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志》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九华山志》《九华山志》是一部系统记述九华山相关情况的佛教史志。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作者与成书

作者:现流传较广的版本为印光大师重修。印光大师是中国近代佛教界的高僧,对净土宗的弘扬贡献卓著,其重修的《九华山志》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成书过程:九华山有志,始于唐僧应物撰《九华山记》,后宋刘放撰《九华山拾遗》、元杨少愚撰《九华山外史》等,但这些都不系统。明嘉靖五年(1526),铜陵王一槐撰《九华山志》后,历经明万历、崇祯,清康熙、乾隆、光绪七次重修重刊,但传世者很少。光绪二十六年(1900),周赟撰《九华山志》,遗漏错讹较多,印光大师重修《九华山志》,补正光绪刊本之不足,并增添了清末、民初的内容,约成书于 1936-1937 年间。

主要内容

地理风貌:详细记载了九华山的地理位置、山川形胜、自然景观等,如九华山原名九子山,因山峦奇秀,峰峦异状,其数为九而得名,位于安徽青阳县西南,面积 100 余平方公里,有 99 峰,以天台、莲花、天柱、十王等 9 峰最为雄伟,主峰十王峰海拔 1342 米,山中多溪流、瀑布、怪石、古洞、苍松、翠竹等。

佛教事迹:特别详述了九华山作为地藏菩萨道场的由来,记载了佛教在九华山的传播与发展历程。如晋代隆安五年(401 年),天竺僧杯渡禅师到山传经布道,创立茅庵;唐开元七年(719 年),新罗国国王近族金乔觉渡海来华,上了九华山,他虔诚苦修,唐贞元十年(794 年)农历闰七月三十日夜趺跏圆寂,时人认为他是地藏菩萨的化身,九华山自辟为地藏菩萨的道场后,寺庙大规模兴建。

名僧传记:全书载有名僧传记七十八篇,始自唐代胜瑜,终于民国定朗,涵盖了唐代、五代、宋代、明代、清代、民国等不同时期的名僧,为研究九华山的佛教传承和高僧事迹提供了重要资料。

艺文收录:卷五收录了历代帝王僧俗所撰的有关九华山佛教的敕令、碑铭等,共五十一篇,又收录题咏九华山的诗、词等约二百首,这些艺文作品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九华山的魅力和文化底蕴。

道教史迹:卷六记载了九华山的道教史迹,体现了九华山不仅佛教文化兴盛,道教文化也有一定的发展和传承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杂学社科艺术

《匠家必携早割新書》

2025-7-15 20:25:48

史学

《精刻古今女史》十二卷.古今女史詩集.八卷.趙世杰.選輯.江之淮.參訂

2025-7-15 20:28:1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