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証奇覧》
腹証奇覧 作者: 不详 成书年: 不详 形式: 不详 内容注释 腹诊之法,肇始于《内经》、《难经》,发展于张仲景,亦诊疾审病,辨证论治之首要,临床疗病所必需者也。第以我国封建制度之影响,封建礼教之束缚,致使腹诊之法,未能弘扬光大,只限于脉诊一法,千余年来,腹诊几趋湮灭,颇以为憾事。日本自唐宋以降,不断派遣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尤以鉴真法师东渡,两国文化交流,日臻昌盛,中国医药学,源源不断传入日本,而其… -
《普济方》
普济方 作者: 不详 成书年: 不详 形式: 12册 内容注释 《普济方》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方书。全书大致分为12部分,卷1~5为方脉,卷6~12为运气,卷13~43为脏腑,卷44~86为五官,卷87~250为内科杂病,卷251~267为杂治,卷268~272为杂录和符禁,卷271~315为外伤科,卷316~357为妇科,卷358~408为儿科,卷409~424为针灸,卷425~426为本草。编… -
《四诊抉微》8册/林之翰 著
四诊抉微.8册/林之翰 著 作者: 林之翰 成书年: 清代 形式: 8册 内容注释 书中1~3卷,主论望、闻、问诊。详细论述了颜面、口、鼻、耳、目、齿、舌等部位的各种形色变化,以声音审查疾病的阴阳清浊新久、寒热虚实的方法,通过诊问人品起居,嗜欲苦乐来了解疾病变化,并详析张景岳“十问”,论三诊详确精要。4~7卷,主论二十九道脉,体、象、主病并参以先哲精髓,统而析之,不泥古论。第8卷主论六气之脉及节候… -
《備急灸方》
備急灸方 作者: 不详 成书年: 不详 形式: 不详 内容注释 古人云∶凡为人子而不读医书,是谓不孝。则夫有方论而不传诸人者,宁不谓之不仁乎?然方书浩博,无虑万数,自非夙昔究心,未易寻检。本朝名医团练使张涣着《鸡峰普济方》外,又立《备急》一卷。其方皆单行独味,缓急有赖者,张公之用心其可谓切于济人者矣。仆自幼业医,凡古人一方一技,悉讲求其要,居乡几四五十载,虽以此养生,亦以此利人。仆今齿发衰矣,每念… -
-
《筆花醫鏡》4卷/江涵噋 著
筆花醫鏡.4卷/江涵噋 著 作者: 江涵噋 成书年: 清代 形式: 4卷 内容注释 本书由清代著名医家江涵暾撰,共4卷。全书从诊法、五脏六腑、儿科、女科四方面论述疾病的证治,尤其是将脏腑用药分为补泻猛将,次将,十分方便临床医生辨证选药治疗。全书内容浅显,论述简要,切合临床,是一部流传甚广,颇有影响的医学入门读物。对当今中医也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PDF预览: -
-
-
-
-
-
《腹诊之法》
腹诊之法 作者: 不详 成书年: 不详 形式: 2卷 内容注释 腹诊之法,肇始于《内经》、《难经》,发展于张仲景,亦诊疾审病,辨证论治之首要,临床疗病所必需者也。第以我国封建制度之影响,封建礼教之束缚,致使腹诊之法,未能弘扬光大,只限于脉诊一法,千余年来,腹诊几趋湮灭,颇以为憾事。日本自唐宋以降,不断派遣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尤以鉴真法师东渡,两国文化交流,日臻昌盛,中国医药学,源源不断传入日本,而其… -
《古愚老人消夏録》60卷/清汪汲撰
古愚老人消夏録.60卷/清汪汲撰 作者: 清汪汲撰 成书年: 清代 形式: 60卷 内容注释 该书研治经史词曲,内容丰富,各家书目多有著录,是流传颇广较为重要的一部丛书,对现代医学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PDF预览: -
-
《洪氏集验方 》
洪氏集验方 作者: 洪遵 成书年: 南宋 形式: 167首 内容注释 《洪氏集验方》,五卷。宋代洪遵(字景严,号文安)撰。成书于南宋乾道六年(1170)。本书收集前人医方和经用效验方共167首,分载于伤寒、中风、痢疟、霍乱、虚损、疮疽、痔漏、癣疥、妇产、小儿,以及口、眼、喉诸病门中,按方说明药品、剂量及用法,间有论证,或附己之实践,或征目睹之事例。既无浮泛之辞,亦无哗众之弊,其效可信,切合临床实用… -
《跻寿馆医籍备考》 7卷/日本·高岛久也、罔田元矩合撰
跻寿馆医籍备考.7卷/日本·高岛久也、罔田元矩合撰 作者: 日本·高岛久也、罔田元矩合撰 成书年: 1877年 形式: 7卷 内容注释 医学目录著作。七卷。日本·高岛久也、罔田元矩合撰。刊于1877年。本书将日本明治时期著名的医学校“跻寿馆”中收载大量的中国古医书,共1390部,分为二十余类,部次甲乙、条别异同、敷陈大义、介绍版本,是一部有关医书的目录学著作。现存日刻本。 PDF预览: -
《傅青主女科》2卷/傅山著
傅青主女科.2卷/傅山著 作者: 傅山 成书年: 1849 形式: 2卷 内容注释 《傅青主女科》,妇科著作,2卷,清代傅山著,刊于道光七年(1827年)。本书卷上分带下、血崩、鬼胎、调经、种子5门,每门分若干证候,计38条、39病证、41方;卷下分妊娠、小产、难产、正产、产后诸证5门,共39条、41病证、42方。本书运用中医脏腑学说,阐明妇女生理、病理特点及诸病临床表现。诊断辨证以肺、脾、肾三脏… -
《和气氏伤寒论》汉张仲景
和气氏伤寒论.汉张仲景 作者: 汉张仲景 成书年:不详 形式: 不详 内容注释 和气朝臣嗣成在日本贞和二年(1346年)十二月十五日又根据康平本手抄一份,全书共2卷,由和气氏自家收藏,后世称之为《和家氏伤寒论》。 PDF预览: -
-
-
-
《经验方》元福辑撰
经验方.元福辑撰 作者: 元福辑撰 成书年: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 形式: 不详 内容注释 卷一为《胎产门》,着重分述了难产的病因病机、症状表现、预防方法、注意事项等,并对妊娠、临产、产后调理、新生儿的护理,以及产后诸症进行了阐述;卷二为《危急门》,收录了各种急救方法,如跌打损伤、误食毒物、溺水、缢死、冻伤、烫伤、虫兽咬伤等;卷三为《疮毒门》,对外科的疔、痈、疖、肿、疮疡、热毒等病证的治法方药… -
-
《景宋本備急灸方》1卷/南宋闻人营
景宋本備急灸方.1卷/南宋闻人营 作者: 南宋闻人营 成书年:宝庆二年(1226年) 形式: 1卷 内容注释 《备急灸法》,灸法专著,又名《备急灸方》,1卷。南宋闻人营年撰于宝庆二年(1226年)。介绍诸发、肠痈、溺水、自缴、蛇咬伤等22种急证灸治方,每方均记出处,并有简明图说。 PDF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