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仁斋直指医书四种》26卷/杨士瀛著
(新刊)仁斋直指医书四种.26卷/杨士瀛著 作者: 杨士瀛 成书年:明嘉靖29年(1550) 形式: 26卷 内容注释 余始撰《活人总括》、《婴儿指要》,俗皆以沽名讥。及《脉书》一行,于是敛肃而相告曰∶诚不易也。谁肯倾 竭廪,以徇人哉?余曰∶尔亦知有天乎?天将寓其济人利物之心,故资我以心通意晓之学。既得于天,还以事之,是盖造物初心之所期也。或者隙光自耀,藏诸己而不溥诸人,政恐玉毁椟中,草木俱腐矣。… -
《经验方》元福辑撰
经验方.元福辑撰 作者: 元福辑撰 成书年: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 形式: 不详 内容注释 卷一为《胎产门》,着重分述了难产的病因病机、症状表现、预防方法、注意事项等,并对妊娠、临产、产后调理、新生儿的护理,以及产后诸症进行了阐述;卷二为《危急门》,收录了各种急救方法,如跌打损伤、误食毒物、溺水、缢死、冻伤、烫伤、虫兽咬伤等;卷三为《疮毒门》,对外科的疔、痈、疖、肿、疮疡、热毒等病证的治法方药… -
《古愚老人消夏録》60卷/清汪汲撰
古愚老人消夏録.60卷/清汪汲撰 作者: 清汪汲撰 成书年: 清代 形式: 60卷 内容注释 该书研治经史词曲,内容丰富,各家书目多有著录,是流传颇广较为重要的一部丛书,对现代医学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PDF预览: -
《钦定四库全书》子部 1-6卷
钦定四库全书 作者: 纪昀等 成书年: 清代乾隆 形式: 36000余册 内容注释 《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时期编修的大型丛书。在清高宗乾隆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据文津阁藏本,共收录3462种图书,共计79338卷(相当于《永乐大典》的3.5倍 [1] ),36000余册,约八亿字。 … -
《万氏家伝広嗣紀要巻》3卷
万氏家伝広嗣紀要巻.3卷 作者: 万全 成书年: 不详 形式: 3卷 内容注释 《广嗣纪要》一书,为明代名医万全(密斋)所著,刊于1549年,是一部专论生育的著作。其主要内容为:"一日修德,以积其庆;二日寡欲,以全其真;三曰择配,以昌其后;四日调元,以却其疾;五日协期,以会其神。遵而行之,有子之道也。" -
《伤寒百证歌》
伤寒百证歌 作者: 宋.许叔微述 成书年:元代 形式: 不详 内容注释 《伤寒百证歌》是许叔微取仲景《伤寒论》中主要脉、证、方药,用歌诀形式归纳起来,编成七言歌诀一百首,大致卷一、卷二为伤寒辨证总纲歌诀,卷三至卷五为伤寒各种证候歌诀。其中仲景有论无方者,则取《千金》等书之方补入。同时引据古典医籍详予注释,并把自己多年研究伤寒的体会夹叙其中,加深读者对所论诸证的认识。此书内容丰富,歌诀合辙押韵,朗朗… -
-
-
《洪氏集验方 》
洪氏集验方 作者: 洪遵 成书年: 南宋 形式: 167首 内容注释 《洪氏集验方》,五卷。宋代洪遵(字景严,号文安)撰。成书于南宋乾道六年(1170)。本书收集前人医方和经用效验方共167首,分载于伤寒、中风、痢疟、霍乱、虚损、疮疽、痔漏、癣疥、妇产、小儿,以及口、眼、喉诸病门中,按方说明药品、剂量及用法,间有论证,或附己之实践,或征目睹之事例。既无浮泛之辞,亦无哗众之弊,其效可信,切合临床实用… -
-
-
《四诊抉微》8册/林之翰 著
四诊抉微.8册/林之翰 著 作者: 林之翰 成书年: 清代 形式: 8册 内容注释 书中1~3卷,主论望、闻、问诊。详细论述了颜面、口、鼻、耳、目、齿、舌等部位的各种形色变化,以声音审查疾病的阴阳清浊新久、寒热虚实的方法,通过诊问人品起居,嗜欲苦乐来了解疾病变化,并详析张景岳“十问”,论三诊详确精要。4~7卷,主论二十九道脉,体、象、主病并参以先哲精髓,统而析之,不泥古论。第8卷主论六气之脉及节候… -
《伤寒论绎解》1-10卷/柳田济著
伤寒论绎解.1-10卷/柳田济著 作者: 柳田济 出版年:日本嘉永六年(1853) 形式:10卷 内容注释 序称“聚录诸家之说,堆而盈筐,其可者取之,其不可者舍之,加以先人所发明及余所得之说,梓而以问于世,名曰伤寒绎解”。卷一辨脉法、平脉法;卷二伤寒例;卷三至卷五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中、下);卷六、卷七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卷八辨太阴病脉证并治;卷九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卷十辨霍乱病脉证并治。注释根据《… -
《新刊图解素问要旨论》8卷/刘守真撰
