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民间信仰,并不受正统教派的局限,万物有灵的观念十分流行,大部分信仰都带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人们各取所需,随意为之。于是天界幽冥、江河湖海、土石山岳,乃至门户井灶,无不有神。其中有些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属于家神之类,水井神即其一。
吃水、用水是人们生活的首要问题,除了河水外,大部分城乡人民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吃水要靠井水。以北京城为例,清代北京胡同中,一多半有水井,有些胡同中还有两三眼井。水井造福人类,古人自然要感激、祭祀井神了。
祀井传统极其久远,为远古时的“五祀”之一,所谓“五祀”,指古代祭祀的五种神;包括门、户、井、灶、土神。《白虎通·五祀》云:“五祀者,何谓也?谓门、户、井、灶、土神。”祭井神的习俗各地相似,一般是每逢农历除夕时封井,春节后第一次挑水时要烧纸祭井。每逢节日要在井边供井神,须备蜜食祭祀,以求井水清甜无毒,水源充足。
有的地区打新井时,要树一面红白布条做的旗,以保井水充裕。娶妻生子,添人进口,也要到井台上焚寿金纸。有些地方生小孩子第三天,分送喜面时,还要往井里倒一碗。产妇第一次上井挑水时,也一定要敬拜井神。再有求雨时,人们往往去古老的大井里担水插柳枝,请井神帮个忙,助龙王降雨。
民间传说,大年三十井神要去东海,向龙王汇报一年的供水情况。初二回来以后,要恭候玉皇大帝视察工作,所以人们初一不挑水,初二一大早再去井上挑水,叫做“抢财”。但也有的地方是在正月初一去井上挑水“抢财”,谁去得越早,谁抢的“财”就越多。

在南方一些地区,民间还流传着“井妈照镜”的说法。相传正月初一这一天,是井妈梳妆打扮的日子。人们以一天为一日,而井妈却是以一年为一日,初一这天就是她的清晨了。所以每逢初一,井水是禁止汲用的。因为井里的水面,就是井妈的镜子。如果搅动了水面,井妈就会无镜可照,必然生气,在这一年里就不会施恩赐福给这家人了。这些带有迷信色彩的习俗,显示了人们对井水的依赖与重视,反映了世俗酬神求福的心理。
井神一般没有自己的庙宇,塑像也不多。只有少量井旁造有神龛,供奉井神。有的井神还是两尊石像,并肩而坐,一男一女,还是井神夫妇,叫做“水井公”、“水井妈”,如同土地公公、土地奶奶一样。民间常常将人、物神化,然后又将神明世俗化,显示了民间造神的特点。
于井神的传说,古书中有多种记载,最著名的就是以柳毅为首的四大井神。
柳毅龙宫救女成井神
汉族民间最有名的井神,要数柳毅井的柳毅了。柳毅井位于洞庭湖君山龙口部位,原来井边有一棵大橘树,又叫“橘井”。据《巴陵县志》记载,橘井即柳毅传书时入洞庭龙宫下水的地方。在唐朝仪凤年间,书生柳毅赴京应考落第,回途中经过泾阳,路遇遍体鳞伤的牧羊女。柳问之,知是洞庭龙君之女,泾阳小龙之妻,由于受到泾阳小龙的虐待而流落于此。柳毅受龙女之托,来到洞庭湖,在君山找到橘井,直下龙宫,把小龙女的不幸遭遇告诉给了洞庭龙君的弟弟——钱塘龙君,钱塘龙君大怒,化身百丈赤龙,前去灭了泾阳小龙,接回了小龙女。后来,龙君招柳毅为婿,留他居洞庭水府,主管洞庭水府与人界的进出口——橘井。由此,柳毅就成为当地广为传颂的井神。
“泉神”螺女知恩图报
元人无名氏<湖海新闻夷坚续志后集》卷二《井神现身》所云井神,亦为一女子。说是有个叫吴湛的独身男子,住在宜兴荆溪边上。旁有一泉,极为清澈甘美。许多人都来此打水。吴湛编了竹篱,遮护此泉,不使尘土脏物入内,以免污染二这深深感动了泉神。一日,昊湛在泉侧得一白螺,回家放人瓮中。此后,吴湛每外出归来,厨房中饭菜早已做好了。他很奇怪。有一天,他刚外出,便偷偷地回家窥看。只见一个女子从那个螺壳中出来,亲自操刀切菜,生火做饭。昊湛突然闯入,女子大窘。吴湛不让她回壳。女子乃实告吴湛云:“吾乃泉神,因为您敬护泉源,且又是独居,无人给您做饭,所以,我来为你做饭。您吃了我所做的饭菜,当得道成仙。”说罢,忽地不见了。这个故事,当是广泛流传于汉族民间的“螺女故事”的一种变体,井水有泉源,故泉神,这里也作井神。
吴地信仰“并泉童子”
吴地也信仰井神,称井神为“并泉童子”。则井神又是一位童子了。苏州俗:大年三十,将预先买好的井泉童子神像放在竹筛内,再放些糕果茶酒之类,算是祭品。然后,再将这竹筛放在井阑圈上,上面放些遮盖物。这就叫“封井”。此后,在送神之前,这井就不能再打水了。到正月初三或正月初五日,焚送神马,然后开井汲水。据说明用刚开井所汲的水拭目,能令目不昏。昆山等山,在焚送神马之前,还要用糕果之类祭祀。水井在人们生活中起有重要的作用。除夕之祭祀,有着酬报它一年中对人民作贡献的意义。除夕井不用,大概意同年节放假,让它休息几天吧!
贵溪井神竟为人鬼
明人朱国祯《幢小品》卷十九所云井神,乃一人鬼。说是贵溪县仁福乡有一“圣井”。相传宋初,有一姓郭的神巫在井上求雨。他所吹的白牛角,忽然掉到了井里。郭欧乃坠下井去取。开始不觉得有什么异样,即而见水中有楼台,一老翁坐在当中,两旁侍卫森列。郭巫的白牛角,放在窗间,郭巫乃进门,要求还他牛角,老翁道:“大旱乃夭数。这方雨旱,并不由我独自做主。你们不修诚意,来感动上天,却在这里昼夜吵个没完,实是可厌!故把你的牛角夺了。”郭巫得不到白牛角,恳请不已,保证以后再也不敢在井边吵闹了。老翁这才命人将白牛角还了他。郭巫拿了白牛角出井,竟然衣巾都没有潮湿。然后,天又大旱。大家又要在井边求雨。大概是舍不得一宗大生意吧。郭巫不顾自己对老翁立下的保证,又在井上吹起白牛角求雨。白牛角又落井中,郭巫又下去取。这一次,他却没有再活着上来。五日之后,他的尸体,在山前的潭水中漂了起来,僵坐不仆。渔人将它推往急流中,想让它流掉。但次日仍见它在那里,仍是这个样子。如此好几次,尸体竟不漂走,也不腐烂。一天晚上,陈巫托梦于乡有云:“我乃郭巫,前儿天再入并取我的白牛角。龙王(即井中之老翁)说我再入冥间,便再不许我回阳世,后又命我掌此井之祠。乃出尸以示灵异。我曾经为你们效劳过,今神有此任命,但你们却不让我如命,怎么办呢?”乡人乃为他立祠。据说有祷则应,很是灵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