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成宫醴泉铭》
九成宫醴泉铭 作者: 欧阳询 成书年: 唐贞观六年(632) 形式: 约1200字 内容注释 《九成宫醴泉铭》是唐贞观六年(632)由魏征撰文、书法家欧阳询书丹而成的楷书书法作品(碑刻者不可考)。现存于陕西麟游县碑亭景区 [15] 。 《九成宫醴泉铭》叙述了“九成宫”的来历和其建筑的雄伟壮观,歌颂了唐太宗的武功文治和节俭精神,介绍了宫城内发现醴泉的经过,并刊引典籍说明醴泉的出现是由于“天子令德”所… -
《张猛龙碑》楷体/碑文
张猛龙碑.楷体/碑文 字体: 楷体 成书年: 北魏 形式: 碑文 内容注释 《张猛龙碑》碑高280厘米,宽123厘米,其中碑身高153厘米,宽87厘米,碑额高44厘米,宽40厘米。碑额三行12字。碑阳26行,满行46字,末四行为题名年月,主要赞颂鲁郡太守张猛龙兴办学校等功绩德行;碑阴12列题名,每列2行至22行不等,共156行,记立碑关系诸人的官名姓氏等。《张猛龙碑》的书法艺术风格,即险绝竣逸,又… -
《警世奇观》
《警世奇观》是一部清代白话短篇小说选集。具体介绍如下: 基本信息:由古闽龙钟道人汇辑,豫金呵呵主人校阅,现存版本为清刊袖珍本。封面中央标有书名,上方标注 “博古斋评点小说”,目录题《博古斋评点小说警世奇观》。原书有十八帙,残本存第一、二、三、四、六、九、十、十一、十二帙。 内容特点:书中所收小说,一篇选自《西湖佳话》,一篇选自李渔的《无声戏》,其余能查明出处的,均选自 “三言二拍”。每篇文章后有时… -
《水石缘》
《水石缘》是清代作家李春荣所著的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以下是关于这部小说的详细介绍: 基本信息 又名:《奇缘赛桃源》《赛桃源》《赛桃源全传》《巧姻奇缘》《遇仙巧姻奇缘》《绣岭图》。 成书时间: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 年)前。 作者:李春荣,字芳普,浙江会稽人。 内容梗概 荆楚绣岭濯锦村水散人家的女儿盈盈,生来体态轻柔,慧中秀外;浙东龙湫地方石氏望族的儿子莲峰,气宇峥嵘,学富五车,多情善感。得道高… -
《十三经》
十三经 作者: 不详 成书年: 不详 形式: 8册 内容注释 十三经是十三部儒家经书的合称,是儒学的核心文献,即《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附春秋(史书)》、《公羊传》、《穀梁传》、《孝经》、《尔雅》、《论语》和《孟子》。“十三经”的整体性概念成熟于明朝(1368-1644),以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神宗颁布诏令钦定《十三经注疏》为完全确立的标志;是从… -
《東皐先生遺稿》
東皐先生遺稿 作者: 不详 成书年: 不详 形式: 7卷 内容注释 《東皐先生遺稿》共7卷,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个性特色。就思想内容而言,“世教”是《東皐先生遗稿》核心,其首要表现为“忠君”,因此诗歌都充溢浓郁的忠君色彩。 PDF预览: -
《五鳳吟》
《五凤吟》是清代云阳嗤嗤道人创作的长篇小说, 小说主要围绕一个名叫“凤”的神秘人物展开,其象征着五种不同的力量与特质。为了寻找五凤之力,主角踏上了一段充满挑战与奇遇的旅程。在这条路上,他不仅遇到了形形色色的朋友和敌人,还在不断的修行中逐渐揭开了自己的身世之谜。随着故事的深入,主角与其他角色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复杂。通过与各种神秘力量的交互,他不仅增强了自身能力,还逐渐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与修行的意义… -
-
