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临江仙》
看到这首《临江仙》,我相信大部分人会想到电视剧《三国演义》。 而和这首著名的开篇词相比,他的作者杨慎却不那么为人所熟知。 那么让我们下才感受一下明朝第一才子杨慎的千古绝唱。
《西江月-廿一史弹词》
天上乌飞兔走,人间古往今来。
沉吟屈指数英才,多少是非成败。
富贵歌楼舞榭,凄凉废塚荒台。
万般回首化尘埃,只有青山不改。
古代格言。乌指的是太阳,
曾有太阳 乃三足金乌之说。
兔即玉兔,借指月亮。
其意思是:日月如梭,时间匆匆而过。
西江月·道德三皇五帝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
七雄五霸斗春秋。顷刻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
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译文
道德风范是三皇五帝树立的,功名利禄却是由夏后商周享受的。战国七雄和春秋五霸争斗多年,兴亡换朝在历史上,却不过是顷刻之间的事情。
史册上留下的几行姓名,却造就了无数的墓地坟丘。历代都是前朝创下的基业后人接手,当事者自己却以为是在进行龙争虎斗。
西江月·五代十国
千古伤心旧事,一场谈笑春风。
残编断简记英雄。 总为功名引动。
个个轰轰烈烈,人人扰扰匆匆。
荣华富贵转头空。 恰似南柯一梦。
西江月·秦汉
落日西飞滚滚,大江东去滔滔。
夜来今日又明朝。 蓦地青春过了。
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英豪。
龙争虎斗漫劬劳。 落得一场谈笑。
追想千年往事,六朝踪迹茫然。
西江月· 隋唐
隋唐相继统中原。
世态几回云变。
杨柳凄迷汴水,丹青惨淡凌烟。
乐游原上草连天。 飞起寒鸦一片。
作者背景:
1511年(明朝正德六年),杨慎获殿试第一。1524年因得罪世宗朱厚熜,杨升庵被发配到云南充军。他戴着枷锁,被军士押解到湖北江陵时。正好,一个渔夫和一个柴夫在江边煮鱼喝酒,谈笑风生。杨升庵突然很感慨,于是请军士找来纸笔。
写下了这首《临江仙》
杨慎(1488年-1559年),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他的父亲就是大名鼎鼎的杨廷和,杨廷和有多牛呢?杨廷和十二岁时乡试中举,十九岁时中进士,历仕四朝,二朝首辅。
而作为这样一位牛人的儿子,杨慎完美的继承了他老爹的基因,同样是少年成名。十一岁时,就会写近体诗。十二岁时,自己就能作《吊古战场文》、《过秦论》,并且得到了极高评价。在他十三岁时,就随父进京,沿途写诗数首,其中《黄叶诗》,更是轰动京华。可谓是未见其人,先闻其诗。当时茶陵诗派的首领、内阁首辅李东阳见了诗都大为赞赏,并且决定让杨慎在自己门下学习,并称杨慎为“小友”。
到了杨慎二十一岁时,第一次参加会试。本来考官已经把杨慎的卷子列在首位,但是却因为烛花掉落到他的卷子上,卷子被烧坏了,导致了杨慎的名落孙山。然而金子总是会发光的,第二次杨慎参加考试,以殿试第一的成绩,考中了状元。此时的杨慎才二十四岁。如果说第一次考中可能有幸运的成分,但是第二次仍然能够考中,这足以证明杨慎的才华和能力之高。虽然杨慎天资聪颖,少年成名,但是杨慎却从不以此为傲,而是十分谦逊。他曾说“个人的天生资质不值得依靠,每天新修德业,应该从学习中来。”杨慎此时可以说是天下读书人羡慕的对象,天资聪颖、为人谦逊、求学于名师、父亲为朝中重臣,从哪方面看等待杨慎的都是似锦的前程。
随着杨慎高中状元,杨慎自然也入朝为官。一次明武宗秘密出宫,刚出居庸关,杨慎就上书劝谏皇帝,但是武宗并未理会。而杨慎则上书称病,辞官归故里了。杨慎此时虽新近为官,但我们不难看出他为官的刚直,在儒家文化为主导的社会,杨慎忠实的践行了儒家文化中对于为官者的要求,皇帝出现不符合礼法的行为,作为官员就要犯颜直谏。官可以不做,但是一定要维护礼法。这一特点为杨慎的被贬埋下了伏笔。
明武宗驾崩,按照“兄终弟及”的原则,明世宗继承了皇位,也就是后来的嘉靖皇帝。按照朝臣的说法,嘉靖帝应该认孝宗为父,名义上就会成为孝宗的儿子、武宗的弟弟,这样才会符合“兄终弟及”原则,做皇帝才能名正言顺。然而嘉靖帝却执意要立自己的生父兴献王为“皇考”,并且按照皇帝的礼仪对待。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大礼议”事件。
而此时已经官复原职的杨慎,自然认为皇帝这么做不符合礼法。所以他再一次对皇帝提出了反对意见。第一次上书被皇帝严厉斥责,但是杨慎并未妥协。第二次直接约与之同年的进士到左顺门力谏。这一次嘉靖帝被惹毛了,直接下令逮捕了以杨慎为首的八名官员并加以廷杖。但是杨慎并没有改变自己的立场,杨慎对众人说“国家养士一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在今天我们看来不就是皇上认谁当爹的问题吗,皇帝怎么高兴怎么来呗,何必压上自己的仕途甚至性命呢?但在杨慎看来,很有必要。一方面他要维护礼法,维护士大夫的尊严。更重要的一方面则是他本人那种正直的性格不允许他退让。作为一位直臣,皇帝可以不接受我的建议,但并不能改变我的立场。
大礼议”事件后,等待杨慎的是充军云南的惩罚。
在被贬云南期间,杨慎感受着特殊的风土人情,遥想自己的为官经历,使杨慎获得了不一感受和眼界。在此期间也成为了杨慎文学作品的高产时期。除了弹词,杨慎还在小学、文学、经学、史地、诗词、编纂方面均有研究,著述多达一百余种,博学多闻,有明一代无人能及,遂被世人评为明朝“三大才子”之首。
杨慎正如如同他所写的《临江仙》,
大浪淘沙,终将流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