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经典——《黄庭经》全集:原文+译文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悦读经典——《黄庭经》全集:原文+译文

AI 翻译 , 仅供参考 !!!

《黄庭经》是道教上清派的主要经典,也被内丹家奉为内丹修炼的主要经典,被教内誉为 “寿世长生之妙典”。存思诸神的具体方法是“内观”,或称“内视”,凝神静虑,使人的意念与天神相汇,便可达到天人合一的神仙境界。

《黄庭经》现传有三种:即《黄庭内景经》,亦作《太上黄庭内景玉经》;《黄庭外景经》,亦作《太上黄庭外景玉经》;《黄庭中景经》,亦作《太上黄庭中景玉经》。首先传世的是《黄庭外景经》,始行于西晋,时称《黄庭经》。至东晋《黄庭内景经》出世,便把前者改称为《外景经》。以后《黄庭经》便成了《内景》《外景》的总称。《中景经》乃后人所作,通常所说的《黄庭经》并不包括《中景经》在内。

所谓 “黄庭” : 按《黄庭内景玉经》梁丘子注云: “黄者,中央之色也。庭者,四方之中也。外指事,即天中、人中、地中,内指事,即脑中、心中、脾中,故曰黄庭。”现在一般认为“黄庭”是指人体内脏及其区域,“黄庭内景”即为人体内部之景象,而所谓“外景”,只是相对“内景”而言,所论实亦内景之事。一般所说的《黄庭经》多指《黄庭内景经》,有时也包括《黄庭外景经》。

《黄庭内景经》

上清章第一

【 原文 

上清紫霞虚皇前,太上大道玉晨君。

闲居蕊珠作七言,散化五形变万神。

是为黄庭曰内篇,琴心三叠舞胎仙。

九气映明出霄间,神盖童子生紫烟。

是曰玉书可精研,咏之万过升三天。

千灾以消百病痊,不惮虎狼之凶残,亦以却老年永延。

【 译文 

在那上清仙境,在紫霞缭绕的虚皇面前,有太上大道的玉晨君。

玉晨君闲居在蕊珠宫创作了这七言的篇章,他能散化自身的五形变化出万千神灵。

这就是名为《黄庭经》的内篇经典,通过 “ 琴心三叠 ” 的功法修炼,就好像能舞动胎仙一般神奇。

九股神气映照光明从云霄间显露出,神盖童子周身生出祥瑞的紫烟。

这部《黄庭经》也叫玉书,值得精心地钻研,反复咏诵它万遍就能飞升三天仙境。

千般灾祸因此消除,各种疾病也能痊愈,不再惧怕虎狼的凶狠残暴,也能够借此消除衰老,让寿命永远延续。

上有章第二

【 原文 

上有魂灵下关元,左为少阳右太阴。

后有密户前生门。出日入月呼吸存。

四气所合列宿分,紫烟上下三素云。

灌溉五华植灵根,七液洞流冲庐间。

回紫抱黄入丹田,幽室内明照阳门。

【 译文 

人体之上有魂灵之神,下面有关元之处(指人体的关元穴,被认为是重要的养生部位)。

左边是少阳之经气,右边是太阴之经气。

背后有密户(人体背后的重要部位,也有说法指命门等),前面有生门(一般认为指肚脐等部位)。

要像太阳升起月亮落下那样,通过呼吸来存养精气神。

身体内的四气(一般指春夏秋冬之气或人体的四种元气等)相互聚合,如同天上星宿各有分野一样分布在人体各处。

紫色的祥瑞之气上下流转,还有三素云(道教指的清微天、禹余天、大赤天三气所化之云,也可引申为人体的三种祥瑞之气)缭绕。

滋润养护人体的五华(一般指五脏之华,即五脏精气外在的表现),培植生命的灵根(指人体的根本元气等)。

七液(一般指人体的津液,如口水、血液等)通畅地流动,冲击着人的头部(庐间,可指头部)。

让紫色和黄色的祥瑞之气(也可引申为元气等)回转环抱进入丹田之中,使体内的幽室(指内心或体内的某个隐秘部位)明亮,映照于外阳之门(可指人体的某些窍穴)。

口为章第三

【 原文 

口为玉池太和官。漱咽灵液灾不干。

体生光华气香兰,却灭百邪玉炼颜。

审能修之登广寒。昼夜不寐乃成真,雷鸣电激神泯泯。

【 译文 

口就像是玉池,也是太和宫。漱咽口中的灵液(唾液等),灾祸就不会降临。

身体会生出光彩,气息如同兰花般芬芳,能够驱退消除各种邪气,用玉一般的光泽来修炼容颜。

确实能够修炼这一功法的人,就能登上广寒仙境。昼夜不睡觉(通过修炼达到一种精神清明的状态)就能成为真人,(修炼时体内)如同雷鸣电闪,而精神却能保持深沉宁静。

黄庭章第四

【 原文 

黄庭内人服锦衣,紫华飞裙云气罗。

丹青绿条翠灵柯。七蕤玉籥闭两扉,重扇金关密枢机。

玄泉幽阙高崔嵬,三田之中精气微。

娇女窈窕翳霄晖,重堂焕焕明八威。

天庭地关列斧斤,灵台盘固永不衰。

【 译文 

黄庭内的神仙穿着锦绣的衣服,紫色光华的飞裙上萦绕着云气般的绫罗。

衣服上有丹青之色的绿条,如同翠绿的灵柯(树木的枝条,这里形容衣服上的装饰)。

七蕤(形容器物上的装饰繁复精美)装饰的玉籥(可理解为一种象征意义的器物,这里形容人体的某些部位)关闭着两扇门扉(可指人体的某些窍穴或部位),重重的扇门如同金关一样,紧密地守护着其中的枢机(关键之处)。

玄泉(可指人体的津液等)所在的幽阙(人体的隐秘部位)高耸崔嵬,人体的三田(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之中,精气微妙。

有娇美窈窕的仙女,遮蔽了云霄的光辉,重重的堂室光彩焕发,彰显着八威(可理解为一种威严或力量)。

天庭(额头部位)和地关(可指人体的某些部位)如同排列着斧斤(可理解为一种守护或调节的力量),灵台(可指人的心灵或人体的某些部位)坚固盘旋,永远不会衰败。

中池章第五

【 原文 

中池内神服赤珠,丹锦云袍带虎符。

横津三寸灵所居,隐芝翳郁自相扶。

【 译文 

中池内的神灵穿着红色的珠子(这里是一种形象的描述,可理解为某种象征),身着丹锦云袍,系着虎符(象征权力或守护的信物,这里也有象征意义)。

横津(可指人体的某条经脉或部位)三寸之处是神灵所居住的地方,隐秘的芝草(可象征人体的某种精华或生机)郁郁葱葱,相互扶持。

天中章第六

【 原文 

天中之岳精谨修,灵宅既清玉帝游。

通利道路无终休,眉号华盖覆明珠。

九幽日月洞空无,宅中有真常衣丹。

审能见之无疾患,赤珠灵裙华蒨粲。

舌下玄膺生死岸,出青入玄二气焕,子若遇之升天汉。

【 译文 

对天中(可指人的头部等部位)这座山岳(这里是一种比喻)精心谨慎地修炼,灵宅(指人的身体或心灵)清净之后,玉帝(可理解为一种象征体内元气或神灵的概念)就会巡游其中。

使身体内的道路(经脉等)通畅,没有终止休息的时候。

眉毛号称华盖,覆盖着明珠(可指眼睛)。

九幽(可指人体的深处或隐秘部位)如同日月照耀,洞彻空无(一种空灵的状态)。

宅中(身体内)有真神,常常穿着红色的衣服(这里是一种象征)。

确实能够见到(真神或达到这种境界)就不会有疾病,红色的珠子、灵妙的裙裳,华丽鲜艳。

舌下的玄膺(人体部位)是生死的界限,吐出青气(可指人体的某种气息),纳入玄气(可指人体的某种元气),二气鲜明焕发,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掌握这种修炼方法)就能升入天河(成仙的一种象征)。

至道章第七

【 原文 

至道不烦诀存真,泥丸百节皆有神。

发神苍华字太元,脑神精根字泥丸,眼神明上字英玄,鼻神玉垄字灵坚,耳神空闲字幽田,舌神通命字正伦,齿神崿锋字罗千。

一面之神宗泥丸,泥丸九真皆有房。

方圆一寸处此中,同服紫衣飞罗裳。

但思一部寿无穷,非各别住俱脑中。

列位次坐向外方,所存在心自相当。

【 译文 

至道并不繁琐,秘诀在于存养真神,泥丸(指人的头部,也可指上丹田等)以及身体的百节都有神灵。

发神名叫苍华,字太元;脑神名叫精根,字泥丸;眼神名叫明上,字英玄;鼻神名叫玉垄,字灵坚;耳神名叫空闲,字幽田;舌神名叫通命,字正伦;齿神名叫崿锋,字罗千。

人的一面之神,以泥丸为主神,泥丸中的九位真神都有各自的房室(可理解为部位或境界)。

在方圆一寸的地方(指泥丸部位),他们共同穿着紫衣,飞动着罗裳。

只要思念这一部(泥丸及相关神灵)就能寿命无穷,这些神灵并非各自分别居住,都在脑中。

他们排列着位次,面向外方而坐,心中所存想的与实际情况自然相符。

心神章第八

【 原文 

心神丹元字守灵,肺神皓华字虚成。

肝神龙烟字含明,翳郁导烟主浊清。

肾神玄冥字育婴,脾神常在字魂停。

胆神龙曜字威明。六腑五脏神体精,皆在心内运天经。昼夜存之自长生。

【 译文 

心神名叫丹元,字守灵;肺神名叫皓华,字虚成。

肝神名叫龙烟,字含明,(肝神)郁郁葱葱,引导烟气(可理解为调节体内气息),主宰着浊气和清气的分离。

肾神名叫玄冥,字育婴;脾神名叫常在,字魂停。

胆神名叫龙曜,字威明。六腑五脏的神灵,身体精华,都在心中运行着天地的经络(可理解为人体的运行规律)。昼夜存想这些神灵,自然就能长生。

肺部章第九

【 原文 

肺部之宫似华盖,下有童子坐玉阙。

七元之子主调气,外应中岳鼻脐位。

素锦衣裳黄云带,喘息呼吸体不快。

急存白元和六气,神仙久视无灾害。用之不已形不滞。

【 译文 

肺部所在的宫室如同华盖(伞状的遮蔽物,这里形容肺部的位置和形状),下面有童子(可指肺神的象征)坐在玉阙(可指肺部的重要部位)之中。

七元之子(可指与肺部相关的神灵或元气)主宰调节气息,在外对应着中岳(可指人体的某个部位,常以五岳对应人体五脏等,中岳对应脾,这里可能是一种综合的对应关系)、鼻子和肚脐的位置。

