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类。不分卷。不著撰者。成书年代不详。后辑入《道藏》。书中集录《清净经》、《阴符经》、《洞古经》、《大通经》、《定观经》、《胎息经》、《胎息铭》、《太上日用经》、《心印经》、《水火真经》、《文始经》、《洞灵经》、《玉枢经》、《冲虚经》、《南华经》、《三茅真经》、《卫生经》、《洞神真经》、《元道真经》、《玄关秘论》、《摄生要旨》、《玄关记》、《内养真诠》、《修真秘录》、《冬至小参文》、《冬至词》、《玄牝歌》、《修真口诀》、《导引法》共二十九部有关养生古籍,以及张天师、吕纯阳、马丹阳、郝太古、孙思邈、司马承祯、王重阳、施肩吾、张紫阳、白玉蟾、石杏林、陈虚白、李道纯、陈泥丸等四十名养生家之名言至语而成,内容颇为广泛精辟。
本文为 AI 翻译 , 仅供参考 。
《 长生诠经 》
《清静经》
【 原文 】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遗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亦无,湛然常寂。
【 译文 】
人的元神喜好清静,却被内心的杂念所扰乱;人的内心喜好安静,却被欲望所牵制。如果能够常常摒弃欲望,内心自然就会平静;能够澄清内心,元神自然就会清明。向内观察自己的内心,会发现心其实并非实有其心;向外观察自己的形体,会发现形其实并非实有其形;向远处观察万物,会发现物其实并非实有其物。领悟了这三个方面,就只会看到空无。观察空无,会发现空无也并非实有,没有什么空是可以执着的。既然所执着的空无都不存在了,那么连 “无” 的概念也不存在了。当 “无” 的概念也消失时,就会达到一种清澈纯净、永恒寂静的状态。
《阴符经》
【 原文 】
心生於物,死於物,机在目。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
恩生於害,害生於恩。
【 译文 】
人的心智因外物而产生,也会因外物而消亡,其中的关键在于眼睛对外部世界的感知。
生是死的根源,死是生的根源。
恩生于害,害也生于恩。
《洞古经》
【 原文 】
有动之动出於不动,有為之為出於无為。
无為则神归,神归则万物云寂,不动则气泯,则万物无生。
忘於目则光溢无极,泯於耳则心识常渊,两机俱忘,眾妙之门。
养其无象,象故常存;守其无体,体故全真。全真相济,可以长生。
天得其真故长,地得其真故久,人得其真故寿。
【 译文 】
有动作的动是由不动产生的,有作为的为是从无为中生出的。达到无为的境界,精神就会回归;精神回归,万物就会寂静。不动则气息平静,万物就不会有生发的迹象。忘却视觉,目光就会有无穷的光芒;忘却听觉,内心的意识就会像深渊一样深沉。将视觉和听觉这两种机能都忘却,就是进入各种奇妙境界的大门。养护没有形象的东西,形象就会永远存在;守护没有形体的东西,形体就会保持完整真实。形与神相互补益,就可以长生。天得到它的真所以长久,地得到它的真所以持久,人得到它的真所以长寿。
《大通经》
【 原文 】
静為之性,心在其中矣;动為之心,性在其中矣。心生性灭,心灭性现,如空无象,湛然圆满。大道无相,故内不摄於有;真性无為,故外不生其心. o 如如自然,广无边际。对境忘境二不沉於六贼之魔;居尘出尘,不落於万绿之化。
【 译文 】
静是本性,心包含在其中;动是心的作用,本性也蕴含在其中。心产生时,本性就会被遮蔽;心静止时,本性就会显现,如同虚空没有形象,清澈圆满。大道没有固定的形态,所以内心不会被实有之物所吸引;真性是无为的,所以对外不会产生各种杂念。如同自然一样,广阔无边。面对外境能忘却外境,就不会陷入六贼(眼、耳、鼻、舌、身、意)的魔障;身处尘世而能超脱尘世,就不会被万物的变化所束缚。
《定观经》
【 原文 】
唯灭动心,不灭照心;但凝空心,不凝住心。有事无事,常若无心;处静处喧,其志唯一。制而不著,放而不动,处喧无恶,涉事无恼者,此是真定。
不以涉事无恼,故求多事;不以处喧无恶,强来就喧。以无事為真宅,有為為应边,若水镜之為鉴,则随物而现形。
【 译文 】
只需要灭掉躁动的心,而不要灭掉能观照的心;只需要凝聚空灵的心,而不要凝聚执着于某一处的心。无论是有事还是无事,都要常常像没有心思一样;无论是处于安静的环境还是喧闹的环境,志向都要始终如一。有所节制但不执着,有所放任但不妄动,处于喧闹的环境中不生厌恶,经历各种事情而不烦恼,这就是真正的定境。不要因为经历事情而不烦恼,就去刻意寻求更多的事情;也不要因为处于喧闹环境中不厌恶,就强行去喧闹的地方。把无事当作真正的归宿,把有作为当作应对外缘的方式,就像水和镜子能映照万物一样,随物而显现出相应的形态。
《胎息经》
【 原文 】
胎从伏气中结,气从有胎中息。
气入身来為之生,神去离形為之死。
知神气可以长生,固守虚无以养神气。
神行即气行,神住即气住,若欲长生,神气相注。
【 译文 】
胎息是从伏藏气息中结成的,气息在有胎息的状态中得以停息。气息进入身体,人就生存;精神离开形体,人就死亡。知道神气可以使人长生,就要坚守虚无的状态来养护神气。神运行则气运行,神停留则气停留,如果想要长生,就要使神气相互贯注。
《胎息铭》
【 原文 】
三十六咽,一咽為先。吐唯细细,纳唯绵绵。
坐外亦尔,行立坦然。戒於喧杂,忌以腥羶。
假名胎息,实曰内丹。非止治病,次定延年,久久行之,名列上仙。
【 译文 】
要先从三十六次吞咽津液开始。吐气要细微,吸气要绵绵不断。无论是坐着还是其他时候,行走站立都要神态坦然。要戒除喧闹嘈杂的环境,忌讳吃腥膻的食物。名义上是胎息,实际上是内丹修炼。它不仅能治病,还能延年益寿,长久地修炼下去,就可以名列上仙。
《太上日用经》
【 原文 】
日用饮食,禁口端坐,莫起一念,万虑俱忘,存神定意,眼不视物,耳不听声,一心内守,调息绵绵,渐渐呼出,莫教问断,似有若无,自然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口裹津生,灵真附体,得至长生。十二时中常要清净。神是气之子,气是神之母,如鸚抱卵,存神养气,能无离乎?
【 译文 】
在日常生活的饮食中,要闭口端坐在那里,不要生起任何一个念头,忘掉所有的忧虑,存养精神,安定心意,眼睛不看外界事物,耳朵不听外界声音,一心内守,慢慢地调息,让气息渐渐呼出,不要间断,要达到似有若无的状态,这样自然会使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口中生出津液,神灵真气附着于身体,从而得以长生。一天十二个时辰中都要常常保持清净。神是气的儿子,气是神的母亲,就像鹦鹉抱卵一样,存养精神,养护气息,能够不分离吗?
《心印经》
【 原文 】
上药三品,神与气精。
恍恍惚惚,杳杳冥冥,存无守有,顷刻而成。
回风混合,百日功灵,默朝上帝,一纪飞昇。
【 译文 】
上等的药物有三品,即神、气、精。在恍恍惚惚、杳杳冥冥的状态中,存养虚无,守持实有,片刻之间就能成功。让气息像回风一样混合,经过百日修炼就会有灵验,默默地朝拜上帝,经过十二年就可以飞升成仙。
《水火真经》
【 原文 】
欲从心起,息从心定。
心息相依,息调心静。
【 译文 】
欲望从心中产生,气息从心中平定。
心与息相互依存,气息调匀了,心就会安静。
《文始经》
【 原文 】
心感物不生,心生精功交,心不生物生识,物尚非真,何况於识,识尚非真,何况於情。
目视雕琢者,明愈伤;耳闻文响者,聪愈伤;心思玄妙者心愈伤。
以神存气,以气存形,所以延形;合形於神,合气於气,所以隐形。
吸气以养其和,孰能飢之?存神以滋其暖,孰能寒之?
【 译文 】
心感应外物而不产生贪念,心产生精气而与外物相交,心不被外物所动就会产生识见,外物尚且不是真实的,何况是识见呢,识见尚且不是真实的,何况是情感呢。眼睛观看精雕细琢的东西,视力就会受到损伤;耳朵听闻繁杂的声响,听力就会受到损伤;心思思考玄妙的事情,内心就会受到损伤。用精神来存养气息,用气息来存养形体,这样就可以延长形体的寿命;使形体与精神合一,使气息与气息合一,这样就可以隐形。吸气来养护身体的和谐,谁还会感到饥饿呢?存养精神来滋养身体的温暖,谁还会感到寒冷呢?
