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寐叟书法的演变,有一条清晰的脉络。
1.学帖期
寐叟于同治十二年(1873,24岁)中举,光绪六年(1880,31岁)为进士,师二朝帝师翁同龢。可见寐叟早岁走的是“学而优则仕”的阁帖一路。此时其书光亮整洁,秀润婉转,一点一画,一丝不苟,尽透传统帖学信息。早精帖学,这点寐叟的几个弟子王蘧常、金蓉镜、马宗霍皆有表述,就不赘言了(图1)。

任何人的笔迹心曲,都离不开时代风格。寐叟所处的时代,恰恰金石、小学大炽,流风所及,难免受其影响。更兼进士及第之后,沈结交陈沣、康有为、陈夔龙、朱祖谋、李瑞清、王鹏运、文廷式、盛宣怀、黄体芳、李文田、朱一新、瞿鸿机、李慈铭……相互砥砺,眼界大开。但此阶段的寐叟依旧坚守文章道德,经世致用,读书考据以外,书画皆为余事。济世报国,不屑斤斤于雕虫小技。正如当年陆放翁的浩叹:“此身合是诗人未?”隔纸都听得见诗人的悲怆、愤懑和不甘。虽然寐叟不屑刻意要成为书家,但不自觉地接受了包安吴转指搦管的书学理论,倾心张廉卿外方内圆的结体图式,五十岁后更于黄山谷、米南宫一意仿效,点画剑拔弩张,血气方刚,春气正盛,字字独立,然未能得势。五十四岁调南昌府知府。此时墨迹往往斜势结体,落笔重而出锋快,长捺夸张,尤为出彩。以后数年,字形在米、黄、唐人间徘徊。(图2、图3)


沈六十二岁,辛亥革命爆发,清帝逊退,寐叟依赖的体制结束了。然对人心、天理的感悟却渐渐深刻。虱处闹市,筑楼红尘,书斋眺远,茫茫然如海上之观日出,这便是著名的“海日楼”之由来。
寐叟整日埋首书堆,书学思想已然成形,开始有意识地写字,取法黄石斋、欧阳父子、倪天宝,“颠素虞褚”、颜平原,上追钟太傅、索征西,或碑或帖,或砖文刻石,或木简经卷,举凡历古有字之石,上穷下索,靡不手摹心追。于汉魏六朝碑刻,浸淫尤深。寐叟一生学帖无数,采取的方法与何绍基一致,遗貌取神。前期帖学的积淀使其学碑如虎添翼,真所谓“古意备张索,近势杂倪黄”。
奇峭博丽的书风由此诞生。其书风一如诗风的奇谲古奥,始终以一探古人未至之境为旨归,大不同于康南海崇碑卑帖的偏激和单一,也有别于赵撝叔用笔的圆熟和精致。六十五岁时,他曾诚恳地劝导清道人纳碑入帖,或可以理解为他自身对碑帖融通的身体力行。对落笔取势,质古尚奇情有独钟,而这点与吴缶翁的审美极为相似。此阶段寐叟书字往往一宕直下,尖锋落笔,捺脚肥厚,出锋迟重,隶意极为明显,章草意态大彰。用兼毫,横向取势,方圆并用,并转指微颤来丰富笔画。

4.化洽期
丁巳年,寐叟六十八岁,体弱多病的他参与的张勋复辟失败了。他万念俱灰,归隐海上,偶作山水自遣(图5)。一惯以儒林自居的他依然极少参加墨林文苑的雅集,往来酬唱也就几位清朝遗老而已(图6)。这时所存的墨迹,楷书为多,淡墨生宣,用笔迟涩,一反往常,极厚重之能事(图7)。





这种书写状态,使我联想到“忽然绝叫三两声,满壁纵横千万字”,而所写内容,漏字漏句则极多,甚至窜句窜词也是经常的事。关于这点,笔者认为一是寐叟书写内容往往背诵默写,张冠李戴亦在情理之中。二是寐叟书写时的注意力在字幅的气势和行笔的节奏上,真正“得意忘形”。发胸中之奇气,几忘纸笔,心行而已。仔细审视寐叟的诸多墨迹,往往有明显的折纸痕(图10),可想见其书写前的刻意经营,预想字形大小,一旦落墨便一任纵横了(图11)。



二
翻阅网上署名寐叟之作,伪者居多,甚至公藏机构所藏寐叟书,赝作也有不少。归纳了一下,作伪者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寐叟晚岁,书名卓著,鬻书海上,应者甚众。匆匆不及暇顾,学生提笔捉刀,本非寐叟首创,学生故置破绽作记号以示敬畏。寐叟书有钤朱文“蕉雨山房”印章(图13),此印边款为“匊邻制于灯下”。以当年寐叟之声誉与学术地位,胡匊邻为其治印必谦恭如对至尊,断不至于无任何称谓,此亦否定“蕉雨山房”为寐叟用印。并且“匊邻制于灯下”边款虽与胡氏风格相类而印面与胡氏风马牛不相及,疑为胡氏旧印磨去重刻。