穿着素锦的衣裳,系着黄云般的带子,如果喘息呼吸时身体不舒服。

赶快存想白元(可指肺神或与肺部相关的神灵),调和六气(可指人体的六种元气或气息),就能像神仙一样长寿而没有灾害。坚持运用这一方法,形体就不会凝滞。

心部章第十

【 原文 

心部之宫莲含华,下有童子丹元家。

主适寒热荣卫和,丹锦飞裳披玉罗。

金铃朱带坐婆娑,调血理命身不枯,外应口舌吐五华。

临绝呼之亦登苏,久久行之飞太霞。

【 译文 

心部所在的宫室如同莲花含着光华,下面有童子(心神的象征)住在丹元的家中(心为丹元之居所)。

心主宰着调节身体的寒热,使荣卫(人体的气血和护卫之气)调和,身着丹锦飞裳,披着玉罗。

身上挂着金铃,系着朱带,悠然地坐着,调节血液,调理生命,身体就不会干枯,在外对应着口舌,能吐出五华(可指人体的五种精华或光泽)。

在生命垂危的时候呼叫心神的名字,也能得以苏醒,长久地修炼这一方法,就能飞升太霞(仙境)。

肝部章第十一

【 原文 

肝部之中翠重里,下有青童神公子。

主诸关镜聪明始,青锦披裳佩玉铃。

和制魂魄津液平,外应眼目日月清。

百疴所钟存无英,同用七日自充盈。

垂绝念神死复生,摄魂还魄永无倾。

【 译文 

肝部章第十一

肝部之中如同翠色重重包裹,下面有青童神公子(肝神的象征)。

肝主宰着各种关窍的明澈,是聪明的起始,身着青锦衣裳,佩戴着玉铃。

调和控制魂魄,使津液平和,在外对应着眼睛,使眼睛如同日月般清澈。

各种疾病所集中的地方,存想无英(肝神的另一种称呼或相关神灵),共同运用七天,精气自然就会充盈。

在生命垂绝的时候,思念肝神就能死而复生,摄取魂魄使其回归,永远不会倾覆。

肾部章第十二

肾部所在的宫室是玄阙(可指肾脏的部位,玄色象征肾脏,阙可理解为部位),呈圆形,里面有童子(肾神的象征),名叫冥上玄。

肾主宰着六腑的根源和九液(可指人体的多种津液)的源头,在外对应着两耳,与百液的津液相关。

身着苍锦云衣,舞动着龙幡,向上能招致明霞和日月的烟气(可理解为一种祥瑞之气)。

遇到各种疾病和灾祸,应当赶快存想肾神,肾的两部(可指肾脏的左右部分)如同水王(肾脏在五行中属水),对着生门(可指人体的重要部位),能使人长生,升入九天(仙境)。

脾部章第十三

脾部所在的宫室属于戊己(五行中脾属土,戊己也属土),里面有明童(脾神的象征),穿着黄色的衣裳。

脾能消化谷物,散除气结,摄养牙齿,这就是太仓(可指脾胃,脾胃为仓廪之官)的两明童。

脾神坐在九重的金台城(可指人体的某种部位或象征)之中,在方圆一寸的命门(可指人体的重要部位,这里指与脾相关的部位)之中。

脾主宰着调节百谷的滋味和香气,能辟除虚弱羸瘦,没有疾病伤痛。

在外对应着尺宅(可指面部),气色芬芳,光华所产生的地方能够表明(身体的状况)。

身着黄锦玉衣,系着虎章(象征权力或守护),专注思念三老(可指与养生相关的神灵或概念),身体就能轻盈地飞翔,能够长生,成为高仙,远离死亡的灾祸。

胆部章第十四

胆部所在的宫室是六腑的精华所在,里面有童子(胆神的象征),闪耀着威明的光芒。

如同雷电八次振动,扬起玉旌(可指象征胆神威严的旗帜),龙旗横在天上,投掷着火铃(可理解为一种象征力量或威严的形象)。

胆主宰着各种气力,能摄御虎兵(可理解为一种象征力量的概念),在外对应着眼睛和鼻柱之间。

脑发相互扶持,也都鲜艳有光泽,身着九色的锦衣,绿色的华裙。

佩戴着金带,上面有龙虎的花纹,能够存想威明(胆神),乘着庆云(祥瑞之云),驱使万神朝拜三元(可指天地人或人体的精气神等)。

脾长章第十五

脾的长度有一尺,掩盖着太仓(脾胃),中部老君(可指脾神或与脾相关的神灵)治理着明堂(可指人体的某个部位,这里指与脾相关的部位)。

脾神的字是灵元,名叫混康,能治疗人的各种疾病,消化谷物粮食。

身着黄衣,系着紫带,有龙虎的章纹,增长精气、延长寿命,依赖着这位君王(脾神)。

三次呼叫脾神的名字,神灵自然就会相通,三老(可指与脾相关的三位神灵或概念)一同而坐,各自有朋伴。

有的是精(可指精华),有的是胎(可指某种状态或概念),分别执掌不同的方法,桃核合延(可指一种养生的方法或概念),生出华芒(可理解为一种生机或祥瑞)。

男女(可指人体的阴阳之气)回旋九转,有桃康(可指一种养生的概念或部位),道父道母(可指与道相关的阴阳概念)相对而望。

师父师母在丹玄乡(可指与人体内部相关的境界或部位),可以通过存想登上虚空(一种修炼的境界)。

虽然途径不同,但最终会汇聚到关键之处,关闭三关(可指人体的上、中、下三关,也可指其他与修炼相关的部位),握固(一种养生的手势)静止。

含漱金醴(可指口中的津液等),吞下玉英(可指人体的精华或药物),于是就能达到不饥饿的状态,三虫(可指人体内的寄生虫或与疾病相关的概念)消亡。

心意常常平和,达到欣悦昌盛的状态,五岳(可指人体的五脏或与人体相关的部位)的云气蓬勃旺盛。

保养灌溉玉庐(可指人体的某个部位,如头部或胸部)来滋养自己,五脏形体完整坚固,没有灾祸。

肾部章第十二

【 原文 

肾部之宫玄阙圆,中有童子冥上玄。

主诸六腑九液源,外应两耳百液津。

苍锦云衣舞龙幡,上致明霞日月烟。

百病千灾急当存,两部水王对生门,使人长生升九天。

【 译文 

脾部章第十三

【 原文 

脾部之宫属戊己,中有明童黄裳里。

消谷散气摄牙齿,是为太仓两明童。

坐在金台城九重,方圆一寸命门中。

主调百谷五味香,辟却虚羸无病伤。

外应尺宅气色芳,光华所生以表明。

黄锦玉衣带虎章,注念三老子轻翔,长生高仙远死殃。

【 译文 

胆部章第十四

【 原文 

胆部之宫六腑精,中有童子曜威明。

雷电八振扬玉旌,龙旗横天掷火铃。

主诸气力摄虎兵,外应眼童鼻柱间。

脑发相扶亦俱鲜,九色锦衣绿华裙。

佩金带玉龙虎文,能存威明乘庆云,役使万神朝三元。

【 译文 

脾长章第十五

【 原文 

脾长一尺掩太仓,中部老君治明堂。

厥字灵元名混康,治人百病消谷粮。

黄衣紫带龙虎章,长精益命赖君王。

三呼我名神自通,三老同坐各有朋。

或精或胎别执方,桃核合延生华芒。

男女徊九有桃康,道父道母对相望。

师父师母丹玄乡,可用存思登虚空。

殊途一会归要终,关塞三关握固停。

含漱金醴吞玉英。遂至不饥三虫亡。

心意常和致欣昌,五岳之云气彭亨。

保灌玉庐以自偿,五形完坚无灾殃。

【 译文 

上睹章第十六

【 原文 

上睹三元如连珠,落落明景照九隅。

五灵夜烛焕八区,子存内皇与我游。

身披凤衣御虎符,一至不久升虚无。

方寸之中念深藏,不方不圆闭牖窗。

三神还精老方壮,魂魄内守不争竞。

神生腹中御玉珰,灵注幽阙那得丧。

琳条万寻可荫伏,三魂自宁帝书命。

【 译文 

向上观看,三元(可指天、地、人或人体的精气神等)如同连珠一般,明亮的景象散落着,照耀着九隅(各个角落)。

五灵(可指人体的五种神灵或元气)在夜晚照耀,使八区(可指人体的各个部位或范围)焕发光彩,心中存想内皇(可指人体内部的主宰神灵)与我同游。

身上披着凤衣,驾驭着虎符(可理解为一种象征权力或守护的象征),一旦修炼成功,不久就能升入虚无(仙境)。

在方寸(指内心)之中,念头深深隐藏,不方不圆,关闭着窗户(可指关闭外界的干扰)。

三神(可指人体的三种神灵或精气神)返还精华,年老也能变得强壮,魂魄在内守护,不相互争斗。

神在腹中产生,驾驭着玉珰(可指一种象征物),灵液灌注在幽阙(人体的隐秘部位),怎么会丧失呢。

琳条(可指一种象征生机或祥瑞的东西)高达万寻,可以荫蔽休息,三魂自然安宁,得到天帝的诏书命令(可理解为得到某种认可或助力)。

灵台章第十七

【 原文 

灵台郁蔼望黄野,三寸异室有上下。

间关营卫高玄受,洞房紫极灵门户。

是昔太上告我者,左神公子发神语。

右有白元并立处,明堂金匮玉房间。

上清真人当吾前,黄裳子丹气频烦。

借问何在两眉端,内侠日月列宿陈,七曜九元冠生门。

【 译文 

灵台郁郁葱葱,遥望着黄色的原野(可理解为一种象征人体内部或外部的景象),三寸的不同房室(可指人体的某些部位)有上下之分。

间关(可指人体的关节或经脉等)营卫(气血和护卫之气),接受高玄(可指一种高深的元气或境界)的滋养,洞房(可指人体的隐秘部位)处于紫极(可指人体的某种境界或部位),是灵妙的门户。

这是从前太上(可指太上老君或某种高深的道)告诉我的,左边神公子(可指人体的某种神灵或部位)发出神语。

右边有白元(可指人体的某种神灵或部位)并立着,明堂、金匮、玉房(可指人体的某些部位或境界)之间。

上清真人(可指一种高级的神仙或人体内部的某种境界)就在我的面前,黄裳子丹(可指人体的某种元气或神灵)气息频繁。

借问他们在哪里?在两眉的前端,在内夹着日月(可指眼睛),排列着星宿(可理解为一种象征或比喻),七曜(日月和五星)、九元(可指与人体相关的九种元气或概念)冠戴着生门(可指人体的重要部位)。

三关章第十八

【 原文 

三关之中精气深,九微之内幽且阴。

口为心关精神机,足为地关生命扉,手为人关把盛衰。

【 译文 

三关(可指人体的上、中、下三关,也可指其他与修炼相关的部位)之中,精气深沉,九微(可指人体的细微之处或某种隐秘的部位)之内,幽深而且阴隐。

口是心关,是精神的机枢;足是地关,是生命的门户;手是人关,把握着盛衰(可理解为与人体的生命力相关)。

若得章第十九

【 原文 

若得三宫存玄丹,太一流珠安昆仑。

重中楼阁十二环,自高自下皆真人。

玉堂绛宇尽玄宫,璇玑玉衡色兰。

瞻望童子坐盘桓,问谁家子在我身。

此人何去入泥丸,千千百百自相连。

一一十十似重山,云仪玉华侠耳门。

赤帝黄老与己魂,三真扶胥共房津。

五斗焕明是七元,日月飞行六合间。

帝乡天中地户端,面部魂神皆相存。

【 译文 

若能在三宫(一般指上、中、下丹田)中存养玄丹(可理解为体内的一种精华元气),使太一(道教尊神,也可指代体内的一种主宰元气)的流珠(形容元气流转如珠)安驻于昆仑(常指头部)。

重重的楼阁有十二环(形容体内的结构或境界),从上到下都是真人(可指体内的神灵或修炼所成的状态)。

玉堂(可指体内的某种境界或部位)、绛宇(红色的屋宇,可指体内的部位)都是玄宫(神秘的宫室,可指体内与修炼相关的部位),璇玑(北斗七星中前四星的合称,可指代体内的一种运转机制)、玉衡(北斗七星的第五星,可指代体内的一种调节机制)色泽如兰花般美好。

瞻望之中,童子(可指体内的神灵形象)悠闲地坐在那里,不禁自问谁家的童子在我身体内。

这个童子要去往何处?原来是进入泥丸(头部,常被视为重要的修炼部位),众多的童子千百相连。

十个十个地聚集,如同重重山峦,云仪(可指一种美好的形象或体内的神灵)、玉华(可指体内的精华或神灵)在耳门两侧。

赤帝(道教中的尊神,可指代体内的一种元气或神灵)、黄老(黄帝与老子,这里可指代体内的一种元气或修炼的境界)与自己的魂魄,三位真神相互扶持,共同居于房室(可指体内的部位)之中。

