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僧傳》记载从东汉永平十年至南朝梁天监十八年古籍
《高僧传》又称《梁高僧传》,是南朝梁僧慧皎撰佛教史书。共十四卷。类传体。所载僧人,从东汉永平十年(67)至南朝梁天监十八年(519)四百五十三年间,共二百五十七人,附见者二百余人。分为十门:译经、义解、神异、习禅、明律、亡身、诵经、兴福、经师、唱导。每门都加以评论。此体裁大体为后世僧传所因袭。慧皎自序:“尝以暇日,遇览群作,辄搜捡杂录数十余家,及晋宋齐梁春秋书史,秦赵燕凉荒朝伪历、地理杂篇、孤文片… -
《金石经眼录》
金石经眼录.明褚峻摹图.牛运震补说.1924年本 此《金石经眼录》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由褚峻摹图牛运震补说。褚峻算是一个带动了清代金石文化记录新形式的重要人物。此本是民国(1924年)苏广明根据文津阁本补钞文澜阁四库全书朱丝栏本抄写而成的版本。 褚峻,字千峰,甘井乡万年村人,生卒年不详。擅长雕刻,以拓售碑帖为业。乾隆六年(1741)摹成《金石图》四册,为学者所珍视。 牛运震(公元1706年~175… -
《九华山志》
《九华山志》是一部系统记述九华山相关情况的佛教史志。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作者与成书 作者:现流传较广的版本为印光大师重修。印光大师是中国近代佛教界的高僧,对净土宗的弘扬贡献卓著,其重修的《九华山志》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成书过程:九华山有志,始于唐僧应物撰《九华山记》,后宋刘放撰《九华山拾遗》、元杨少愚撰《九华山外史》等,但这些都不系统。明嘉靖五年(1526),铜陵王一槐撰《九华山志》… -
《精刻古今女史》十二卷.古今女史詩集.八卷.趙世杰.選輯.江之淮.參訂
精刻古今女史十二卷古今女史詩集八卷趙世杰選輯江之淮參訂 《古今女史》是明代赵世杰编辑历代妇女诗文选集,文集十二卷、诗集八卷。 女史:古代女官名,以有文化的妇女充任,《周礼》天官、春官所属皆有女史,掌礼仪、文书。《汉书.夕p戚传》:“(班婕好)退居东宫,作赋自伤悼,其辞日:‘陈女图以镜监兮,顾女史而问诗。”’后世用作妇女的美称。此代指妇女的著作。 -
《歴代君臣圖像》
日本后光明天皇庆安年间刻印的汉本古籍《历代君臣像》,收录了中国上至上古伏羲氏,下至南宋宋宁宗的君主画像,以及仓颉、伊尹等名臣画像。(名臣画像在下册)。神农氏,即炎帝,又称烈山氏。炎帝与黄帝是华夏始祖。发明医药,制耒耜种五谷,制作陶器,开辟集市,联合黄帝打败蚩尤。 黄帝,即轩辕氏、有熊氏,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中华民族号称是炎黄子孙。 伏羲氏:即太昊,风姓,上古三皇之一,传说中人类的祖先。 少昊,五帝… -
《麻杈棍谱.2卷》
书名:《麻杈棍谱.2卷》 刻印方式:手抄本 格式:PDF电子书 册数:一册 大小:59MB 页数:200页 年代:清康熙18年重订钞本.1679年 作者:山逸人造.明隆庆2年家藏. 简介: 麻杈棍法是一种源于宋代麻织业的武术技法,是少林棍法的一种分支。它的特点是用一种特制的木制辊子,将麻布在水中反复搓揉,使之变得柔软光滑,然后用麻布包裹棍杆,增加了棍法的威力和灵活性。 麻杈棍法的创始人是宋代麻织工… -
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唐律法《唐律疏義》
