卷16:“诚斋(杨万时)序顺庵刘良佐诗稿”,这种说法在学界一直延用至今。实际上,应该是“诚斋序颐庵刘良佐诗稿”。因为刘良佐号“颐庵居士”,而非“顺庵居士”。实际上,稍微留心就会发现刘良佐的著作名称是《颐庵居士集》,而非《顺庵居士集》。中国古代从来就没有一本《顺庵居士集》。
至于此题跋落款“上饶刘良佐”,为什么不称“四明刘良佐”“慈溪刘良佐”?笔者赞同故宫博物院郭怀宇在其文《内含与时代——《木石图》中的苏轼、米芾与刘良佐辨析》的观点:此类情况极为常见,比如明代唐寅有“晋昌唐寅”和“吴门唐寅”的落款,这难道是两个人吗?唐寅还有“鲁国唐生”的印章,难道又有一个唐寅?也许,这个上饶是刘良佐的祖籍什么的,只是现已不可考了。
另外,一些书籍称此画系苏轼为刘良佐所作,如韩丛耀主编《中华图像文华史 宋代卷 下》等,错误。实际刘良佐只是应冯尊师之邀观看了此画,写了一段话和一首诗罢了。
方雨楼就是将苏轼《枯木怪石图》从济宁某人买下,然后又转手卖给白坚的收藏家。
据王贵忱《方雨楼泉拓序》,原文如下:“(方)雨楼原名天仰,祖籍歙,移籍涿县,定居北平。是金石书画鉴赏家,富收藏,五十年代初期卒于北京,余不得其详也。”⑧
经笔者考证,方雨楼生平事迹简略如下:方雨楼(天仰),生卒年不详。北京古董商人,碑帖、古籍、古钱币收藏家。郭忠恕《岳阳楼》、黄庭坚《草书饮中八仙歌》等法书名画都曾是方雨楼的旧藏。今四川大学博物馆藏朱耷的《猫食葡萄》轴就有方雨楼鉴藏印“雨楼眼福”。
方雨楼是一个有很高的学问的古董商。黄宾虹1944年81岁曾撰写《方雨楼辑古印谱叙》《方雨楼辑古官印序》,就是黄宾虹为方雨楼的印学著作写的序(其书由方雨楼侄儿方子才辑录)。他是徐悲鸿1946年至1948年间聘请的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今中央美术学院)8位兼职教授之一,另外7人是黄宾虹、朱光潜、丁云樵、蒋兆和、孙昌煌、田寄生、周怀民,均大名鼎鼎。聘请的原因是徐悲鸿发现方雨楼既能鉴别画的真赝,又能作整套的说明分析(杨仁恺:《沐雨楼书画论稿》)。
方雨楼大约于1952年去世。
特别解释:方雨楼是一个人,而非一个店名。白坚是从他手头买下的《枯木怪石图》,而不是象一些书籍中说的白坚是从北京一家叫作“风雨楼”古玩店买下的,譬如“(北京)琉璃厂的风雨楼古画店”⑨,“北京风雨楼古玩店”。⑩这可能是因为作者自我猜测而没有严格考证想当然引起的错误。
三、白坚
白坚就是将苏轼《枯木怪石图》从方雨楼手里买下来,然后再转手卖给日本阿部房次郎的收藏家。
白坚(1883—?),字坚甫,别号石居,四川西充人,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科毕业。曾任北洋政府及伪临时政府文职。沦陷时期曾在北京的国立师范学院教授国文课,并组织诗社、收藏金石书画等。白坚因留日背景和中日间的人脉关系,常往来中日两国之间。在1926年至1937年年底之间的十年时间,白坚主要从事以书画为中心的收集、鉴赏和转售活动,且售卖对象往往是日本人。他曾直接促成了1936年日本人羽田亨买下原甘肃布政使李盛铎藏(实为盗)全部敦煌卷子432件。 ⑪ 颜真卿手书《告身帖》、《唐写本说文残卷》(区区六页,但是稀世之宝,目前世界上现存《说文解字》的最古老版本),等,就是他充当文物掮客卖给日本人的(《白坚其人及<唐写本说文残卷>流入日本考》)。

苏东坡《枯木怪石图》(《中国美术报》)
白坚在1910年期间,常在《蜀报》发表文章,如《论蜀人由今当竭诚竭智力于立宪》等(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四川省志 政务志 中》),著有《石居获古录》《读汉魏石经记》(民国26年上海图书馆学校出版)等,可见他并非不学无术之人。
关于白坚的身份和姓名,介绍最多的是“北洋军阀吴佩孚的秘书长白坚夫”(如:韩丛耀主编《中华图像文华史 宋代卷 下》、游庆桥《中国绘画故事》、齐建秋《中国书画投资指南》,等),这里有两个都错了,即职务错误,姓名也错误。
职务问题。根据刘玉堂编著《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张根全《中国美术家人名词典增补本》及日本桥川时雄1940年编印的《中国文化界人物总鉴》(48页“白坚”条)载:白坚曾任“国务院”简任职存记,段执政府秘书厅编译主任,民国27年“临时政府”内政部秘书。换句话讲,他从来没有当过吴佩孚的秘书长这样的高官。
姓名问题。白坚字坚甫,别号石居。也就是说,他从来没有叫过“白坚夫”。
另外,一些书籍称白坚之所以将《枯木怪石图》卖给日本人,主要是因为他的太太是日本人。恐怕此说不实。笔者查询多种史料,均未发现此说来源何处,也没有他有日本太太的记载。笔者认为,白坚之所以将中国古物卖给日本人,一是因为他是日本留学生,在日本有资源人脉,二是日本人出的价钱高,而不是他有个日本太太。
1949年以后,白氏改名白隆平,曾在四川生活过,以私下出售旧藏书画谋生,所以才有了上世纪六十年代邓拓从白氏手中购藏《潇湘竹石图》卷(今藏中国美术馆)之事,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①此文为唐林《四川美术史》(中册.五代两宋卷)特别修订条目之一。
②张珩(1915—1963)这样记述:“此卷方雨楼从济宁购得后乃入白坚手,余曾许以九千金,坚不允,寻携去日本,阿部氏以万余得去。”
③参见刘应时撰:《颐庵居士集》,中华书局1985年版。
④傅璇琮总主编:《中国古代诗文名著提要 宋代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417页。
⑤万鹗辑撰:《宋诗纪事 3》,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577页。
⑥参见郑利锋:《<全宋文>补遗》,《中州学刊》2018年6期。
⑦李裕民:《宋代著作补正(60种)》,载<暨南史学 第6辑>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版,第209页。
⑧王贵忱:《可居丛稿 增订本 上》,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362页。
⑨宋鸿荣:《创意·创作·创新 宋鸿荣影视美术创作理论与实践》,中国电影出版社2018年版,第140页。
⑩王鲁湘主持:《老头儿们 书画大师们的性灵人生》,现代出版社2016年版,第137页。
⑪ 钱婉约:《白坚其人及 <唐写本说文残卷>流入日本考》,载《中国古代文化在世界——以20世纪为中心》大象出版社2017年版,第84页。
作者简介
唐林,美术史家,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四川历史研究院学术委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四川非遗协会专家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个人独著《四川美术史》上册、中册,为国家图书馆、北大、清华等众多著名大学和省市的图书馆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