五斗(可指北斗星,这里可指代体内的元气或修炼的机制)焕发光明,这就是七元(北斗七星的七位神灵,可指代体内的七种元气或神灵),日月在六合(天地四方)之间运行。

帝乡(可指体内的一种境界)在天中(头部)、地户(可指人体的某个部位,常与天中相对)的一端,面部的魂神都相互依存。

呼吸章第二十

【 原文 

呼吸元气以求仙,仙公公子已可前。

朱鸟吐缩白石源,结精育胞化生身。

留胎止精可长生,三气右徊九道明。

正一含华乃充盈,遥望一心如罗星。

金室之下不可倾,延我白首反孩婴。

【 译文 

通过呼吸元气来追求成仙,仙公、公子(可指修炼有成的形象或体内的神灵)已经可以出现在面前。

朱鸟(南方朱雀,可指代体内的一种火气或神灵)吞吐收缩于白石源(可指体内的某种元气根源),凝聚精华,孕育胞胎,化生身体。

留住胎气,止住精气(防止泄漏)就可以长生,三种元气(一般指人体的精、气、神或其他元气分类)向右回旋,使九道(可指人体的九条经脉或元气运行的通道)明亮。

正一(道教的一种概念,可指代纯正的元气)蕴含精华,身体就会充盈,远远望去,心中的意念如同罗列的星星。

金室(可指体内的某种部位,如心脏等,也可指修炼所成的境界)之下不可倾颓,能让我白发转黑,返老还童。

琼室章第二十一

【 原文 

琼室之中八素集,泥丸夫人当中立。

长谷玄乡绕郊邑,六龙散飞难分别。

长生至慎房中急,何为死作令神泣。

忽之祸乡三灵殁,但当吸气录子精。

寸田尺宅可治生,若当决海百渎倾。

叶去树枯失青青、气亡液漏非己形。

专闭御景乃长宁,保我泥丸三奇灵。

恬淡闭视内自明,物物不干泰而平。

悫矣匪事老复丁,思咏玉书入上清。

【 译文 

琼室(可指体内的一种美好的境界或部位)之中,八素(可指体内的八种精华元气或神灵)汇聚,泥丸夫人(可指体内头部相关的神灵)在中间站立。

长谷(可指体内的一种部位或境界)、玄乡(可指体内的神秘境界)环绕着郊邑(可指体内的相关部位),六条龙(可指体内的六种元气或神灵)四散飞腾,难以分辨。

追求长生最要谨慎的是房中之事(指男女之事,这里强调节制),为何要因放纵而走向死亡,让神灵哭泣。

忽视这一点就会陷入灾祸之境,三灵(可指人体的精、气、神)就会消亡,应当吸气并固摄自身的精气。

寸田(可指下丹田)、尺宅(可指面部)可以用来养生,如果肆意放纵,就如同决堤的大海,百条河流倾泻而出。

叶子离开树木,树木就会枯萎,失去生机,元气消亡,津液泄漏,身体就不再是原本的样子。

专注闭守,驾驭内景(指体内的景象、感觉等)才能长久安宁,保护我泥丸中的三奇灵(可指体内头部的三种神奇的元气或神灵)。

保持恬淡,闭目内视,内心自然明澈,外物不能干扰,身心安泰平和。

确实做到不妄为,年老也能恢复青春,思索咏诵《玉书》(可指《黄庭经》等道经)就能升入上清仙境。

常念章第二十二

常念三房相通达,洞视得见无内外。

存漱五芽不饥渴,神华执巾六丁谒。

急守精室勿妄泄,闭而宝之可长活。

起自形中初不阔,三官近在易隐括。

虚无寂寂空中素,使形如是不当污。

九室正虚神明舍,存思百念视节度。

六腑修治勿令故,行自翱翔入云路。

【 译文 

常常念想三房(可指上、中、下丹田,或指与人体精气神相关的三个部位)相互通达,就能洞察一切,没有内外之分。

存思并漱咽五芽(可指五行之芽,即五种元气的精华)就不会感到饥渴,神华(可指体内的神灵或精华)拿着手巾,六丁(道教中的神名,可指代体内的一种神秘力量)前来拜见。

急切地守住精室(可指人体的生殖器官或下丹田等与精气相关的部位),不要随意泄漏精气,紧闭并珍视它就可以长久存活。

精气产生于自身形体之中,起初并不开阔,三官(可指天官、地官、水官,这里可指体内与精气神相关的三种主宰力量)近在体内,容易把握。

虚无寂静如同空中的素净之气,要使形体如同这样纯净,不应被污染。

九室(可指体内的九个与修炼相关的部位或境界)虚空,是神明的居所,存思各种念头时要注意节度。

六腑(人体的六个脏器)要好好调养,不要让其陈旧衰败,这样就能自行翱翔,进入云路(可指修仙的道路)。

治生章第二十三

【 原文 

治生之道了不烦,但修洞玄与玉篇。

兼行形中八景神,二十四真出自然。

高拱无为魂魄安,清静神见与我言。

安在紫房帷幔间,立坐室外三五玄。

烧香接手玉华前,共入太室璇玑门。

高研恬淡道之园,内视密盼尽睹真。

真人在己莫问邻,何处远索求因缘。

【 译文 

养生之道一点也不繁杂,只要修炼洞玄(可指道教的洞玄部经典或相关修炼方法)与《玉篇》(可指《黄庭经》等道经)。

同时修炼形体中的八景神(可指体内的八种神灵,分别对应人体的八个部位),二十四真(可指体内的二十四种神灵或元气)自然就会出现。

高高拱手,无为而治,魂魄就能安宁,内心清静,神明就会显现并与我交谈。

神明安在紫房(可指体内的心脏等部位,也可指修仙的境界)的帷幔之间,或站或坐在室外,处于三五玄(可指一种神秘的元气或境界)之中。

在玉华(可指体内的精华或神灵)之前烧香,双手相接,一同进入太室(可指体内的一种境界或部位)的璇玑门(可指体内元气运行的关键门户)。

深入钻研恬淡的道之园(可指道的境界),内视自身,仔细观看,就能尽见真道。

真人就在自己体内,不必向他人询问,何必去远处寻求机缘。

隐影章第二十四

【 原文 

隐形藏形与世殊,含气养精口如朱。

带执性命守虚无,名入上清死录除,三神之乐由隐居。

倏欻游遨无遗忧,羽服一整八风驱。

控驾三素乘晨霞,金辇正立从玉舆。

何不登山诵我书,郁郁窈窕真人墟。

入山何难故踌躇,人间纷纷臭帑如。

【 译文 

隐形藏形,与世俗不同,含养元气,培育精华,口唇如同朱丹般红润。

秉持性命,坚守虚无之道,名字被列入上清仙境的名册,死亡的记录就会被去除,三神(可指人体的精、气、神)的愉悦来自于隐居修炼。

瞬间遨游,没有忧愁,整理好羽服,八风(可指八方之风,这里可指体内的元气流动)相随。

驾驭三素(可指清微天、禹余天、大赤天三气所化之素气,也可指体内的三种元气),乘着晨霞,金辇端正,跟随着玉舆(可指仙人乘坐的车驾,这里可指体内修炼所成的境界)。

为何不登山诵读我的书(可指《黄庭经》等道经),那郁郁幽深之处是真人的居所。

入山修行有什么困难,何必犹豫不决,人间纷纷扰扰,如同腐臭的钱库一般。

五行章第二十五

【 原文 

五行相推反归一,三五合气九九节。

可用隐地回八术,伏牛幽阙罗品列。

三明出于生死际,洞房灵象斗日月。

父曰泥丸母雌一,三光焕照入子室。

能存玄真万事毕,一身精神不可失。

【 译文 

五行相互推移,最终返归为一,三五(可指五行中的生数和成数,如天三生木,地八成之等,也可指人体的元气分类)之气相合,九九(可指八十一,象征圆满,也可指体内的元气运行机制)之节顺畅。

可以运用隐地回八术(可指一种修炼的法术,能隐藏身形,运转元气),伏牛(可指体内的某种元气或修炼的状态)于幽阙(可指人体的隐秘部位,如肾脏等),罗列品类。

三明(可指人体的精、气、神达到光明的状态,也可指眼睛等部位的清明)出现在生死之际,洞房(可指体内的隐秘部位,如心脏等)中的灵象如同斗转日月(形容体内元气的运行和变化)。

父亲称为泥丸(可指头部,象征着元神所在),母亲称为雌一(可指体内的一种元气或修炼的境界,与泥丸相对),三光(日、月、星,可指体内的精气神等精华)焕照进入你的房室(可指体内的部位)。

能够存养玄真(可指体内的一种纯真的元气或境界),万事就能完成,一身的精神不可丧失。

高奔章第二十六

【 原文 

高奔日月吾上道,郁仪结璘善相保。

乃见玉清虚无老,可以回颜填血脑。

口衔灵芒携五皇,腰带虎箓佩金珰,驾欻接生宴东蒙。

【 译文 

高奔日月(可指修炼中达到与日月同辉、与日月元气相通的境界)是我的上乘之道,郁仪(日神)、结璘(月神)好好保佑我。

于是就能见到玉清虚无老(可指道教中的玉清元始天尊等尊神,也可指体内修炼所成的至高境界),可以使容颜回复青春,填补气血和脑髓。

口中衔着灵芒(可指一种神奇的光芒,象征着体内的精华元气),携手五皇(可指道教中的五位尊神,也可指体内的五种元气或神灵),腰系虎箓(可指象征权力和守护的符箓,这里可指体内的一种修炼的象征),佩戴金珰(可指一种珍贵的饰品,象征着修炼的成果),瞬间驾车迎接生命,在东蒙(可指仙境,也可指体内的一种境界)欢宴。

玄元章第二十七

【 原文 

玄元上一魂魄炼,一之为物叵卒见。

须得至真始顾眄,至忌死气诸秽贱。

六神合集虚中宴,结珠固精养神根。

玉匙金籥常完坚,闭口屈舌食胎津,使我遂炼获飞仙。

【 译文 

玄元上一(可指道教中至高无上的道,也可指体内的一种主宰元气)能锤炼魂魄,这 “一” 之物难以立刻见到。

必须得到至真(可指真正的道,或体内的纯真元气)才会显现,最忌讳死气以及各种污秽低贱之物。

六神(可指人体的六种神灵,如心、肝、脾、肺、肾、胆所对应的神灵)聚集在虚空中欢宴,结聚宝珠,固摄精气,滋养神根(可指人体的根本元气)。

玉匙(可指体内的一种象征物,如舌头等,也可指修炼的关键部位)、金籥(可指体内的一种象征物,如喉咙等,也可指修炼的关键部位)常常保持完整坚固,闭口屈舌,吞咽胎津(可指体内的津液,如唾液等,也可指修炼中产生的精华津液),使我能够修炼并获得飞仙的能力。

仙人章第二十八

【 原文 

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以为真。

黄童妙音难可闻,玉书绛简赤丹文。

字曰真人巾金巾,负甲持符开七门。

火兵符图备灵关,前昂后卑高下陈。

执剑百丈舞锦幡,十绝盘空扇纷纭。

火铃冠霄坠落烟,安在黄阙两眉间,此非枝叶实是根。

【 译文 

仙人道士并非天生就有神异,而是积累精华、汇聚元气才成为真人。

黄童(可指修炼中的纯真形象,也可指体内的神灵)的美妙声音难以听闻,有玉书(可指道经)、绛简(红色的竹简,可指道经)、赤丹文(红色的丹书文字,可指道经中的神秘文字)。

文字记载着真人戴着金色的头巾,背负着甲胄,手持符箓,开启七门(可指人体的七个关键部位,如七窍等,也可指体内的元气运行门户)。

火兵(可指体内的一种元气或神灵,象征着力量)、符图(可指道教的符箓图案,可指体内的一种修炼象征)完备,守护着灵关(可指体内的关键部位,如玄关等),前高后低,高低排列。