《洞灵经》
【 原文 】
导筋骨则形全,剪情欲则神全,靖言语则福全。
保些二全,是谓圣贤。
【 译文 】
引导筋骨活动,身体就会完整;剪除情欲,精神就会健全;使言语安静,就会福运齐全。保持这三个方面的完整,就可以称为圣贤。
《玉枢经》
【 原文 】
道者以诚而入,以默而守,以柔而用,用诚似愚,用默似訥,用柔似拙。
入道者知止,守道者知谨,用道者知微;能知微则慧光生,能知谨则圣知全,能知上则泰安定。
【 译文 】
修道的人要以真诚进入道,以沉默守护道,以柔和运用道,运用真诚时看似愚笨,运用沉默时看似木讷,运用柔和时看似笨拙。进入道的人知道适可而止,守护道的人知道谨慎小心,运用道的人知道细微之处。能够知晓细微之处,智慧之光就会产生;能够做到谨慎,圣明的智慧就会完备;能够知晓适可而止,就会心境泰然安定。
《冲虚经》
【 原文 】
务外游不如务内观,外游者求备於物,内观者取足於身。
至游者不知所适,至观者不知所视。
神遇為梦,形接為事,昼想夜梦,神形所交,故神凝者想梦自消。
【 译文 】
致力于向外游历不如致力于向内观察,向外游历的人追求外物的完备,向内观察的人从自身获取满足。达到最高境界的游历者不知道要去哪里,达到最高境界的观察者不知道要看什么。精神相遇形成梦境,形体接触形成事物,白天的思想和夜晚的梦境,是精神和形体相互交合的结果,所以精神凝聚的人,思想和梦境自然就会消失。
《南华经》
【 原文 】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挟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长生。目无所见, ’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女神将守形,形乃长生。
【 译文 】
山上的树木,是自己招致砍伐;膏脂用来点火,是自己招致煎熬。桂树因为可以食用,所以被砍伐;漆树因为可以使用,所以被割取。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却不知道无用的用处。最高深的道的精髓,深远暗昧;最高深的道的极致,寂静无声。不要劳累你的身体,不要动摇你的精神,这样就可以长生。眼睛不要看外界的事物,耳朵不要听外界的声音,内心不要有过多的思虑,你的精神就会守护形体,形体就可以长生。
《 三茅真经 》
【 原文 】
谷虚应声,心虚应神,神虚应气,气虚应精,虚极则明,明极则莹,超乎精神,而无死生。精从内守,气自外生,以气取精,可以长生。
【 译文 】
山谷空虚会回应声音,内心虚静会顺应精神,精神虚静会顺应气息,气息虚静会顺应精气。虚静到极致就会明澈,明澈到极致就会晶莹。超越精神层面,就没有生死的困扰。精气从内心守护,气息自然从体内产生,用气息来摄取精气,就可以获得长生。
《 卫生经 》
【 原文 】
精气神為内三宝,耳目口為外三宝。
当使内三宝不逐物而流,外三宝不诱中而扰。
【 译文 】
精、气、神是体内的三宝,耳、目、口是体外的三宝。
应当让体内三宝不追逐外物而流散,体外三宝不诱惑体内而产生纷扰。
《 洞神真经 》
宠辱不惊,肝木自寧;动静以敬,心火自定。饮食有节,脾土不泄;调息寡言,肺金自全。恬静无欲,肾水自足。
【 译文 】
对于宠辱都不惊慌,肝木自然安宁;动静都怀有敬慎之心,心火自然平定。饮食有节制,脾土不会耗泄;调节呼吸、少说话,肺金自然保全。恬静没有欲望,肾水自然充足。
《 元道真经 》
【 原文 】
草木根生,去土则死;鱼鱉沉生,去水则死;人以形生,去气则死。是故圣人知气之所在,以為身宝。
【 译文 】
草木的根生长,离开土壤就会死亡;鱼鳖在水中生存,离开水就会死亡;人凭借形体生存,离开气息就会死亡。所以圣人知道气息的重要性,把它当作身体的珍宝。
汉天师语
【 原文 】
虚无大道,清净希夷。
不染曰清,不动曰净,不视日希,不听日夷,勤此四者,可免输回。
【 译文 】
虚无的大道,清净而虚寂。不沾染外物就叫做清,不妄动就叫做净,不看外物就叫做希,不听外物就叫做夷。勤奋修行这四个方面,就可以免除轮回之苦。
纯阳真人
【 原文 】
一日清闲一日倦,六神和合自安然。丹田有宝休寻道,对境无心莫问禪。养气忘言守,降心為不為。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阴阳生返复,普化一声雷。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 译文 】
清闲一天就有一天的自在,六神和谐就会自然安然。丹田中有珍宝就不必再去寻觅大道,面对外境没有妄心就不必再去询问禅意。养护气息、忘却言语、坚守,降伏内心、无所作为。动静之间知晓根本,没有烦恼就无需再寻觅他人。真正的常道需要顺应外物,顺应外物而不迷失。不迷失本性就会自住,本性自住气息就会回转。气息回转金丹自然结成,如同在壶中调和坎离(体内阴阳)。阴阳相互转化,就像普化天尊的一声雷(修炼中的变化)。白云在头顶,甘露洒在须弥山(修炼的境界)。自己饮用长生酒,逍遥自在又有谁能知晓?坐着聆听无弦之曲,明了通达造化的玄机。总共这二十句,就是真正的上天阶梯(修炼的关键)。
虚静天师
【 原文 】
不怕念起,惟恐觉迟。念起是病,不续是药。
有定主无常应,心欲死机欲活。
大道不远在身中,万物皆空性不空。性若不空和气住,气归元海寿无穷。
欲得身中神不出,莫向灵臺留一物。物在心中神不清,耗散真精损筋骨。
元神一出便收来,神返身中气自回。如此朝朝并暮暮,自然赤子產真胎。
【 译文 】
不怕杂念生起,只怕察觉迟缓。杂念生起是一种弊病,不延续杂念就是治病的良药。
心中有坚定的主宰,顺应外物没有固定的模式。内心要让欲望停止,生机要让它活跃。
大道并不遥远,就在身体之中,万物皆空而本性不空。本性如果不空,气息就会留存,气息回归元海(体内关键部位)寿命就会无穷无尽。
想要让身体内的元神不外出,就不要在灵台(内心)留存任何外物。外物留在心中神就不清净,耗散真精就会损伤筋骨。
元神一旦外出就要及时收回,元神返回身体气息自然回转。像这样从早到晚,自然会像赤子一样产生真胎(修炼的成果)。
李真人
【 原文 】
一吸便提,气气归脐。
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 译文 】
吸气的时候就要提气,让每一丝气息都归聚到肚脐部位。提气之后就要吞咽(津液等),这样就能使(体内的)水(肾水)和火(心火)相互交融。
三茅真君
【 原文 】
灵臺湛湛似冰壶,只许元神在裡居。
若向此中留一物,岂能证道合清虚?
【 译文 】
心灵的灵台澄澈得如同冰清玉洁的玉壶,只允许元神居住在里面。
如果在这(灵台)之中留存其他的东西,怎么能够证悟大道、契合清虚的境界呢?
寒山子
【 原文 】
冬则朝勿飢,夏则夜勿饱。
早起不在鸚呜前,晚起不过日出后。
心内澄则真人守其位,气内定则邪秽去其身。
【 译文 】
冬天的时候早晨不要饿着肚子,夏天的时候夜晚不要吃得过饱。
早起不要在鸡鸣之前,晚起不要超过日出之后。
内心澄澈,那么真人(元神等)就会坚守其本位,气息内定,那么邪恶污秽就会离开身体。
玉虚子
【 原文 】
物物元无物,心非形亦非。
二般观晓悟,悟者不知谁。
无无藏妙有,有有现真空。
湛然俱不立,常寂性融融。
【 译文 】
万物原本就不是实有的,心也不是形体那样的存在。
从这两个方面去观察领悟,领悟的人(会发现)不知道领悟的是谁(达到一种忘我、无执的境界)。
没有(对 “无” 的执着)之中蕴含着微妙的有,有之中显现出真空的境界。
(达到)清澈纯粹、没有执着的状态,本性就会和谐融洽。
中黄真人
【 原文 】
天门常开,地户须闭;息息绵绵,勿令暂废。
吸至於根,呼至於蒂。子谓之神,母谓之气。
如鸚抱卵,似鱼在水。结就圣胎,自然蝉蜕。
【 译文 】
天门(可理解为头顶等部位)常常打开(与外界之气交流等),地户(可理解为身体下部的某些部位)必须关闭(防止精气外泄等);呼吸要连绵不断,不能让气息有片刻的停歇。吸气要吸到根源之处(可理解为深入丹田等),呼气要呼到根本之处(可理解为彻底呼出)。(气)母(可理解为先天之气)养育(神)子(可理解为元神等),就如同鹦鹉抱卵(精心守护),又好似鱼儿在水中(自然和谐)。(这样)结成圣胎(可理解为修炼有成的状态),自然就会像蝉蜕皮一样(达到超脱的境界)。
马丹阳
【 原文 】
道性虽无修无证,尘心要日损日消;消到忘心忘性,方契无修无证。
炼气作生涯,怡神為日用。常教龙虎调,不使马猿美。性定则情忘,形虚则气运,心死则神活,阳盛则阴衰。修心要作长生客,炼性当為活死人。
【 译文 】
道性虽然不需要刻意修炼(就能证悟)、不需要验证(就能知晓),但尘俗之心却要每日减损、每日消除;消除到忘记了心、忘记了性的状态,才契合不需要修炼、不需要验证的境界。把炼气当作一种生活方式,把怡养精神当作日常的运用。常常让体内的龙虎(可理解为阴阳之气等)调和,不让心猿意马(杂念等)肆意驰骋。心性安定,那么情欲就会遗忘,形体虚空(没有执着),那么气息就会顺畅运行,内心的杂念消除(如同心死),那么元神就会充满活力,阳气旺盛,那么阴气就会衰弱。修炼心性就要成为长生不老之人,修炼本性就要成为看似没有生机(却蕴含生机)的 “活死人”(达到一种超脱世俗、心境空明的境界)。
玄关秘论
【 原文 】
心牵於事,火动於中,心火既动,真精必摇,故当死心以养气,息机以死必。
无心干事,则无事於心,故心静生慧,心动生昏。
【 译文 】
内心被事务牵绊,体内的内火(心火等)就会扰动,心火一旦扰动,体内的真精就必然会动摇,所以应当消除杂念来养护气息,平息心机来(让杂念)消亡。心中没有杂念去干预事务,那么事务就不会让内心烦扰,所以内心平静就能产生智慧,内心躁动就会产生昏乱。
