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是自动排斥对自我愚昧的觉察的。
人就是(社会)一张大网上的各个节点,每个节点都占据不同的坐标,每个坐标对应不同的心智。 人类最大的误解就是误以为每个人拥有同样的心智。大家不仅心智不同,他们所处的世界也不同。但大家把最大公约数的认知当成了“客观”共处的世界。
有人请丹蕨先生开示“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我从三个角度说法:
一. 辨析“我智”、“他智”、“你智”的掺杂之心!
二. 从五识被(第七识调频)第六识看见而由阿赖耶增补无数未见而见的元素。
三.生活、生命、此刻的状态开启的是不同的心性(认知、感受、经验模式)。
其次还应该有第四:人的“自我不自由”(态度原理、潜意识、归因心性、性格与经历)。
此刻“四毋”还用解释吗?
“何时明白的?”
“……%%#$…”
“是改变之后!”
变化之前无法自知。于是这个变化也不大可能由旧我发动!那么如何迎接新我?这就是学习孔子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