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废太子|没有硝烟的政变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唐太宗废太子|没有硝烟的政变李承乾是唐太宗的嫡长子,武德二年(619年)主于长安承乾殿,所以因殿起名。武德九年十月,登上皇位的唐太宗立承乾为太子,而这年承乾只有8岁。

幼年的承乾十分聪慧,唐太宗看在眼里,特别喜欢页观四年(630年)七月,唐太宗挑选了德高望重的李纲为太子太师.负责承乾的教育。李纲是个老夫子,每每以儒家君臣父子之道灌输给承范,上课时“辞色慷慨,有不可夺之志”。年幼的承范好像是真的懂了,“未尝不耸然礼敬”,对他十分放重。唐太宗看到师徒俩是这样的认真劲,心中十分满意。为了让承乾从小培养执政的能力,太还让承乾处理一些简单的政事,面承乾解决起长十分果断,颇识大体。

然而承乾生长于皇家深宫之中,没有接触民间交苦,跟光颗浅的毛病渐渐显现,皇太子无比尊贵的地位,加上他自我感觉很好,日渐染上奢侈、散漫的纨绔恶习。他张口闭口是忠孝人前也显得分沉稳,但背地里却十分喜好声色,与一帮小人浪荡无度。

由于他很会伪装,许多朝臣都受他蒙骗,根本不知道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只有唐太宗严厉的目光盯住他时,才感到有所畏惧。唐太宗这时也发觉他问题很大,不过并没有想放弃他,认为他还很年轻,尽管身上有一些劣习,但还可以改卓,毕竟他还有可塑性,只要有好的老师指点,应该会成为一个好太子的。李纲病逝后,唐太宗将教育的重任落到了太子左、右庶子于志宁、李百药的肩上。李百药发现承乾颇为留意典籍及爱好嬉戏,曾写了一篇《赞道赋》,以古代太子成败之事讽谏承乾,得到唐太宗的赞同。然而要让承乾真的听李药的劝导,已经不太可能了,他依然故我。两年后,李百药灰心离职。贞观七年,唐太宗挑选了中书侍郎杜正伦为太子右庶子。杜正伦以直谏而闻名朝野,唐太宗想让他与于志宁一起共同辅导太子。唐太宗最初还亲临东宫,了解承乾的学业进展。这时承范得了脚疾,不能上朝.就避开了唐太宗对他的直接监督,一批群小乘机来到他身旁,引诱他更加走向嬉戏荒诞。杜正伦、于志宁的直言相劝都无济于事.承乾根本听不进他俩的话了。唐太宗知道后,十分不满。尽管如此,他还是没有丧失对他的希望,又挑选了名儒孔颖达为太子右庶子,想加强教育,让承乾改正缺点。孔颗达十分负责,一见到承乾有问题,马上板了脸进谏,可承乾却嘻皮笑脸,习性如故。太宗无奈,只得再次更换老师,于贞观十二年任命张玄素为太子右庶子。

承乾一次又一次地辜负了父宗的期望.看着儿子的这副模样.唐太宗内心十分焦虑,父子骨肉亲情日趋淡漠,日子一长.太宗生出了厌恶之情。更为重要的是,唐太宗发现太子与他在政见上差距更大。唐太宗一直标榜以文治国,尊贤礼士,而承乾毫不理解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更不懂太子守成重在守文的道理,一味嬉戏废学,对突厥的尚武风习十分爱好。唐太宗即位后,大力倡导纳谏,也希望太子能像他一样,想不到承乾不喜谏臣,不纳善言,对父亲派给他的老师都是阳奉阴违。唐太宗思贤若渴,一旦发现贤才,必礼贤下士,而承乾不闻有爱贤好善之举,反而“私所引接,多是小人”,令太宗十分反感。

