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朝宾本《王文成公全书》的版本及其有关问题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郭朝宾本《王文成公全书》是阳明文献源流史上的关键文本,它汇编了明代嘉靖时期刊行的《传习锍》、《阳明先生文锍》、《阳明先生年谱》等文献,奠定了阳明全集的基本规模。另外,郭本的很多特征都被后来的谢廷杰本(即应天府本)所继承,而谢本是后来诸多整理本的文献基础。对郭本《全书》版本的研究,将有助于深化我们对阳明文献历史源流的认识。郭本刊行时所依据的底本,主要是胡宗宪本《传习锍》、《阳明先生文锍》,以及徐必进本《阳明先生文锈续编》。近期由于徐本《续编》的影印出版(2022年11月第1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因为我们讨论郭本《全书》提供了充分的文献依据。

郭本《全书》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版本特征,其中每卷之首的版面往往有文字压缩或者扩展的情况。一般而言,《全书》单页九行,行十九字,这与其所依据的底本大体相同。郭本对文字的压缩处理最早出现在卷首的序镘部分。卷首“旧序”第十页,文字内容为徐阶《阳明先生文録续编序》,该页九行,行十九字,但是到了第十一页,郭本变成了页九行,行二十字。该页自第五行起,为“刻文录叙说”。胡本“刻文录叙说”各条除了首行空一格为十八字外,次行皆空两格为十七字,而郭本首行空一格之后仍为十九字,其次行仍有挤压作十九字的情况,第十一页的末行就是这样。郭本连续挤压两页之后,到第十三页,单页文字起讫与胡本同。

郭朝宾本《王文成公全书》的版本及其有关问题  
胡本
郭朝宾本《王文成公全书》的版本及其有关问题
郭本
郭朝宾本《王文成公全书》的版本及其有关问题
郭本

这种情况在《全书》中十分普遍。比如《传习锍》部分,卷首徐爱序,胡本按例退二字格,单行十七字,郭本亦退二字格,然单行为十八字。正文部分,胡本各条首行为十九字,次行退一字格为十八字,而郭本各条首行二十字,次行退一字格为十九字。郭本《全书》卷一《传习锈·上》之首经过连续四页的压缩,自第五页以下与胡本合。

郭朝宾本《王文成公全书》的版本及其有关问题
胡本
郭朝宾本《王文成公全书》的版本及其有关问题
郭本
郭朝宾本《王文成公全书》的版本及其有关问题
郭本
郭朝宾本《王文成公全书》的版本及其有关问题
郭本

文镘卷一,胡本单页九行,行十九字,郭本卷四文锆一大略相同,但是自第六页第四行开始,出现了单行二十字的情况,经过连续八页的调整,至第九页 “与黄宗贤·二”,郭本与胡本重合。别镘卷一,胡本单页九行,行十九字,郭本卷九别锆一大略相同,但是自第三页倒数第三行起出现了单行二十字的情况。经过连续六页的调整,从第七页开始,郭本与胡本重合。外集部分,胡本外集一单页九行,行十九字,郭本卷十九外集一“太白楼赋”即单页九行,行二十字,第三页背面前五行甚至出现了单行二十一字的的情况,但是自第四页开始,郭本与胡本完全重合。

郭朝宾本《王文成公全书》的版本及其有关问题
胡本
郭朝宾本《王文成公全书》的版本及其有关问题
郭本

与徐本《文镘续编》比较,郭本对版面的压缩与扩展也十分明显。徐本《文镙续编》正文四卷,相当于郭本《全书》卷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附镘一卷,文字内容见于郭本《全书》卷三十八。家乘三卷,文字内容与郭本卷三十七大体相同。徐本《续编》亦为单页九行,行十九字。《续编》卷一,对应郭本《全书》卷二十六。郭本卷首钱德洪序单行退二字格,为十七字,与徐本同,但是从第二页“大学问”的正文起,调整为单行二十字,较徐本每行多出一字。至第七页背面,郭本第一行、第二行仍为二十字,自第三行起为单行十九字,第七页以下为“又七”页,郭本与徐本合。之所以有“又七”页,是因为徐本有“又二”页,所以徐本的第七页实际上是第八页,郭本必然发现了这点,所以补入“又七”,则从第八页开始,不仅文字版式,甚至页码也完全与徐本重合。《续编》卷四,对应郭本《全书》卷二十九。卷首为钱德洪序,单行退二字格为十七字,二本同,但是自正文“鸿泥集序”以下,郭本调整为单行十八字。这是因为《续编》的卷首标注卷次,又罗列刊刻姓氏,一共占了四行,而郭本标注卷次一行,标注“续编四序”等字样又一行,标注仅用两行,导致郭本较徐本多了两行。郭本调整为单行十八字,经过两页(第二页、第三页)的调整,刚好多出36字,占满多出来的两行,所以自第四页开始,郭本与徐本重合。