唐律疏義_三十卷_附_釋文_唐長孫無忌等奉敕撰_釋文_元王元亮撰_鈔本_有莫祥芝莫棠圖記 《唐律疏议》, 原名《律疏》,又名《唐律》。《唐律》自贞观年间编定,未有大的变动。唐高宗即位后,除对律文做过一些变更外,为便于施行,以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参撰律疏,永徽四年(公元653年)颁行天下 ,这部律疏就是《唐律疏议》。 《唐律疏议》是唐朝律法及其疏注的合编,亦为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唐律法,共三十卷。 《唐… -
《六壬针见血》1册
六壬针见血.1册 作者: 不详 成书年:不详 形式: 1册 内容注释 针见血者,六壬疾应之名也,昔苗公达,邵康节二先生之证案,乃当时人编合成书,凡分门类为卷有十六而为世之所珍重者矣。世人闻其名而未见其书,虽欲得之此秘书者不与轻传,或将伪书以愚人,故此原本稀见于世耳,余既得之,俟其贤者而守之,以垂不没于荒草中也。古之贤良将相广读是书,大则国家,小则一身,问吉凶可以预兆。后人凡遇此书,必要中心而守之,… -
《鬼谷子前定书》 残本
鬼谷子前定书 作者: 不详 成书年: 不详 形式: 不详 内容注释 《鬼谷子前定书》这部两千多年前的谋略学巨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奇葩,历来被人们称为“智慧之禁果,旷世之奇书”。其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哲学、政治学、军事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学、情报学等多种学科,是一部可以被广泛解读的著作。 PDF预览: -
-
《孔子庙堂碑》 22页/虞世南刻
孔子庙堂碑.22页/虞世南刻 作者: 虞世南 成书年: 唐武德9年 形式: 22页 内容注释 《孔子庙堂碑》,有数种,以唐虞世南所书最有名,故单称《孔子庙堂碑》或《夫子庙堂碑》,多指此碑。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刻。虞世南撰书。为初唐碑刻中杰出之作,亦为历代金石学家和书法家公认之虞书妙品。此碑是为记述高祖武德九年(626)封孔丘三十三世孙孔德伦为褒圣侯及重修孔庙事而立。贞观七年(633)刻成,无… -
《达摩祖师宝卷》
达摩祖师宝卷 作者: 不详 成书年: 不详 形式: 不详 内容注释 在总体结构上,每一种《达摩宝传》都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达摩到东土,与梁武帝相见,论东西方远近,问答不协,梁武帝将达摩逐出或杀死。(二)达摩离开梁武帝后,与神光论法,神光不解,怒提素珠打落达摩两颗门牙。(三)神光因达摩化出十殿阎王的指点,追赶达摩并拜他为师。(四)神光向达摩问法,二人对答。 PDF预览: -
-
《新雕名公纪述老苏先生事实》 1卷/ 宋歐陽修等撰
新雕名公纪述老苏先生事实.1卷/ 宋歐陽修等撰 作者: 宋歐陽修等撰 成书年: 宋代 形式: 1卷 内容注释 老苏先生传记。民间影印本。 PDF预览: -
《严州重修图经》3卷/董弅著
严州重修图经.3卷/董弅著 作者: 董弅 成书年:宋代 形式: 3卷 内容注释 现存3卷,卷1为严州,即新定郡;卷2为建德县;卷3为淳安县。每卷有历史沿革、分野、风俗、州境、城社、户口、学校、科举、廨舍、改充、馆驿、军营、坊市、桥梁、沟渠、物产、土贡、课利、祠庙、古迹、贤牧、正倅题名,添倅题名、登科记、人物、碑碣等门。 PDF预览: -
《春秋經傳集解》 残卷
