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画的历史源头不晚,早在北宋与南唐对峙的时候,双方就已经非常娴熟地利用肖像画达到战场上达到的目的 ,都是在开战之前通过观察敌方军事首领的模样来了解他的内心。当时北方战乱迭起,辽大同元年 (947) ,辽太宗耶律德光灭了后晋,后晋的宫廷人物画家王仁寿、焦著、王霭等皆被辽军掳走,赵匡胤灭了后周建立大宋后,在绘画方面做的第一件 事情就是派遣驿使赴辽国索要这三位画家,只剩下王霭一人了,另外两个都死了。据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三载,宋太祖急于得到他们的目的除了要画祖宗像和自己的肖像之外,更有特殊的使命。王霭被宋太祖授予图画祗候,派他到南唐悄悄地画那儿的将领齐丘 、韩熙载、林仁肇的肖像,回来后,太祖很满意,升他为翰林待诏。原来,宋太祖通过观察敌国首脑的肖像来了解他们的气质、心态、才气和能力,以便最后决策。
北方陈抟的一套相术早早传到了江南, 北宋和南唐在两国互派的外交使团中悄悄地安插了肖像画家,奉旨偷偷地绘敌国的军政首脑。 李煜听说宋太祖很厉害,派遣使臣画了宋太祖的肖像,想了解他的形貌和魄力,当他看到黑黢黢的朱太祖画像时,倒抽了一口凉气,暗暗感到一股咄咄逼人的气势将摧垮南唐江山。这张宋太祖的肖像虽是后人所作,但的确画出了这位开国之君的气质。

《宋太祖半身像》
宋 佚名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太祖从陈抟那里学来的这一绝技传至徽宗朝兴盛不衰,南宋王明清对此类“谍画”有着明确的记录:宣和初年,徽宗想攻打辽国,把燕云十六州打下来,朝里大臣争论不休,有一个谍报官员说辽国的天祚帝貌有亡国之相,徽宗决定派画院学正陈尧臣带两个画院的画学生装扮成外交人员前去写生,画了天祚帝的肖像,还把沿途关键的地势地形也画了下来,交给了徽宗,徽宗一看,“虏主望之不似人君”,随后发兵,燕云之战果真打赢了。
在宋代的肖像画里,北宋敌国首脑的肖像画均未存世,北宋山水画中的谍画也很难看到了,在南宋早中期的山水画里,在与金国的谈判中,“谍画”的作用实在是太重要了。
南宋早期与“谍画”有关的唯一之作是传为萧照的《关山行旅图》页 ,他是在南宋初随李唐从太行山过来的画家,后来也在宫里画画。

《关山行旅图》
南宋 佚名(旧传萧照)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绍兴三十二年 (1162) ,赵昚继位,是为孝宗。他不满于高宗朝腐败软弱的政治局面,为岳飞父子平反昭雪,剔除了高宗朝属于降金派的僚臣。他一开始就想恢复北方失地,用老将李显忠、邵宏渊大举北伐,进攻巩、洛,孝宗仍继续委派擅画山水的官员出使金国,有可能渴望得知巩县、洛阳周围的地形和通向太行山的要道,此时的宋军南渡已四十年多年了,来自北方的将士多数已不在人世,父子兵们都不知道北方的地形地貌, 十分需要借助绘画来图解北方交通要道和地形地貌,增强将士们对北方作战地形的形象认识。
正当南宋宫廷画家处心积虑地绘制“谍画”的同时,金国画家也没有闲着。海陵王完颜亮 (1122-1161) 曾遣画工随施宜生出使南宋,窃绘《临安湖山图》回朝,描绘了南宋都城的地形地貌,完颜亮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的骑马像绘在《临安湖山图》上的吴山绝顶,并赋诗昭示他剿灭南宋的政治目的:“自古车书一混同,南人何事费车工?提师百万临江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宋金“谍画”之激烈,可见一斑。吴山顶上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今天站在那里的确可以看到整个杭州。
最具代表性的“谍画”是《峡岭溪桥图》页。画家的山水画构图一反常规,以俯视的角度、不厌其烦罗列出北方太行山脉的群峰诸嶂,观其画法,中锋勾廓,填色匀净,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条曲折不平的山道,由远而近,从丘陵地带蜿蜒伸进太行腹地,极似豫北至太行山区的景象, 全图没有一丝云霭,不重虚实相间之法,一峰一岭皆历历在目,没有什么欣赏性,它的用途无异于作战用的行军路线图 ,由此可以得孝宗曾有过一番收复巩、洛后继续北进的筹划。

《峡岭溪桥图》
南宋 佚名
辽宁省博物馆藏

《柳塘牧马图》
南宋 陈居中(传)
故宫博物院藏
《柳塘牧马图》页的作者必定是潜藏在南宋使团中的宫廷画家,他暗暗注意到了金国的军情变化,默记于心,精绘于素扇之上。这类绘画通常是绘在小幅纸绢上,如扇面或册页,也许是这种绘画载体易于携带,便于发挥它的特殊作用。
还有一幅《云关雪栈图》页,则是以行人平视的角度目视一个通向远方的三岔路口、木桥、高树和茅屋,很像是暗示某个方向。这类山水画十分注意直观表现数条山道的方向和暗记,画中的林木、山石亦系北国景色,有如刮铁的效法表明该图作者的画风受益于萧照。从时代上看,上距萧照不远,在李唐离世后到马远、夏圭等水墨山水统领画坛之前。相信只要留意,必定还会发现其他“谍画”。

《云关雪栈图》
南宋 佚名
故宫博物院藏

《长江万里图》(局部)
南宋 佚名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本文选自故宫博物院余辉《了不起的中国画:清宫旧藏追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