唐太宗对承乾十分失望,并渐渐有了废掉太子的念头。这时他发现皇子魏王李泰聪敏绝伦,开始对他宠异起来,并在各方面给李泰不少优待,每月给魏王李泰经济上的供给超过了承乾。李泰被封为相州都督,却不赴任,可以留在京城。后来为了往来方便,太宗让李泰移居皇宫大内的武德殿,还特令魏王府设置文学馆。之所以要这样做,唐太宗主要是想渐渐树立李泰的威信,为有一天更换太子作好准备。唐太宗废太子|没有硝烟的政变

其时承乾也发觉了父皇对自己的日渐疏远和对李泰的偏爱,知道自己已经失宠,太子的地位发发可危,心中恼怒不已。前途的黯淡使他心灰意冷,萎靡不振,干脆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终日沉湎于酒色,他在东宫招来上百人扮作突厥人,奏胡乐,跳胡舞,挥舞着胡人的狼旗,还搭个胡人的毡帐,摹仿胡人的军事布阵,手中拿着胡人的短剑厮斗,甚至还让人烧柴烤着全羊,拔出佩刀一点点割着吃。他自己还比作是可汗,假装突然死了,让众人依胡人风俗在死尸边上嚎毒大哭,将东宫弄得一片乌烟瘴气。他私下收养了一个小乐伎,整日和她寻欢作乐,对她十分宠爱。唐太宗知道,派人将小乐伎杀了,这使承乾伤心无比,在东宫中为她设灵堂,筑坟凿碑,早晚祭奠,痛哭流涕,还装着身体不舒服几个月不上朝,其实是不愿见父皇。

为了保住自己太子的位子,承乾开始行动了,他与党羽商量对策,准备了两个计划。他们首先派出刺客纪干承基暗杀魏王李泰,认为只有除掉酮君的竞争对手才能保证自己的地位,但想不到这一计没有成功。第一个计划不行,退而求其次,就着手第二个,即在万不得已的时候孤注一掷,发动宫廷政变,让唐太宗退位当太上皇,用武力登上皇位。

承乾的不轨行为令唐太宗十分痛心,他在更立太子问题上犹豫不决。他仍幻想承乾能思过改变自己的行为。直到贞观十六年,他还派出魏微为太子太师,以加强对承乾的教育。魏微是一个坚决主张立嫡长子继承皇位的人,所以唐太宗想让他对承乾作最后的努力,因为只有魏微还会全心全意想让承乾走向正路。

贞观十七年,魏微病亡,挽救承乾的最后努力破灭。魏王泰眼见自己在接近皇位了,就露出了咄咄逼人的态势,承乾无法可想,只能加快谋反的步伐。与承乾一起的汉王元昌、吏部尚书候君集、骑马都尉杜荷等人,本来只是与唐太宗有点小的不愉快,在承乾的影响下,同病相怜,几个人凑在一起一谈,决意反叛。大家都割臂起誓,用帛拭血,烧成灰后和着酒一起喝下去,嘴上念了几句同生死的话,决定到合适的时机偷偷奔袭唐太宗的寝宫。想不到这时发生了一件事。贞观十七年二月,在齐州的齐王李祐谋反。

消息传来,承乾十分高兴,对手下的统干承基说:“我宫西墙,离大内只有二十多步,如果我和你要弄点事情出来,难道是齐王可比的?”齐王的叛乱很快被平定了,一干人等被带到长安审问,想不到事情牵连到统干承基。四月,吃干承基受不住审讯中的用刑,供出了承乾密谋发动政变的方案。唐太宗立案审理,让长孙无忌等众大臣组成专门法庭审理这件事,在觉得证据齐全之后,太宗派出禁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拘捕了承乾及其党羽.一场还未发动的政变就这样流产了。汉王李元昌被赐死,候君集以下众人都被处以极刑。几天后,太宗下诏废太子承乾为庶人,关押在右领军府。几个月后,又流放承乾到黔州。到了黔州没多久,承乾就不明不白地死了。

一个皇太子,走向了可悲的结局。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国学百科

在易学中怎么看待“抱佛脚”行为?如何用易学去克服抱佛脚?

2025-3-7 20:43:21

国学百科

夫妻五行相克怎么办?(夫妻五行相克有化解方法吗?)

2025-3-8 3:40:3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