郭朝宾本《王文成公全书》的版本及其有关问题
徐本
郭朝宾本《王文成公全书》的版本及其有关问题
徐本
郭朝宾本《王文成公全书》的版本及其有关问题
郭本
郭朝宾本《王文成公全书》的版本及其有关问题
郭本
《续编》卷五,在原书为“附锈”,相当于郭本卷三十八的前半部分。《续编》卷首标注卷次以及编辑校刻姓氏,共占四行,第五行为陆澄“辩忠谗以定国是疏”篇题,第六行起为正文。郭本《全书》标注卷次名镙用了六行,至第七行为陆澄疏篇题,第八行起为正文,这导致郭本比徐本少两行,郭本补入两行,见于该卷第一页背面,以及第二页的前页,郭本此二页皆刻作单页十行,所以到了第二页的背面,郭本与徐本重合。
郭朝宾本《王文成公全书》的版本及其有关问题
郭本
郭朝宾本《王文成公全书》的版本及其有关问题
郭本
郭朝宾本《王文成公全书》的版本及其有关问题
郭本

在郭本与其底本重合的页面中,我们发现郭本很多文字漶漫缺损的特征,甚至是版框断线的特征,都与底本同。比如《全书》卷首第十三页背面第三行“闭门凝神”云云,“凝”字左边栏破损,又末二行,“一”字中间断开,“流”字下部断开,胡本同。又第十六页前三行中“越”“既”“而”三字墨色脱落,胡本大略相同。《全书》外集卷十九第十七页,诗“芙蓉阁二首”,大概是为了不将诗末尾一字挤入下页,要在三行中刻两首诗,所以倒数第三行刻了二十字,末句“风尘又马鞍”,末三字严重挤压,而下一首为了区别,所以在第二行的开始刻了一个“〇”符作为间隔。这些调整与胡本同。《文録续编》卷五,其中第五页第五行刻二十字,末三字“又宫为”稍稍挤压缩小,郭本与徐本同。又第七页第二行“无不失意”云云,“失意”二字作双行小字并列,郭本与徐本同。又十六页的末行“虽勿崇焉可也”云云十余字,郭本漶漫几不可辨,徐本大略相同。

郭朝宾本《王文成公全书》的版本及其有关问题
徐本
郭朝宾本《王文成公全书》的版本及其有关问题
郭本
通检各书,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综合以上种种证据,似乎只能有一种合理的解释,那就是郭本在刊刻时,大量地利用了所依据底本的旧板片进行刷印,因而其中若干版本特征高度相同。据朱鸿林先生考证,谢廷杰于隆庆五年七八月间,出任浙江巡按,次年七八月回道。(朱按:据《大明会典》,巡按御史,例一年回道。)而据钱德洪所述,谢廷杰刊刻《全书》在隆庆六年九月,也就是说,刊刻《全书》是在谢氏浙江巡按任期的末尾进行的,所以克期赶工应该是郭本利用旧板片刷印的主要原因。值得帮助的是,这在当时不可能是一个秘密,因为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很多。或者正是因为新旧板片混刷,导致了原书有一些不足,所以次年谢廷杰提督南畿学政时才会全部重刻《全书》,即后来为我们所熟知的应天府本。

郭本对旧版的版式进行调整,要计算字数、行数,是一件比较繁琐的工作,有些地方不好操作,这为我们理解郭本以及后来完全沿袭郭本的应天府本的某些文献细节提供了启发。郭本《全书》卷一第十八页,文字内容为“徐爱锍”之末尾。胡本《传习镘》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又细分为三小卷,保留了早期刻本徐爱锏、陆澄锏、薛侃锚的规模。郭本《全书》卷一第十八页,相当于胡本卷一上的末页。胡本单卷另起一页,而郭本仅于“徐爱録”结束之后另行标注“右曰仁所锆”等字,又下则为“陆澄锈”。比较二本,郭本将胡本首条“先生曰持志如心痛”云云后移,将胡本的第二条“陆澄问主一之功”云云前移,紧接“徐爱锈”之下。在郭本的第十八页的背面,前二行为单行十九字,自第四行“陆澄锆”起,单行字数为二十字,“陆澄问主一”条,胡本占五行,郭本经过压缩之后,仅占四行。郭本第十九页有一个比较重要的调整,该页有“孟源有自是好名之病”条,在全书之前的《传习锍》单行本中,该条为“薛侃锝”之最末一条。郭本经过调整之后,从第十九页背面的倒数第三行起,与胡本重叠。“关于”孟源“条的调整,看起来只能有两种解释,一是郭本刊刻时作了考证,发现这条是陆澄的记锝,所以移到”陆澄锝“中。另外一种解释要简单得多,就是在版面调整之后,发现中间空了十行,而“孟源”条刚好十行,又在“薛侃锝”的末尾,所以直接挪到“陆澄镘”中。郭本的刊刻比较仓促,另外作考证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孟源”条的调整很有可能仅仅是出于版面的考虑。郭本的调整,应该都经过精心计算,卷一第十八页以下调整卷次以及条目,仅用了一页半的篇幅,又完美地接上了胡本。那条后移的“先生曰持志如心痛”云云,现在是郭本同卷第二十二页的第一条。胡本在同样的位置,是一条被郭本刊落的语録:“千古圣人,只有这些子。又曰:人生一世,惟有这件事。 “”先生持志如心痛“云云共有二十三字,删去”先生曰“三字,则为二十字,字数与”千古圣人“云云字数相同,而郭本也恰好删去了”先生曰“三字。

