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淸會典》
书名:《大淸會典》 刻印方式:刻本 格式:PDF电子书 册数:一册 大小:167MB 页数:1066页 年代:清 作者: 張廷玉 简介: 五朝会典是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光绪五个朝代所修会典的总称,史称《大清五朝会典》《大清会典》,书名,简称《清会典》,清官修政书。 《大清会典》,一百六十二卷,清伊桑阿等纂,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内府刻本。《大清会典》(康熙朝)亦称《康熙会典》,是清入关后… -
《泉钱汇》
“泉钱汇” 这个名字听起来很像是一部关于钱币学的古籍。在中国古代,“泉” 是钱币的别称,“泉钱汇” 可能是对各种钱币的汇集整理,包括对钱币的种类、铸造年代、样式、重量、质地以及货币制度等诸多方面内容的记载。 内容可能涉及的范围 钱币种类介绍 :如果是钱币学著作,应该会详细介绍不同朝代的货币种类。例如,会提到先秦时期的布币、刀币、蚁鼻钱等。像布币,根据形状又可分为空首布和平首布,书中可… -
《新镌法家透胆寒;十六卷;刊本》
随着近些年法史研究向纵深发展,讼师秘本逐渐登上了学术研究的大雅之堂。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有关讼师秘本的研究,对于揭示中国古代民间法律知识的传播、诉讼技巧的习得,以及官府与民间法律关系的互动等问题,皆有重要的史料和学术价值。目前,有关讼师秘本及讼师的研究日渐受到关注。但是,这类文献现今存世者数量甚少,且散藏于各地,有些已是孤本、抄本,亟待抢救和保护。因此,讼师秘本的汇集和整理,不仅能够为学术研究的开… -
清入关后正式颁行的第一部会典《大清會典》
《大清會典》一六二卷【清】伊桑阿奉奉命纂修 清康熙26年(西元1687年)出版商 清內府刊本 五朝会典是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光绪五个朝代所修会典的总称,史称《大清五朝会典》《大清会典》,书名,简称《清会典》,清官修政书。 《大清会典》,一百六十二卷,清伊桑阿等纂,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内府刻本。《大清会典》(康熙朝)亦称《康熙会典》,是清入关后正式颁行的第一部会典。全书以职官为纲,分别记… -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又称《西域记》,是由唐代玄奘口述、辩机编撰的地理史籍,成书于唐贞观二十年(646年)。 《大唐西域记》记载的是玄奘从长安(今西安)出发西行亲身游历西域的所见所闻,其中包括有两百多个国家和城邦,还有许多不同的民族。书中对西域各国,各民族生活方式、建筑、婚姻、丧葬、宗教信仰、沐浴与治疗疾病和音乐舞蹈方面的记载,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同深度反映了西域的风土民俗。 《大唐西域记》是研究印度… -
《九华山志》
《九华山志》是一部系统记述九华山相关情况的佛教史志。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作者与成书 作者:现流传较广的版本为印光大师重修。印光大师是中国近代佛教界的高僧,对净土宗的弘扬贡献卓著,其重修的《九华山志》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成书过程:九华山有志,始于唐僧应物撰《九华山记》,后宋刘放撰《九华山拾遗》、元杨少愚撰《九华山外史》等,但这些都不系统。明嘉靖五年(1526),铜陵王一槐撰《九华山志》… -
《华阳国志》
《华阳国志》又名《华阳国记》,地方志著作,是由东晋时期成汉常璩撰写于晋穆帝永和四年至永和十年(348年—354年)的一部专门记述古代中国西南地区地方历史、地理、人物等的地方志著作。 全书分为巴志,汉中志,蜀志,南中志,公孙述、刘二牧志,刘先主志,刘后主志,大同志,李特、李雄、李期、李寿、李势志,先贤士女总赞,后贤志,序志并士女目录等,共12卷,约11万字。 《华阳国志》记录了从远古到东晋永和三年巴… -
《格菴遺錄》.1册/[韩]南師古著
