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蕨·每日课 | 五蕴流变错织,何谓真实?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心理学对心理的思考、认识和研究都是意识在主导并发生在意识当中的,弗洛伊德发现人有意识和潜意识在协同或纠缠、冲突中交叠作用着,同时并没有发现意识本身作为那个主体以及内容存在的问题。

丹蕨·每日课 | 五蕴流变错织,何谓真实?

意识既是一个“场所”,也是“内容”,同时也是一种“机能”(这类似阿赖耶识的能识、种子、生成)。内容既有第一刹那的也有形象或言语的,这些东西也具有不同格位!

意识作为主体的格位是流变的,意识的内容格位是凌乱的,意识作为场所也不是客观恒定的。五蕴流变错织,何谓真实?

社会(被称为具有共业的众我集群)是让有以上意识三个方面问题依然让全世界活在一起的大网,具有功能。如果《荒岛余生》,人的意识不再受外部人群互动、识别、限制的影响,意识的一部分就会回到文明之前的某个状态。

人的社会性并非仅仅是身份、人际处境、角色、角度来体现的,人的意识三部分里边都有这个社会本质。当意识“尚未自我”的时候,或“现代人的意识”(这一点需要理解)退回到自我的前一刹那,意识主体的“众我性”以及流变在众我格位的主体特质,也包括其中的“上帝”格位(除了众小我人格也有不需要个体化之我的普化意识)。

然而我们找不到除了“现实”另外还能停留的出世居所,于是这一切都是现世之我的一种用于自觉的智慧而已。停留在那里的格位或是众神,或是上帝,或是对人类意识来讲属于寂灭的存在。因此很多修行的起点就需要一种尘烟隔断!真正从这种隔断进入了另一种世界的人,在现世人们眼中或许不成样子,亦或许人们根本不能意识(这里不是理解)到他的存在境界。

人们对神,对宗教的理解主要还是立足人格的立场。但神或其所信仰的不处在人的对面,而是另一个把人粉碎、溶解之后的(如果把人也当成一种哪怕不真实而真实存在的结构)“空间”或勉为其难地称为“场所”。这是佛教中留有痕迹但出在更早的婆罗门或苯教的“天”。我们的肉身或许就是本界,让我们与天界诸神隔开!这种隔开是性质的,也是本质的,也是难以兼容、不可共议的。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国学百科

风水学——杨公救贫水法及二十四山用诀

2025-7-8 16:46:08

国学百科

丹蕨·每日课 | 进入文明社会是人类一次智慧的降维

2025-7-8 16:46:1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