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堪称东汉版“理科战神”
他把算盘打得比说唱还溜
他让月亮运行轨迹变得比追星还准
他在朝堂上随手写算术题
就能难倒一片大臣
······


字号: 字元卓
性别: 男
朝代: 东汉
生卒年: 约公元129年~210年
职务: 郎中、常山国长史
籍贯: 泰山郡蒙阴县(今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
成就: “珠算”的早期奠基人
评价影响:
刘洪创制了《乾象历》,发明了“正负数珠算”,为后世的数学和天文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工具。


在东汉的书香世界里,刘洪堪称 “沉浸式学习” 的天花板!别的小伙伴在街头嬉戏时,他抱着竹简算筹一坐就是一整天,活脱脱一个 “人形计算器”。无论是晦涩的天文历法,还是复杂的算术难题,他都像发现宝藏般两眼放光,一头扎进知识海洋。为了精确计算日月运行轨迹,他常常熬夜到天亮,在烛光下反复推演公式,草稿纸堆得比人还高。这份对数学的极致热爱,让他最终打破常规,编写出精准的《乾象历》,还在圆周率计算上取得重大突破,用实力证明:专注,真的能让梦想照进现实!

《乾象历》是人类传世的第一部引进月球运动不均匀性理论的历法,其在推算日食、月食时,创立了定朔算法,测出近点月的长度为27.55476日,和现代的测值27.55455日相差甚微。并首次给出白道和黄道约成古度6°1′的交角,把日月食回归年的长度定为365.2462日。
刘洪的天文学成就大都载于乾象历中,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以对月亮运动和交食的研究成果最为突出,对后世历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珠算,是用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为中国古代重要发明之一。“珠算”一词最早见于东汉徐岳所著的《数术记遗》:“刘会稽,博学多闻,偏于数学……隶首注术,仍有多种,其一珠算。”其中刘会稽就是时任会稽东部都尉的刘洪,他发明了“正负数珠算”,因此被后人尊为“珠算”的早期奠基人、珠算之父。

刘洪一边处理繁重的政务,一边继续检验和完善《乾象历》,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力图使之后继有人。徐岳、阚泽、郑玄等人都曾得到刘洪的教导或传承,他们后来为普及或发展乾象历作出了各自的贡献。
建安十五年(210年),刘洪在任上去世,享年八十二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