郝太古
【 原文 】
境杀心则凡,心杀境财仙。
静处炼气,闹处炼神。
【 译文 】
如果心境被外界环境所影响(而改变),就会流于平凡;如果心境能主宰外界环境,就能成为仙人。在安静的地方修炼气息,在喧闹的地方修炼精神。
王栖云
【 原文 】
心随境转,境逐心生。若要心定、世人爱的我不爱,世人做的我不做,红尘万绿勾引不动,自然心清意静,阴阳不能陶铸。
遣欲澄心亦是心,将心擒欲欲应深,争如不起群迷念,方现无中百炼金。
【 译文 】
心境随着外界环境转变,外界环境随着心境产生。如果要让心境安定,世人喜爱的东西我不喜爱,世人做的事情我不做,红尘中的各种诱惑都不能打动我,自然就会内心清净、意念平静,阴阳(变化)也不能影响(自己的心境)。排除欲望、澄清心境也是一种心境,用心去克制欲望,欲望就会越来越深,怎比得上不产生各种迷惑的念头,才能显现出如同在虚无中锻炼出的百炼金(的心境,即纯粹、坚定的心境)。
白玉蟾
【 原文 】
大道以无心為体,忘言為用,柔弱為本,清挣為基。
薄滋味以养气,去瞋怒以养性,处卑下以养德,守清净以养道。
真火本无候,大药不计斤。盖神既火,气即药,以火炼药而成丹,即以神驭气而成道也。使神驭气,使气归神,不过回光返照,收拾念头之一法耳。
大道以没有妄念的无心状态为本体,以无需言说(自然顺应)为功用,以柔弱(不刚强、不争夺)为根本,以清净(内心无染、环境安宁)为基础。
淡薄滋味(不贪图美味)来养护气息,去除嗔怒来修养心性,处于卑下的位置来培养品德,坚守清净来修炼道。
真火本来没有固定的火候(不可刻意为之),大药也不用计较分量。大概神就是火,气就是药,用火来炼制药物从而结成金丹,也就是用元神来驾驭气息从而成就大道。让神驾驭气,让气归聚于神,不过是回光返照(观照自身)、收拾念头(去除杂念)的一种方法罢了。
【 原文 】
夫金丹者,採二八两之药,结三百日之胎。心上工夫,不在吞津嚥气,先天造化,要须聚气凝神。皆要行持,须凭口诀,至简至易,非繁非难。无中养就婴儿,阴内炼成阳气。使金公生擒活虎,令诧女独驾赤龙。乾夫坤妇而媒假黄婆,离女坎男而结成赤子。一炉火焰炼虚空,化作微尘;万顷冰壶照世界,大如黍米。神归四大,即龟蛇交合之时;气入四肢,是乌兔鬱罗之处。玉葫芦迸出黄金之液,金苗苔开成白玉之花。正当风玲月明时,谁会山青水绿意。
【 译文 】
所谓金丹,是采(先天的)阴阳(二八可理解为阴阳之数)之药,结成(历经)三百日的圣胎(修炼的成果)。在修心方面的功夫,不在于吞咽津液、呼吸行气,先天的造化,关键在于聚气凝神。这些修炼都要施行,必须依靠口诀,(口诀所讲的方法)极其简单容易,既不繁琐也不困难。在虚无之中养育出(如同婴儿般的)元神,在阴的状态下炼成阳气。让金公(可理解为元神、阳刚之气等)生擒活虎(可理解为降伏杂念、阴柔之气等),让姹女(可理解为精神、阴柔之气等)独自驾驭赤龙(可理解为引导阳气、阳刚之气等)。(如同)乾(阳)和坤(阴)阴阳交合,需要黄婆(可理解为调和阴阳的媒介)的帮助,离女(心火、阴精)和坎男(肾水、阳精)相互作用从而结成赤子(可理解为金丹、先天之体)。一炉(体内的)火焰炼化虚空(杂念等),(最终)化作细微的尘埃;万顷(内心如同)冰壶般澄澈,能映照世界,(金丹)大如黍米(虽小却蕴含无穷力量)。神归聚于身体的四大(地、水、火、风,可理解为身体的组成要素),这就是龟蛇(可理解为阴阳)交合的时候;气进入四肢,这是乌(太阳、阳气)兔(月亮、阴气)融合的地方。玉葫芦(可理解为身体或丹田等)迸出黄金之液(可理解为体内的精华),金苗(可理解为先天之炁等)孕育出白玉之花(可理解为修炼的成果)。正当风清月明的时候,谁能领会山青水绿的深意(可理解为修炼中的境界)。
【 原文 】
快活快活真快活,虚空粉碎秋毫输回生死几千遭,这回大死今方旧时窠旧泼生涯,於今净尽都掉元来爹爹只是爷,懵懵懂懂自瓜近来仿佛辨西束,七七依前四十如龙养珠心不忘,如鹅抱卵气不又似寒蝉吸晓风,又似老蚌含秋一个闲人天地问,大笑一声天地阔。
【 译文 】
快活快活真快活,(达到一种超脱的境界)虚空仿佛被粉碎(放下对虚空的执着),(经历了)无数次的生死轮回,这次如同大死(放下一切杂念、旧的状态)之后才迎来新生(新的境界)。旧时(世俗)的生涯,如今都已净尽抛弃。原来爹爹(可理解为先天的本性等)就是爷(可理解为道、元神等),懵懵懂懂中自然开悟。近来仿佛能分辨东西(对修炼的道理有所领悟),七七(可理解为修炼的时间或阶段)之后依旧像四十(可理解为一种平衡、适中的状态)。如同龙养育珠子(精心守护),心中不忘(修炼的关键),如同鹅抱卵(专注坚守),气息不散。又好似寒蝉吸纳晓风(吸纳天地精华),又好似老蚌含着秋(孕育精华)。一个闲人在天地之间,大笑一声,感觉天地更加广阔(心境开阔)。
【 原文 】
我有明珠光烁烁,照破三千大千夕弯, 观音菩萨正定心,释迦如来大圆紧或如春色媚山河,或似秋光爽巖卜亦名九转大还丹,又谓长生不死妒墙璧瓦砾相浑融,水乌树林共寥缺层石女驾土牛,跛脚木人骑纸三业三毒云去来,六根六尘月绰此珠价大实难酬,不许巧锥妄穿若要秘密大总持,寂灭之中闭摸几多纳子听垫雷,我个道人藏尺茫茫尽向珠外求,不识先天那一那一、著,何须重注脚?杜宇声随晓雨啼,海棠夜听东风落。
【 译文 】
我有一颗明珠光芒闪烁,它的光辉能够照亮三千大千世界。就像观音菩萨具有正定之心,释迦如来拥有大圆之境。它有时如春色般使山河妩媚,有时似秋光般让岩壑清爽。它也被称为九转大还丹,还被说成是长生不死的妙物。它与墙壁瓦砾相互融合,和水鸟树林共同构成辽阔的景象。缺唇石女驾着土牛,跛脚木人骑着纸鹤。三业三毒如云朵般来来去去,六根六尘似明月般绰约多姿。这颗明珠价值巨大实在难以酬报,不允许用巧锥随意穿凿。有多少僧人听着惊蛰的雷声,而我这个道人却如尺蠖般隐藏。众人都在茫茫世间向明珠之外去寻求,却不知道先天的那关键一点。杜鹃的声音随着晓雨啼叫,海棠在夜里静听东风中花朵飘落。
【 原文 】
乌兔乾坤鼎,龟蛇复垢坛。世问无事客,心内大还丹。白虎水中吼,青龙火裹蟠。汞铅泥蕊艷,金木雪花寒。离坎非心贤,束西不肺肝。三旬穷七返,九转出泥丸。
【 译文 】
乌兔代表着日月,在乾坤鼎中运转,龟蛇象征着阴阳,在复垢坛里交融。世间那些超凡脱俗、心无挂碍的人,心中能炼制出大还丹。白虎在水中怒吼,青龙在火里蟠曲。汞铅如同泥中的花蕊般艳丽,金木好像雪花一样寒冷。离坎并非指心肾,东西也不是说肺肝。经过三十天完成七次返还,九转之后丹药从泥丸宫而出。
司马真人
【 原文 】
夫欲修真,先除邪行,外事都绝,无以於心。然后内观王觉,觉一念起即须除灭,随起随灭,务令安静。虽非的有贪著,浮浮乱想亦尽灭除。昼夜勤行,须臾不替。唯灭动心,不灭照心,但冥虚心,不冥有心,不依一法,而心常性,此法玄妙,利益甚深。
【 译文 】
想要修真,首先要去除邪行,外界的事务都要断绝(不被其干扰),不要让(外界事务)存在于心中。然后向内观察,觉悟到一个念头产生就必须去除消灭,念头随生随灭,务必让内心安静。虽然并非真的有贪念执着,但那些浮游乱想也都要消除。昼夜勤奋修行,片刻也不停止。只消灭躁动的心,不消灭观照的心,只是让内心虚静,不执着于有心(有妄念),不依赖某一种方法,而内心常常保持真性,这种方法玄妙,利益深远。
【 原文 】
常默元气不伤,少思慧烛内光,不怒百神和畅,不恼心地清凉,不求无諂无骄,不执可圆可方,不贪便是富贵,不苟何惧君王。味绝灵泉自降,气定真息自长。触则形毙神游,想则梦离尸僵。气漏形归后土,念漏神趋死乡。心苑方得神活,魄臧然后魂强。转物难穷妙理,应化不离真常。至精潜於恍惚,大象錕於渺茫。造化不知规準,鬼神莫侧行藏。不饮不食不深,是谓真人坐忘。
【 译文 】
常常沉默元气就不会受伤,少些思虑智慧的烛光就会在内照亮,不发怒百神就会和谐顺畅,不烦恼心地就会清凉。不追求(世俗的东西)就不会谄媚也不会骄傲,不执着就可以圆润也可以方正(顺应自然)。不贪婪就是富贵,不苟且就不会惧怕君王。味觉断绝(不贪美味)灵泉(可理解为体内的元气等)自然下降,气息平定真息(先天的呼吸)自然悠长。(如果)被外界触动形体就会死亡、精神就会游离,有杂念(妄想)就会如同梦离(不真实)、尸僵(失去生机)。气息泄漏形体就会回归大地(死亡),念头泄漏精神就会趋向死亡之乡。心境空旷才能神活(精神充满活力),魂魄潜藏然后灵魂就会强大。运转外物(不被外物所转)难以穷尽其中的妙理,顺应变化却不离开真常(道的本质)。至精潜藏在恍惚之中,大象(可理解为道的表象)隐藏在渺茫之中。造化(自然规律)不知道规则标准,鬼神也难以揣测其行藏(变化)。不饮不食(超越世俗的欲望)不深入(执着),这就叫做真人的坐忘(达到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
孙真人
【 原文 】
天地之问人為贵,头象天兮定象地。
父母遗体能宝之,洪范九畴寿為最。
卫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併大醉。
三者若还有一马,须防损失真元气。
欲求长生须戒性,火不出兮心自足。
木还去火不成灰,人能戒性还延命。
贪欲无穷忘却精,用心不已失元神。
劳形散尽中和气,更仗何因保此身?
【 译文 】
天地之间人最为宝贵,头如同天,脚如同地。要珍视父母给予的身体,在《洪范》所讲的九类大法中,长寿是最为重要的。养生最关键的是要知道三种戒律,即大怒、大欲(过度的欲望)和大醉。这三种情况如果犯了其中一个,就必须防备会损伤自己的真元气。
想要追求长生就必须戒除不良的性情,心火不生发,内心自然满足。如同木没有火就不会成为灰烬,人能够戒除不良性情就可以延长寿命。贪欲没有止境就会忘却体内的精,用心过度就会失去元神。劳累形体就会散尽中和之气,又凭借什么来保养身体呢?