格菴遺錄.1册/南師古著 作者: [韩]南師古 成书年:470年⾄480年間 形式: 1册 内容注释 《格庵遺錄》是⼤約470年⾄480年間,李⽒北韓明宗時期的南師古先⽣在⾵岳⼭(⾦剛⼭)遇⼀神⼈,將神⼈所述秘訣記錄下來的⽂字。因此,《格庵遺錄》是神⼈預⾔。《格庵遺錄》以六⼗篇構成全⽂,從末世之初⾄新的世界之誕⽣,將其過程分階段⼀⼀道出,對每個階段詳細敍述,猶如⼀部史書。 -
历代皇帝必读的帝王学古籍《册府元龟》
《册府元龟》是北宋四大部书之一,为政事历史百科全书性质的史学类书。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宋真宗赵恒命王钦若、杨亿、孙奭等十八人一同编修历代君臣事迹。《册府元龟》与《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合称“宋四大书”,而《册府元龟》的规模,居四大书之首,数倍于其它各书。其中唐、五代史事部分,是《册府元龟》的精华所在,不少史料为该书所仅见,即使与正史重复者,亦有校勘价值。 “册府”是帝王藏书… -
《鬼谷子前定书》 残本
鬼谷子前定书 作者: 不详 成书年: 不详 形式: 不详 内容注释 《鬼谷子前定书》这部两千多年前的谋略学巨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奇葩,历来被人们称为“智慧之禁果,旷世之奇书”。其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哲学、政治学、军事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学、情报学等多种学科,是一部可以被广泛解读的著作。 PDF预览: -
《异说後唐传三集薛丁山征西樊梨花全传》九十回.同治二年金玉楼刊本
是一部具有丰富情节和鲜明人物形象的传统文学作品。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故事背景 作品以唐朝为背景,讲述了在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唐朝边境面临西番等势力的侵扰,为了维护国家的稳定和领土完整,薛家将挺身而出,展开了一系列征战的故事。 主要情节 薛丁山挂帅西征:薛丁山是唐朝名将薛仁贵之子,他武艺高强,精通兵法。在西番犯境的危急时刻,薛丁山挂帅出征,肩负起平定西番的重任。在西征过程中,他遭遇了众多艰难险阻… -
《碧血录》
黄煜的碧血录记述明朝天启年间东林惨祸,极备详尽,其中描写奸佞恣虐之态,忠良吞气之苦,还要时时触及皮肉,死难者之一的顾尘客“狱中杂记”记载狱中有五苦五耻,所谓五苦是拶、夹、棍、钮、镣,五耻中有彼高坐谩骂叱咤也,我蒲服擎跪也……黄煜,明末文人,编写《碧血录》,逐日记录“六君子”入狱后,遭受严刑拷打的惨状:入狱当天,各打四十棍,敲一百下,夹棍五十下。 书籍目录:(知不足斋本)上 碧血录绝笔血书魏廓园先生… -
《考工记通》
M00341.考工记通.2卷.徐昭庆辑注.梅鼎祚校阅.明万历花萼楼藏板 考工记通,意思是《考工记通》二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此书是我国目前流传下来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记录了齐国官营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和制造工艺,保留了先秦大量手工艺资料,在中国科技史、工艺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考工记》是我国所见年代最早关于手工业技术的文献,主要记载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全书共记述了… -
《大理府志》30卷_卷首_(清)黄元治等纂_(清)李斯佺等修_抄本
《大理府志》三十卷首一卷,由清康熙年间黄元治等纂、李斯佺等修,以下是关于它的介绍: 清康熙三十年(1691 年),云贵总督范承勋等巡视金沙江,回驻大理时议及修志之事,随后委托大理府通判黄元治等进行纂修,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 年)成书付梓。 卷首:载有范承勋、王继文、诺穆图克等人的序,之后是黄元治的《自序》,再有《凡例》十六则。 正文:分地图、星野、沿革、疆域、山川、城池等三十目,条目明晰,反映… -
《举贡考职同年齿录》
