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我们图书馆保安还尽职的历史人物
秦朝“移动硬盘”伏胜老先生!
用血肉之躯完成了史上最悲壮的”文件备份”行动
当秦始皇焚书坑儒时,
这位济南老学霸把《尚书》塞进墙壁
成功实现“物理云存储”!
······



姓名: 伏生
字号: 字子贱
别称: 伏胜
性别: 男
朝代: 秦汉时期
生卒年: 前 260 年—前 161 年
职务: 秦博士
籍贯: 邹平人(今山东滨州市邹平市韩店镇苏家村人)
成就: 保护和传承《尚书》
伏胜为“尚书再造”,认为如果没有伏胜,《尚书》可能无法传承下来。


伏生系孔门弟子宓子贱后裔。伏生,名胜,字子贱,秦朝济南郡邹平人。自幼嗜古好学,博览群书,对《尚书》研读尤精。秦统一后,朝廷设博士70员以备顾问,伏生即为其一。公元前213年,秦始皇焚书坑儒时,伏生冒着生命危险,暗将述录唐尧、虞舜、夏、商、周史典的《尚书》藏在墙壁之夹层内,由此逃避焚烧之难。

秦末兵起,伏生流亡异乡。刘邦平定天下,伏生返回故里,求其所藏《尚书》,损失大半,仅剩28篇,抄录整理,教授于齐鲁之间,主要弟子有济南张生及欧阳生。汉文帝时,求能治《尚书》者,天下无有。后闻伏生之名,乃下令召见,然伏生年逾九十,不能赴京,汉文帝遣太常使掌故晁错亲赴邹平。伏生年事已高,言语不清,使女儿羲娥代言,传授《尚书》28篇,传41篇,后世称《今文尚书》。尔后,曲阜孔壁中发现古文《尚书》,无今文佐证的,凡16篇,既不能读,也无人能解,谓之“逸书”。因此人谓汉无伏生,则《尚书》不传;有《尚书》而无伏生,人亦不能晓其义,历代学者赞誉伏生为“尚书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