《紫钗记・二卷・明・汤显祖撰・臧懋循订・明万历时期刊本・吴梅跋》
《紫钗记・二卷・明・汤显祖撰・臧懋循订・明万历时期刊本・吴梅跋》是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戏曲古籍,以下是关于它的介绍: 基本信息 作者 :汤显祖是明代戏曲家,字义仍,号海若、清远道人等,“临川四梦” 是其代表作,《紫钗记》是 “临川四梦” 中的第一梦。 改订者 :臧懋循对汤显祖原著进行了改订,臧懋循在戏曲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其改订使作品在情节、曲律等方面更臻完善。 刊本信息 :此为明万历时期刊本,美国国… -
《黄梅五祖宝卷》
宝卷名。共两卷。明刊本已佚,现存1875年光绪年间的刊行本。取材于大藏经中西天第三十二祖下凡托生的故事,以“传佛心印”。叙一“贪恋风流、不思善事”的财主张员外,见众人打斋听经,萌生了弃家修行、求出火坑之念,遂托生取宝,往黄梅寺听四祖说法,后成正果。 《金瓶梅词话》第三十九回有“吴月娘听尼僧说经”的描写。小说虽未标出宝卷名,但从结尾“五祖投胎在母腹中”,“久后度母到天宫”的白文来看,显… -
清入关后正式颁行的第一部会典《大清會典》
《大清會典》一六二卷【清】伊桑阿奉奉命纂修 清康熙26年(西元1687年)出版商 清內府刊本 五朝会典是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光绪五个朝代所修会典的总称,史称《大清五朝会典》《大清会典》,书名,简称《清会典》,清官修政书。 《大清会典》,一百六十二卷,清伊桑阿等纂,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内府刻本。《大清会典》(康熙朝)亦称《康熙会典》,是清入关后正式颁行的第一部会典。全书以职官为纲,分别记… -
《高僧傳》记载从东汉永平十年至南朝梁天监十八年古籍
《高僧传》又称《梁高僧传》,是南朝梁僧慧皎撰佛教史书。共十四卷。类传体。所载僧人,从东汉永平十年(67)至南朝梁天监十八年(519)四百五十三年间,共二百五十七人,附见者二百余人。分为十门:译经、义解、神异、习禅、明律、亡身、诵经、兴福、经师、唱导。每门都加以评论。此体裁大体为后世僧传所因袭。慧皎自序:“尝以暇日,遇览群作,辄搜捡杂录数十余家,及晋宋齐梁春秋书史,秦赵燕凉荒朝伪历、地理杂篇、孤文片… -
《永樂大典.卷981.小儿证治十四》
简介:小楷钞本《永乐大典卷之九百八十一》二支.小儿证治十四,南海康氏万木草堂宝藏。 小儿证治十四,明永乐大典南海康氏万木草堂宝藏,中医专著。全书共70页,总容量约为19.2MB 。 -
《永樂大典.殘二卷》明解縉等奉敕輯.隆慶中呂鳴瑒鈔本
《永乐大典》初名《文献大成》,后明成祖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永乐大典》。全书22877卷(目录60卷,共计22937卷),11095册, 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 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朱棣决心修一部巨著彰显国威,造福万代。宗旨是“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 《永乐大典》内容包括经、史、子、集,涉及天文地理… -
《梨园集成》
梨园集成 书名: 《梨园集成》 刻印方式:手抄本 格式:PDF电子书 册数:一册 大小:370MB 页数:1050 页 年代: 不详 作者: 不详 简介: 《梨园集成》,始编于清光绪四年(1878),成书于1880年,是现存的刊行年代较早、汇编剧本较多的皮黄剧本选集。 共收录大小剧目47种,包括《闹天宫》、《摘星楼》、《百子图》等,后来,周贻白在其《中国戏剧史长编》中所列《梨园集成》目录为48种,… -
