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篇 · 骈拇》
骈拇【题解】
“骈拇”指并合的脚趾,跟旁出的歧指和附着的赘瘤一样,都是人体上多余的东西。
《骈拇》为外篇的首篇。全篇大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至“非天下之至正也”,说明智慧、仁义和辩言犹如人体上的“骈拇”、“枝指”和“附赘县疣”,都是不符合本然的多余的东西。
第二部分至“使天下惑也”,着力批评仁义和礼乐,指出天下的至理正道,莫如“不失其性命之情”,即保持本然之真情,而“仁义”和“礼乐”却使“天下惑”。
第三部分至“又恶取君子小人于其间哉”,进一步指出标榜仁义是乱天下的祸根,从为外物而殉身这一角度看,君子和小人都“残生损性”,因而是没有区别的。
余下为第四部分,指出一切有为都不如不为,从而阐明了不为仁义也不为淫僻的社会观。
本篇和下篇《马蹄》可说是姊妹篇,也可把本篇看作《马蹄》的前奏,反映了庄子无为而治,返归自然的社会观和政治观,对儒家的仁义和礼乐作了直接的批判,但对某些社会的进步也作了否定。文辞直陈,观点跃于言表。
本篇宗旨在于宣扬为人处事要合于自然,顺乎人情之常,而痛斥了仁义残生伤性的弊端。这里选录了两段。前一段意在揭露所谓仁义并非出于自然的情理,并非自然的正道,而自然的正道在于”不失其性命之情”。
其中”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这一论断,张扬了尊重自然、遵从本性的进步思想。
后一段意在说明”天下有常然”,而一味强调施行仁义,就会损害天下常然的状态,损害万物的本性。
《骈拇 》一
骈拇【骈(pian)拇:脚的大拇指与第二指连生】枝指出乎性哉,而侈于德;附赘县疣出乎形哉,而侈于性;多方乎仁义而用之者,列于五藏哉,而非道德之正也。是故骈于足者,连无用之肉也;枝于手者,树无用之指也;骈枝于五藏之情者,淫僻于仁义之行,而多方于聪明之用也。
【译文】 连生的脚趾与歧生的手指虽然是天生的,但是对于人的身体来说却是多余的;附着在人体上的肉瘤,虽然生长在人身上,但是对于天生的身体却是多余的;使用各种方法推行仁义,并把它与五脏相匹配,但这些并非是道德的本然。因而连生在脚上的,只是连接了一块无用的肉;歧生在手上的,只是长了一个无用的指头;节外生枝地把仁义与五脏相匹配而超出了五脏的实情的,这种实行仁义的淫僻行为,真是多方地滥用了聪明。
是故骈于明者,乱五色,淫文章,青黄黼黻(fǔfú 绣制的花纹)之煌煌非乎?而离朱是已!多于聪者,乱五声,淫六律,金、石、丝、竹、黄钟、大吕之声非乎?而师旷是已!
【译文】因而视物过度明察的,就会迷乱五色,淫滥文采,岂不像青黄相间的华丽服饰的花纹那样令人眩目吗?那离朱就是这样的人!听觉过度灵敏的,就会混淆五声,淫乱六律,岂不像金石丝竹各种乐器发出的像黄钟、大吕等各种动听的乐声令人沉迷吗?那师旷就是这样的人!
枝于仁者,擢德塞性以收名声,使天下簧鼓以奉不及之法非乎?而曾、史是已!骈于辩者,累瓦、结绳、窜句,游心于坚白同异之间,而敝跬誉无用之言非乎?
【译文】多余地提倡仁义的,拔高品德,蔽塞真性,以此来沽名钓誉,岂不是让天下人喧嚷着去奉守不可做到的礼法吗?那曾参和史鳝就是这样的人!过分辩解的,犹如累瓦结绳般地堆砌语词,穿凿文句,驰骋心思,致力于坚白同异论题的争论上,当不是疲惫地夸耀自己的无用之言吗?
而杨、墨是已!故此皆多骈旁枝之道,非天下至正也。
【译文】那杨朱和墨翟就是这样的人!所以这些都是多余无用之道,并非天下最纯正的道德。
彼至正者,不失其性命之情。故合者不为骈,而枝者不为跛;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译文】那天下最纯正的道德,就是出自于他们真实的自然本性。所以从自然而然的角度说,大拇指与第二指连生的不算连生,旁生出一指的不算是多余;长的不算有余,短的不算不足。所以野鸭的腿虽然短小,但给它接上一段就会带来痛苦;野鹤的腿虽然修长,但给它截去一节就会带来悲哀。
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无所去忧也。意仁义其非人情乎!彼仁人何其多忧也。
【译文】所以本性是长的,就不该去截短它;本性是短的,就不该去接长它,这样也就没有什么可忧虑的了。噫,仁义它不合乎性命之情吧!那些仁义者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忧愁呢。
什么才是事物所固有的呢?那就是合乎自然,顺应人情的东西。倡导听任自然,顺应人情的思想,就是本篇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