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道
外篇论述的手法和庄子内七完全是不同的。区别很大,很多学者认为外篇非庄子所之旨,在此不做评论,此文章只共参考阅读。
此篇以篇首二字为篇名,其中心思想是论述天道与人道的关系。
正像《在宥》篇所论:”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
共选了五段文字。
其一为” 天道运而无所积 “一段,也是本篇的首段。此段说明圣人以虚静无为之心,任随天地万物运行不辍。并进一步提出”天乐”与”人乐”的区别,赞扬得到天乐的人,能够与天地同运行,与万物同转化,可以称王天下。
其二为”昔者舜问于尧”一段。此段引尧、舜之言,归结本篇”天地者,虚静无为”的主旨。
其三为”士成绮见老子而问”一段。此段在人物描写上所运用的漫画式笔法,颇为新鲜、幽默而辛辣。林云铭点评说:”状得肖,骂得狠,奇文至文!”宣颖则针对文章中对士成绮小丑般的描写和影射他是边境上的小偷,点明:”士成绮之状貌志气如此,与虚静无为相去远矣,是大道之贼也,故曰其名为窃!”
其四为”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一段。此段纯为议论,提出”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等论题,多有意味。
外篇·天道 一
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圣道运 而无所积,故海内服。明于天,通于圣,六通四辟于帝王之德者,其 自为也,昧然无不静者矣!
自然之道的运行是不停滞的,所以万物能够不断地生成;帝王之道的运行是不停顿的,所以天下人都愿意归附;圣贤之道的运行是连续不断的,所以海内百姓都愿意顺服。明白自然之道,通晓圣贤之道,又能六合四方无不通达帝王之德的,都是任天下人自由自在地生活,他们虽然懵懵懂懂,不求虚静,却无不神安心静。
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万物 无足以挠心者,故静也。
圣人之心总是能够清静,并非因为清静好,所以清静;而是因为万事万物都无法干扰他的心,所以他总是清静的。
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 故帝王圣人休焉。
水面清静时,便能明澈地照见须眉,平平的水面可以作为平度的标准,高明的工匠用它来作为准绳。 水静犹能明照须眉,更何况人的精神呢!虚静的圣人之心啊!它可是天地的明镜,万物的明镜。虚静、恬淡、寂寞、无为,它们是天地的准则和道德的实质,所以帝王和圣人在这境界中可以安心休息了。
休则虚,虚则实,实则伦矣。虚则静,静则动,动则得矣。静则无为,无 为也,则任事者责矣。无为则俞俞。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 。
息心休虑而内心才会虚寂,内心虚寂而真气充盈,方能感到生命的充实,生机充实也就具备了进入大道的条件。虚寂而后才能宁静,宁静而后才有活动,活动而后无不自得。清静就会无所作为,无所作为就可以让做事的人各尽其职。无所作为方能从容愉悦。从容愉悦的人,忧患不会留在心中,所以能够长寿。
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明此以南乡,尧之为君也; 明此以北面,舜之为臣也。以此处上,帝王天子之德也;以此处下, 玄圣素王之道也。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它们是万物的本原。明白了这个道理而南面登上帝王之位的,尧就是这样的人;明白了这个道理而北面称臣的,舜就是这样的人。用此道理对待尊上之位,这是帝王、天子的德性;用此道理对待卑下之位,这是玄圣素王的道义。
以此退居而闲游,江海山林之士服;以此进为而抚 世,则功大名显而天下一也。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用此道理来退隐闲游,天下的隐士都会信服。用此道理来进取出仕 , 安抚世人,就会创立大功,名显一世,统一天下。清静则立内圣之德,行动则建外王之业,无为而能受到世人的尊崇,朴素而天下无人与他媲美。
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 者也。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 ,谓之天乐。
明白天地以无为为德的,这就是认识了天地的根本,也就能与自然相和谐。用它来均调天下,也就能与人相和谐。与人相和谐,称为人乐;与天相和谐,称为天乐。
庄子曰:“吾师乎,吾师乎!赍万物而不为戾;泽及万世而不为仁;长于上古而不为寿;覆载天地、刻雕众形而不为巧。” 此之谓天乐。
庄子说:”我的大宗师啊,我的大宗师啊!调和万物却不自以为高明,恩泽万世却不自以为仁,早于上古却不以为长寿,覆天载地、塑造万物却不以为巧妙。这就是天乐。
故曰:知天乐者,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而与阴 同德,动而与阳同波。 故知天乐者,无天怨,无人非,无物累,无鬼 责。故曰:其动也天,其静也地,一心定而王天下;其鬼不祟,其魂 不疲,一心定而万物服。
所以说:’体验天乐的人,他生存时便顺自然规律而运行,他死亡时便随万物而转化。清静时与地阴同隐寂,行动时与天阳共波动。’所以体验天乐的人,不怨天尤人,不为外物所牵累,不遭受鬼神的责罚。所以说:’他活动时能够与天一同运行,他宁静时能够与地一同寂默,内心安定专一而能称王天下;鬼神不为祸害,精神永不疲惫,内心安定专一而万物都来归附。
言以虚静推于天地,通于万物,此之谓天乐 。天乐者,圣人之心以畜天下也。
说的是把虚寂宁静推及于天地间,达于万物中,这就叫做天乐。所谓天乐,便是圣人用道心来养育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