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解经”,无非是让玄理迁就陋我之知。
单从字面就不是读经!如何是读经解义的方法呢?
“追格”是第一要点:何种“心”在说这话(“父母唯其疾之忧”),说这话的人的“底盘”意蕴是什么?
那就是:“父母之慈”希望子女不能有任何问题!父母之可怜,父母之“贱”,均在此爱。
追格得心,是能学习夫子智慧!
历史上的“智慧”、“高人”是不好比较的!这一点没人说透过。
人的意识,人的心灵,不同时代开启并居其中的是不同的宇宙、世界。这一点真能切境体味的极少。人们在拿前人的智慧说事儿的时候,他们几乎无一人能够明白自己和古人的差异相当于一个足球场上的球星在跟一位武术家谈羽毛球并且还以为俩人都在一个足球场上踢球呢。
古人的世界里有的和没有的,跟你的世界不同!唯独当你明白世界是什么,它不是客观的,客观和主观之间存在着“协约”:精神世界和外部世界是一个完整的游戏。
世界上的任何存在,都得通过最终表现为认知才能进入生活。大批量的共同认知,形成人们共处的环境。随着时代的变迁,认知跟着变迁。世界不一样!活在其中的智慧也不同。
我要说的是当你过分或盲目强调智慧可以借鉴的“共同分”的时候,那被忽略了的微细分别阻碍了你智慧的升级跃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