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清廷废除科举后,为解决百万旧式读书士子的登进之路,出台了《酌拟举贡生员出路章程》,并举行举贡考职。 内容 人员信息:详细记录了参加举贡考职人员的姓名、字号、年龄、籍贯、家庭背景、科举经历等,如光绪三十三年丁未科举贡考职同年齿录中就记载了于元芳,字春圃,号淡州,甲申年四月初二日吉时生,山东登州府莱阳县廪生等信息。 考试情况:包括考生在举贡考职中的会试、覆试等考试的名次等… -
《金圣叹全集》
《金圣叹全集》是清代金圣叹的作品合集 作者简介:金圣叹(1608-1661),名采,字若采,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别号唱经子等,室名沉吟楼,堂号唱经堂。他生而颖异,负有才名,性喜批书,愤世嫉俗,因参与苏州 “哭庙案”,惨遭朝廷斩首。 书籍内容 诗词曲卷:包括《唱经堂释小雅》一卷、《唱经堂古诗解》一卷、《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甲集七言律》八卷、《唱经堂杜诗解》四卷、《唱经堂批欧阳永叔词十二首》一卷、《… -
-
《新雕名公纪述老苏先生事实》 1卷/ 宋歐陽修等撰
新雕名公纪述老苏先生事实.1卷/ 宋歐陽修等撰 作者: 宋歐陽修等撰 成书年: 宋代 形式: 1卷 内容注释 老苏先生传记。民间影印本。 PDF预览: -
《江西赋役经制全书》
《江西赋役经制全书》应是属于《赋役全书》体系中关于江西地区的部分,以下是相关介绍: 背景及编纂情况 明代:明代实行 “一条鞭法” 后开始编订《赋役全书》,首次编纂约在万历十一年(公元 1583 年)。它以一省或一府、一州县为编制单位进行相关赋役内容的记录。 清代:清朝顺治三年(1646 年)按照明朝万历年间赋额订定刊行《赋役全书》,顺治十一年(1654 年)再加修订,顺治十四年刊行。康熙二十四年(… -
古代十大奇书之一的《山海经》
《山海经》包含着关于上古地理、历史、神话、天文、动物、植物、医学、宗教以及人类学、民族学、海洋学和科技史等方面的诸多内容,是一部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山海经》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又称作《五藏山经》),「海经」八卷(海内四卷海外四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记载了100多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 《山海经》从东、南、西、北四个方面介绍了中… -
《永樂大典.卷981.小儿证治十四》
简介:小楷钞本《永乐大典卷之九百八十一》二支.小儿证治十四,南海康氏万木草堂宝藏。 小儿证治十四,明永乐大典南海康氏万木草堂宝藏,中医专著。全书共70页,总容量约为19.2MB 。 -
《元朝秘史》
元朝秘史 作者: 不详 成书年: 十三世纪中叶 形式: 不详 内容注释 《元朝秘史》原名《蒙古秘史》,是我国蒙古族最早的一部历史和文学著作,记载蒙古族的起源和成吉思汗、窝阔台汗时期的历史。该书成书于十三世纪中叶,撰者不详,原著已佚,现仅存明初的汉字音译本。清代学者李文田撰《元秘史注》十五卷,是《元朝秘史》最早的译注本,对书中所述地理、年代、人名、史实等均详加考证。李文田之后,高宝铨又撰《元秘史李注… -
《大清律例重訂統纂集成》
《大清律例重订统纂集成》是清代一部重要的法律典籍,以下是相关介绍: 成书背景:清朝在乾隆五年定名为《钦定大清律例》后,律文基本定型,之后主要通过增改例文来调整法律制度 。随着时间推移,条例不断增多且繁杂,为了更好地梳理和理解法律条文及相关案例,需要对律例进行系统的编纂集成,《大清律例重订统纂集成》应运而生。 :它以《大清律例》为基础,对律文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和解读,同时收录了大量的条例、案例以及相关… -
《梨园集成》
梨园集成 书名: 《梨园集成》 刻印方式:手抄本 格式:PDF电子书 册数:一册 大小:370MB 页数:1050 页 年代: 不详 作者: 不详 简介: 《梨园集成》,始编于清光绪四年(1878),成书于1880年,是现存的刊行年代较早、汇编剧本较多的皮黄剧本选集。 共收录大小剧目47种,包括《闹天宫》、《摘星楼》、《百子图》等,后来,周贻白在其《中国戏剧史长编》中所列《梨园集成》目录为48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