科学日益先进,木刻石印在前,喷绘复制紧随其后。宣纸印刷,形貌与原件如出一辙,然此类作品线条纵横交错处无笔墨叠加之墨色效果,往往平薄,枯藁如死灰,质感不足,作伪者每添墨以掩饰,但见形在,不见神采,下真迹一等。图15为民国石印本,至今历时百年,包浆陈旧,市场上多有出现,尤应留意。《沉曾植墨迹》(图16)则为裁剪排版图15而成。



亦称描摹,类似描红。20世纪80年代商潮乍起,中国港澳台地区及日本、新加坡华人嗜寐叟法书者甚众,商人射利,作伪者假助高科技以真迹一比一对影摹写,纤毫波发,往往与原迹一致。形得八九,神则不达。套以旧裱,迷惑性极强。稍有不慎,即入彀中。今选图例多件,读者细心比较自可明了。图17(甲)、图18(甲)、图19(甲)为寐叟原迹,图17(乙)、图18(乙)、图18(丙)、图19(乙)、图19(丙)、图19(丁)皆为拷贝之作。
4.临写
依据作品原件或图片,依样画瓢。摹写较易得形,临写更多得神。临写又分对临和意临二种。意临在对临基础上加入己意加以发挥。图20(乙)为图20(甲)的临本,临者未能精审原迹用笔,致使“群”“绕”“珠”三字笔顺错乱,“鹤”字右部、“群”字一竖笔线单薄,如僵蛇挂树,了无生气。此件劣作为著名公藏机构藏品,多次编入寐叟书法集,殊为可笑。图21(乙)节临图21(甲),落笔犹豫不决,未能遽然铺毫,笔力软弱,大非寐叟本色。图22(甲)为寐叟真迹,图22(乙)为谢复园临寐叟之作,虽有可取处,终究破绽百出。图22(丙)结体松懈,笔力软沓,款字更是平庸,与寐叟原迹相较,不啻万里。








有笔墨基础者,根据对寐叟书法的领会,向壁虚造,随意为之,虽能圆熟流畅,得形神也难。伪者往往自带习气,徒留名款而已。图26尺幅颇大,长题累篇,很是唬人。然张牙舞爪,线条中虚,纸老虎耳。图27、图28则纯写自法,与寐叟何干?图29与寐叟风格迥异,伪且劣者。




寐叟自谦读书多写字少,终究也是很勤奋的,往往有书写未完成者或不落本款者,得者或补写全其意,或添款增其值。图30(甲)为寐叟原迹,图30(乙)“寐叟”二字为他幅移来,电脑合成以演示。

此类其实是临摹的一种,造伪者往往有所本,东拉西扯,或删减拼凑成一件完整的作品。其意在新面貌示人。图31、图32(甲)皆为寐叟原迹。作伪者综合两件对联的内容,取图32(甲)联语、图31之落款,临写杂凑成图32(乙)的样子,煞有介事。更甚者联文删削一字,致使平仄不调,亦是破绽之一。


改款者与被改者往往有师承关係,风格有相似度而市场价格悬殊,射利者往往割裂原款而改署其师之名。亦有将对联者割除款识,上下联互换,再添款完成,致使平仄出格。卷轴则挖去原款,改为伪款。图33(乙)伪款“寐叟”二字与谢复园原迹图33(甲)笔势笔性皆不一致,兀然不洽。

此传统造伪法,前人屡用之。覆纸于原迹之上依字形勾勒,然后填墨,往往字迹墨色板滞,笔画交叉处难见叠加,亦无行笔快慢提按之节奏感。笔画飞白处更是支离破碎。殊难见气韵神采,形似而已。实物对光细察,不难分辨。图34(乙)为图34(甲)之双勾填墨本。

字迹皆真,往往借裱画师之手,不外乎小幅改大,大幅残破无款而从另一小幅(或信札、便条)原件上移植过来变成完整作品,此类鉴别应从款字大小章法上着眼。
11.残缺补全
本身是真,只因残损漫漶,刻意修补,有时修复过甚,卒成亦真亦假,此类本意多非为射利,各人各看。
12.加盖图章
作者因故未钤图章,好事者足成之,然总非原有面目,亦属小改动耳。

现代家居,横幅更适合装点素墙,或本身残缺,视内容裁剪组合。如将对联落单之作,拼为横幅。前人亦有将大幅裁剪为经折本或手卷,便于携带学习保存者,严格意义上不能算造假。亦有因内容不适而将原件裁剪重裱者。图35(甲)为寐叟真迹,然挽诗内容悲切令人不喜,射利者割弃“般居士挽诗”五字,重加装池,化身为图35(乙)以迷惑买家。图36小对“雪岭独看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为民国宝寐阁主蔡晨笙集寐叟残字联,蔡氏嗜寐叟书又兼有深厚学养,所集字联自是不俗,然终非书者本意,更兼集字,书势大小错落亦有瑕疵。

俗称“拉虎皮作大旗”,亦称“找帮手”。原作本身不真,邀请当世名家题跋説明,或移植、伪造名人题签,再加盖名家收藏章,益增其值。混淆是非,指鹿为马。此类属诱导欺诈之列,耳鉴者尤要小心。图37(乙)根据图37(甲)伪造,更添置陈运彰题诗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