春秋經傳集解 作者: 不详 成书年: 不详 形式: 30卷 内容注释 《春秋经传集解》是古代文学作品。《春秋》和《左传》本是两本不同的编年体史书,西晋杜预(杜甫第十三世祖)把它们合在一起,称为《春秋经传集解》,共三十卷。 PDF预览: -
《山海经笺疏》
山海经笺疏 作者: 不详 成书年: 战国时期至汉代初期 形式: 共一十八卷,约三万一千字 内容注释 《山海经笺疏》包含着关于上古地理、历史、神话、天文、动物、植物、医学、宗教以及人类学、民族学、海洋学和科技史等方面的诸多内容,是一部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 《山海经笺疏》展示的是远古的文化,记录的是大荒时期的生活状况与人们的思想活动,勾勒出了上古时期的文明与文化状态,为后世提供了许多有用的信息 … -
《九成宫醴泉铭》
九成宫醴泉铭 作者: 欧阳询 成书年: 唐贞观六年(632) 形式: 约1200字 内容注释 《九成宫醴泉铭》是唐贞观六年(632)由魏征撰文、书法家欧阳询书丹而成的楷书书法作品(碑刻者不可考)。现存于陕西麟游县碑亭景区 [15] 。 《九成宫醴泉铭》叙述了“九成宫”的来历和其建筑的雄伟壮观,歌颂了唐太宗的武功文治和节俭精神,介绍了宫城内发现醴泉的经过,并刊引典籍说明醴泉的出现是由于“天子令德”所… -
-
《元朝秘史》
元朝秘史 作者: 不详 成书年: 十三世纪中叶 形式: 不详 内容注释 《元朝秘史》原名《蒙古秘史》,是我国蒙古族最早的一部历史和文学著作,记载蒙古族的起源和成吉思汗、窝阔台汗时期的历史。该书成书于十三世纪中叶,撰者不详,原著已佚,现仅存明初的汉字音译本。清代学者李文田撰《元秘史注》十五卷,是《元朝秘史》最早的译注本,对书中所述地理、年代、人名、史实等均详加考证。李文田之后,高宝铨又撰《元秘史李注… -
《竹书纪年》
竹书纪年 作者: 不详 成书年: 不详 形式: 13卷 内容注释 《竹书纪年》共十三篇,叙述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的历史,按年编次。周平王东迁后用晋国纪年,三家分晋后用魏国纪年,至魏襄王二十年为止。现存《竹书纪年》分为“古本”和“今本”两个体系。“古本”为辑佚本,其纪事起于夏代,终于公元前299年,无规整的体例。“今本”纪事起于黄帝,终于魏襄王二十年(前296) ,有较为完整的体例。 … -
《格菴遺錄》.1册/[韩]南師古著
格菴遺錄.1册/南師古著 作者: [韩]南師古 成书年:470年⾄480年間 形式: 1册 内容注释 《格庵遺錄》是⼤約470年⾄480年間,李⽒北韓明宗時期的南師古先⽣在⾵岳⼭(⾦剛⼭)遇⼀神⼈,將神⼈所述秘訣記錄下來的⽂字。因此,《格庵遺錄》是神⼈預⾔。《格庵遺錄》以六⼗篇構成全⽂,從末世之初⾄新的世界之誕⽣,將其過程分階段⼀⼀道出,對每個階段詳細敍述,猶如⼀部史書。 -
《岳飛本伝》
《岳飞本传》的选者是脱脱,校订者是筱原允文,嘉永四年刊本是该书在日本出版的一个版本,以下是关于这本书的详细介绍: 脱脱(1314 年 - 1356 年 1 月 10 日),亦作托克托、脱脱帖木儿,字大用,蒙古族蔑儿吉台氏,是元朝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自幼接受良好的汉文化教育,文武双全。脱脱在政治上推行 “至正新政”,试图挽救元朝危机,包括恢复科举、平反冤案等举措。在史学方面,他主持修纂了《辽史》… -
《永樂大典.卷981.小儿证治十四》
简介:小楷钞本《永乐大典卷之九百八十一》二支.小儿证治十四,南海康氏万木草堂宝藏。 小儿证治十四,明永乐大典南海康氏万木草堂宝藏,中医专著。全书共70页,总容量约为19.2M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