《绘图开辟演义》
《绘图开辟演义》是一部具有神话色彩的古籍。光绪十九年上海珍艺书局排印本是该古籍的一个特定版本。 这部书主要讲述了从盘古开天辟地到三皇五帝时期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以较为通俗的方式展现了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人类诞生以及早期社会发展的想象和理解。书中配有绘图,使得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由于年代较为久远,光绪十九年上海珍艺书局排印本的《绘图开辟演义》四卷存世量可能较为稀少,具… -
《廿体千字文》
廿体千字文 作者: 孙丕显 成书年: 不详 形式: 不详 内容注释 《千字文》是南朝周兴嗣所著。周兴嗣字含光,号海岳。有一个关于它的故事。原来,梁武帝(502-549)命殷铁石在王羲之所写碑文中拓下一千个不重复的字,供皇子皇孙们学书用的。但由于每个字都孤立,互不相连,梁武帝又召问周兴嗣问:“都说你有才能,有什么方法可以读起来朗朗上口”,于是周兴嗣只用了一个晚上就编好进呈武帝。也就是流传至今的《千字… -
古代钦天监的天文著作《清史天文志》
《清史稿·天文志》是研究清代天文观测、天文科学技术、中西天文科技交流的重要史料。从该志可以看出当时以钦天监为主体的清代天文工作者对传统天文学的继承和对近代天文科学成就的吸收。 如卷28《天文志三》记载了木星的四大卫星(即伽利略卫星):“木星之面,常有平行暗景,外有小星四点。第一星行一日七十三刻;第二星行三日五十三刻;第三星略大,行七日十六刻;第四星行十六日七十二刻。俱旋行木星一周。” 该志收录… -
《梅雪争奇》
《梅雪争奇》是明代邓志谟编纂的一部文学作品,由明萃庆堂刊印,邓志谟,字景南,号竹溪散人,亦号百拙生,饶州府安仁(今江西省余江县邓埠镇竹溪邓家)人,是明代重要的通俗小说家和民间文学家。他生卒年均不详,约明神宗万历中前后在世。 邓志谟的著作体裁多诞怪,其作品大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内容丰富,情节曲折,形式活泼,语言生动,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卷上为小说正文,共六节,通过生动的故事和情节,以梅、… -
《孔子庙堂碑》 22页/虞世南刻
孔子庙堂碑.22页/虞世南刻 作者: 虞世南 成书年: 唐武德9年 形式: 22页 内容注释 《孔子庙堂碑》,有数种,以唐虞世南所书最有名,故单称《孔子庙堂碑》或《夫子庙堂碑》,多指此碑。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刻。虞世南撰书。为初唐碑刻中杰出之作,亦为历代金石学家和书法家公认之虞书妙品。此碑是为记述高祖武德九年(626)封孔丘三十三世孙孔德伦为褒圣侯及重修孔庙事而立。贞观七年(633)刻成,无… -
《儒典玉枢玄科》
书名:《儒典玉枢玄科》 刻印方式:手抄本 格式:PDF电子书 册数:一册 大小:19MB 页数:54页 年代:不详 作者:不详 简介: 书中所述:混元雷府洪范宏宣香云缭绕瑞凝烟,天神䕶壇筵妖邪远潜威光遍天大千,九天垂恩大天尊 内容包括:王天君,马天君,殷天君,郃天君,辛天君,张天君,赵天君,周天君, -
《多宝塔感应碑》
《多宝塔感应碑》全称为《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楷书代表作之一,以下将从其基本概况、艺术特色、历史价值等维度展开详细介绍: 基本概况 创作背景:西京龙兴寺禅师楚金静夜诵读《法华经》时,觉得时有多宝塔浮现眼前,于是发愿修建多宝塔,并选中千福寺作为安放地。多宝塔始建于天宝元年(741 年),天宝四年(744 年)落成,唐玄宗曾为立塔赠银 50 万、绢上千匹。天宝十一年(75… -
-
























