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盛之梦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气盛之梦
五脏六腑-负责水道循环的”漕官”

三焦者,决渎之官

“三焦者,决渎之官”出自《素问·灵兰秘典论》,是中医理论中对三焦功能的经典描述,具体内涵如下:

1. ‌ 基本定义与功能 

决渎之官 ‌:“决”意为疏通,“渎”指水道,三焦的功能类似于古代治理水道的官员,负责疏通全身水液运行的通道‌‌。
水道出焉 ‌ :三焦作为水液代谢的通道,协调气化作用,推动水液的输布与排泄,维持体内水液平衡‌。

2. ‌ 三焦的结构与划分 

三焦并非具体脏器,而是人体躯干的三个功能区域:

上焦 ‌(横膈以上):包含心、肺,主司宣发卫气、布散水谷精微‌。
中焦 ‌(横膈至脐):涵盖脾、胃、肝胆,负责消化吸收和化生气血‌。
下焦 ‌(脐以下):包括肾、大肠、小肠、膀胱,主司排泄糟粕和代谢水液‌。

3. ‌ 水液代谢的机制 

协同作用 ‌: 三焦与肺(宣发肃降)、脾(运化水湿)、肾(蒸腾气化)等脏器配合,形成水液代谢的整体系统‌。
气化功能 ‌: 三焦通过气化作用调控水液运行,其通畅与否直接影响水肿、小便不利等病理状态‌。

4. ‌ 临床应用意义 

三焦功能失常可表现为水道壅塞,治疗时需兼顾调理肺、脾、肾等脏器,并通过温阳化气等方法恢复三焦气化功能‌。

综上,三焦作为“决渎之官”,是中医理论中水液代谢的核心枢纽,其功能涵盖气机升降与水液输布的协调,体现了整体观与动态平衡的医学思想‌

气盛之梦

三焦为六腑之一,是上、中、下三焦的合称。

三焦为脏腑学说中的六腑之一,具有六腑以通为用的共同功能特点,它的具体功能主要表现在气化和流通水液。

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如果要问三焦是什么,简单地说答案有两个:

(1) 指六腑之一 ,是脏腑间、脏腑内及体腔内组织间互相沟通所形成的通道,作用是运行元气和津液。为气升降出入的场所,也是津液输布与排泄的通道。

(2)位置概念,即膈以上为上焦,膈至脐为中焦,脐以下为下焦。

●三焦之通行元气

元气,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元气是肾中精气所化生,故根于肾,但其运行途径却是通过三焦而运行于全身,布散至五脏六腑的。