手持百丈长剑,舞动锦幡,十绝(可指道教的一种法术或境界)在天空盘旋,扇子纷纷舞动。

火铃(可指体内的一种象征物,如元气的形态,也可指修炼的境界)在云霄之上,坠落的烟气(可指修炼中排除的浊气),安在黄阙(可指人体的眉心等部位,也可指体内的一种境界)两眉之间,这并非是枝叶,而是真正的根本。

紫清章第二十九

【 原文 

紫清上皇大道君,太玄太和侠侍端。

化生万物使我仙,飞升十天驾玉轮。

昼夜七日思勿眠,子能修此可长存。

积功成炼非自然,是由精诚亦由专。

内守坚固真之真,虚中恬淡自致神。

【 译文 

紫清上皇大道君(道教尊神),太玄、太和(可指道教中的元气或神灵)在两侧侍奉。

大道君化生万物,使我成仙,飞升十天(可指道教中的十个天界,也可指体内的十种修炼境界),驾驭玉轮(可指仙人乘坐的车驾,也可指体内的元气运行机制)。

昼夜七天思念而不睡眠,你若能修炼此道就可以长存。

积累功行,修炼有成并非自然天成,既凭借精诚之心,也依靠专注精神。

内心坚守坚固,达到真之又真的境界,心中虚空恬淡,自然就能招来神明。

百谷章第三十

【 原文 

百谷之实土地精,五味外美邪魔腥。

臭乱神明胎气零,那从反老得还婴。

三魂忽忽魄糜倾,何不食气太和精,故能不死入黄宁。

【 译文 

百谷的果实是土地的精华,五味虽然外在美好,但邪魔之气却很腥秽。

腥秽之气扰乱神明,使胎气凋零,又怎能返老还童,恢复婴孩般的状态。

三魂飘忽不定,七魄萎靡倾颓,为何不吸食太和之精(可指天地间的元气精华,也可指体内的元气精华),因此才能不死,进入黄宁(可指一种安宁的境界,也可指体内的一种修炼状态)。

心典章第三十一

【 原文 

心典一体五脏王,动静念之道德行。

清洁善气自明光,坐起吾俱共栋梁。

昼日曜景暮闭藏,通利华精调阴阳。

【 译文 

心是一体五脏的主宰,无论动静都念想它,道德就会施行。

内心清洁,善气自然光明,无论坐起,它都与我同在,如同栋梁。

白天它闪耀光芒,夜晚则隐藏起来,使精华通畅,调节阴阳。

经历章第三十二

【 原文 

经历六合隐卯酉,两肾之神主延寿。

转降适斗藏初九,知雄守雌可无老.知白守黑见坐守。

【 译文 

经历六合(天地四方),在卯酉(可指时间,也可指人体的方位或体内的元气运行状态)之间隐藏,两肾之神主宰着延长寿命。

旋转下降,顺应北斗,隐藏初九(可指《易经》中的初九爻,也可指体内的元气运行阶段),知晓雄强却安守雌柔,就可以不衰老,知晓光明却安守黑暗,就能守住自身。

肝气章第三十三

【 原文 

肝气郁勃清且长,罗列六府生三光。

心精意专内不倾,上合三焦下玉浆。

玄液云行去臭香,治荡发齿炼五方。

取津玄膺入明堂,下溉喉咙神明通,坐侍华盖游贵京,飘摇三帝席清凉,五色云气纷青葱,闭目内眄自相望。

使心诸神还相崇,七玄英华开命门。

通利天道存玄根,百二十年犹可还。

过此守道诚独难,唯待九转八琼丹。

要复精思存七元,日月之华救老残。川气周流终无端。

【 译文 

肝气旺盛蓬勃,清且悠长,罗列六腑,产生三光(可指体内的精气神等精华,也可指眼睛的明亮)。

心精意专,内心不倾颓,上与三焦(人体的生理部位,这里可指体内的元气运行通道)相合,下与玉浆(可指体内的津液,也可指修炼中产生的精华)相融。

玄液(可指体内的津液,也可指修炼中产生的精华)如云般运行,去除臭秽,生发香气,治理荡涤头发牙齿,修炼五方(东、南、西、北、中,可指体内的五脏等)元气。

从玄膺(人体部位,可指舌下)摄取津液进入明堂(可指人体的某个部位,如鼻子等,也可指体内的一种境界),向下灌溉喉咙,使神明通畅,安坐于华盖(可指人体的某个部位,如肺部等,也可指体内的一种境界)之下,遨游于贵京(可指体内的一种境界,如头部等),飘摇于三帝(可指道教中的三位尊神,也可指体内的三种元气或神灵)之席,清凉舒适,五色云气纷纷青葱,闭目内视,自能相互观望。

使心中诸神相互尊崇,七玄英华(可指体内的精华或神灵)开启命门(可指人体的腰部两肾之间的部位,也可指体内的元气运行门户)。

使天道通畅,存养玄根(可指人体的根本元气),一百二十年还可以恢复青春。

超过这个年龄,坚守此道确实很难,唯有等待九转八琼丹(可指一种高级的丹药,也可指体内的元气修炼成果)。

还要精心思考,存养七元(北斗七星的七位神灵,可指体内的七种元气或神灵),借助日月的精华拯救衰老残缺,使川气(可指体内的元气,如肾气等)周流不息,没有尽头。

肺之章第三十四

【 原文 

肺之为气三焦起。视听幽冥候童子。

调理五华精发齿,三十六咽玉池里。

开通百脉血液始,颜色生光金玉泽。

齿坚发黑不知白,存此真神勿落落。

当忆此宫有座席,众神合会转相索。

【 译文 

肺所主的气从三焦发起,如同幽冥中视听的童子(可指体内的神灵形象)。

调理五华(可指人体的五脏之华,即五脏精气外在的表现),使精华生发于牙齿,在玉池(可指口腔)中吞咽三十六次津液。

开通百脉,血液开始运行,使面色生光,如金玉般润泽。

牙齿坚固,头发乌黑,不知白发为何物,存养此真神(可指肺神),不要疏忽。

应当记住此宫(可指肺部)有座席,众神会合,相互寻求。

隐藏章第三十五

【 原文 

隐藏羽盖看天舍,朝拜太阳乐相呼。

明神八威正辟邪,脾神还归是胃家。

耽养灵根不复枯,闭塞命门保玉都。

万神方胙寿有余,是谓脾建在中宫。

五藏六府神明主,上合天门入明堂。

守雌存雄顶三光,外方内圆神在中。

通利血脉五藏丰,骨青筋赤髓如霜。

脾救七窍去不祥,日月列布设阴阳。

两神相会化玉英,淡然无味天人粮。

子丹进馔肴正黄,乃曰琅膏及玉霜。

太上隐环八素琼,溉益八液肾受精。

伏于太阴见我形,扬风三玄出始青。

恍惚之间至清灵,坐於飙台见赤生。

逸域熙真养华荣,内盼沉默炼五形。

三气徘徊得神明,隐龙遁芝云琅英。

可以充饥使万灵,上盖玄玄下虎章。

【 译文 

隐藏在羽盖(可以想象为一种具有遮蔽作用的、如羽毛制成的华盖,也可象征体内的元气华盖)之下,窥探着天舍(可理解为人体头部等与天界相应的部位,或是体内元神所居之处),向着太阳朝拜,欢快地相互招呼。

光明之神以八威(可指神所具有的八种威严之力,或八种驱邪的力量)来端正身形、辟除邪恶,脾神回归到它所归属的胃腑(中医理论中,脾胃相表里,关系密切)。

精心调养灵根(可指人体生命的根本,如肾中精气等),让它不再枯萎,封闭命门(一般指人体两肾之间的部位,被视为生命之门,也可象征着人体精气神的关键枢纽)以保护玉都(可喻指人体的肾脏,肾脏在人体中极为重要,被视为如玉般珍贵的地方)。

众多的神灵一同赐福,寿命将会长久有馀,这就是所说的脾脏处于人体中宫(中宫可指人体的中部,脾胃在人体中部,为后天之本)的道理。

五脏六腑都由神明主宰,向上与天门(可指头顶百会穴附近,也可理解为人体与天界相通的门户)相合,向内进入明堂(可指鼻、口等面部器官,也可指人体内部与神明相通的部位)。

持守雌柔,存养雄健,头顶三光(日、月、星,也可象征人体的精气神),外形方正,内里圆通,神明居于其中。

使血脉通畅,五脏充实饱满,骨骼发青,筋脉赤红,骨髓如同霜雪般洁白。

脾脏的功能可护卫七窍(眼、耳、鼻、口、前阴、后阴),去除不祥之气,日月分布排列,布散着阴阳(可指人体的阴阳之气)。

两种神灵相会合,化为玉英(可理解为一种珍贵的精华物质,象征着体内阴阳调和所产生的精华),这是一种淡然无味却如同天赐的粮食(可指人体修炼所获得的精气神等精华,滋养身心)。

子丹(可指体内的一种神灵或修炼所成的状态)进献的食物色泽正黄,这就是所谓的琅膏(一种传说中的仙药)和玉霜(也指珍贵的仙药,这里可喻指体内修炼所产生的精华)。

太上(可指太上老君,也可象征至高的道)隐藏着环佩,有八素琼(可指八种素色的美玉,也可象征体内的八种精华元气),灌溉滋养着八液(可指人体的津液,如唾液、血液、精液等),使肾脏得到精气的滋养。

趴伏在太阴(可指人体的肾脏,肾脏在五行中属水,色黑,对应太阴)之处可以观照自己的形体,扬起三玄之风(三玄可指道家中的《老子》《庄子》《周易》,也可指人体的三种元气等),出现始青之气(道教中东方之气为始青,可象征生命的初始之气、生机)。

在恍惚之间达到清灵的境界,坐在飙台(可想象为一种处于高空中的台子,象征着超凡脱俗的境界)上能看到赤生(可指一种生命的活力、阳气,或是体内的一种元气状态)。

在安逸的境界中使真性和乐,滋养着荣华(可指身体的荣华、生机),向内凝视,保持沉默,修炼五形(可指人体的五脏,也可指五行所对应的人体形态等)。

三种元气(可指人体的精、气、神,或天地人三才之气等)循环往复,从而获得神明的护佑,神龙隐藏,灵芝遁形,如同云间的琅英(可指一种美玉,也可象征珍贵的精华、祥瑞)。

这些(上述所修炼获得的精华、元气等)可以用来充饥,使万灵(可指人体的各种神灵、元气等)得到滋养,上部覆盖着玄玄(可指深远、玄妙的道,或体内高深的元气),下部有虎章(可指象征力量、守护的虎形图案或符箓,也可指人体下部的元气守护)。

沐浴章第三十六

【 原文 

沐浴盛洁弃肥薰,入室东向诵玉篇。

约得万遍义自鲜,散发无欲以长存。

五味皆至正气还,夷心寂闷勿烦冤。

过数已华体神精,黄华玉女告子情。

真人既至使六丁,即授隐芝大洞经。

十读四拜朝太上。先谒太帝后北向,黄庭内经玉书畅。

授者曰师受者盟,云锦凤罗金钮缠。

以代割发肌肤全,携手登山歃液丹。

金书玉景乃可宣,传得可授告三官。

勿令七祖受冥患,太上微言致神仙,不死之道此真文。

【 译文 

沐浴时要保持盛大的洁净,抛弃肥腻香薰(可指去除外在的奢华、欲望等,保持身心的纯净),进入室内面向东方诵读《玉篇》(这里可理解为如《黄庭经》等道经)。

大约诵读万遍,其中的义理自然会鲜明。披散着头发,去除欲望,以求得长久生存。

当五味(酸、苦、甘、辛、咸,也可指各种物质、信息等)都已完备,正气就会返回体内,使心境平和,消除寂寞烦闷,不要心生烦恼和冤屈。

经过多次诵读,身体就会焕发出光彩,精神也会更加精纯,黄华玉女(可指道教中的仙女,也可象征体内的某种美好、纯净的元气)会告诉你其中的奥秘。

当真人(可指修炼有成、达到高深境界的人,或体内的元神)降临,就可以驱使六丁(道教中的神名,可象征着一种神秘的力量),随即会授予《隐芝大洞经》(可指一部重要的道经)。

