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建立可靠的进货渠道呢?初级玩家可以从各地古玩市场起步。北京潘家园、上海 虹桥古玩城、长沙天心阁、南京夫子庙等等,平时的“地摊化”大部分都是对标游客散客,以工艺品居多。
但每年各大古玩城都会举办专业的交流活动,举办方通常会有文物公司等单位的参与,这时候会 有大量藏家前来”淘金”,那么此时便是交流交换合法古玩的最佳时期。

更进一步,则要关注拍卖会。嘉德、保利、瀚海、西泠印社等大型拍卖行的春秋预展对公众开放,是近距离学习真品特征的绝佳机会,没事去凑个热闹也行。
拍卖会上的物品虽然价格较高,但图录上“流传有序”这几个字的杀伤力太大了,甭管到底怎么流传的,这是“合法化”必不可少的一步。
最高段位的玩家则能直接对接海外回流渠道。近年来,大量早年流落海外的中国文物通过合法途径回归。 可以关注国际拍卖行的亚洲艺术专场,或与专业的文物回流机构建立联系。

几个要素合而为一,才能成就偶然的一次捡漏。在古玩行当,文化底蕴就是你的“钞能力”。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再多的钱也会打水漂,那么,如何快速提升自己的文化属性呢?
首先要恶补基础知识。建议从《中国陶瓷史》《中国书画鉴赏》这类入门书籍读起,建立起基本的年代和流派框架。

必要的拍卖行、文物商店,哪怕不花钱去蹭个展览,也是练眼力的好去处。放大镜、紫外线灯、比重计等看似简单的工具,也是必要的,没练出“一眼”的能力就不要强行装,这是提升自己的工具,不丢人!
拜师学艺也是捷径。古玩行当讲究”传承”,找到一位靠谱的老师傅能让你少走十年弯路。可以加入当地的收藏协会,通过活动结识前辈。

参与权威认证,之前说过要多“露脸”,参展也好交流也罢,多混圈子。让权威背书能大幅提升藏品的市场认可度。
还要善用媒体曝光。可以尝试在收藏类杂志发表文章,或受邀参加鉴宝类的自媒体宣传。即使只是小众但专业的收藏栏目,也能快速建立你的专业形象。
给自己一个体面的头衔。可以是”某某文化研究会理事”,或是”某博物馆特约研究员”。这些称号虽然听起来高大上,但通过参加一些正规学术活动也是有可能获得的。

当运营的差不多之后,人脉便会逐渐丰富起来。记住人脉经营的金律:价值互换。 你能为圈内朋友提供鉴定帮助、货源信息等实际价值,自然会有更多人愿意与你合作。在这个信息不对称的行业,靠谱的合作伙伴比黄金还珍贵。
要打入核心圈子。各地的收藏家协会、博物馆之友会等组织是结识同好的好去处。参加活动时不要急于推销自己的藏品,而是先以学习者的姿态建立信任。记住,这个圈子最忌讳急功近利。
记住,在各种圈子里,你在掂量别人的实力,别人同时也在观察你!

通过建立合法渠道、提升专业素养、打造个人品牌、拓展高端人脉,普通人完全可以在享受传统文化的同时实现资产增值。
你会发现和其他行业一样,所谓“一夜暴富”都只是 镜中月水中花,有些“运气逆天”的人自己都不知道到底是怎样发财的?你不能只等着天上掉馅饼, 细水长流的稳健回报才是最稳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