郭本《全书》卷二《传习镘·中》第二十八页“答周道通书”,胡本《传习镘·中》又分为五小卷,“答周道通书”在卷中二之首。郭本第二十八页背面倒数第二行为“答顾东桥书”之末,仅一“乎”字,末行为“答周道通书”标题。“胡本”答周道通书“作为小卷之首另起一页,该页第一行标卷次,第二行标篇题,正文始于第三行,而对应的郭本第二十九页首行即为正文,这导致郭本比胡本提前两行。正文部分前八行,郭本与胡本同。自第九行开始,为引用周氏来书中语,胡本引语占七行,而郭本占九行,所以到了郭本到了第二十九页背面的最末行,文字版式已然与胡本完全重合。郭本之所以能多出两行来,是因为对胡本的的文字进行改写。比如胡本原文:“近来于先生诲言,愈益明白。 “然须朋友讲习,则此志纔精健阔大,纔有生意”,郭本改作:“ 近来于先生诲言,时时体验,愈益明白。 然于朋友不能一时相离。若得朋友讲习,则此志纔精健阔大,纔有生意。 “通过类似的增补润色性质的改写,郭本很快与胡本版面重合。同卷“答欧阳崇一”(胡本中卷三之首),“答聂文蔚”(胡本中卷四之首)都有类似的情况,不再一一举例。

徐本《文镬续编》卷四第四十页有文字两行,内容为“来两山雪图赋”之结尾,该页余七行空白,第四十一页为“雨中与钱二雁魏五松约游龙山诗”五首,可能因为文类不一,所以作了页面区分。郭本同样的内容见卷二十九第四十页,徐本“雪图赋”的末尾有“弘治己未季冬”六字,郭本删此六字,正文于该页第一行倒数第二字结束,第二行刻一“诗”字,第三行起为“游龙山诗”。徐本第四十一页镙诗五首(标题四十三字,占三行,单首诗占三行),郭本为了节缩版面,将徐本原占三行的标题节略为“雨霁游龙山次五松韵”九字占一行,又将徐本的组诗五首刊落第一、第四、第五等三首,仅存锈二首,恰好将余下的六行占满。郭本的下一页与徐本的第四十二页完全重合,与徐本相比,郭本舍去了第四十一页,或者为了不必刻第四十二页以下的页码,同时为了防止引起读者不必要的质疑,所以郭本的第四十页上刻了“四十”“四十一”两个页码。

郭朝宾本《王文成公全书》的版本及其有关问题
徐本
郭朝宾本《王文成公全书》的版本及其有关问题
徐本
郭朝宾本《王文成公全书》的版本及其有关问题
徐本
郭朝宾本《王文成公全书》的版本及其有关问题
郭本

最后一个问题,郭本能算《王文成公全书》的“初刻本”吗?在明清的古籍刊刻史上,刓改甚至改刻旧版的现象并不罕见。郭立暄先生就曾经指出过古籍刊刻中“翻刻时部分利用旧版而刓改”以及“删存复刊时因部分利用旧版而刓改”的现象。以郭本《全书》而论,虽然其中有大量的旧版页面(要具体实证到每一页也颇为困难,涉及大量的比对工作,在完全重叠的页面中也字形不同的情况),但是新刻的部分也不少。最重要的是,《全书》改变了原来阳明文献各自单行的情况,并且冠以《全书》的名目。从这一点来说,郭本《全书》仍然可以被看作初刻本。在对《全书》的校勘活动中,因为要完全证实郭本中的哪些页面是旧版,哪些是新刻,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而且郭本在刊刻时作了精细的校勘,原书在单册之首多列有“校正”“考订”者的姓氏。以文字精审程度而论,郭本有优于胡本、徐本之处。利用胡本、徐本校勘郭本《全书》,仍以遵循常规的校勘程序为宜。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国学百科

三星堆遗址是“祭祀坑”还是“灭国坑”?

2025-7-16 8:12:50

国学百科

最全的“属相婚配表”,收藏备查!

2025-7-16 8:13:04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