诵读十遍,行四拜之礼,朝拜太上(太上老君)。先拜谒太帝(可指道教中的尊神),然后面向北方,《黄庭内经》这部玉书(珍贵的道经)的义理就会畅通明了。

传授的人被称为师父,接受的人要立下盟誓,用云锦(华丽的丝织品)、凤罗(带有凤纹的罗纱)和金钮(金色的纽扣,可象征珍贵、庄严)缠绕(可能是对盟誓的一种仪式化装饰)。

用这个(上述的仪式)来代替割发(古代割发是一种郑重的盟誓方式),能保全肌肤,携手登上高山,歃饮液丹(可指一种丹药,也可象征着一种神圣的液体,通过歃饮来表示盟誓的庄重)。

这样,金书玉景(可指珍贵的道经、美好的景象,也可象征着道的珍贵和美好)才可以宣扬传播,传得此道的人如果要授予他人,需禀告三官(天官、地官、水官,道教中掌管天地人的神)。

不要让七代祖先遭受冥间的祸患,太上的微妙言语(道经中的教诲)可以让人成为神仙,这篇《黄庭内经》就是不死的真道之文。

《黄庭外景经》

上部经第一

【 原文 

老君闲居作七言,解说身形及诸神,上有黄庭下关元,后有幽阙前命门,

呼吸庐间入丹田,玉池清水灌灵根,审能修之可长存,黄庭中人衣朱衣,

关元茂龠阖两靡,幽阙侠之高巍巍,丹田之中精气微,玉池清水上生肥,

灵根坚固老不衰,中池有士服赤衣,横下三寸神所居,中外相距重闭之,

神庐之中当修治,玄府气管受精府,急固子精以自持,宅中有士常衣绎,

子能见之可不病,横立长尺约其上,子能守之或无惹,呼吸庐间以自偿,

子保完坚身受庆,方寸之中谨盖藏,精神还归老复壮,心结幽厥流下竞,

养子玉树令可壮,至道不烦无旁午,灵台通天临中野,方寸之中间关下,

玉房之中神门户,既是公子教我者,明堂四达法海源,真人子丹当吾前,

三关之中精气深,子欲不死修昆仑,绎官重楼十二环,琼室之中五色集,

赤神之子中池立,下有长城玄谷邑,长生要妙房中接,弃捐淫欲专子精,

寸田尺宅可治生,系子长留心安宁,推志游神三奇灵,行间无事心太平,

常存玉房神明达,时思太仓不饥渴,役使六丁玉女渴,闭子精门可长活,

正室堂前神所舍,洗心自治无败污,历观五脏视节度,六府修治洁如素,

虚无自然道之固,物有自然道不烦,垂拱无为身体安,虚无之居在帏间,

寂寞郭然口不言,修和独立真人官,恬淡无欲游德园,清净香洁玉女前,

修德明达神之门。

【 译文 

老君悠闲地居住着创作了这七言的篇章,讲解说明人的身形以及体内的诸多神灵。身体上部有黄庭(可指上丹田等人体上部与修炼相关的重要部位),下部有关元(人体的穴位,也被认为是与养生重要的部位),后面有幽阙(可指人体背部与肾脏等相关的隐秘部位),前面有命门(一般认为在腰部两肾之间,是人体生命的关键门户)。

通过呼吸,气息在庐间(可指人体的胸腔等部位)进入丹田(下丹田,被视为人体元气汇聚之处),玉池(口腔)中的清水(唾液等津液)灌溉着灵根(可指人体的根本元气或与生命力相关的部位)。如果确实能够修炼这种方法就可以长久生存。

黄庭中的神灵穿着朱红色的衣服,关元处就像茂盛的锁钥,关闭着两旁的门扉(可指人体的某些窍穴或部位)。幽阙在两旁,高高耸立。丹田之中,精气微妙。玉池中的清水使上部生机旺盛。

灵根坚固,人就不会衰老。中池(可指人体的某个部位,与修炼相关)有一位神仙穿着红色的衣服,横向向下三寸的地方是神灵所居住的地方,内外相互连接,重重关闭着。

神庐(可指人体与神灵居住相关的部位,如头部等)之中应当好好修炼治理,玄府(可指人体的毛孔等细微之处,也可指体内的元气通道)、气管(可指人体的气息通道)接受精府(可指人体与精气相关的部位,如肾脏等)的滋养。要急切地固守自己的精气来保持自身。

身体内有一位神仙常常穿着红色的衣服,你如果能够看到他就可以不生病。横向站立,长度约有一尺,约束在那上面,你如果能够守护他或许就不会有灾祸。

通过在庐间呼吸来调养自己,你如果能保持身体完整坚固,就会受到福庆。内心(方寸之间)要谨慎地隐藏守护,精神回归,年老也能恢复强壮。

内心纠结于幽厥(可指人体的隐秘部位或内心的隐秘状态),向下流动奔竞。养育像玉树一样的元气(可指体内的精华元气),使它变得强壮。

至道并不繁琐,没有杂乱干扰。灵台(可指人的心灵或人体的某些部位)通达上天,面临着中野(可指人体的中部等部位)。在内心(方寸之间)、间关(可指人体的关节或经脉等)之下,玉房(可指人体的某个部位,与修炼相关)之中是神灵的门户。

这是公子(可指体内的神灵或修炼有成的形象)教导我的。明堂(可指人体的某些部位,如鼻子等,也可指体内的一种境界)四通八达,效法着大海的源头。真人子丹(可指体内的一种神灵或修炼所成的状态)就在我的面前。

三关(可指人体的上、中、下三关,也可指其他与修炼相关的部位)之中,精气深沉。你如果想要不死就要修炼昆仑(可指头部,也可指体内的一种修炼境界)。

红色的宫室(可指体内的某种部位或境界)、重重的楼阁有十二环。琼室(可指体内的一种美好的境界或部位)之中,五色汇聚。

赤神之子(可指体内的一种神灵)在中池站立,下面有长城(可指人体的某种保护机制或部位)、玄谷邑(可指体内的某种隐秘部位或境界)。

长生的关键妙法在于房中之事(这里强调节制,并非指淫欲,而是指合理调节自身的精气等),抛弃淫欲,专注于自己的精气。

寸田(下丹田)、尺宅(面部)可以用来养生,系住你的长久之心,使内心安宁。

推广志向,遨游精神,使三奇灵(可指体内的三种神奇的元气或神灵)得以发挥。行事之间没有纷扰,内心就会太平。

常常存想玉房,神明就会通达,时时思念太仓(可指脾胃,也可指体内的一种滋养来源)就不会感到饥渴。

役使六丁(道教中的神名)、玉女(道教中的女神名),关闭你的精门(可指人体的生殖器官或下丹田等与精气相关的部位)就可以长久存活。

正室堂前(可指人体的某个部位或境界)是神灵的居所,洗涤内心,自我修养,不要有败坏污浊。

逐一观察五脏,注意调节节度,六腑(人体的六个脏器)修养治理得洁净如同素白。

虚无自然是道的坚固根本,万物有其自然的规律,道并不繁琐。垂衣拱手,无为而治,身体就会安宁。

虚无的居所就在帷幕之间,寂寞空阔,口中不说话。修炼调和,独立于真人的宫室(可指体内的一种修炼境界)。

保持恬淡无欲,遨游在道德的花园中,内心清净,香气洁净,玉女(可指体内的神灵或修炼所成的美好状态)在面前。

修养道德,明达事理,这就是通往神明的门户。

中部经第二

【 原文 

作道优游深独居,扶养性命守虚无,恬淡自乐何思虑,羽翼已具正扶疏,

长生久视乃飞去,五行参差同根蒂,三五合气其本一,谁与共之斗日月,

抱玉怀珠和子室,子能守一万事毕,子自有之持无失,即欲不死入金室,

出日大月是吾道,天七地三回相守,升降进退合乃久,玉石落落是吾宝,

子自有之何不守,心晓根基养华彩,服天顺地合藏精,七口之五回相合,

昆仑之上不迷误,九原之山何亭亭,中有真人可使令,蔽以紫官舟城楼,

侠以日月如明珠,万岁昭昭非有期,外本三阳物自来,内拘三神可长生,

魂欲上天魄入渊,还魂返魄道自然,庶几结珠固灵根,玉匙金钥身完坚,

载地悬天周乾坤,象以四时赤如舟,前仰后卑列其门,选以还丹与玄泉,

象龟引气致灵根,中有真人巾金巾,负甲持符开七门,此非扶叶实是根,

昼夜忌之可长存,仙人造士非异有,积精所致和专仁,人皆食谷与五味,

独食太和阴阳气,故能不死天相既,试说五脏各有方,心为国主五脏王,

受意动静气得行,道自将我神明光,昼日昭昭夜自守,渴可得浆饥自饱,

经历六府藏卯酉,通我精华调阴阳,转阳之阴藏于九,常能行之耳不老,

肝之为气修而长,罗列五脏主三光,上合三焦下玉浆,我神玖魄在中央,

精液流泉去鼻香,立于玄膺含明堂,雷电霹雳往相闻,右酉左卯是吾室。

【 译文 

修炼此道悠然自得,深入地独自居住调养,扶养着自己的性命,坚守着虚无的境界。心境恬淡,自我快乐,又有什么可思虑的呢。

当羽翼(可指体内的元气或修炼所成的能力,象征着飞升的条件)已经具备,正蓬勃生长,就可以长生久视,然后飞升而去。

五行(金、木、水、火、土)参差不齐,但有着共同的根蒂。三五(可指五行中的生数和成数,也可指人体的元气分类等)之气相合,它们的根本是一致的。

有谁能与我一起与日月相斗(可指与日月的元气相互融合、相互作用),怀抱着美玉,含着宝珠,调和着子室(可指体内的某个部位或境界)。

你如果能够守住 “一”(可指道,或体内的主宰元气等),万事就可以完成。你自己本来就拥有它,要保持住不要失去。

如果想要不死就要进入金室(可指体内的某种境界或部位,如心脏等,也可指修炼所成的境界)。

呼出太阳(可指体内的阳气等),纳入月亮(可指体内的阴气等),这就是我的道。天七地三(可指天地间的某种元气比例或人体的元气分类等),回转相守。

气息的升降进退相互配合,才能长久。玉石鲜明,这就是我的宝贝。

你自己本来就拥有它,为什么不守护好呢。内心知晓根基,调养着华美的光彩。

顺应天地,调和隐藏精气。七口之五(可指某种神秘的比例或与人体相关的数字象征等)回转相合。

在昆仑(可指头部或体内的一种修炼境界)之上就不会迷失错误。九原之山(可指体内的某种部位或境界)多么高耸,其中有真人(可指体内的神灵或修炼所成的状态)可以驱使命令。

用紫宫(可指体内的一种境界或部位)、舟城楼(可指体内的某种结构或境界)遮蔽着,两旁有日月如同明珠。

万岁的时光光明昭著,并非没有期限。外部本于三阳(可指人体的阳气等),万物自然而来。

内部拘束着三神(可指人体的精、气、神)就可以长生。魂想要上天,魄想要入渊,让魂返回,魄归来,这是道的自然规律。

差不多可以结聚宝珠,坚固灵根(可指人体的根本元气),玉匙(可指体内的某种象征物,如舌头等)、金钥(可指体内的某种象征物,如喉咙等)使身体完整坚固。

承载着大地,悬挂着天空,环绕着乾坤。以四时(春、夏、秋、冬)为象征,赤色如同舟船。

前面仰起,后面低下,排列着门(可指人体的某些窍穴或部位)。选用还丹(可指一种丹药,也可指体内的元气修炼成果)与玄泉(可指体内的津液等)。

如同神龟引气,来达到灵根(可指人体的根本元气)。其中有真人戴着金色的头巾,背负着甲胄,手持符箓,开启七门(可指人体的七个关键部位,如七窍等,也可指体内的元气运行门户)。