【 原文 】
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神疲心易役,气弱病相縈。
勿使悲欢极,常令酒食均。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最慎。
亥寝呜云鼓,寅晨漱玉津。妖邪难犯己,精气自全真。
若要无诸病,常常节五辛。安神宣悦乐,惜气保和纯。
寿夭体论命,修持本在人。君能尊此理,平地可朝真。
【 译文 】
大怒会严重伤害气,思虑过多会大大损伤神,精神疲惫内心就容易被役使,气虚弱疾病就会萦绕身体。不要让自己悲欢到极致,要常常使饮食均衡。再三防备夜晚醉酒,首要的是戒除大怒。亥时(夜晚 9 点至 10 点左右)睡觉要闭嘴(云鼓指口,亥寝呜云鼓即闭嘴睡觉),寅时(凌晨 3 点至 4 点左右)早晨要漱玉津(即口中津液,寅晨漱玉津指清晨洗漱、吞咽津液)。这样妖邪难以侵犯自己,精气自然能够保全纯真。如果想要不生各种疾病,要常常节制食用五辛(葱、蒜、韭、薤、兴渠等)。安定心神要心情愉悦快乐,爱惜气息要保持平和纯净。寿命长短虽说和命有关,但修养身心关键在于人自身。你如果能够尊崇这些道理,即使在平凡之处也可以修炼成真。
又逸曹仙姑
【 原文 】
神是性兮黑是命,神不外驰气自定。
本来二物互相亲,失却将何為本柄?
【 译文 】
神就是性,气就是命,神不向外驰散,气自然平定。
本来神和气相辅相成、相互亲近,失去了它们又以什么作为根本和依托呢?
重阳师祖
【 原文 】
弃了惺惺学得痴,到无為处无不為。眼前世事只如此,耳畔风雷迥不知。
两脚任从行处去,一灵常与气相随。有时四大薰薰醉,借问青天我是谁?
理性如调琴,紧则有断,慢则不应, □ 慢得中则琴和矣。又如铸剑,钢则折,锡多则卷,钢锡得中,则剑成矣。
欲界、色界、无色界,此三界也。心忘念虑即超欲界,心忘绿境即超色界,心不著空即超无色界。离此三界,神居仙圣之乡,性在清虚之境矣。
【 译文 】
抛弃聪明机巧,达到看似愚痴(指不执着于世俗的聪明)的境界,达到无为的状态却又无所不为(顺应自然规律,无所不能)。眼前的世事就是如此,耳边即使有风雷之声也全然不知(达到一种专注内心、不为外界所扰的状态)。双脚任凭它走到哪里,一点灵性常常与气相随。有时候四大(地、水、火、风,可理解为身体)如同醉酒般(指达到一种放松、自在的状态),自问青天我是谁(达到一种超脱自我、追求本真的境界)。
修养心性如同调试琴弦,太紧就会断,太松就不会应和,松紧得当,琴音就和谐了。又如同铸造宝剑,钢太多就容易折断,锡太多就容易卷曲,钢和锡比例恰当,宝剑就铸成了。
欲界、色界、无色界,这就是三界。心中忘却思虑念头就超越了欲界,心中忘却各种境界的干扰就超越了色界,心中不执着于空(不执着于空的概念)就超越了无色界。离开了这三界,神就居住在仙圣的境界,性就处于清虚的境地了。
李靖庵
【 原文 】
心归虚寂,身入无為,动静两忘,内外合一,到这裡精自然化气,气自然化神,神自然还虚。
【 译文 】
让内心归向虚无寂静的境界,身体达到无为的状态,动静两种状态都能忘却,内心和外在合为一体,到了这种境界,精自然能化为气,气自然能化为神,神自然能回归虚无。
无心真人
【 原文 】
心田清静,性地和平。端念正身,不离当处。
神归气复,性定精凝。魄魄混融,阴阳交构。
丹田有宝,对境无心。一气归根,万神朝祖。
沉沉默默,捧捧存存。兀兀腾腾,绵绵相续,方是修行底活计,辨道底家风。
【 译文 】
心田清净,性地平和。端正念头,摆正身体,不离开当下所处的境地。神回归,气恢复,心性安定,精气凝聚。魂魄相互融合,阴阳相交。丹田中藏有宝贝(指先天之气等),面对外境没有妄心。让一气回归根本,万神朝拜祖窍(指元神等)。沉静无声,专注存想。悠悠然,绵绵不断,这才是修行的关键和辨别道的家风。
石杏林
【 原文 】
万物生皆死,元神死复生。
以神居气内,丹道自然成。
心天无点翳,性地绝尘飞。
夜静月明处,一声春乌啼。
【 译文 】
万物有生就有死,元神看似消亡却又能复生。把神存于气内,丹道自然能够修成。
心田没有一点遮蔽,性地没有尘俗纷扰。在夜晚寂静、明月照耀之处,传来一声春天鸟儿的啼叫。
施肩吾
【 原文 】
气本延年药,心為使气神。
能知行气主,便可作真人。
【 译文 】
气本就是延年益寿的药物,心是驱使气的主宰。能够知晓行气的关键,就可以成为真人。
张紫阳
【 原文 】
含眼光,凝耳韵,调鼻息,缄舌气,是谓和合四象。眼不视而魂在肝,耳不听而精在肾,舌不味而神在心,鼻不香而魂在肺,四肢不动而意在脾,是谓五气朝元,精化為气,气化為神,神化為虚,是谓三花聚顶。
虚无生白雪,寂静发黄芽。玉炉火温湿,鼎上飞紫霞。
华地莲花开,神水金波挣。夜深月正明,天地一轮镜。
龙从束海来,虎向西山起。两兽战一场,化作天地髓。
大道元来一也无,若能守一我神居。此心塋若潭心月,不滞丝毫真自如。
水火从来一处居,看时觉有觅时无。细心调燮文兼武,片餉教君结玉酥。
心者神之舍,目者神之牖。目之所至,心亦至焉。故内炼之法,以目视鼻,以鼻对脐,降心火入於气海,功夫只在片餉而已。
【 译文 】
收敛目光,凝聚耳中的音韵(指不听外界杂乱声音),调节鼻息,闭住口舌(不妄言),这就叫做和合四象(指调和身体内的各种要素)。眼睛不看外界,魂就藏在肝中,耳朵不听外界声音,精就藏在肾中,舌头不品尝滋味,神就藏在心中,鼻子不嗅气味,魄就藏在肺中,四肢不随意乱动,意就藏在脾中,这就叫做五气朝元。精化为气,气化为神,神化为虚无,这就叫做三花聚顶。
从虚无中生出白雪(指体内产生的精华),在寂静中发出黄芽(指修炼的生机)。玉炉中的火候温暖适宜,鼎上飞起紫色的霞光(指修炼的景象)。
如同华地莲花开放,神水(指体内的津液等)和金波(指精气等)纯净。夜深月明之时,天地如同明镜一般(指心境清明)。
龙从东海而来,虎向西山升起。龙虎交战一场,化作天地的精髓(指阴阳相交产生的精华)。
大道本来就没有什么(指不执着于具体的形式),如果能够守住 “ 一 ” (指道、元神等),我的神就能够安居。这颗心如同潭水中的明月般澄澈,不滞留丝毫杂念,自然自在。
水火本来就处在一处,看的时候感觉有,寻找的时候又感觉无。细心调和文武火候(修炼的关键),片刻之间就能让你结成玉酥(指修炼有成的状态)。
海上道人
【 原文 】
但向起时作,还於作处收。
交龙莫放睡,雷雨直须休。
要会无穷火,常观未尽油。
夜深人散后,唯有一灯留。
【 译文 】
海上道人:要在念头生起的时候有所作为,又要在有所作为的地方有所收敛。如同交龙(可理解为修炼中的气机等)不要放任它沉睡,雷雨(可理解为修炼中的变化等)也要适时休止。要领会无穷的火候,常常观察就像没有烧尽的油(指修炼要持续、有节制)。夜深人静,众人散去之后,只有一盏灯留存(指修炼时内心的专注、宁静)。
朱紫阳
【 原文 】
静极而嘘,如春沼鱼;动极而吸,如百虫垫。
春鱼得气而动,其动极微;寒虫含气而垫,其垫无朕。
调息者须似之,绵绵密密,幽幽微微,呼则百骸万窍气随以出,吸则百骸万窍气随以入,调之不废,真气从生。
药物之老嫩浮沉,火候之文武进退,皆於真气中求之,呜呼尽矣!
【 译文 】
在极度安静的时候呼气,就如同春天水沼中的鱼(悠然吐气);在动的极致状态下吸气,就像各种蛰伏的虫子(含气而藏)。春天的鱼得到气息而游动,它的动作极其细微;寒冬蛰伏的虫子含着气息而蛰伏,它的蛰伏没有迹象。调息的人必须像这样,气息连绵细密,幽微隐约,呼气的时候,百骸万窍的气随之而出,吸气的时候,百骸万窍的气随之而入,不断地调息,真气就会产生。药物(指修炼中精气神等要素)的老嫩、浮沉,火候的文武、进退,都要在真气中去探求,唉,这就是关键所在啊!
谭景昇
【 原文 】
悲则两相,辛则两涕,愤则结瘦,恕则结疽。
心之所欲,气之所属,无所不育。邪句為此,正必為彼。
是以大人节悲辛,诚愤怒。得擷气之门,所以收其根,知元神之囊,所以韜其光。若蚌内守,若石内藏,所以為珠玉之房。
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只此忘之一字,便是无物景界。
六祖云: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其谓是歟!
【 译文 】
悲伤时会有眼泪,辛痛时会流鼻涕,愤怒时会结成肿块,怨恨时会生出毒疮。心中所想的,就是气所归属的,没有什么不能孕育的。邪念产生在此,正念就会在彼。所以品德高尚的人节制悲伤和辛痛,控制愤怒。掌握气息的关键,以此收摄根本,知晓元神的奥秘,以此隐藏光芒。如同蚌守护着珍珠,如同石头内藏着美玉,这就是孕育珠玉的地方。
忘却形体来养护气息,忘却气息来养护精神,忘却精神来养护虚无,只这个 “ 忘 ” 字,就是没有外物干扰的境界。
六祖说:本来就没有一物,又何处会惹上尘埃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魏伯阳
【 原文 】
耳乃精窍,目乃神窍,口乃气窍。若耳述於声,便精从声耗而不固;目荡於色,便神从色散而不凝;口多言语,便气从言走而不聚;安得打成一片,以為丹寒!.修行之人若不於此三宝关键收拾,向裹无有是处。
今人精从下流,黑从上散,水火相背,不得凝结,皆是此心使然。心苟爱念不生,此精必不下流;心苟忿念不生,此黑必不上炎。一念不生,万虑澄彻,则水火自然交构矣!