新刊图解素问要旨论.8卷/刘守真撰 作者: 刘守真 成书年:金代、元代 形式: 8卷 内容注释 本书共九篇三部,主要论述运气学说。本书主要论述五运六气学说在医学上的应用,所论者皆本诸《素问》七篇大论;阐发了运气学说概念、原理、推演方法、变化规律及其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等基本命题;采用图表方式推演运气学说,则有通俗易懂和便于掌握的优点。 PDF预览: -
《救荒本草》1-4卷/朱棣著
救荒本草重刻.1-4卷/朱棣著 作者: 朱棣 出版年:明嘉靖四年刊本 形式:4卷 内容注释 《救荒本草》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刊刻于开封,是一部专讲地方性植物并结合食用方面以救荒为主的植物志。全书分上、下两卷。记载植物414种,每种都配有精美的木刻插图。其中出自历代本草的有138种,新增276种。从分类上分为:草类245种、木类80种、米谷类20种、果类23种、菜类46种,按部编目。 -
《腹诊之法》
腹诊之法 作者: 不详 成书年: 不详 形式: 2卷 内容注释 腹诊之法,肇始于《内经》、《难经》,发展于张仲景,亦诊疾审病,辨证论治之首要,临床疗病所必需者也。第以我国封建制度之影响,封建礼教之束缚,致使腹诊之法,未能弘扬光大,只限于脉诊一法,千余年来,腹诊几趋湮灭,颇以为憾事。日本自唐宋以降,不断派遣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尤以鉴真法师东渡,两国文化交流,日臻昌盛,中国医药学,源源不断传入日本,而其… -
《重校证活人书》18卷/.朱肱撰
重校证活人书.18卷/.朱肱撰 作者: 朱肱 成书年: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 形式: 18卷 内容注释 朱肱中第后曾任雄州(今河北保定)防御推官、邓州(今河南南阳)录事参军、奉议郎直秘阁等职。曾因上谏言“灾异”,并陈诉当政时弊,触犯曾布而罢官,乃隐居杭州大隐坊,究心医学。自《内》、《难》之后,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始订定辨证论治的规范,但乏人进行系统研究,肱则潜心研读《伤寒》,提问析疑,“考… -
-
《備急灸方》
備急灸方 作者: 不详 成书年: 不详 形式: 不详 内容注释 古人云∶凡为人子而不读医书,是谓不孝。则夫有方论而不传诸人者,宁不谓之不仁乎?然方书浩博,无虑万数,自非夙昔究心,未易寻检。本朝名医团练使张涣着《鸡峰普济方》外,又立《备急》一卷。其方皆单行独味,缓急有赖者,张公之用心其可谓切于济人者矣。仆自幼业医,凡古人一方一技,悉讲求其要,居乡几四五十载,虽以此养生,亦以此利人。仆今齿发衰矣,每念… -
《景宋本備急灸方》1卷/南宋闻人营
景宋本備急灸方.1卷/南宋闻人营 作者: 南宋闻人营 成书年:宝庆二年(1226年) 形式: 1卷 内容注释 《备急灸法》,灸法专著,又名《备急灸方》,1卷。南宋闻人营年撰于宝庆二年(1226年)。介绍诸发、肠痈、溺水、自缴、蛇咬伤等22种急证灸治方,每方均记出处,并有简明图说。 PDF预览: -
《本草纲目》 残卷
本草纲目 作者: 李时珍 成书年: 万历六年(1578年 形式: 52卷 内容注释 《本草纲目》是一部集中国16世纪以前本草学大成的著作,明代万历六年(1578年)定稿,万历二十三年(1596年)在南京正式刊行,作者为医学家、药学家和博物学家李时珍。此著收录于《四库全书》,为子部医家类。 PDF预览: -
《普济方》
普济方 作者: 不详 成书年: 不详 形式: 12册 内容注释 《普济方》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方书。全书大致分为12部分,卷1~5为方脉,卷6~12为运气,卷13~43为脏腑,卷44~86为五官,卷87~250为内科杂病,卷251~267为杂治,卷268~272为杂录和符禁,卷271~315为外伤科,卷316~357为妇科,卷358~408为儿科,卷409~424为针灸,卷425~426为本草。编… -
《和气氏伤寒论》汉张仲景
和气氏伤寒论.汉张仲景 作者: 汉张仲景 成书年:不详 形式: 不详 内容注释 和气朝臣嗣成在日本贞和二年(1346年)十二月十五日又根据康平本手抄一份,全书共2卷,由和气氏自家收藏,后世称之为《和家氏伤寒论》。 PDF预览: -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作者: 王云五 成书年: 先秦至汉 形式: 不详 内容注释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另据现代学者考证,认为今本中的黄老道家痕迹是隋唐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