这并非是枝叶,而是真正的根本。昼夜都要忌讳(可指避免某些不良行为或状态),就可以长久生存。

仙人、有道之士并非有什么特别之处,是积累精气所达到的,并且要和谐、专一、仁爱。

人们都食用谷物与五味,而我独自食用太和(可指天地间的元气精华,也可指体内的元气精华)阴阳之气,所以能够不死,得到上天的佑护。

试着说说五脏各自有其方法。心是国家的君主,五脏的王者,接受意念,动静之间,气得以运行。

道自然会引领我,使神明发出光芒。白天光明昭著,夜晚自我守护。渴了可以得到琼浆,饿了自然会饱足。

经历六腑(人体的六个脏器),隐藏于卯酉(可指时间,也可指人体的方位或体内的元气运行状态)之间。通畅我的精华,调节阴阳。

将阳气转为阴气,隐藏于九(可指人体的某个部位或境界,也可指某种神秘的数字象征)。常常能够施行这种方法,耳朵就不会衰老。

肝所主的气修长而悠长,罗列着五脏,主宰着三光(可指体内的精气神等精华,也可指眼睛的明亮)。

上与三焦(人体的生理部位,这里可指体内的元气运行通道)相合,下与玉浆(可指体内的津液,也可指修炼中产生的精华)相融。我的神魂、九魄在中央。

精液如同流泉,去除鼻子的秽气,散发香气。站立在玄膺(人体部位,可指舌下),包含着明堂(可指人体的某个部位,如鼻子等,也可指体内的一种境界)。

如同雷电霹雳,相互听闻。右酉左卯(可指体内的某种方位或元气运行状态),这就是我的居室。

下部经第三

【 原文 

伏于志门侯天道,近在子身还自守,清静无为神留止,精神上下开分理,

精候天道长生草,七窍已通不知老,还坐天门侯阴阳,下于喉咙神明通,

过华盖下清且凉,大清灵渊见吾形,期成还年可长生,还过华池动肾精,

立于明堂望丹田,将使诸神开命门,通利天道存灵根,阴阳列布若流星,

肝气周还终无端,肺之为气三焦起,上座天门侯故道,津液醴泉通六府,

随鼻上下开两耳,窥视天地存童子,调和精华治发齿,颜色光泽不复白,

下于喉咙何落落,诸神皆会相求索,下大绛宫紫华色,隐藏华盖观通庐,

专守心神转相呼,观我神明辟诸邪,脾神还归依大家,致于胃管通虚无,

藏养灵根不复枯,闭塞命门如玉都,寿传万岁年有余,脾中之神主中官,

朝会五脏列三光,上合天门合明堂,通利六府调五行,金木水火土为王,

通利止脉汗为浆,修护七窍去不祥,二神相待化玉英,上禀天气命益长,

日月列布张阴阳,五脏之主肾最精,伏于太阴成吾形,出入二窍合黄庭,

呼吸虚无见吾形,强我筋骨血脉盛,恍惚不见过青灵,坐于庐下几小童,

内息思存神明光,出于天门大无闲,恬淡无欲养华茎,服食玄气可遂生,

还返七门饮太渊,通我悬膺过青灵,坐于膺间见小童,问于仙迂与奇方,

服食芝草紫华英,头戴白素足丹田,沐浴华池生灵根,三府相得开命门,

五味皆至善气还,披发行之可长存,大道荡荡心勿烦,吾言毕矣勿妄传。

【 译文 

趴伏在志门(可指人体的某个部位,与修炼相关),等候天道(可指自然规律或体内的元气运行规律)。

(天道)近在你自身,要返回自身来守护。保持清静无为,神明就会留止。

精神上下分开,条理清晰。精候(可指精气的变化等)天道,如同长生草(可指体内的某种精华或生命力的象征)。

七窍(眼、耳、鼻、口、前阴、后阴)已经通畅,就不知道衰老。

返回坐在天门(可指人体的头顶等部位,也可指体内的元气运行门户),等候阴阳(可指体内的阴气和阳气)。

气息向下经过喉咙,神明就会通畅。经过华盖(可指人体的肺部等部位,也可指体内的一种境界)之下,感到清凉。

在大清灵渊(可指体内的某种境界或部位)可以看到自己的形体。期望能够返老还童,就可以长生。

再经过华池(可指人体的口腔等部位,也可指体内的一种境界),触动肾精。

站立在明堂(可指人体的某个部位,如鼻子等,也可指体内的一种境界),观望丹田(下丹田)。

将要使诸神开启命门(可指人体的腰部两肾之间的部位,也可指体内的元气运行门户),通畅天道,存养灵根(可指人体的根本元气)。

阴阳(可指体内的阴气和阳气)排列分布如同流星。

肝气周而复始,没有尽头。肺所主的气从三焦发起。

向上坐在天门(可指人体的头顶等部位,也可指体内的元气运行门户),等候故道(可指原本的元气运行通道或规律)。

津液如同醴泉,通畅六腑(人体的六个脏器)。随着鼻子上下,开启两耳。

窥视天地,存养童子(可指体内的神灵形象)。调和精华,修养头发牙齿。

面色光泽,不再变白。气息向下经过喉咙,是多么顺畅。

诸神都会汇聚,相互寻求。向下到达大绛宫(可指人体的某个部位,如心脏等,也可指体内的一种境界),呈现出紫华色。

隐藏在华盖(可指人体的肺部等部位,也可指体内的一种境界)之下,观望通庐(可指体内的某种通道或部位)。

专门守护心神,相互呼唤。观察我的神明,避开各种邪气。

脾神回归,依靠大家(可指脾胃等相关部位)。到达胃管(可指胃部等部位),通畅虚无(可指体内的一种境界)。

藏养灵根(可指人体的根本元气),不再枯萎。闭塞命门(可指人体的腰部两肾之间的部位,也可指体内的元气运行门户),如同玉都(可指体内的一种境界或部位,如肾脏等)。

寿命可以传承万岁,还有多余的时间。脾中的神灵主宰着中宫(可指人体的中部,脾胃所在之处)。

朝会五脏,排列着三光(可指体内的精气神等精华,也可指眼睛的明亮)。上合天门(可指人体的头顶等部位,也可指体内的元气运行门户),合于明堂(可指人体的某个部位,如鼻子等,也可指体内的一种境界)。

通畅六腑,调节五行(金、木、水、火、土)。金木水火土各自为王。

通畅血脉,汗水如同琼浆。修护七窍(眼、耳、鼻、口、前阴、后阴),去除不祥。

二神(可指体内的两种神灵或阴阳二气)相互对待,化为玉英(可指体内的精华)。

向上禀受天气,寿命更加延长。日月排列分布,张扬着阴阳(可指体内的阴气和阳气)。

五脏的主宰中,肾最为精华。趴伏在太阴(可指人体的肾脏等部位,也可指体内的一种境界),成就我的形体。

出入二窍(可指人体的某些窍穴,如前阴、后阴等),合于黄庭(可指人体的某个部位,如中丹田等,也可指体内的一种境界)。

呼吸虚无(可指呼吸天地间的元气或体内的元气),可以看到自己的形体。

强壮我的筋骨,血脉旺盛。恍惚之间,不见经过青灵(可指体内的某种境界或部位)。

坐在庐下(可指人体的某个部位或境界),有几个小童(可指体内的神灵形象)。

内息(可指体内的气息运行)思存,神明发出光芒。气息出于天门(可指人体的头顶等部位,也可指体内的元气运行门户),广大没有间隙。

保持恬淡无欲,养育华茎(可指体内的精华或生命力的象征)。服食玄气(可指天地间的元气精华,也可指体内的元气精华)就可以得以生存。

返回七门(可指人体的七个关键部位,如七窍等,也可指体内的元气运行门户),饮用太渊(可指体内的津液等)。

通畅我的悬膺(可指人体的某个部位,如喉咙等,也可指体内的一种境界),经过青灵(可指体内的某种境界或部位)。

坐在膺间(可指人体的胸部等部位),看到小童(可指体内的神灵形象)。

询问仙迂(可指仙人的迂曲之道,也可指修炼的方法)与奇方(可指奇妙的药方或修炼的方法)。

服食芝草(可指一种仙草,也可指体内的精华)、紫华英(可指体内的精华)。

头戴白素(可指一种纯洁的象征,也可指体内的某种状态),脚踩丹田(下丹田)。

在华池(可指人体的口腔等部位,也可指体内的一种境界)沐浴,生长灵根(可指人体的根本元气)。

三府(可指人体的上、中、下丹田,也可指体内的三种元气汇聚之处)相互和谐,开启命门(可指人体的腰部两肾之间的部位,也可指体内的元气运行门户)。

五味(酸、苦、甘、辛、咸)都到来,善气(可指体内的正气等)返回。

披散着头发,施行此道,就可以长久生存。大道广阔,内心不要烦躁。

我的话已经说完了,不要胡乱传播。

《 太上黄庭中景经 

上清元命真人李千乘注释

经名:太上黄庭中景经。又名《黄老黄庭经》。原题上清元命真人李千乘注。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

【黄老黄庭经】

《洞房经》云:人有大室,正房黄庭,庭中黄老君所居,元始也。《龟山录经》云:黄老君在上清金珠府理化。黄者,是中正色也。庭者,四方之中也。外取在天中地中、云霞之上,内取於脑中、心、肝、脾之间。为道者,莫不炼存形神,克成羽化,以致长生,超出圆罗之表,故曰黄庭者也。

【念吾头顶戴天神,】

三元之气,降生三八景神,生於人身上洞天部。一景生脑神之府,有元气。人脑有九瓣,内生九真,皆列次位,以绕丹田,而外其面,以御不祥。上真上向,高真南向,太真东向,神真西向,玄真北向。《二十四神行事诀》云:脑神在头九官正九,当顶内脑膏之中,形长一寸一分,高五分半,向前面外坐,守丹田神是也。

【发为星辰万余纶。】

发神名玄父华,字道卫,形长二寸一分,色正玄,在躯皮内膏外,周流发根,正在头上。万物之中,人之最贵,一形之内,包含天地,日月星辰,社稷刚柔,无所不法;亦立天子,置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百二十郡、千二百县、万八千乡、三万六十亭长,十八侯;亦有官阙、宅合、门户、灶井诸神。饮食而知修者,即得长生。所以头圆象天,足方象地,发为星辰,目为日月,眉为北斗,耳为社稷,口为江海,齿为玉石。纶,理也。发之始必一,又存神也。

【纡长盘屈光若玄,】

纡回屈曲盘结,栉发不必解髻。面有神庭。髻,脑之华。心悲发焦。髓满骨坚,不泄精气。

【顶上中央名通天,】

入发际一寸,顶名通天,栖神之宅也。

【孔德之容大如钱,】

《道德经》云:孔德之容,唯道是从。为众妙之门者也。

【天星和气从此间,】

头为三台,天星九真君其上矣。

【养人骨髓浸灵根,】

绛官三景合明养人真。灵根,舌也。本,灵根者是也。

【下和六府绍五宫,】

肠、胃、大小肠、膀胱、三焦为六府,心、肝、肺、脾、肾为五宫。

【消除恶气出脐门。】

下丹田入命根,精神之本,截五气、分阴阳之户也。朝餐玉饌,暮为秽滓之气是也。

【还念两目白黑分,】

目者,是身之明镜也。林夫人咒曰:目童三云,两目真君。《丹字紫书》云:常存目中三神,合真内视,即见五藏肠胃,久行神仙矣。

【左目为日天神存,】

左目象日,神名上明,字英玄,一名飞灵也。

【象长一寸衣丹玄,】

目中童子人长一寸,服玄衣。

【十二神女迥四边;】

左目外有十二真人,周回营卫目也。

【右目为月太一然,】

右目象月,神名太一,字晨婴,一名明珠。鸡鸣时存东方青气从月来,满泥丸,泥丸中有青烟,又从目出郁郁然,变成二童子,著青衣,如婴儿形状者矣。

【神长一寸衣白纨,】

左目真人长一寸。白纨,素衣也。

【十二神女周成还。】

左目十二神女,十二真人周还坐卫目也。

【日月相去三寸间,】

日月,两目。相去三寸。

【中有北斗七政陈,】

存北斗七星天中帝卿,帝卿玄宫。玄宫从准头直上,至发际五寸。於夜半东向平坐散发,呼上元三真,真中婴兄大人面,各有门户,七政如北极紫房也。面上真人神皆有方位,若视北极紫房玉阙是也。