【 译文 】
耳朵是精的窍穴,眼睛是神的窍穴,口是气的窍穴。如果耳朵沉迷于声音,那么精就会随着声音耗散而不稳固;眼睛被美色所诱惑,那么神就会随着色欲而分散不能凝聚;口多说话,那么气就会随着言语而流失不能聚集,怎么能让它们合为一体来修炼丹道呢!修行的人如果不在这三宝(精、气、神)的关键之处加以收拾,从根本上就没有正确的方法。
现在的人精从下身流散,气从上部散失,水火(指体内阴阳)相互背离,不能凝结,都是这颗心造成的。如果心中没有贪爱之念,这精必然不会下流;如果心中没有忿怒之念,这气必然不会上炎。一个念头不产生,万种思虑澄澈清明,那么水火自然就能相交融合了!
陈虚白
【 原文 】
混吨生前混吨圆,个中消息不容传。擘开窍内窍中窍,踏破天中天外天。斗柄逆旋方有象,台光返照始成仙。一朝捞得浑心月,观破胡僧面壁禪。
【 译文 】
在混沌产生之前,混沌就已圆满,其中的奥秘难以言传。打开窍内的窍,踏破天外的天(指达到高深的修炼境界)。斗柄(可理解为修炼中的关键要素)逆转就会有迹象,回光返照才能成仙。一旦寻得心中的明月(指修炼的成果),就能参透胡僧面壁的禅机(指高深的修行方法)。
【 原文 】
夫神与气精,三品上药。炼精成气,炼气化神,炼神合道,此七返九还之妙药也。然產药有川源,採药有时节,製药有法度,入药有造化,炼药有火功。西南有乡,土名黄庭,恍惚有物,杳冥有精。分明一味水中金,但向华池仔细寻。此產药之川源也。垂帘塞兑,窒欲调息,离形去智,几於坐忘。劝君终日默如愚,炼成一颗如意珠。此採药之时节也。天地之先,无根灵草,一意製度,產成至宝。大道不离方寸地,功夫细密要行持。此製药之法度也。心冲无心,念中无念,注意规中,一黑还祖。息息绵绵无问断,行行坐坐转分明。此入药之造化也。清挣药材,密意為先,十二时中,黑炼火煎。金鼎常教汤用暖,玉炉不使火少寒。此炼药之火功也。
【 译文 】
神、气、精,是三品上等的药物。炼精化成气,炼气化成神,炼神与道相合,这就是七返九还的奇妙药物。然而药物产生有其源头,采药有其时节,制药有其法度,入药有其造化,炼药有其火候。在西南方向有一处地方,土名称作黄庭(可理解为身体内的关键部位),恍惚间有一物,杳冥中有精。分明是一味水中金(指修炼的关键要素),要在华池(可理解为体内的部位)仔细寻找。这就是药物产生的源头。垂下眼帘,闭上嘴巴,克制欲望,调节呼吸,离开形体,去除智巧,几乎达到坐忘的境界。劝你整天沉默如同愚笨之人,炼成一颗如意珠(指修炼的成果)。这就是采药的时节。在天地形成之前,有一株无根的灵草(可理解为先天的精气神等),一心一意地炼制,就能产生至宝。大道就在方寸之地(指内心),功夫细密需要持续修炼。这就是制药的法度。心中虚空没有杂念,念中没有妄念,注意规中(可理解为身体内的关键部位),让气回归根本。气息绵绵不断,行住坐卧之间,都要分明。这就是入药的造化。清净的药材(指精气神等修炼要素),密意(专注、用心)是首要的,在十二个时辰中,炼气如同用火煎煮。金鼎(可理解为身体内的部位)要常常保持温暖,玉炉(可理解为修炼的关键部位)不能让火变寒。这就是炼药的火候。
【 原文 】
採时為之药,药中有火焉。炼时為之火,火中有药焉。能知药而收火,则定裹自丹成。古诗云:药物阳内阴,火候阴内阳。会得阴阳理,火药一处详。此其义也。必以神驭气,以气定息,呼吸出入,任其自然,专炁致柔,含光默默,行住坐外,绵绵若存,如妇人之怀孕如小龙之养珠,渐採渐炼,渐疑渐结,工夫纯粹,打成一斤,动静之问,更宜消息。念不可起,起则火炎;意不可散,散则火玲。但使操舍得中,神炁相抱,斯谓之火种相续,丹鼎相温。炼之一刻,一刻之周天也;炼之一日,一日之周天也。无子午卯酉之法,无晦朔弦望之期,圣人传药不传火之旨尽於此矣!
【 译文 】
采药的时候是药物,药物中蕴含着火候。炼药的时候是火候,火候中蕴含着药物。能够知晓药物而收摄火候,那么在静定中丹药自然炼成。古诗说:药物是阳内藏阴,火候是阴内藏阳。领会了阴阳的道理,药物和火候就可以一起详细探究。这就是其中的含义啊。必须用神来驾驭气,用气来平定气息,呼吸出入,听任其自然,专注于炼气使其柔和,含藏光芒,默默修炼,行住坐卧之间,气息绵绵若存,如同妇人怀孕、小龙养珠一般,逐渐采药、逐渐炼制,逐渐凝聚、逐渐结成丹药,功夫纯粹,达到一定程度,动静之间,更要明白其中的奥妙。念头不可生起,生起则内火炎上;意念不可分散,分散则火候寒冷。只要操持和舍弃得当,神与气相互抱持,这就叫做火种相续,丹鼎温暖。修炼一刻,就是一刻的周天(可理解为修炼的阶段或状态);修炼一天,就是一天的周天。没有子午卯酉的方法(可理解为修炼的特定时间或阶段),没有晦朔弦望的期限(可理解为修炼的特定时间),圣人传药不传火的旨意就在于此啊!
邱长春
【 原文 】
青天莫起浮云障,云起青天遮万象。万象森罗镇百邪,光明不显邪魔旺。我初开廓天地清,万户千门歌太平。有时一片炁云起,九窍百骸俱不寧。是以长教慧风烈,三界十方飘荡彻。云散虚空体自真,自然现出家家月。月下方堪把笛吹,一声响亮振华夷,惊起束方玉童子,倒骑白鹿如星驰,纵横自在无拘束,心不贪荣身不辱,闲唱壶中白雪歌,静调世外阳春曲。我家此曲皆自然,管无孔兮琴无弦,得来惊觉浮生梦,昼夜清音满洞天。
炁无升降,息定谓之真铅;念无生灭,神凝谓之真汞。息有一毫之不定,形非我有,散而归阴,非真铅也;念有一毫之不澄,神不纯阳,散入鬼趣,非真汞也。
【 译文 】
青天不要升起浮云的屏障,浮云升起就会遮蔽青天中的万象。万象森罗可以镇服各种邪气,光明若不显现则邪魔就会旺盛。我当初开辟天地,使天地清朗,千家万户歌颂太平。有时一片气云升起,九窍百骸都会不得安宁。因此要常常让智慧之风猛烈,三界十方都能被其荡涤。云散之后,虚空本体自然纯真,自然会显现出如同家家都有的明月(指内心的清明)。在月下才能够吹奏笛子,一声响亮可以震动华夏之地。惊起东方的玉童子,倒骑着白鹿如同流星飞驰。纵横自在没有拘束,心中不贪恋荣华,身体不受屈辱。悠闲地唱着壶中(指修炼的境界)的白雪歌,静静地调养世外的阳春曲(指修炼的功法)。我家的这些曲子都是自然天成,笛子没有孔,琴也没有弦(指修炼达到自然的境界)。得到这些可以惊醒浮生之梦,昼夜之间清音充满洞天(指修炼的境界)。
气没有升降(指达到一种平和的状态),气息平定就叫做真铅;念头没有生灭(指达到无念的境界),精神凝聚就叫做真汞。气息如果有一丝的不稳定,形体就不再为我所有,气散就会归入阴境,这就不是真铅;念头如果有一丝的不清澄,精神就不是纯阳之体,就会散入鬼道,这就不是真汞。
翠玄真人
【 原文 】
炼气徒施力,存神枉用功。岂知丹诀妙,镇日骯真空。
玉液滋神室,金胎结气枢。只寻身内药,不用检丹书。
火枣元无核,交梨岂有查。终朝行火候,神水灌金花。
神气归根处,身心复命时。这般真孔窍,料得少人知。
万籟风初起,千山月正圆。急须行正令,便可运周天。
云散海棠月,春深杨柳风。阿谁知此意,举目问虚空。
【 译文 】
单纯地炼气只是白费力气,空存神思也是枉然用功。哪里知道丹道口诀的奇妙,整日沉浸在真空(指内心的虚空、清净)之中。玉液(指体内的津液等)可以滋养神室(指体内的关键部位),金胎(指修炼的成果)可以结成气枢(指气的关键枢纽)。只需寻找身体内的药物(指精气神等),不需要查阅丹道的书籍。火枣原本没有核,交梨也没有渣滓(指修炼的药物是无形的)。整天施行火候(指修炼的关键),神水(指体内的精华)可以浇灌金花(指修炼的成果)。
紫霞山人
【 原文 】
丹即荃蹄道即鱼,忘荃得道证空虚。
莫坚守抱无為一,扑碎虚空一也无。
妙有灵光常赫赫,含容法界自如如。
随绿应感常清挣,九载金刚不坏躯。
【 译文 】
丹就如同荃蹄(荃蹄是捕鱼和捕兔的工具,这里比喻达到道的手段),道就如同鱼,忘却荃蹄才能证得道的空虚(指不执着于手段,领悟道的本质)。不要坚守抱持着 “无为” 的观念,扑碎虚空(指超越对虚空的执着)就连 “一” 也不存在。微妙的灵光常常赫赫闪耀,包容法界自然自如。随着机缘感应常常清净,经过九年可以炼成金刚不坏之躯。
《周易参同契解》
【 原文 】
耳不听则坎水内澄,目不视则离火内营,口不言则兑金不呜;三者既闭,则真人游戏於其中。
【 译文 】