三焦总司全身的气化功能,它能”主持诸气”是由于三焦包容着五脏六腑,因此各种功能活动(气化活动)均发生在三焦。

●疏通水道

运行水液是人体得以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

而三焦在此起了关键作用,它具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功能。

人体的水液代谢,是在肺之宣发肃降、脾之运化、肾之蒸腾气化以及胃、小肠、大肠、膀胱等脏腑的协同下完成的,但必须以三焦为通道,才能正常地升降出人。

这也与三焦总司全身气化的功能相关,因气行则水行。如果三焦的水道不够通利或三焦气化不利,则肺、脾、肾等脏腑输布调节水液的功能将难以实现。

● 三焦与脏腑

脏与腑比较, 脏居于主导地位,而心又是君主之官,总领一切脏腑。 三焦在六腑中也担负着类似的职能。

三焦就是人与自然环境发生联系的三条通道, 天地之精气靠此才能摄取, 人体的糟粕靠此才能排出。

三焦主要负责人体全身水液运行

三焦划分

三焦者,中渎之腑也,水道出焉。

三焦(气管、食管、输尿管)中空如洞,是水液流通的道路。

上焦- 包括心与肺

中焦- 包括脾、胃、肝、胆

下焦- 包括肾、膀胱、小肠和大肠

三焦划分详解

气盛之梦
上焦
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上焦开发,宣五谷味。””并咽以上”是讲上焦沿着食道上行,而沿着食道上行的是咽喉。
气盛之梦
中焦
“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中焦同样也包括胃的部分,连于胃体的咽门(食道即中焦), 越出于上 焦(气管咽喉)的后面。
气盛之梦
下焦:
“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回肠在《内经》中亦谓大肠。这里是讲下焦与回肠的比邻关系和经络联系,因为手少阳之脉”散落心包,下膈,循属三焦”。而”注于膀胱而渗入”之物则非输尿管莫属了,告诉了我们下焦与膀胱的直接邻属关系。
气盛之梦
三焦功能
上焦如雾上焦心肺敷布气血,犹如雾露弥漫之状,有灌溉并温养全身脏腑组织的作用。
气盛之梦
中焦
中焦如沤沤是浸泡的意思。所谓”如沤”,是形容中焦的脾胃有腐熟、运化水谷,进而化生气血的作用。
气盛之梦
下焦:
下焦的主要生理功能为传导糟粕,排泄二便。糟粕的排泄,一是从大肠排出大便,一是从膀胱排出小便
三 焦 的 功 能 概 述

气化功能:气机升降通道

上焦-负责气血运行

中 焦- 负 责 消 化 吸 收

下 焦- 负 责 排 泄 生 殖


 
气盛之梦

三焦与其他脏腑的关系

三焦作为中医理论中“六腑之一”,与其他脏腑通过功能协同和空间分布形成密切联系,具体关系如下:

一、‌ 结构关联:划分脏腑功能区域 

三焦将人体躯干划分为三个区域,每个区域包含特定脏腑,形成功能联动:

‌ 上焦 ‌(心肺) :主司呼吸与气血输布,心肺通过宣发卫气和推动血液循环,维持全身气机运转‌
中焦 ‌(脾胃、肝胆) :承担消化吸收,脾胃化生水谷精微,肝胆疏泄气机,共同为气血生成提供物质基础‌ 。
下焦 ‌(肾、膀胱、大小肠) :负责排泄代谢废物,肾主水液气化,膀胱与大肠协同完成二便排泄‌ 。

二、‌ 水液代谢:依赖多脏腑协同 

三焦是水液运行的通道,其功能需与肺、脾、肾等脏腑配合:

肺 ‌ :通过宣发肃降调节水液输布至体表与三焦‌ 。
‌ 脾 ‌ :运化水湿,将津液上输于肺,并通过三焦布散全身‌ 。
‌ 肾 ‌ :蒸腾气化水液,经三焦将浊液下输至膀胱排出‌ 。
三者与三焦共同构成“水液代谢链”,任一环节失调均可导致水肿、小便不利等症‌ 。

三、‌ 气机协调:推动脏腑功能运转 

三焦是元气运行和水谷精微输布的通道,与其他脏腑形成气机联动:

‌ 中焦枢纽 ‌ :脾胃升清降浊,肝气疏泄,维持三焦气机通畅,保障气血生化与输布‌。
元气传导 ‌ :肾中元气通过三焦通达全身,激发脏腑功能(如心主血脉、肺司呼吸)。

四、‌ 临床病理:相互影响与调治 

三焦功能异常常表现为多脏腑失调:

上焦壅滞 ‌: 心肺气机不畅,可致胸闷、咳喘,需疏理肺气并通调三焦‌。
‌ 中焦湿热 ‌: 脾胃运化受阻,引发腹胀、纳呆,治疗需清热化湿兼调三焦气机‌。
下焦虚寒 ‌: 肾阳不足导致水液停滞,需温补肾阳并疏通下焦水道‌。

总结

三焦通过划分功能区域、协调水液代谢与气机运行,与其他脏腑形成“整体联动”关系。其通畅与否直接影响脏腑功能的平衡,体现了中医“整体观”与“以通为用”的核心思想‌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国学百科

脏腑、经络、形体-形成体质的结构与要素

2025-7-16 20:07:50

国学百科

大唐周昉周家样影响日本佛画

2025-7-16 20:07:5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