【上有元一五华君,】

元一五华,五藏神也。

【当头如居圆如盘,】

太一在头,头法天。圆盘,坚固者也。

【象长七寸变化神。】

形长七寸。

【耳象昼夜空如聪,】

修道先令目明耳聪为事主也。耳目是寻真之梯级,综灵之门户。夫目欲得数按抑其左右,亦令无数,使人聪彻,所以营理城郭,名书玉皇也。

【中有黄庭主听门,】

黄庭是脑中真人也。

【欲下天神如赤丹,】

九真降下於脑宫。丹者,仙服也。

【盖长三寸青帻冠。】

耳神名娇女,一名空闲,字幽田,形长三寸,青帻冠也。

【常居鼻上候百神,】

《大洞经》云:鼻神名山源,一名鬼井。有三元之山岳,能侯万神,为邪正之主也。

【念鼻通利芳如香,】

引灵注体,调和百神也。

【中有一人衣黄金,】

鼻中真人黄金仙服。

【神长二寸出居人。】

鼻神长二寸二分半,向外坐,主神他居,在人中上。

【清虚神气处中央,】

鼻中岳,处中央,内通脑双孔。丹田清真之气,为邪正之气都府,是一身之武津道者。先塞山源鬼井,悔吝不动,长生无咎也。

【令我不惑知四方。】

斋戒常革夷心注,立是不惑,耳、鼻、舌各居一处,为四方者。

【念口鸿赤大如方,】

含气养精,《易》曰:观我朵颐,自求口实。

【多淤玉液涌金粮,】

口中津为玉液,不食五谷,吸风饮露。金粮,不饮之貌是也。

【神长七寸赤如强,】

口中真人名赤虚丈人,字素明,在玄扉之下,形长七寸一分,高三寸半,向外,服赤衣。强者,犹坚盛之貌也。

【左右展转吸玉浆。】

展转,反覆。中有真人,能吸津液,往来不倦。

【象斗钺初受四方,】

真人器钺,遏邪之状。初,调神之物。学道之士,先当拘魂魄,消灭尸鬼。常以月晦日、庚申、甲寅之辰,清斋入室,以真朱笔点左目眥下,雄黄笔点右鼻下,令一小入谷中讫,微咒,叩齿三通,咽液三过,以左手第二指捻右鼻孔下,右手第二指捻左目下,各七这当按之勿举手也。於是都毕。此二处是三魂七魄之门户,钺灭精邪之津粱也。故朱黄之精,塞尸鬼之路,乃太极上法,行之则魂魄和气,尸秽散绝,灵通彻视,行之三年,色念都泯,四支无疾,以长生者也。

【神长三寸衣玄黄。】

神在脑中第一节,居於骨,形长三寸,高一寸七分半,向外坐也。

【固其神女东西厢,】

体中皆有男女真君,列阴阳之位。厢左右洞房明堂官,真人在其中央,位相望也。

【扶持黄泉五味长。】

黄泉是颔下喉上。五味入口,咀嚼而咽,皆真人扶持。

【此道妙神利锋芒,】

自然妙有神通。锋芒,利器。夫人道所生,神所育,含灵受爽,以成乎身。百姓日用不知,万物得之而不见,潜行内运,或曜无方矣。

【神长七寸衣赤丹,】

神长七寸,在玉枕中脑内户髓膏内,向前坐,丹赤衣。

【群神化养滋五常。】

真人为群神五常阴阳之主,众聚曰群。滋,生也。真人化养生人身也。

【大管蕃茂令上方,】

大管,玄膺。在舌下喉上,一名下管,受上下膺。其管受精蕃茂,形长八寸,故日蕃也。

【能知舌道寿未央。】

舌者,无英之龙机,若能修之,致长生。

【舌根玉骚赤如丹,】

玉骚,舌名也。若用机行能,以消刚柔者也。

【主察滋味通醴泉。】

舌是心之官,舌和则审五味。醴泉,津唾者也。

【下念喉咙十二环,】

喉神名虎贲,真气之路,津液之源,一名重堂,在颔下,故曰下念。绛官重楼十二级,外应十二时亭长也。

【自下通流两乳间。】

喉咙向下也。两乳名天府,玉堂真人居其间。

【中有阴阳夫妻仙,】

左乳属阳,男真所居,右乳属阴,女真所居,形长八寸,高四寸,各面就坐相对向。似人相对,曰夫妻也。

【对持玉戟四方边,】

持,犹执也。玉戟,犹真人之以守喉咙。四方谓胸隔上下,乳内外也。

【饮食不累讵令还。】

上焦既通,水谷不积,能归下元也。

【念肺五叶象玉光,】

五藏次第,肺最为上,对胸,有五叶,如纱映縠者也。

【青白皓皓若冰霜,】

冰霜皓皓,肺主西方,金之正位也。

【邹震覆心卫四方,】

肺在心上,故日覆。邹,仙兵也。卫,近也。肺叶四垂以近心,故曰四方也。

【上有玄童象月光,】

肺神名皓华,字虚成,在肺中,神长四寸半,白衣,向斗坐。月,阴精。肺主阴,如月光也。

【真精华盖内修明,】

肺,心之华盖。在肝上,故曰明也。

【肺中空洞上下行,】

肺藏魂魄之官,魂性虚浮,鼻通天气,垂五叶以掩内孔,相应为上下行也。

【大如锐孔通太常,】

保气则得通神保精也。保精则神明。肺体轻浮,隐孔内属,精气往来,自然升降也。

【乏绝道使享之亡,】

六府调和,神明则住,三部不宁,我真必散。享,去声也。

【绝立无万神不详,】

道去身人死,水乾鱼终。万神皆散,岂不亡也。

【养性审之喘息端,】

修身养性,闭气一名炼气,一名胎息,从夜半至日中为生气,从日中至夜半为死气。常以生气时偃仰,冥目握固,闭气无息於中心,至百二十,口中出之,日增其数。如此身神见,五藏安。至二百五十日,即绛官神守,泥丸常满,丹田盛数。至三百日,华盖自明耳,举身无病。引息之法,寒热不畜,水谷无滞,一日一夜万三千五百息。经千焉,具能养一身。具元气,则无门不通,无脉不齐,无畜不散。仰头缩鼻,而气上升。龟导缩头含息,精气下行;蛇导正屈不直,而气上升即周旋;人导闭口微息,气入丹田,能明嘘吸,神真内备,飞上紫清,由喘息之所致也。

【上有流神五形彰,】

流神,五藏神明。彰,明审而思之,其形乃明矣。

【风伯雨师调阴阳,】

风伯名比君,号日长斋;雨师名冯修,号拊徒。在人脑户曰庙,在人项后名仕,在脾端名稷,在人大肠曰风伯,在脐傍名雨师。《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南华经》曰:天在人中,地在人中。包含万物,自然玄运在身也。

【伏羲女娲或存亡,】

伏羲,三皇之王。女祸,上古之君。皆创立革抉,制造权舆。人三宫五藏之内,有此君王。胃太仓,乃三皇五帝府传之也。

【肺合太白华阴乡,】

肺,雍州之分,主西岳华山也。

【出驾白虎乘风雨。】

肺神在外为白虎。《大洞经》云:肺君白元君也。居洞房宫,出驾白虎,或乘白气。从官太和君,二千六百骑矣。

【心紫五寸锐下行,】

心为帝君,居肺下肝上,对尻尾下一寸。心者,一名绛宫,为一身之主,以管万民,呼吸诸神,无不到者。锐者,心中孔,应八门,万神出入也。

【营若灵根扶中央,】

灵根,命根也,玉液化清水灌之。子能修三寸,长存心居中央也。

【明珠赤白如日光,】

明珠即心中精。面色如缟映绛也。

【中有三孔气堂堂,】

心有三孔,精气流行。堂堂,施张貌也。

【千乘一朝导明堂,】

夫修道者,皆灰心槁体,坐忘遗彼,聪内合爽,形神罗照,一身之内,见千乘万骑。眉间却入一寸为明堂也。

【精营霍山在南方,】

心扬州之分,衡岳霍山。

【心君要妙衣太阳,】

心神童子一名要妙。要妙,太阳之正色是也。

【镇绿曜赫履朱冠,】

缜绿,仙发,或心中晖赤之色也。戴华盖,朱雀是也。

【九度明带服赤兵,】

三部内各为九度,上元九气为冠盖使者,中元九气为谏议,下元九气为鸿胪,三九二十七大神,皆部制神灵,主运驱体。然义有两说。九度,九窍也。明带,赤脉交加,连兵捍武。上部九变,中部九孔,下部九名,以通九州也。

【饮食华澧太阳东,】

饮食水谷华澧津液,既从上流下,须摄运,运心次肝。左主东方,故日太阳之东也。

【当如赤子精神澄,】

赤子,婴兑,心神。长九寸,高四寸半,赤衣,面向外坐也。

【出驾丹车御三双,】

丹车,心正色,居绛宫元阳府,出或赤气三亭,人心面主南方阳心之位,与面相应,出则从官南极老人,三千六百骑卫也。

【隆盖朱舆赤帷裳,】

隆,高。赤,乌。盖丹蛇为舆也。

【丹乌持符鼓翼翔,】

丹乌,朱雀,乃败外象,故玄武水玉液,朱雀见,终日用之,故不遍。符,气也。人气从下向上出,仰如飞乌举翼也。

【出入上下论九星,】

九气化为九神,在人身中。《大洞经》云:天皇九魂,变化为之也。

【计曾清神绝存亡,】

计,念。曾,易。清神,五藏神。人能胎息养气,必易生死,则神仙可得也。

【迁徙得天制其裳,】

心为身主,制动为神,微妙飞形,深诚正静,则五映也。

【下历长城度九梁。】

昆仑山有五城十二楼,人内亦有之,在下部。九梁,下元九气是也。

【肝青七叶寄胆仓,】

肝东方木青,左三右四叶,色如缟。连胆,故言寄也。

【状如凫翁鸟翼翔,】

取凫外喻,凫,水鸟。若胎息既真,神虚必备,肝满则超,如凫欲翔。

【复似鹊葱走日中,】

似九鹤鸲鹆也。气满肝盛,如雉高飞,若升天入日中也。

【中多诸神东西王,】

神者,天映君,一名公子,一名含明,肝元真神。《灵宝经》云:元英公子,白元尊神,下镇人身,在泥丸宫是也。

【宫属皇迭紫亭乡,】

肝有青阳宫,中有无英真人,其神主生录。迭,精也。紫亭乡,目也。目气紫,主肝也。人饮浊肝盛,则目暗;至人道虚肝满,则目明。若吐纳既备,肝胆内充,则精神和,精以成一德,无倾覆殆也。

【肝之妙神衣青光,】

肝色青,东方木星,正色也。

【形长八寸乘青龙,】

长八寸,青色之衣,居明堂宫,出乘青龙,青色之车,从官东极老人三千六百骑也。

【上包岁星岱岳宗。】

岁星,角亢。岱宗东岳,青州。

【胆在肝中色绿浆,】

胆在肝中左右叶之间,水延下碧绿色,盛水青黄白,绿浆是也。

【大如鹦子中正黄,】

《二十四神行事诀》云:胆色青黄绿,大如鹞子是也。

【神长三寸衣青阳,】

胆名龙跃,形长三寸八分,青黄色,向外坐也。

【精为螣蛇辟辈祥,】

胆为六府,外为螣蛇,亦为青龙。胆刚勇奋发,能除不祥。蜚,毒虫,或云三尸虫是也。

【名曰轨敌御四方。】

六府之神,胆最壮勇,人行邪正,皆在胆。胆正则无事自安,胆邪窍之见灭。常能外御,轨则法胆,主捍敌。夫修上道,莫不由於胆也。

【胃受三升应日月,】

胃太仓,随五藏、逐四季而行。胃水谷之海,大肠之委输,神灵所舍。

【上白中泽赤文章,】

胃色外白,中则润赤有文章也。

【中有和气上微王,】

和气,真气也。微王,胃中真人。胃开五藏明,胃闭五藏暗,为万灵之溢塞,成一躯之要津,云行雨施,皆由其始也。

【渴思其水当玉浆,】

《大洞经》云:夫服玄根之法,心存胃口,有女子如婴儿,无衣,正立胃管,张口承注魂液,仰吸五气,口中津液满口咽之,遣入玄女口中。五过毕,叩齿三通,咽液九过,皆依是法也。