耳朵不听外界声音,坎水(肾水)就会在内澄清;眼睛不看外界事物,离火(心火)就会在内营聚;嘴巴不说话,兑金(肺气)就不会鸣响。这三者(耳、目、口)都关闭,那么真人(指元神等)就可以在其中自在游戏(指达到一种宁静的修炼状态)。
陈泥丸
【 原文 】
修仙有三等,炼丹有三成。
上品丹法,以身為铅,以心為汞,以定為水,以慧為火,在片餉之问可以凝结成胎。
中品丹法,以气為铅,以神為汞,以午為火,以子為水,在百日之问可以混合成象。
下品丹法,以精為铅,以血為汞,以肾為水,以心為火,在一年之问可以融结成功。
【 译文 】
修仙有三个等级,炼丹有三种成就。
上品丹法:把身体当作铅,把心当作汞,把定力当作水,把智慧当作火,在片刻之间就可以凝结成胎。
中品丹法:把气当作铅,把神当作汞,把午时当作火,把子时当作水,在百日之内可以混合成象。
下品丹法:把精当作铅,把血当作汞,把肾当作水,把心当作火,在一年之内可以融结成功。
李道纯
【 原文 】
真铅真汞大丹头,採取当干罔象求。有作有為终有累,无求无执便无忧。常清常净心珠现,忘物忘机命宝周。动静两途无窒得,不离常处是瀛洲。
三元大药意心身,著意心身便系尘。调息要调真息息,炼神须要不神神。顿忘物我三花聚,猛弃机缘五气臻。八达四通无坚碍,随时随处阐全真。
性天大察长根尘,理路多通增业识,聪明智惠不如愚,雄辩高谭争似嘿。绝虑忘机无是非,隐耀含华远声色,一念融通万虑澄,三心则透诸缘息。諦观三教圣人书,息之字最情直,能於息上做工夫,為佛為仙不劳力。息缘返照禪之机,息心明理儒之极,息气疑神道之玄,三息相须无不克。
【 译文 】
真铅真汞是大丹的关键,採取它们应当向无形无象之处去寻求。
有所作为终究会有牵累,无所追求、无所执着就会没有忧愁。
内心常常保持清净,心珠就会显现,忘却外物、忘却机巧,生命的珍宝就会周流全身。
在动和静两种状态下都没有阻碍,那么不离平常所处之地就是仙境。
三元大药是意、心、身,刻意去关注心身就会被尘世所系累。
调息要调的是真正的呼吸,炼神要做到不执着于神的概念。
突然忘却物我,使三花汇聚,果断抛弃机缘,让五气达到完美的状态。
达到四通八达没有阻碍的境界,随时随处都能阐扬全真之道。
对天性进行深入观察会增长尘世的根尘,道理懂得太多会增加业力和识障。
聪明智慧不如愚笨,雄辩高谈不如沉默。
断绝思虑、忘却机巧,没有是非之分,隐藏光芒、含敛才华,远离声色。
一个念头融通,万种思虑就会澄清,三心(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通透,各种缘分就会止息。
仔细观察三教圣人的书籍, “ 息 ” 这个字最能表达真实的情感。
能够在 “ 息 ” 上做功夫,成为佛或仙都不费力。
止息外缘、返照内心是禅的机要,息灭内心的杂念、明白道理是儒家的极致。
调节气息、体悟道的玄妙,这三种 “ 息 ” 相互依存,没有不能克服的困难。
天来子
【 原文 】
欲捞北海波心月,先缚南山岭上云。
若也有人知此意,便堪飞乌见元君。
半输月照西江上,一个乌飞北海头。
月落乌飞寻不见,广寒宫内倒骑牛。
玄牝之门镇日开,中问一窍混灵臺。
无贾无锁无人守,日月东西自往来。
採药要明天上月,修行须识水中金。
月无庚气金无水,纵有真铅枉用心。
【 译文 】
想要捞起北海波心中的月亮,先要缚住南山岭上的云。
如果有人懂得这个意思,就能够像飞鸟一样去拜见元君。
半轮月亮照在西江上,一只乌鸦飞向北海头。
月亮落下,乌鸦飞走,无处寻觅,只能在广寒宫内倒骑着牛。
玄牝之门整天开着,中间有一个窍穴与灵台相混。
没有门闩、没有锁,也没有人看守,日月自然地从东向西往来。
采药要明白天上月亮的变化,修行必须认识水中的金。
月亮如果没有庚气,金如果没有水,即使有真铅也只是枉费心思。
无梦子
【 原文 】
身為车兮心為軾,车动軾随无计息。
交梨火枣是谁无,自是不除荆与。
身為客兮心為主,主人平和客安处。
若还主客不安寧,精神管是辞君。
【 译文 】
身体就像车,心就像车轼,车动了车轼也随之而动,没有停止的时候。
交梨火枣这样的仙果谁会没有呢,只是自己没有除去荆棘等障碍罢了。
身体是客人,心是主人,主人平和,客人就会安居。
如果主客都不安宁,精神就会离开你。
龙眉子
【 原文 】
俱津无光太极先,风轮激动產真铅。
都因静极还生动,便自无涯作有。
一气本从虚里兆,两仪须从定中旋。
生生化化无穷尽,幻作壶中一洞。
【 译文 】
在津液没有光泽、太极未分之前,风轮激动产生真铅。
都是因为静到极点又转为动,才从无边无际中产生了有。
一气本来是从虚空中产生的征兆,两仪必须从定中旋转而出。
生生化化没有穷尽,幻化成壶中的一个洞天。
紫虚了真子
【 原文 】
乾坤弃籥鼓有数,离坎刀圭採有时。
铅龙升兮汞虎降,龟蛇上下两相。
天上日头地下转,海底蝉娟天上飞。
乾坤日月本不运,皆因斗柄转其。
人心若与天心合,颠倒阴阳只片时。
虎龙战罢三田静,拾取玄珠种在泥。
黄婆媒合入中宫,婴儿 女相追 。
年中用日日用刻,刻裹工夫妙更奇。
暗合斗牛共欢会,天机深远少人知。
【 译文 】
乾坤如同风箱,鼓动有一定的次数,离坎如同药物,採取有一定的时机。
铅龙上升,汞虎下降,龟蛇上下相互交合。
天上的太阳在地下转动,海底的婵娟在天上飞翔。
乾坤日月本来是不运行的,都是因为斗柄的转动才使其运行。
人心如果与天心相合,颠倒阴阳只需要片刻时间。
虎龙交战完毕,三田平静,拾取玄珠种在丹田之中。
黄婆做媒,使婴儿和姹女相互追逐,进入中宫。
一年中用日,每日用刻,刻中的工夫更加奇妙。
暗中与斗牛星相合,共同欢会,天机深远,很少有人知道。
莹蟾子
【 原文 】
抱元守一通玄窍,惟精惟一明圣教。太玄真一复命关,是知一乃真常道。
休言得一万事毕,得一持一保勿失。一彻万融天理明,万法归一非奇特。
始者一无生万有,无有相资可长久。诚能万有归一无,方会两面观北斗。
至此得一复忘一,可与造化同出设。设若执一不能忘,大似痴猫守窟。
三五混一一返虚,返虚之后虚亦无。无既无湛然寂,西天鬍子没髭。
今人以无唤作茫,然荡顽空涉畏途;今人以一唤作一,偏枯苦执空费力。
不无之无若能会,便於守一知无一。一无两字尽掀翻,无一先生大事毕。
【 译文 】
抱持元气、守持一窍,达到通玄的境界,这是惟精惟一的圣教。
太玄真一是复命的关键,由此可知一是真正的常道。
不要说得到一就万事皆毕,得到一之后要持守,确保不丢失。
一彻悟,万物就会融通,天理就会明白,万法归一也不是奇特的事情。
最初是由无生出万有,无和有相互依存才能长久。
如果真能使万有归为无,才会明白两面观北斗的道理。
到了这个地步,得到一又忘却一,就可以与造化同出了。
如果执着于一而不能忘却,就像痴猫守窟一样。
三五混合,一又返回到虚,返虚之后连虚也没有了。
无也没有了,湛然寂静,就像西天的胡子没有了胡须一样。
现在的人把无叫做茫然,在顽空之中游荡,涉足于危险的道路。
现在的人把一叫做一,偏于枯寂,苦苦执着,空费力气。
如果能领会到不无之无的境界,就会在守一的时候知道无一的道理。
把一无两个字彻底推翻,无一先生的大事就完成了。
【 原文 】
日用总玄玄,时人识未全。常推心上好,放却口头禪。法法非空法,传传是妄传。不曾修福始,焉得有祸先。不益便无损,不变岂能迁?草看慎和喜,何愁述与澶?不作善因果,那得恶姻绿?打开人我纲,跳出是非圈。休思今世后,放下未生前。既无尘俗累,何忧业火煎?有无俱不立,虚实任相连。来去浑忘却,生死何预焉?飢来一碗饭,渴则半甌泉。兴来自消遣,困去且打眠。达者明此义,休寻天外天。见前赤洒洒,末后亮娟娟。
【 译文 】
日常生活中总是充满了玄妙,当时的人认识不完全。
常常推求心中的美好,放下口头的禅语。
每种法都不是空法,每种传承都是虚妄的传承。
没有开始修福,怎么会先有祸呢?
没有益处就没有损害,不变化怎么能有变迁呢?
如同看待草木的生长和凋谢一样,何必忧愁得失和祸福呢?
不做善的因果,怎么会有恶的姻缘呢?
打开人我的束缚,跳出是非的圈子。
不要思考今世以后的事情,放下生前的种种牵挂。
既然没有了尘俗的拖累,何必忧愁业火的煎熬呢?
有和无都不执着,虚和实任其相连。
来来去去都全然忘却,生死又与自己有什么关系呢?