【饥思其内象黄粮,】

饥则咽液,是自然之粮。黄,中央正色也。

【神长三寸衣中央,】

神名黄帝子,形长三寸,衣黄衣,向外坐,消磨食物也。

【变化丹田百病亡。】

赤子居上丹田,真人居中丹田,婴儿居下丹田。一神名真人,字子丹,一名光坚。人能存之,即无病夭。真人贵三田合而成一,神仙之本也。

【脾之嬖媵色正黄,】

脾,黄庭之宫也。脾横胃上,色黄明也。

【两木颇锐迫太仓,】

两木,两边锐坚,迫著胃,为太仓两边也。

【状象金坠色混熿,】

金,坚刚。脾有故,膏膜如缟裹黄白,混熿是也。

【常甘包裹开庭堂,】

凡为道者,令三关常调,是根精固体。三关调,五藏安,则身无病也。

【神长九寸衣黄光,】

脾长九寸,黄衣,八景神童名字,人欲存时,则形长三寸,横於胃上,朝为老君,暮为明堂太一君是也。

【出乘苍车驾龙翔,】

脾为明堂宫、太崇府,中有玄光玉女。丹田之女,出乘黄龙之车,从官黄老君三千六百骑也。

【上连镇星少室堂,】

镇星,玄房。少室者,中岳豫州也。

【主生五味养四行,】

脾分五味,制强四方,是为主。

【可以不饥察神明。】

精液内备,神具体安,不饥不渴,长生久视,定慧自然也。

【肾黑侠脊当脐居,】

肾居下部水宫,在脐下三寸,附著脊,左为命府,右为太和,左司徒,右司寇。肾在脐内两边,主运三焦之气,灌溉津液通之路。元阳子云:寒暑相生,男女相形,肾中二神青衣,左男戴日,右女戴月,至夜半时,人能精存思,则可得见也。

【大如一拳如覆杯,】

下丹田人命根神宅,藏五气,左青右黄,上黑下白,如大拳是也。

【又似大鼠如关台,】

肾如伏牛,大小如鼠。台,向肾形,肾部之宫玄关台也。

【快如纯漆鸟憧来,】

肾色如黑漆,既若秠鼠,又复如鸟,若胎息既满,引肾气双孚,上如飞鸟而欲飘举,憧憧然是也。

【黄白足脂若躯中,】

真精溢满,如人体光悦也。

【中多无形万物神,】

无形生於有形,隐伏能生赤子也。

【大宝之宫中天部,】

夫无用即有所宝,无用而常足者,莫妙乎道,故三度之中,各有九人,右有司命,左有司录,左司廷尉,皆内外速记人善恶。肾为玄元君、元阳子。命门一名玉都,下丹田也。精气出入,神居之所,当脐后是也。故寻真之士,外身幽岩,屏绝人事,恐犯女秽,则下丹田危人郁录,冥司夺算。《三一经》云:以夜半时,甲子、戊子、壬子日呼之曰,北极名玄通女,某乙欲得金液、玉浆、醴泉可饮者。因冥思念肾间有白气,左有司命,右有司录,呼之曰,司录六丁玉女,削去某乙死籍。皆当言之生我,能知三一神名,可长生矣。《易》曰:圣人之大宝曰位。言万象在人身内也。

【神长六寸衣赤褐,】

神名玄冥,字育婴,长六寸七分半,衣白,外向坐是也。

【出驾玄武御神龟,】

玄武神龟,北方正色。肾为幽暗府,中有太一君,出驾玄武与飞龟,从君官北极老人三千六百骑是也。

【戴水上下浸九州,】

肾两边名溪水,中有神龟,呼吸养流行为两分,通四支周遍。《三一经》云:肾有神龟,亦为玄武,乃布流润泽,通九窍,应九州也。

【百脉孔窍盛以治。】

三部中九窍,神龟戴水,上下九孔百脉皆和润,所以治也。

【上有星辰相合持,】

五星藏内,皆内应外运。夫至人不矜其细行,朗然玄照,与天地合其德,与星辰合其度,一体离罗,万象内应。《回元行事诀》云:诸步七星之道,存真人星从斗而来下,飞入兆口,注在肝中,使光照五藏,内外洞明。毕,北向再咽液九过矣。

【下与恒山相连扶,】

四维上下之中,北方最下,怛山北岳,属冀州分野是也。气合玉泉,下丹田也。《大洞经》云:三光阴化成三官,籍三宫中九神,上中下三元君主命是也。

【神长六寸衣玄黄,】

神名婴儿,字元阳子,一名谷玄,形长六寸,高一寸八分,赤衣,面外坐。

【神妃十二同帷帐,】

神妃则青腰玉女、玄光玉女,并随母所帷帐,丹田中也,同守下元也。

【五光玄曜照四方,】

脐下都五藏,故云五光。周圆四方,故云四方是也。

【青赤白黑服外黄。】

肾在脐外,脐近肾上,是故名外黄。

【周卫五重四门张,】

上下相连,周卫五藏相通。五星相通,五重精液周流,五气和释。四门,脐四闭也。上通於顶,下彻包裹是也。

【中虚灵台华屋堂,】

中虚,脾部。灵台,心居。华益之下,脐为下海,总通六气,府与心连也。

【朱楼二寸自相通,】

《上清经》云:脐有黄阙金室,银城朱楼,是帝一君之内宅,三真之宝宫是也。

【神女游戏集中央。】

《二十四神行事诀》云:神女名逐元马,字道极生,男则阴茎内,女在子藏中。形长二寸二分,紫色,向外坐,能为男女生雌雄。仙经云:人脐中有昆仑、弱水、玄冥之渊,日月所行,与外昆仑不异也。唯至人游神於内,则见矣。有一切神仙飞游其上,故天有日月下临地,万物皆明,人亦如之。日月下照脐,脏腑常明,夜则日在胃,照於脐,故脐正当天地三元中央是也。

【驾无极乘焉阴阳,】

阴阳,下丹田神阴阳之主,含二气变化成形,故男女媾精万化生,是真神也。

【御六苍龙建左方,】

左主阳,六苍龙亦阳,三如六,生象之始,成形之质。仙经云:左三右七,戴九履一。故求真之人,存三守一也。

【白虎把弓居右方,】

右阴白虎。弓,弧也,主阳。《易》曰:先张之弧,遇雨则吉。此言阴阳成象,斟酌变化也。

【朱雀前引把五兵,】

心为朱雀,居脾上,故引前。五藏之中,各有神守,是五兵也。

【玄武提鼓在后行,】

玄武为肾,当脊两边,故在后。下近胞囊,为提鼓是也。

【千神万骑引纵横,】

夫一体云内有三万六千真神,千二百精光,营卫成形,故至人若隳支体,黜聪明,养精灵,则千乘万骑。《西升经》云:神生形,形生神,形不得神,不能自生,神不得形,不能自成。言神人内省,便能致神仙是也。

【轩如高举登九苍。】

鹤鸣子和,修成则应贞,群仙翼轩,乃登九天也。

【持我黄神转八关,】

黄神,黄庭也。八关,八方。若道行内修,备则周行六虚,必游晏八方也。

【与道合同相候迎,】

提向叉应,养神见报,与道合同,上升紫极也。

【还复返我形中央,】

天道不远,三五复返,可乎不可,然而不然,是形返神,归乎妙寂是也。

【恍惚出入面无常,】

老子经云:恍惚中有物。《真诰》曰:面为尺宅。《西升经》云:面常欲两手摩拭,高下随形,使之令极热,令人面光泽,皱斑不生,行之五年,色如少女。可谓山川行气,常盈不设也。

【莫能知之存与亡,】

能知真道,则不衰惫耳。

【故曰五藏六府王。】

五藏六府,各有司主之神。

【法象会一於丹田,】

名之为一,盛德日生,道与一布化生三才。人得一成形,而生三部,存三守一与道同,子能知一万事毕。一,身精神是也。

【诚能通之度世方,】

诚,实也。方,道也。能守其身,必获度世之道也。

【脐下一寸名丹田,】

下丹田名利机,一名精露,一名交阴,一名命门,三焦右府之命也。

【诸肠之纡与脊连,】

诸肠,大小肠也。傅著脊双承胃口对脐,大肠左回十六曲,小肠右回十六曲,通津流回入肠,为滓秽之物,清者后胃过入肾胞,注阴阳为溺,浊者从肺而分,入肠出乃为粪,故通者绝饮食,而神灵爽是也。

【方圆三寸名关元,】

关元在脐下三寸,一名关明,一名液门,男子藏精之阁,女子藏胎之宫。

【纵横四方为朱垣,】

四方,四向也。纵横,交会於垣墙者也。

【常在中央两关门,】

对两肾中央也。

【神长五寸衣金文,】

旦暮存之,令人不衰,长二寸一分是也。

【能大能小变化神。】

神,妙万物而为言。变化自然,运载一体是也。

【下念天门依命门,】

命门,脐也。一神名桃孩君,摄景气之命始君也。是天地之元,阴阳之宗,金门玉阙,房户之宝。夫人命由桃君所制,魂化精液而生也。

【去脐一尺变化神,】

一尺,阴下胞上,在大便前,小便后,两阴交会之门也。中有真人,号日制命。又人主年月之本,命摄寿夭之间,太一变魂,而并列司命之会,而合对魂帝君,故云司命之神,主典年寿魁柄长短之期,是以混合之府籍,莫不由之。一名灵华神宗也。

【两女夹侍败乱人,】

两女,阴中之神,居命门下,和合阴阳皆由此。若真神竭而精液不通,女则胎落,男则内神耗竭,而祸自连也。子欲不死,收精内视;子欲长生,收精返形。夫人谁不知生之可贵乎,只自不能止交接耳。既泄之以尾闾,而气浊液漏,脑减髓竭,徒益以消溃,故非本真而邪其内与,元神渐丧而衰朽日逼也。《西升经》云:人所以轻命早终者,自令返污之然,非天地毁、鬼神害,以其形故也。养生之夫,恳绝世事,凑彼山林,将欲断诸浮俗,塞兑炼形,保正吉也。

【能为大小惑人心。】

不见是而无闷,欲何所惑也,自然心清意定也。

【意审三神病去身,】

三丹田也。志诚必感也。

【安乐道经可备矣。】

一劳永逸,乃得长生,然后复何言乎!唯天道三一为首门,乾坤是也。

【合乾坤,定六府,】

三生六府,寂然不动,感而不生,寂无为也,遂使念之。

【知机真神,穷理尽性。】

彼肤耳莫不遂内,修成辟灾厄,长离膏肓,利贞无咎。读如法,精义入神,深研妙赜,神精运化,引息相拥,形质已具还部矣。五藏生灵,三田内实,却众邪魔若干犯,鬼贼逃亡去万里,入水不濡,猛兽不据,秘五道、守我黄庭,蜜掘阙、镜传贤士,受者获福,当朝太上也。

免责 声明: 以上图文来自网络,贵在分享,不做商用,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国学百科

易学知识——十二地支“分类取象”秘法

2025-7-26 5:42:22

国学百科

钱满素:《独立宣言》中被忽视的另一半

2025-7-26 6:01:56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