饿了就吃一碗饭,渴了就喝半杯泉水。
有兴致时就自我消遣,困倦时就去睡觉。
通达的人明白这个道理,就不会去寻找天外的天。
眼前是赤条条的一片,最后是明亮美好的景象。
导引法
【 原文 】
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叩齿三十六,两手抱崑崙。
左右呜天鼓,二十四度闻。微摆撼天柱,赤龙搅水津。
嗽津三十六,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
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
左右输鱸转,两脚放舒伸。叉手双虚托,低头扳足频。
以候逆水上,再嗽再吞津。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
嚥下泪泪响,百脉自调匀。河车搬运讫,发火遍烧身。
邪魔不敢近,梦寐不能昏,寒暑不能入,灾病不能述。
子午午前作,造化合乾坤。循环次第转,八卦是良因。
【 译文 】
闭上眼睛,冥思静坐,握住固握的姿势,安静地思考神灵。
叩齿三十六次,两手抱住头部。
左右敲击天鼓,听到二十四次声音。
微微摆动头部,撼动天柱,舌头搅动口中的津液。
漱口三十六次,使口中的神水均匀。
将一口水分三次咽下,让龙行虎奔。
闭住气息,搓手使手发热,用手摩擦背后的精门。
用尽这一口气,想象火烧脐轮。
左右转动身体,两脚放松伸展。
双手叉手,向上虚托,低头频繁扳足。
等待逆水上升,再漱口并吞津。
这样做三次完毕,神水共吞九次。
咽下时发出汩汩的响声,百脉自然调匀。
河车搬运完毕,发火遍烧全身。
邪魔不敢靠近,梦寐不会昏乱。
寒暑不能侵入,灾病不能侵害。
在子午时和午前进行,造化与乾坤相合。
循环依次转动,八卦是良好的因由。
杜道坚
【 原文 】
至道不远兮,但在目前。窃天地之机兮,修成胎仙。
妙莫妙兮,凝吾之神;安以待之兮,若存而绵绵。
黄帝求玄珠兮,象罔乃得。此理可心会兮,非言所传。
虚极静篤兮,恍惚变化;綑縊蟠构兮,如烟云之回旋。
龙吟虎啸兮,铅汞交结;依时採取兮,进火烹煎。
剑挂南宫,闭固神室,炼成五色石兮,补自己之青天。
结胎片餉兮,运火一年。如灵鸚之抱卵兮,万虑俱捐。
转天根月窟之关键兮,往来上下。融融液液兮,真气周匝乎三回。
勤而行之,勿计得丧。累土成层臺兮,积捐流而成川。
机绿难偶兮,时不待人;下手速兮,慎毋待霜雪之满巔。
【 译文 】
最高的道并不遥远,就在眼前。
窃取天地的机宜,修成胎仙。
最奇妙的是凝聚我的精神。
安静地等待,好像存在又绵绵不绝。
黄帝寻求玄珠,象罔才得到。
这个道理可以用心领会,不是言语能够传达的。
达到虚极静笃的境界,就会有恍惚的变化。
如同烟雾缭绕,蟠曲构造,像烟云回旋。
龙吟虎啸,铅汞交结。
按照时机採取,进火烹煎。
剑挂在南宫,闭固神室。
炼成五色石,补自己的青天。
在片刻之间结胎,运火一年。
如同灵鸚抱卵,万种思虑都抛弃。
转动天根月窟的关键,往来上下。
融融液液,真气环绕三周。
勤奋地去做,不要计较得失。
堆积土而成高台,积聚水流而成河川。
机缘难以相遇,时间不等人。
下手要迅速,谨慎不要等到霜雪布满头顶。
许真人
【 原文 】
未开关,空打坐,无有麦子推甚磨。枉劳神,空错过,生死轮回躲不过。开得关,透得锁,三车搬运真水火,涌泉直至泥丸宫,纵横自在都由我。关未开,锁未动,休胡扭捏莫胡弄,自己性命固不得,却去人问说铅汞。人人本有三关路 J 夹春双关透顶门,修行正路此為根,华池神水频吞咽。紫府元君逆上搬,常使气冲关节透,自然精满谷神存。只愿谷神长不死,世问都是寿长人。
【 译文 】
如果没有打开关键之处就白白地打坐,就像没有麦子却要推磨一样。白白地耗费精神,白白地错过时机,生死轮回是躲不过的。打开关键之处,突破束缚,进行三车搬运,调动真水真火,让气从涌泉直达泥丸宫,这样就能纵横自在,一切都由自己掌控。如果关键未开,束缚未破,就不要胡乱地扭捏作态、胡乱行动,连自己的性命都无法稳固,却去向别人谈论铅汞(炼丹的要素)。人人都有三关之路,让气从夹脊双关透达顶门,这是修行的正确路径的根本。华池中的神水要频繁吞咽,紫府元君(体内的元气等)要向上搬运,常常让气冲开关节,这样自然精满,谷神(体内的元神等)得以留存。只希望谷神长久不死,这样世间就都是长寿的人了。
薛真人
【 原文 】
修养工夫颠倒颠,行持造化坎离先。
池中玉液频频嚥,肘后金精转转还。
玄中妙,妙中玄,得此神丹益寿年。
谷关紧锁真消息,便是人间不老仙。
【 译文 】
修养的工夫是颠倒的,行持造化要先调和坎离(体内阴阳)。
华池中的玉液要频频吞咽,肘后的金精要不断回转。
玄妙之中还有玄妙,得到这种神丹就能益寿延年。
谷关要紧紧锁住其中的真消息,这样就能成为人间的不老仙人。
逍遥子
【 原文 】
父母未生前,与母共相连。十月胎在腹,能动不能言。昼夜毋呼吸,往来通我玄。无情生有情,虚灵彻洞天。剪断脐带子,一点落根源。性命归真土,此处觅真铅。时时防意马,刻刻锁心猿。迷失当来路,轮回苦万千。若遇明师指,说破妙中玄。都来二十旬,端的上青天。
丹田完固气归根,气聚神凝道台真。久视定须从此始,莫教虚度好光阴。
却老扶裹别有方,不须身外觅阴阳。王关谨守尝渊默,气固神完寿自康。
【 译文 】
在父母还未生自己之前,与母亲相连。在母胎中十个月,能动但不能言语。昼夜没有呼吸,往来通达玄妙。从无情中生出有情,虚灵透彻洞天(修炼的境界)。剪断脐带,那一点(先天的元气等)落入根源之处。性命归到真土(体内的关键部位),在这里寻觅真铅(炼丹的关键要素)。时时要防备意马(杂念),刻刻要锁住心猿(杂念)。如果迷失了来时的路,就会经历万千轮回之苦。如果遇到明师指点,就能说破其中的玄妙。总共经过二十旬(修炼的时间),就能真正地飞升青天。丹田坚固,气归根源,气聚神凝,符合道的真谛。长久地审视自己就要从这里开始,不要虚度美好的时光。
《 摄生要旨 》
【 原文 】
眼者神之牖,鼻者气之户,尾问者精之路。人多视则神耗,多息则气虚,多嗜欲则精竭。务须闭目以养神,调息以养气,坚闭下元以养精。精充则气裕,气裕则神完,是谓道家三宝。觉与阳合,寐与阴併,觉多则魂强,寐久则魄壮。魂强者生之人,魄壮者死之徒也。故善养生者必餐元和,臧滋味,使神清气爽,昼夜常醒,是乃长生之道。
去暴怒以养性,少思虑以养神,省言语以养气,绝嗜欲以养精。
【 译文 】
眼睛是神的窗户,鼻子是气的门户,尾闾是精的道路。人如果多看就会神耗,多呼吸就会气虚,多有嗜欲就会精竭。务必闭上眼睛来养神,调节呼吸来养气,紧紧关闭下元(身体下部的关键部位)来养精。精充足气就丰裕,气丰裕神就完备,这就是道家的三宝。觉醒时与阳相合,睡觉时与阴相伴,觉醒多魂就强壮,睡眠久魄就壮实。魂强壮的是生的人,魄壮实的是死的人(这里强调了魂和魄在生死中的作用)。所以善于养生的人一定要吸纳元和之气,减少滋味(的欲望),让神清气爽,昼夜常常清醒,这就是长生之道。去除暴怒来修养性情,减少思虑来保养精神,减少言语来保养气息,断绝嗜欲来保养精气。
《 玄关杂记 》
【 原文 】
昔有行道人,陌上见三叟,年各百岁餘,相与锄禾秀。往拜再三问,何以得此寿?上叟前致词,室内姬赢丑;二叟前致词,夜饭臧数口;下叟前致词,暮外不覆首。旨哉三叟言,所以寿久。
口中言少,心头事少,肚中食少,夜问睡少;依此四少,神仙可了。
【 译文 】
从前有个修道的人,在陌上看到三个老人,他们都一百多岁了,一起在锄禾。(修道人)上前拜问多次,问他们怎么能如此长寿。上面的老人上前致辞说,(长寿的方法是)室内的姬妾容貌丑陋(指不沉迷美色);第二个老人上前致辞说,(长寿的方法是)夜饭少吃几口;下面的老人上前致辞说,(长寿的方法是)夜晚不蒙头睡觉。这三位老人的话很有道理,这就是长寿的原因。口中言语少,心头事情少,肚中食物少,夜间睡眠少,依照这 “四少”,就能成为神仙。
《 内养真詮 》
【 原文 】
老子曰:绵绵若存。谓之存,则常在矣;谓之若,则非存矣。故道家宗旨,以空洞无涯為元窍,以知而不守為法则,以一念不起為工夫。检尽丹经,总不出此。
气欲柔不欲强,欲顺不欲逆,欲定不欲乱,欲聚不欲散。故道家最忌瞋心,瞋心一发则气强而不柔,逆而霽顺,乱而不定,散而不聚矣。修道者须如光风密月,景星庆云,无一毫乖戾之气而后可行功用力。
【 译文 】
老子说:绵绵若存(气息绵绵不绝,若有若无)。说存在,就常常存在;说好像(存在),又不是真的存在。所以道家的宗旨,把空洞无涯作为元窍(修炼的关键窍穴),把知道而不执着作为法则,把一个念头都不生起作为工夫。查阅完所有的丹经,总也离不开这些。气要柔和不要刚强,要顺畅不要逆乱,要安定不要混乱,要聚合不要分散。所以道家最忌讳嗔心,嗔心一旦发作,气就会刚强而不柔和,逆乱而不顺畅,混乱而不安定,分散而不聚合。修道的人要像光风霁月、景星庆云一样,没有一丝乖戾之气,然后才可以行功用力。
《 修真秘录 》
【 原文 】
人心久任之,则浩荡而忘返,顿栖之又超跃而无垠。任之则荣乎我性,栖之则劳乎我神,致神者奚方而静。盖心本至寧,感物而动,既习动而播迁,亦习静而恬晏。故善习静者,将躁而制之以寧,将邪而闲之以正,将求而抑之以恬,将浊而澄之以清。优哉游哉!不欲不营。行於是,止於是,造次於是,逍遥於是,久之则物冥於外神鉴於内,不思静而自静矣。
【 译文 】
人心如果长久地放任它,就会放纵而无法收回,突然让它栖息下来又会超越界限而没有边际。放任它就会扰乱自己的本性,让它栖息就会劳累自己的精神,让精神安定有什么方法呢?心本来是非常宁静的,因为感应外物而活动,既然习惯了动而四处播迁,那么习惯静时就能恬静安晏。所以善于修习静的人,在躁动时用宁静来克制,在邪念产生时用正念来防范,在有欲望追求时用恬静来抑制,在混浊时用澄清来净化。优哉游哉!没有欲望也不营求。行动在这里,停止也在这里,仓促之间也在这里,逍遥自在也在这里,时间久了外物在外面冥合,神在内部鉴察,不想着静而自然就静了。
【 原文 】
修真之士先要降心,若不降心,焉能见性?既不见性,何以立命?性命不备,安得成真?故降得一分欲心,便存得一分道心。
【 译文 】
修真的人士首先要降伏内心,如果不降下内心的杂念,怎么能见到自己的本性呢?如果见不到本性,又怎么能安立自己的性命呢?性命不完备,怎么能成真道呢?所以降伏一分欲心,就能留存一分道心。
【 原文 】
心為五阳之主,肾為五阴之主,五阴升而為水,五阳降而為火。而脐在人身之中,名曰中宫,命府包藏精髓,贯通气脉,善养者自离进坎填离,心息相依,使二气相交,水火既济,自然一气纯阳,身轻体健。
【 译文 】
心是五阳(五脏中的阳气)的主宰,肾是五阴(五脏中的阴气)的主宰,五阴上升成为水,五阳下降成为火。而脐在人身的中间,叫做中宫,命府包含精髓,贯通气脉,善于保养的人让离(心火)与坎(肾水)相交,心与息相互依存,让二气相交,水火既济(阴阳调和),自然就会有纯阳之气,身体轻健。
【 原文 】
婴儿之在母胎也,母呼亦呼,母吸亦吸,口鼻皆闭,而唯以脐通焉。及其生也,剪去脐带,则一点真元之气聚於脐下。故脐者,生之根,气之蒂也。人能虚心凝神,回光内照於真人呼吸处,体其上下,顺其自然而存之,心与息相依,神与气相守,念念相续,打成一片,自然神气归根性命合。
【 译文 】
婴儿在母胎中时,母亲呼气婴儿也呼气,母亲吸气婴儿也吸气,口鼻都闭着,只通过脐来通气。等到出生后,剪去脐带,那一点真元之气聚在脐下。所以脐是生命的根源,气的蒂(关键)。人如果能虚心凝神,回光内照在真人呼吸的地方,体察上下,顺其自然地存养,心与息相依,神与气相守,念头连续不断,打成一片,自然神气归到根源,性命相合。
【 原文 】
人在气中,如鱼在水中。水以养鱼而鱼不知,气以养人而人不觉。养气者须自调息始。调息之法,先静坐澄心,宛若禪寂,以月视鼻,以鼻对脐,调匀呼吸,勿令喘急,吸时气自下而上,呼时气自上而下,一上一下,若存若亡,毋令间断,亦毋令矜持,但随其出入,少加调停尔。
【 译文 】
人在气中,就像鱼在水中。水用来养鱼但鱼不知道,气用来养人但人不察觉。养气的人必须从调息开始。调息的方法,先静坐澄心,就像参禅寂静一样,用眼睛看着鼻子,用鼻子对着脐,调匀呼吸,不要让呼吸喘急,吸气时气从下往上,呼气时气从上往下,一上一下,若有若无,不要间断,也不要过于矜持,只随着气息的出入,稍微加以调停罢了。
【 原文 】
人身元神常在於目,五藏精华亦聚於目。故《阴符经》曰:机在目。
《道德经》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内养之法,常要两目垂帘,回光自照,降心火於丹田,使神藏於渊,不致外驰,自然神气相抱,长生可期。
【 译文 】
人身的元神常常在眼睛,五脏的精华也聚集在眼睛。所以《阴符经》说:机在目(关键在眼睛)。《道德经》说:不见可欲,使心不乱(不看到引起欲望的东西,让心不混乱)。所以内养的方法,常常要两眼垂帘,回光自照,降心火到丹田,让神藏在深渊,不向外驰散,自然神气相抱,就可以期待长生。
冬至小参文
【 原文 】
身中一宝,隐在丹田。轻如密雾,担似飞烟。
上至泥丸,下及涌泉。乍聚乍散,或方或圆。
表裹莹彻,左右回旋。遇阴入地,逢阳昇天。
金翁採汞,诧女擒铅。依时运用,就内烹煎,
冬至之后,夏至之前,金鼎汤沸,玉炉火燃,
龙昤束岳,虎嘛西川,黄婆无為,丁公默然,
身中夫妇,云雨交欢。天一生水,在乎清源。
离己坎戊,以土為先。土中有火,妙在心传。
如龙养珠,波涵玉渊,如鸚抱卵,缓气绵绵。
磁石吸铁,自然通连,花蒂含实,核中气全。
不守之守,如一物存。始由乎坎,终至乎乾。
卯酉沐浴,进退抽添。有文有武,可陶可甄。
圣胎既就,一铁三关。却使河车,运水登山一主尸六贼,胆碎心寒。
银盂盛雪,一色同观;玉壶涵水,即成大还。
一声雷电,人在顶门,青霄万里,蟾光一轮。
【 译文 】
身体中有一宝,隐藏在丹田。轻如薄雾,重似飞烟。向上到达泥丸宫,向下到达涌泉穴。时而聚合时而分散,有时呈方形有时呈圆形。表里晶莹透彻,左右回旋。遇到阴就沉入地下,遇到阳就升上天。金翁(体内的阳气等)采汞(体内的阴气等),姹女(体内的阴气等)擒铅(体内的阳气等)。依照时机运用,在体内烹煎。在冬至之后,夏至之前,金鼎中的汤沸腾,玉炉中的火燃烧。龙在东岳(身体的特定部位)咆哮,虎在西川(身体的特定部位)呼啸。黄婆(调和阴阳的媒介)无为,丁公(体内的元气等)默然。身体内的阴阳(夫妇),如同云雨交欢。天一生水,在于清源(身体内的特定部位)。离己坎戊(体内的阴阳等要素),以土(身体内的特定部位)为先。土中有火,妙在用心相传。就像龙养珠,水波中蕴含着玉渊(修炼的境界),如同鹦鹉抱卵,缓气绵绵不绝。磁石吸铁,自然相互通连。花蒂中包含果实,核中的气完备。不刻意守持的守持,如同有一物存在。开始于坎(肾水),最终到达乾(阳气等)。卯酉(时间或身体内的特定状态)时进行沐浴(修炼的步骤),进退抽添(修炼的火候调节)。有文有武(修炼的火候),可以陶冶可以甄炼(修炼的过程)。圣胎(修炼的成果)炼成之后,一铁(修炼的关键要素)打通三关(身体内的关键部位)。然后让河车(体内的元气等的运行),运水登山(修炼的过程)。让六贼(眼、耳、鼻、舌、身、意带来的干扰)胆碎心寒。如同银盂盛雪,一色同观;玉壶涵水,这样就炼成了大还丹(修炼的成果)。一声雷电(修炼中的景象),人在顶门(身体的特定部位),青霄万里,蟾光一轮(修炼的境界)。
冬至词
【 原文 】
因看斗柄运周天,顿悟神仙妙诀。
一点真阳生坎位,点却离官之缺。
造化无声、水中起火,妙在虚危穴。今年冬至,梅花衣旧凝雪。
先圣此日闭关,不通来往,都為群生设。
物物含生意,正在子初亥末。自古乾坤,这些离坎,日日无休歇。
如今识破,金乌飞入蟾关。
【 译文 】
因为看到斗柄(星象)运转周天(天体的运行),顿时领悟了神仙的妙诀。一点真阳在坎位(肾水的位置)产生,点化离宫(心火的位置)的缺失。造化没有声音,水中起火,妙处在于虚危穴(身体内的关键部位)。今年冬至,梅花依旧凝结着雪。先圣在这一天闭关,不与外界来往,都是为了群生(众生)。万物都包含着生机,正在子初亥末(时间点)。自古以来乾坤(天地、阴阳),这些离坎(阴阳),日日不停歇。如今识破(修炼的关键),金乌(太阳、阳气)飞入蟾关(身体内的关键部位)。
玄牝歌
【 原文 】
华池神水天地根,炼之饵之命长生。
自古神仙无则说,皆因玄牝入真门。
借问如何是玄牝,婴儿未生先两肾。
两肾中间一点明,逆则丹成顺成人。
一阳起处便下手,黑中取白无中有。
一时身内长黄芽,九载三年徒自守。
世人若识真玄牝,不在心兮不在肾。
穷取生身负受气初,莫怪天机轻洩尽。
【 译文 】
华池中的神水是天地的根源,修炼它、服用它就能长生。自古以来神仙没有别的说法,都是因为玄牝(身体内的关键部位)而进入真门(修炼的境界)。借问什么是玄牝,在婴儿未出生之前是两肾(身体内的关键部位)。两肾中间有一点光明,逆着(自然规律)就能炼成丹,顺着(自然规律)就成为人。一阳(阳气)升起的地方就开始下手修炼,在黑(阴)中取白(阳),从无中生出有。一时之间身体内长出黄芽(修炼的生机),九年三年白白地守持(修炼)。世人如果认识了真正的玄牝,就知道它不在心也不在肾。穷究生命承受气的开始,不要怪天机轻易泄露。
修真口诀
【 原文 】
修真之要,只在性命两字,离了性命便是旁门。世人不知何者為养性,洞宾以炼心晓之,不知何者為立命,张许以伏气喻之。心无所住,方是真如,此养性也;气入身来,沉归元海,此立命也。
【 译文 】
修真的关键,只在性命两个字,离开了性命就是旁门左道。世人不知道什么是养性,吕洞宾用炼心来告诉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立命,张许用伏气来比喻。心无所住,才是真如(真正的境界),这就是养性;气进入身体,沉入元海(身体内的关键部位),这就是立命。
【 原文 】
道家以精气神三宝為丹头。然炼精之要在乎身,身不动则无欲而精全;炼气之要在乎心,心不动则无念而气全;炼神之要在乎意,意不动则身心合而返虚故神全。是故精气神為三元药物,身心意為三元至要。
【 译文 】
道家把精气神作为炼丹的关键要素。然而炼精的关键在于身体,身体不动就没有欲望而精完备;炼气的关键在于心,心不动就没有念头而气完备;炼神的关键在于意,意不动身心就合一而返归虚无,所以神完备。所以精气神是三元药物,身心意是三元至要(关键) 。
免责 声明: 以上图文来自网络,贵在分享,不做商用,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